抛开历史负担 推进现代物理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angd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源远流长,但历久弥新。目前国内各版本的中学物理教材大同小异,基本都是从牛顿时代开始,沿袭着物理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按照若干分支学科进行讲授。以人教版物理教材为例,必修系列讲述经典物理学,选修系列按照电磁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波动物理和粒子物理分别编排,构成相对完整的体系。
  一、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的介绍
  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Der Karlsruher Phys—ikkurs,下文简称KPK)是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所诞生的一种新型现代化物理课程。KPK体系的核心是两个定义,一是广延量,二是能量和能量携带者。从初中、高中到大学,不同层次的KPK保持着相同的体系结构。作为KPK一部分,初中版本的物理课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己正式在德国出版,到目前为止,己有近万名德国学生使用了这一课程。我国的KPK推广工作还刚开始,目前在上海和浙江有20多所学校在作为选修课教材使用,上海市教委已经批准其作为拓展型课程教材,但尚未作为教科书使用。
  KPK充分强调广延量(extensivequantity),它们是:动量、角动量、电量、物质的量和熵。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只不过是根据广延量在每种情况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而对自然过程的分类罢了。一个分支学科的知识就足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描述其他分支学科甚至包括生物学和化学的类比方法,由此就形成了KPK清晰的课程结构,梳理如下。
  例如,在KPK看来,电学过程实质上是能量E和能量携带者电荷量Q在电势差作用下的流动,它们的流动形成能流IE和电流IQ;力学过程、热学过程、化学过程道理类似。实际上,我们观察一下吉布斯方程就知道其原理了,方程右边的每一个项都代表一种广延量,包括熵和化学势,这是KPK的理论源头。
  在传统物理课程中能量以很多种形态出现,有很多对应的名称,动能和势能,势能还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电势能、分子势能、引力势能、浮力势能等等,这些复杂的概念在早期看来具有一定的价值,在KPK看来,这些名称是多余的,这些不同场合所呈现的都是能量,只是能量的携带者不同。关于相对论也有类似的新解,光速不变原理可以理解成为物质的极限速度原理,惯性参考系就是动量不变的参考系。在量子论中,所有可以对体积积分的量都是广延量,而广延量都是可以量子化的,KPK是普适的。
  二、两种课程的内容体系对比
  KPK就像一个透镜,用它来审视我国的传统物理课程,能帮我们看清传统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下面以力学问题为例对比说明。力的概念,是传统物理学最成功的概念之一。而KPK打算主要用动量流的观点来诠释这一切,牛顿运动定律也有了下述新的形式。
  牛顿第一定律:如果没有动量流入或流出物体,物体的动量将保持不变。
  牛顿第二定律:一个物体的动量的时间变化率等于流入这个物体的动量流。
  牛顿第三定律:如果动量从物体A流出,并流入物体B,则从A流出的动量流强度和流入B的动量流强度相同。
  举三个实例。
  如图1,马拉车就是一个动量流回路。马其实就是一个动量泵,将向左的动量由大地泵给车,当然车又将动量流还给大地,形成回路。照此思想,历史上超距作用的错误便不攻自破,因为必须把相应的场引入才能构成闭合回路,这也有助于破除学生对场的神秘感。
  图1 马拉车的动量流
  又如,2010年高考浙江理综卷第14题,A、B两物体叠放在一起,见图2,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选项略。在传统物理课程中该如何分析笔者就不再赘述了。在KPK看来,这种状态下,动量流不能构成闭合回路,只有动量流入,没有动量流出,内部无从构成动量流,AB之间也无动量流,非常好理解。图中虚线表示动量流。
  图2 竖直上抛运动的动量流
  再如,一盏电灯用绳子挂在两个相邻房间之间的墙上,如图3。它的质量是3.5kg。墙上两个挂钩所受的力各为多大?KPK认为,这样的三力平衡问题与电学中的结点问题本质相同,前者是力势差导致的动量流,后者是电势差导致的电荷流。如有必要,参照电学中的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我们可以总结出动量流的节点定理:节点处的动量流矢量和为零,这其实就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我们还可以总结出物质的量流的节点定理,这其实就是质量守恒定律。
  
  图3 节点的动量流
  三、两种课程的时代背景对比
  牛顿时代以来,物理学家经常将新的结论简单地整合到旧有的知识结构中,这使得物理学的发展就像往一辆大货车上不断地装货物,而不注重货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传统物理课程过分强调时代背景和探索中的困难,甚至记载了物理发展中曾经出现的许多错误概念和陈旧物理方法,并且习惯性地把这条复杂的道路强加于我们的学生身上(F.Herrmann G.Job 1996)。KPK正是要解决这些问题。KPK不仅仅是为了编一套新的中学物理教材,更是要抛开历史负担,寻找一种新的简洁的物理教学方法,这种新方法适合于不同年级的学生,适合于不同民族的学生,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
  视线转回国内,1866年,晚清政府在同文馆设算学馆,首次将物理作为一门独立的重要的学科列入教育内容。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以后,物理以法定形式系统地列入到大中学校的教学科目,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编译了不同年级不同版本的物理教材,但基本上都来自欧洲物理教材。新中国成立以后,全面以俄为师,苏联十年制中学的物理课本成为国内物理教材的范本,改革开放以后,又几经改革,呈现今天的一纲多本。但纵观中国近百年以来物理教材的变迁,本质上是以西为师,并无独立体系。所以如今东西方在物理教学上面临的困难、机遇与重构都应当是同步的,都是国际性的。
  四、两种课程的优劣取舍对比
  1.KPK比传统物理课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以力学为例,传统物理课程中更加强调“研究对象”,但这往往意味着不关注它的便捷,也没有把广延量和其他量区分开来。而KPK强调系统,系统有一定的边界,广延量通过系统的边界流动,流入或者流出。某个广延量必定是属于空间某一区域的,即属于某一系统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   2.KPK比传统物理课程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和迁移。KPK将告诉学生,对于不同的物理过程,比如力的过程、电的过程、热的过程、光的过程等,都是可以根据不同过程中相应的广延量的增减和流动来写出相同形式的表达式的。这样,仅仅学到一个物理学分支学科的知识就能给我们提供描述其他分支学科甚至化学的类比方法,所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灵活迁移。
  3.KPK比传统物理课程更有利于消除陈旧的物理概念,但传统物理课程比KPK更有利于讲授物理与人文、社会的联系。由于KPK将物理学从繁冗的物理学史中萃取出来,用各种广延量及其流来描述各种物理现象。这算是抓住了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命门,而且平衡了物理学教育对各种分支学科的轻重偏颇,这是KPK的优势。但是,凡事都有两面,物理学的进步是来之不易,物理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适度地向学生讲授物理学史的常识,有利于学生增加对物理学科的人文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从社会发展来侧观物理,有利于学生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来体会物理学的魅力。而传统物理课程正是深深植根于物理学发展史,传统物理课程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五、两种课程的协调处理建议
  传统物理课程有着巨大的惯性思维,KPK则是物理教学现代化的先锋。正如物理学史上的每次革新一样,二者未必是一种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应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笔者建议,在目前阶段将KPK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等开展的平台,逐步推进国内物理学界对其关注和讨论,以多种形式促进KPK的应用和完善。有理由相信,在新课改和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大潮下,KPK所包含的简洁物理思想和全新课程结构将被我们所吸收和消化,从而推进我国物理课程的改革,推进我国物理教学的现代化。
