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火慢炖出的清凉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182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日喝茶,很多人选择清爽的花茶绿茶,而岩茶和红茶则被认为放在冬季来喝可以暖胃、是啊,特别是中高火亦或是急火烘焙的岩茶让人在夏日热上加“热”。贪茶的人也只能浅尝辄止,或者干脆饱尝一顿再猛灌凉茶,其实,夏日喝茶也可以两全其美。这日,在朋友处喝到三款岩茶香气清幽,口感却不失岩骨霸道之气,止渴生津,两腋生风,亦可清凉一夏。
  朋友告诉我,三款岩茶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关键在于烘焙环节均为文火慢炖。把茶叶放在“文火”的焙笼上慢工烘焙,经人工反复焙揉,让茶叶均匀缓慢受热,借文火慢炖充分把茶叶中的香气与滋味由内而外激发和转化。
  
  “丛”意盎然
  
  这是一款正岩老丛水仙,干茶条索细长,均匀整洁,闻着干茶带着淡淡的焦糖香。沸水冲泡,快速出汤。茶汤入口,舌苔和口腔的第一感觉是汤水稠密。接着是一股淡淡的蜜糖清甜的香在口中化开,这股茶香清冽持久,回味之余,还能感受到些许冰凉聚拢在舌苔上。这是生长在岩上的老枞水仙才具有的特色,岩石所赋予草木天然的矿物质能收敛舌苔。毛孔收缩后便能感到凉意。
  练武的人常把身子底好的人说是“天生的练家子”,后天拜个好师傅,轻轻点拨,便能把他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这款生长在正岩里的老丛水仙自身内质丰富,基础好,在制茶师的细腻手工和文火慢烤下,老丛水仙内在的芬芳物质充分转化成美妙的香,溶解在水中,水中带着香,水气和香气弥散在空气中,“丛”意盎然。
  
  空谷幽兰
  
  这款花香肉桂出奇的香,在沸水八杯时我们都闻到了香气,第一泡出汤时我们舍不得倒掉,直接喝了。浓郁的肉桂香直接钻进我们味蕾的毛孔,滋润着炎热夏天里我们干涸的躯体,所有的人都是一副陶醉的表情,发出啧啧赞叹,真不愧是花香肉桂!
  第二道、第三道,肉桂在缓慢苏醒,香气虽没有开始时来得凌厉,却变得像空谷幽兰般绵长悠远的香。如果说最开始时的香是古龙笔下的霸王刀,那么后几道的香便是冷艳的孔雀翎,威力小却是最厉害的暗器。
  也有茶友说。这款茶似乎少了肉桂特有的辛辣香。这款花香肉桂长年生长在武夷山的内坑中,见阳光机会少,也便少了辛辣感。去年制作完保存到今年夏天,取出来品尝也不见返青,这还要归功于制茶师傅焙火的经验和功力。很多人觉得文火慢焙制出的岩茶经常没有烤透,叶片中还保留着些许水分,导致干茶不易存放,容易返青和变质。如果是功力深厚的做茶师,他们有着丰富的制茶经验,他们看茶制茶,用手捏捏叶片便知道这茶是否焙到火候。朋友说,他的岩茶都要求制茶师傅用文火来烘焙,而且还要是他钦点的制茶师。
  回过头来看这款肉桂,喝到七八道了,香气滋味丝毫没有减弱,气韵悠长,久久不散。我感觉这应该是文火慢炖出的悠远和耐人寻味。文火一点一点把茶叶里的香烘烤出来,并积蓄在叶片中,不像急火烤出的香是留在表面,这种积蓄的香需要不厌其烦一道道地冲泡才能淋漓尽致地挥洒。
  
  “东方不败”
  
