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不要让爱“待机”

来源 :爱尚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o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年是个小怪兽;长大后,年变成了大负担。但是“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因为,家里有爱的呼唤,有父母深情的凝望。“年,所要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情感。年,是把生活中的情意串联下来,也把一种美丽的传统一遍遍地加深。”春节回家,莫负光阴莫负爱。
  据全国老龄办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比例已达49.7%,农村“空巢家庭”比例也达38.3%。网上的一条微博更是引发无数人的心理共鸣,砸出一串串爱的涟漪:“如果你父母能活到80岁,你还能陪他们20年。如果你每年回家一次,每次陪父母6天,每天陪父母11小时,每年你能陪他们66小时。20年×66小时/年=1320小时,1320小时/24小时/天=55天!请珍惜和父母的每一天。”
  任春运大军再拥挤,回家旅途再颠簸;任过年压力再沉重,亲情账本再抓狂,赶场应酬再扎堆,过年回家,依旧是人们心底发热的渴盼。“常回家看看”已经写进法律,但更亟须刻印在人们心里。这个春节,你是否能放下一切回家看望父母呢?少一些遗憾,多一些行动,让爱回家,别让年迈的父母等候过久。
  生 活 前 沿
  在线调查:
  过节回家陪父母,你怎么看?
  数据视点:
  小编在线对100名网友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三成的网友一致认为,工作再忙,过年也要回家陪父母,这是尽孝心的最好机会。有25.8%的网友表示“恐归”,除了经济、事业、婚恋(包括大龄未婚、离异重组家庭)等情况之外,假期较短来回折腾、回农村过年不适应也是重要原因。还有19.5%的人处于纠结的状态,很想回家陪父母,但人情消费压力、回家被亲戚盘问等很令人头疼。
  专家点评: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法第十四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而且,“一年传统节日至少看望两次”。然而,在一票难求、生存压力大、“421”家庭结构(4老人、2夫妇、1子女)的大背景下,过年回家陪父母却让不少人直呼艰难。可见,回有回的顾虑,不回有难舍的苦衷,如何选择,这是个棘手的问题。
  网友擂台:
  照顾父母还是以事业为重?
  正方:父母放首位,尽孝等不起
  @北海王子,男,70后,青岛人
  今年我一直在海外打拼,分公司开到了中南亚。家人都很体谅我,说过年不用回来了。但是,我早已安排好工作,一定要回家过年。守着父母过年,吃母亲包的大馅水饺,踏实、幸福,这是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的财富。
  @般若女王,女,85后,内蒙古人
  我老家在内蒙古,婚后一年半载都回不去一趟,去年没抢到车票,年后回去的。父母做的年货都长毛了,等我回去才吃,我为此哭得稀里哗啦的。在家听听父母的唠叨、讲讲邻里亲朋的故事,我觉得是最大的放松和享受。今年早早订上车票,回家陪父母,这是头等大事。
  @狙击手2004,男,80后,济南人
  父亲去世时我没在身边,那段刻骨经历使我拥有超龄成熟的力量,我也为此感到深深的愧疚。为了能在母亲有生之年尽孝,每年我都会带着妻女回家陪母亲过年,小年就回家,过完十五才走,这样能少些遗憾。
  反方:从大局出发,让父母安心
  @超人CEO,男,80后,福建人
  说来惭愧,我好几个春节都没陪父母一起过了,只顾在外面考察项目。幸好他们很开明,他们认为只要我事业、生活顺畅,他们就会安心。尽孝心没必要挤在春节拥堵时段,平日里细水长流的关爱,更为重要。
  @恋上马卡龙,女,90后,上海人
  我结婚早,生孩子也早,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每年过年都在婆家。而我父母每年春节都选择外出旅游,用微信直播看到的美景,这让我很羡慕。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也倍感欣慰。
  @在水伊人,女,70后,河北人
  我是做餐饮行业的,过年是最忙碌的时候,这几年都没回老家过年。抽不开身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回去吃住不习惯,每次都大病一场,孩子老抱怨,弄得老人也不高兴。所以,我每年会提前给公婆寄年货、寄些钱,这样皆大欢喜。
  一位事业达人的独白:
  很多朋友都羡慕我和妻子事业腾达、生活富裕,我却有一肚子苦水。平时我们忙于工作,孩子在寄宿中学读书,比较省心。到了过年,我们都想回家陪父母,为此争论不下。起初我选择忍让,不想冲淡喜庆的氛围,先回她家,年后再回我父母家。但是妻子很固执,让我自己回父母家,口口声声说受不了农村。我自己回去后,邻居说三道四,甚至以为我离婚了,父母也满脸不高兴。去年春节,为这事我俩吵成一团,整个年也没过好,搞得心情一团糟。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她也不让孩子跟我回家,还对老家的亲友指手画脚,重重刺伤了我的自尊心,我是说不出的难受。这些苦楚能向谁倾诉呢?