  考虑到这套课程的普遍适用性,笔者慎重建议学术界放弃原来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名称——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而改用更加一般的名称——标准物理课程,这会有助其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敏华.德国卡尔斯鲁厄物理课程的结构和特色. 物理教学,2007(11):56
  [2]F.Herrmann G.Job(德国)著.吴国玢 译. 科学知识所背负的历史包袱. 国际物理教育通讯,2010(5),7
  [3]F.Herrmann G.Job(德国)著. 陈敏华 译. 物理学的历史负担.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十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然而很多班主任倾洒全部的爱于学生身上却没有回应,究其原因是因为班主任缺乏一种能力,那就是——爱的能力。什么是爱的能力?就是让你所爱的人爱你,这就是爱的能力。作为班主任,对学生付出爱是一种职责,而能唤起学生对班主任的爱,那就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班主任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用爱心与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其次要因才施爱,成为学生的贴心人。只有具备爱的能力的班
期刊
【摘 要】《K—12科学教育框架》是基于学习进程理论下的美国教育改革标准,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许多启示。结合《框架》,通过比较初小科学“光学”内容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中的差异,总结在初小教学衔接中的若干问题;通过分析“光学”核心概念的学习进程过程,提出适应“光学”初小衔接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学习进程;《框架》启示;光学;文本解读;初小衔接  2011年7月,美国颁布了《K—12科学教育框架:
期刊
【摘 要】 课堂练习教学是课堂教学活动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课堂练习内容设置与课堂练习讲解活动的有机统一整体。课堂练习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应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目标要求,将学习技能培养渗透在课堂练习教学始终。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心得,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练习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方法的运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练习;能力培养;思考  教育构建学指出,课堂练习教学是课堂
期刊
【摘 要】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我校实行教学改革,将面向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的教学思想融为一体,构建功能性学习模块,打造学做合一教学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技工学习;功能性学习模块;教学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早在1926年就提出“职业教育应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业教育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手脑井用”
期刊
【摘 要】 礼仪教育,历来是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早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认为礼仪是作为一个健全人所必须的素质,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也不能做好,尽管道貌岸然,也只是个有缺陷的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提到了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该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手段之一,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德育能力,增强儿童对德育的敏
期刊
【摘 要】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使学习变得更加科学高效的工具,是一种依据辐射状思维建立起来的图解工具。初中生物概念的复习教学设计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突破概念复习难点。本文从思维导图的构图、绘图、说图、默图等角度,以“血液循环”复习课为例进行了尝试,试图找到一种有效的概念复习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生物概念复习   初中生物“血液循环”内容属于微观的人体内部生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
期刊
【摘 要】 初中数学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难度逐步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尤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生机;活力  与小学数学相比, 初中数学抽象性和逻辑性明显增强,难度大幅度提高,许多同学进入初中以后,不能适应,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大大下降。为了使这样的局面有所缓解,我们数学教师得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
期刊
【摘 要】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员”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于主导地位。评价教学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现。教师要将评价教学作为推进教学活动进程,提升学习技能的重要抓手。本文作者对评价教学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评价教学;主导特性;有效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引导员”和“促进者”,在整个教学活
期刊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定势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造成消极的影响,让学生受困于原有知识,失去思维的创造性。通过分析思维定势的成因,借助认知冲突、模型实验和知识建构三种对策能够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知识。  【关键词】思维定势;初中物理;对策  初中物理教学强调“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因此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以生活为基点完成知识点的教学。根据
期刊
【摘 要】谈起高中政治,对于一位政治老师来说,应该会有许多感想,这其中包括学生们对此门功课的不重视,以及家长和社会界人士的忽视,他们一直认为高中政治就是讲空话,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功课,和物理化学学科相比,它运用范围狭隘,在生活中的适用性小。所以高中政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高中生只是为了高考而被迫地去學习政治,学理科的学生则更加无视政治,认为自己只要会考过了,就大功告成了,以后就不会去接触政治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