  说不出这款茶的具体品种,它是以正岩上等北斗1号为基础,搭配正岩矮脚乌龙和奇种制成的,取名为“东方不败”,源于一位常来店里的茶客。他不仅是茶人,还是成功的企业家,理所当然具备商人好斗的气质。据说他从店中收走这批茶,然后常常带上几泡去和茶人朋友斗茶,结果成了常胜将军,他便给这款爱茶起名“东方不败”。
  茶汤入口,果然很霸气。水里带着霸气,香里带着霸气,给人一种震慑的力量。这款茶以北斗为主,北斗本身带着霸气,这种震慑感我们并不惊奇,但是霸气有余,茶汤却很顺滑,犹如夏天里女性爱吃的龟苓膏,细嫩爽口。北斗本身有缺陷,水比较粗,不可能有这种顺滑感,但是拼配上少量的矮脚乌龙,感觉便不一般。矮脚乌龙水质黏稠,刚好成了北斗的润滑剂,这样搭配的确很妙。加上朋友对制茶师傅千叮万嘱的文火慢炖。既保留了北斗的霸道茶气,又能让保存完好的芬芳物质在水中完全释放,更能让我们一品这夏天难得的清凉。
其他文献
厦门,一个“茶店比米店多”的城市。  在大街小巷星罗棋布的茶叶店中,“雾中天”的知名度可能不算很高,可第一次走进“雾中天”位于湖里的旗舰店,雅致的店堂装饰、完整的系列产品展示、精致大方的茶品包装……让人很难想象在如此复杂纷乱的战国茶叶市场中,竟然会杀出一个程咬金来!  回想“雾中天”这一年多来的成长,庄承源更多的是感触:“简简单单的一片茶叶,想要成就一个新品牌真是不简单!”眼前这个年轻的掌门人,务
期刊
西塔寺,原名龙盖寺。作为《茶经》作者陆羽的故居,已被世人所熟知。从唐末著名诗僧齐已的《过陆鸿旧居》,到明清时对“难能可桑苎楼”和“陆公祠”的多次维修即可证明,但它在《茶经》传播史的重要历史地位,却没引起今人应有的关注。本文试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    西塔禅寺,素为传播茶经的殿堂    1、龙盖寺“真清稿本”是我国《茶经》单行本的祖本。  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农历九月九日,鲁彭《茶经序》
期刊
作为中国的产茶大省,茶叶是福建的特色产品,茶产业是福建的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十分迅猛,近些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经多方的共同努力,福建正逐步从茶业大省向茶业强省迈进。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有利于增加茶农的经济收入,也为福建茶业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福建茶产业在中国茶产业份额都是独占鳌头,有多项指标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在中国茶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充当“先锋者”的角色。    品牌带动茶业
期刊
“这里,是我们茶城的中庭,有1500平方米。”秦建华指着金牛山茶城的平面图,用手比划着,“这么大的空间,绝对能包容下我们天马行空的构思,摆个舞台、设个看台,搭条回廊,再添置些花草、流水……”  “秦总,这么大的中庭可是卖茶的黄金区域啊,不拿来卖茶太浪费了。”我忍不住打断他的话,我觉得挺惋惜的。在寸金寸土的城市里,开发商们都想尽办法挖掘每块地的最大利益。“不,我倒觉得这块地拿来卖茶才是浪费。环绕在四
期刊
2009年8月1日,以“香伴十五年,茶缘共分享”为主题的“华祥苑厦门鉴赏之旅;暨十五周年庆典启动仪式在厦门磐基酒店隆重举行。此次鉴赏之旅,不仅拉开了华祥苑十五周年庆典系列活动的序幕,其新品发布、订货会也引起了业界普遍关注    举拓创新首开茶行业订货会先河    作为业界知名茶企,多年来,华祥苑一直着掌握茶行业的风向标,成为众多竞争品牌及后进品牌争相效仿的对象。此次华祥苑品鉴订货会的举办也自然引起
期刊
自古以来,品茶环境都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万物和谐一体的观念。所谓物我两忘、栖神物外、心心相印,都是在说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因此,品茶对环境的选择、对人品的挑剔,都是圆满完成品茶艺术的必要手段。  茶艺是一门艺术,而茶艺环境是品茶艺术的重要环节,也是茶艺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环境讲究的是以主客体的相合统一作为最高境界。  茶席设计是茶艺环境中的一项展示设计,也是
期刊
悠久的产茶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山海资源,造就了闽东独特的传统支柱产业——茶业的迅速崛起 勤劳善良的闽东人按照“一个统领(科学发展观)、两个带动(项目和品牌)、三步跃升(临海、跨海、环海)、凹位一体(城市、产业、港口、生态)、五大功能(海西对接长三角的前沿区域、对台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新兴的临港工业基地、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枢纽和绿色宜居的海湾新城)”的总体构想。用自己的聪明
期刊
千百年来,福建茶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和花茶5种茶类争奇斗艳的局面。其间虽历经战乱,但是自新中国成立的8年中。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福建茶产业正一步步地朝前发展,经历了恢复生产、迅猛增长和跃步腾飞3个阶段。    逐渐恢复(1949~1978)    新中国之初,无论是在福建,还是在全国。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社会政治的稳定为福建茶业的恢复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福建省
期刊
缘起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禅文化。禅文化和茶文化的进一步融合,缔造了灿烂的禅茶文化。因此禅茶文化是儒家之正气、道家之清气、佛家之和气、茶人之雅气和谐融合的结果。弘扬禅茶文化就是以茶为载体,通过茶为国饮的普及性、禅的融合性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渠活水,也是中国茶俗、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以及汉文化圈茶文
期刊
在经历了普洱茶的疯狂和北京奥运的激情之后,2009年的中国茶市似乎有些平静,然而,让很多人意外的是,一直以“墙内开花墙外香”著称的红茶,却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国内市场背后,刮起了一股红色旋风。  特别是在它的诞生地福建,“红”潮带动了整个福建红茶产业的异军突起,甚至已经影响到了乌龙茶的市场,这其中,作为闽红三大工夫之一的坦洋工夫功不可没。而以传播福安茶文化、振兴坦洋工夫品牌为己任的福安茶企自然成为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