  生 活 格 调
  过年“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是一件很伤感情的事情。家和万事兴,无论何种原因所产生的矛盾,都是对“和”的亵渎,都是爱的封闭。其实,将“回谁家过年”视为一道亲情考题,反而会放大舆论渲染,挤压爱情空间,撕裂亲密关系。身处围城,必会存在权力争夺和利益博弈,倘若平时听妻子的,那么,过年回家可听老公的,以彰显权力补偿;倘若平时推崇平等原则,夫妻可心平气和地商量,多些平衡、多些宽容,考虑双方父母的身体近况,看哪一方最需要,便能够找到答案。
  生 活 部 落
  身在国外,每次过年都有辛酸泪
  主人公:毕嘉,男,投资总裁,38岁
  连续四年了,我都没法回家和父母一起过春节,虽然身边朋友都劝慰我说父母会理解,可我内心愧疚得要死。当初毅然离家创业,发誓非得闯出个样儿来。事业刚起步时,在北京漂泊,那一年春节我没脸回去,等事业趋于稳定,却被工作缠身,好多项目考察和洽谈都赶在过年期间,为了抓住机遇,也只能放弃与父母团聚的机会。如今,我长期身在国外,生活条件还好,父母也嘱咐我别牵挂他们,但对于我而言却别有一番愁绪堵在心头,“每逢佳节倍思亲”,没人时把自己关在宾馆猛灌酒,以麻醉自己。   每逢春节必逼婚,但还要回家
  主人公:宫莉,女,私企经理,33岁
  闺蜜说,敢不结婚的人是真正的内心强大、才智俱佳。我觉得不婚是一种态度,平日里很是自在,最怕过年回家。有一年春节,为了躲避唠叨的父母,我主动申请留在公司值班,没想到的是,他们竟以旅游的名义空降济南,带来一包包炸年货和我爱吃的腊肠,我的泪水哗地涌了出来。从那以后,我每年都回家陪父母一起过春节,哪怕他们“拉帮结派”大搞亲戚攻势,或是安排“鸿门宴”强逼相亲,我也打起精神来应付,索性当演戏呗。对我来说,反正一年一次,乐在其中不说,更不忍心辜负家人的爱。
  一家人开心最重要
  主人公:饶诚,男,通讯总裁,56岁
  岳母突发心脏病做了支架后,春节我们都回岳母家过,初五后再回父母家。后来,女儿结了婚,过年都在自己家,他们带着小外孙回来探亲时家里很是热闹。可是,年过八旬的老父亲,一到冬天便变得疯疯癫癫、大发脾气,还带着一摞资料去上访,我怎么劝他也无济于事。母亲私下和我说,父亲是盼着我过年回来。果然,我们回家跟父母一起过春节,他高兴得像个小孩子,也不折腾人了。他还对我说,想要一起去杭州旅游,蓦地,我明白了他的用意。这几年春节,我们都带着父母出去旅游,看到家人乐呵呵的,我也是满满的自足。
  生 活 茶 座
  以父母喜欢的方式过年很幸福
  主人公:逄艳,女,外企副总,40岁
