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政治高考备考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3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能力素质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掌握知识正是为了提高能力,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总结、多领悟。在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完基础知识后,通常要结合热点时政资料、社会现实问题来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就为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一、学会发现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研究性学习的起点。“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问题才会有思考,这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学生的需要组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喜悦感通常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精选材料,创设情境,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奠定基础。
  例如我在进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教学时,学生在预习中提出了如下问题:(1)面对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还要加强国家的管理?(2)在一个国家的不同行业,为什么国家要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政策?(3)今年国家的高考政策有明显变化,缩减了本科的招生人数,扩大了高职院校的招生数量,大力鼓励、支持高职院校的发展,国家为什么会出台这样的政策?我们不难发现,提出的这些问题充分展示了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也体现了他们关心国家发展与民族前途的热情。
  二、学会研究、讨论问题
  进行问题讨论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
  1.设计的问题应该符合探索性、研究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
  问题的答案最好能有多样性,这样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讨论问题不是为了尽快得出结论,而是要充分展现学生研究问题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去发现、培养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层次性
  学生的知识水平各有差异,通常,难度不高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学困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挑战性,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的。
  3.设计问题要相机行事,切忌“满堂问”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力求做到: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形成教师循循善诱在前、学生孜孜以求在后的教学氛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4年10月29日起, 上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的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的存贷款利率的下浮。结合我国当前形势,谈谈此次银行加息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此次加息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教师可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由组长发言,其他组员补充,最后再进行适当的点拨,以此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研究和讨论。如此,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减少盲目心理,培养其积极的学习心态,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及优良品质的养成。
  三、学会探索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归宿。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问题情境的设计是解决问题的催化剂,它能有效地激发思维,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利用好语言、设备、环境等各种手段,创设符合需要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及时予以回应,多用肯定的语言加以鼓励或表扬,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以培养和巩固学生的自信心。同样是教学《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确保经济运行态势良好》一课,我结合学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研究:“前几年,我国的本科院校扩招,毕业生人数多,就业不够理想,而我国各地技术型人才短缺,供不应求。基于此,国家加大了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并扩大招生人数。谈谈你是如何认识这一现象的?”同学们积极讨论,相互交流,不仅解决了预习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 编 木 子)
其他文献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高考新课标考纲新增的语言表达方面的内容。一、准确准确就是用词恰当、表意明确。准确是对语言运用质量上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它要求用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蓬勃发展,作为社会文化公益事业的图书馆,应抓住机遇,积极与市场经济接轨,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开发图书、文献、信息及其它智力
这是两副出自学生笔下、也发自学生内心的对联:  奇趣串珠 串成精美作品  美妙对课 对出雅致对联  副副妙联 联联寄托老师希望  颗颗彩珠 珠珠饱含母校深情  这两副对联精妙地概括了我校校本课程——“珠趣”“对课”的独特魅力。自2007年以来,我校结合工作实际,紧扣学生个性特点,创造性地实施了“珠趣”“对课”校本课程,打造出两张富有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亮丽名片,不仅深化、发展了校本课程,还铸就
期刊
高中处于我国基础教育的后段,是学生由少年到青年的过渡期,也是学生身体、心理、思想、人格的重要发展期和基本成型期。高中学生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在趋于
所谓知识可识化,就是将个体知识以图解的手段表现出来,形成能够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认知的外在表现形式。将其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有效提升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科技保障。  一、情境识字  情境识字不仅可以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教学工具。识字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板块
答题说明:试题后面附有答题卡,请参赛者将试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连同竞赛标志剪下寄到本刊编辑部(复制无效)。截止时间:5月31日。邮寄地址:河南郑州市顺河路11号河南教育(基教)编辑部,邮编:450004,电话:0371-66336844。  一、单项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1.“赔了夫人又折兵”说的是哪个小说人物?( )  A.周瑜B.刘备  C.孙策 D.曹操  2.《西游记》中唐僧的
近年来,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在不断拓展。包括读书学习、听课研课、网络培训、外出取经等,可谓形式多样、内容繁多。笔者认为,教师专业成长一定要有主心骨,这样才能走出“乱花渐欲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工作多年,我深感信息技术课由于其独特的教学环境和方式,存在一些特殊问题。通过思考与实践,我摸索出了一些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对策。  问题一:学生行为习惯差,缺乏应有的信息公德意识  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玩游戏,任意删除或更改文件夹中的内容,调整显示器的显示参数,更有甚者,为了摆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软件对自己电脑的控制而随意插拔网线。这些行为,不但会导致
小学的科学教育向来是我国教育的传统科目,经历了从“自然”课到“科学”课的演变,现在的科学教育凝聚了更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更人性化的教学导向。结合自主创新的新课程要求,生本理念进入了小学科学课的视野。生本理念的核心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尊重实际情况、尊重学生感受为前提,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少干预,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挖掘自身的潜力,自由而学、自信而学、自主而学。  一、实践感受,注重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