  我老家在浙江,每年春节回去都像是跟时间赛跑,短短七天,在路上很是折腾,但陪着父母看春晚、吃年夜饭、逛庙会是不变的习惯。过年期间,好多人来给父母拜年,同事、朋友聚会什么的也少不了,我和老公都陪着,父母很是开心。去年起,父母身体查出慢性病,需要休养。经过事先了解,我在郊区租下一处宅院,带父母去那里过年。乡下年味特别浓,且民风淳朴,老乡送来年糕、豆包、自制的年货,还邀请我们去看踩高跷、舞龙,见父母情不自禁地融入队伍里,我是说不出的快乐。
  对不少人而言春节是个纠结的节日,一面是渴望亲人团聚,一面是社会资源的争抢、大调整,在人力、物力、财力的重压之下, “逆向迁徙”应运而生——打破“抢票、过年、回家”的传统模式,老人到子女身边过年,既便利又可行,还有利于家庭祥和。从现实中看,“逆向迁徙”也引发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或是父母成为“老漂族”,长期和子女居住,或是把双方父母接过来“拼爹养老”,照顾起来更方便。
  从“中国式幸福”到“愁文化”
  网上流传着一首小诗:“愁过年,愁的是节奏快,生活太凌乱;愁的是路太远,车少难团圆;愁过年,不知是传统少,还是变化快……”昔日,守岁、拜年、压岁钱,是“中国式幸福”的三部曲。如今,伴随着社会发展、观念碰撞和生活的变迁,过年回家衍生出“愁文化”,既是无法兼顾的纠结,也有挑战传统的不安,归根结底,是理想追求和幸福期待大大提高了。春节,是大写的中国,即便沾着淡淡愁绪,也终究覆盖不了根深蒂固的“年情结”。
  最好的年夜饭是回家
  作家简媜曾说过:“我承认自己喜欢用最传统的方式迎接春节,我当它是个溯游之旅,在鞭炮与锣鼓声中,像孩子一样回到诞生地。”春节是一个仪式,也是情感的洗礼和心灵的回归。最好的年夜饭是回家。家,绵延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蕴藉着理想生活的期盼和憧憬,传递着中华民族的孝道和爱意。从另一方面看,过年的文化本质和精神内核是一个“情”字,只要回家,有真情,有团圆,便是最浓厚的年味。让爱回家,是永恒的旋律——世间最动听、最悦耳的音符。
其他文献
为拉拢年轻人,SMG计划在上海推出付费的弹幕电视频道,主打带有弹幕的日语原音的正版日本动漫。弹幕“大屏幕化”已经不是首次了,电影《小时代3》《绣春刀》和动画电影《秦时明月》引入实时弹幕。引入弹幕之后,观众可以随时对某个情节、某个人物进行现场直播式的评论,从而令其他驻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到。不过它能打动已经远离电视的二次元死宅们吗(以80、90后人群为主的动漫爱好者)?
期刊
这个年头儿,流行暖男。暖男是什么?就是不得瑟、不冷漠、不较劲,像煦日阳光那样,还要对另一半起到暖身又暖心的作用。他们细致体贴,能够理解体恤女人们的小心思、小情绪。新的一年里,请女人们为你身边的暖男也做一件温暖的事——送件礼物,写张卡片,让它们提升暖男的温度。  无臃肿感羽绒服  虽然很多人认为羽绒服是时尚的杀手,但对于暖男来说,有温度也有风度的着装风格才是硬道理。只是如何把臃肿的羽绒服搭配出时尚感
期刊
中国首家设计博物馆落户深圳而非北京、上海,这曾一度让人惊讶与不解。深圳在很多人心里都留着“寨都”的固有印象,这里曾是最大的山寨手机生产地,似乎很难想象它和原创、创意这些词有什么联系。但博物馆合作方英国V&A博物馆团队可是对深圳这座“制造之都”的原创魅力点了赞。如果一切顺利,深圳V&A博物馆将会成为国内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设计博物馆。它将于2016年底正式建成开放,到时深圳又有了一
期刊
面对众多Android手机的围剿,苹果iPhone6发布后依旧稳坐销量榜的头把交椅。而这颗“被上帝咬过的苹果”之所以如此受宠,除了自身的高科技含量外,也和大把的配件开发者有关。正是他们的忠心追随,才会让Apple成为风向标一样的存在。  Composure苹果智能腕表充电底座  新产品还没出炉前,外设厂商已经早一步开发好了配件,这种强大的号召力,也只有苹果的产品才有。今年新品发布会上公布的全新配件
期刊
KENZO不是街头小儿都叫得出名字的奢侈大牌,  但绝对是酷爱潮范儿的时尚达人的心头之爱。  绚烂夺目的色彩、缤纷多姿的花朵、野性十足的虎头,  抑或带点儿诡异与神秘气氛的眼睛,让这个品牌着实抢镜。  自然中流露着狂野,沉稳中夹杂着不羁,  这便是KENZO的时尚宣言。  KENZO的创始人是法国籍的日本时装设计师——高田贤三(Kenzo Takada),它是名副其实的法国时尚品牌,创立于1970
期刊
一个人,  有一个愿景和坚持信念的勇气,  这既是高贵的,也是永恒的。  无论是A$AP Rocky,  还是 Ryan McGinley,  这些年轻人对生活始终如一的态度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在奔向目标的路上,即便可能失败,他们也从不畏惧坚持自我。正是这种态度让他们充满灵感,也让他们的“坚持自我”如此吸引我们。  音乐人洛基(A$AP Rocky) 美国著名说唱歌手,他的处子大碟《Long.Liv
期刊
临近年关,多数人的选择是买很多好吃的食材,来满足家人及亲朋好友的胃口。其实,你若想让自己的餐桌变得不俗,不妨在餐具的使用上多下点工夫,让亲朋在感激你好手艺的同时,不忘夸赞你的好品位。本期,就与小编一起看一下别人家的那些有格调的餐具吧。  即使是再常见不过的透明玻璃杯,也有着巨大的优劣之分。杯身镶有的花饰,活泼中透露着难以掩饰的优雅,不仅让其看起来别具一格,而且品质不俗。  餐桌上还空无一物,仅仅把
期刊
乾隆爷的魅力不仅展现在各种清宫剧中,在现实中亦威力无穷,凡是乾隆爷用过的东西无不价值连城。2015年1月11日,乾隆皇帝的宝座亮相南京正大2015迎春慈善公益拍卖会,在开拍之前它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张清乾隆紫檀百宝嵌花卉宝座,是藏家从一位清朝王爷的后人手中收来的,实打实的真货。当年这张宝座由清宫造办处花费3年多时间才制造完成,这类宝座,目前故宫也仅有5张。最终,它被以3200万元的价钱买走。
期刊
凡是爱好文学之人大都对手稿有种道不明的情感。上个月初,在中国首个文学拍卖会上,众多诗人、名家的名作手稿拍出了斐然的成绩。朦胧诗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最多的中国作家北岛,其名作《回答》的2013年手抄件落槌价3万元。向来备受青睐的矛盾手稿在此次拍卖会中,依然表现不俗。他当年写给陶亢德的信札四通及《自传一章——我的小学时代》以190万元成交,成为全场“标王”。
期刊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哪怕它仅仅是一张纸。在2015年1月16日,斯宾克拍卖行(Spink China)举办的“精美邮票和封面”专场中,一张邮单便获此殊荣。这张邮单由1917年Ulankon的一家俄罗斯邮局以挂号信的方式寄往圣彼得堡。1917年,这家邮局开放不久便可能因为“十月革命”而被迫关闭。正因如此,这张邮单成为这个位于蒙古遥远地区唯一的邮政纪录物件。在拍卖会上,此邮单以216万港元成交,创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