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的善恶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2303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伴随着对宋朝历史的再发掘,宋朝皇帝的面孔似乎要好看得多了,宋仁宗的开明形象就是一例。但是,这种对帝王开明的赞誉,往往会落入“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宋史 · 仁宗纪》赞语)的老套,而忽略了制度本身的善恶问题。
  人们对宋仁宗的赞扬,实际都同制度有关,这里列举三事。其一:某日早晨,仁宗告诉身边近臣说:“昨夜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近臣反问:“何不降旨取索?”仁宗的回答是:“比闻禁中每有取索,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可不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其二:某日仁宗散步宫苑,一回到宫中,立即向嫔御要水喝:“渴甚,可速进热水。”嫔御一边供水一边问他:“大家何不外面取水而致久渴耶?”仁宗回答说:“吾屡顾不见镣子(盛水的银器)。苟问之,即有抵罪者,故忍渴而归。”其三:蜀地一秀才给太守献诗,其中有“把断剑门烧栈道,成都别是一乾坤”之句,太守赶快把此人抓起来上奏。仁宗断曰:“此乃老秀才急于仕宦而为之,不足治也。可授以司户参军。”
  制度的善恶,首先来自人对制度的期许。仁宗半夜肚子饿了想吃点烤羊肉,怎么说也不过分。然而仁宗忍饿未索取,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知道凡是皇帝有所索取,外面就会把这种索取常规化。一旦形成了成文的或习惯的“例”,那就得常态供应。仁宗担心的是由于偶尔索取演化出常规供例,从此以后不管皇帝吃不吃,天天晚上都有烤羊肉供应,这就为害大了。反过来,如果仁宗只是出于满足自己需求的期许,那就很有可能每晚除了供应烤羊肉外,还得再准备些海鲜以便随时换换口味。一个制度的出台,如果缺乏了这种善恶判断,或者在常识层次上善恶颠倒,制度的出发点就隐含了恶意。
  有不少人强调,制度就是要防范作恶,因此就要假定人都是坏人。如果从这一逻辑出发,仁宗会毫不犹豫地制定出夜间供应烤羊肉的制度,为了防范烤羊肉供应过程中的徇私舞弊,还要配置全方面的监控体系,从采购羊肉到制作供应都要严格掌握,防止扰民,防止坑官。而仁宗并未作这样的假定。恰恰相反,他不是把别人都作为坏人加以提防,而是警惕自己的需求异化为恶的源头。
  其次,执行制度的自由裁量至关重要。任何制度,都给执行者留有或大或小的自由裁量空间。仁宗在宫苑散步,按照相关制度,皇帝出行,所有应用物品都有随从供应规范,大到衣物伞扇,小到擦手毛巾,规定极为细密。仁宗散步时想喝水,但几次观察,没有看到供应热水的镣子,这就意味着随从伺候人员出了纰漏。而这时仁宗说一句要热水喝,马上就会启动问责机制,立即就会有忘记带镣子的人员被追责问罪。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主动权掌握在仁宗手里,他的办法是忍住口渴,放过有错失的侍从人员一马,从而使制度在执行中表达出善意。
  相比之下,法家就不这样认为。《韩非子 · 二柄》称:韩昭侯醉酒而寝,管衣服的“典衣”没有动静,而管帽子的“典冠”担心韩昭侯着凉给他加盖上衣服。韩昭侯醒来后问明情况,以失职之罪杀了典衣,以越权之罪杀了典冠。单纯就职责条文来看,不能说韩昭侯的处置是完全错误的,然而其中却充满了恶意。法家赞赏的法治,最大的问题就是这种恶意的放大和扩散。
  再次,制度要有合法规避通道。任何朝代,谋反都是重罪。蜀地秀才的诗句“把断剑门烧栈道,成都别是一乾坤”,以谋反罪判决满门抄斩都绰绰有余,最少也能判定他“心怀怨望”。当然,这不由蜀郡太守判决,而需要皇帝决断。对此,仁宗在“谋反大逆”与“心怀怨望”之间,选取了最轻微的一端。这种对死罪的合法规避,给制度之善留下了最终出路。即便是心怀怨望,也可轻可重,在罪与非罪之间。仁宗又从动机考量,强调其是“老秀才急于仕宦为之”,出其罪责。由此层层规避,最终把一件谋反大案,定性为可以不受任何处罚的寻常牢骚。但是反过来,如果仁宗认定老秀才是谋反,而老秀才自我辩解说喝多了发发牢骚,那么,允许不允许老秀才的合法规避,是检验仁宗善意或者恶意的尺度之一。
  古代刑房老书吏的办事准则有一条“救生不救死”。死者已逝,所能争取者不过是尽可能给其家人补偿;而活者尚有一线生机,能救一命则积德无限。如果法治教育仅仅使人看到“救生不救死”中的弊端,而不能看到对生命的尊重,那么,这种所谓法治教育,不过是恶的滥觞。看看古代的司法实践,不难发现,许多著名官员,面对死刑案件,少不了要反复多次追问:有没有不判死刑的理由?没有这样的追问,就可能是在制造丛林社会。
  制度与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但有一点非常清楚:任何制度,都要靠人来制定,也要靠人来执行。人有善恶,制度随之也就有了善恶。制度在形成之初起源于善意期许,制度在执行中具有偏向善意的自由裁量,制度本身包含有合法规避通道,乃至能不断完善规避手段,这些都是制度为善的基本要素。社会究竟向哪个方向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向哪个方向诱导。宋仁宗在历史上不算坏皇帝,但也问题不少。按照后人的说法,他在位达42年之久,吏治并不算好,但朝野风气鄙视苛刻之官;刑法有所荒废,但决狱断案推崇宽厚平允之士;国家存在不少弊端,却没有动摇治国的根本;朝廷确实有得志小人,却无法改变向善的大势。后来的熙丰变法,则在根本上改变了制度的善恶走向。当人们进行制度的利弊分析时,北宋历史提醒人们,还应该进行制度的善恶分析。
其他文献
企业在开辟新市场领域,挖掘新客户群体以及销售附加产品或服务过程中,市场中的伙伴关系一直都是其取胜的关键战略,但由于当今市场的激烈竞争与融合,伙伴关系处理起来也是相当棘手。所有的企业都在努力创新用户体验,扩大销售,同时捕捉新的市场机会,然而在数字时代,企业领导者发现企业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自己的公司能做什么,而更是在能力、功能、渠道以及洞察力方面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  通过与全球领先企业300多名高层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国有企业开始大力进行海外业务的拓展,承包海外工程项目,加强境外公司党建工作则变得越来越重要。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直属单位江苏省地质工程有限公司(简称苏地公司)在此背景下,狠抓境外基层党建工作,走出了一条“强基础、促融合、谋发展”的境外党建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强基础;促融
期刊
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会像互联网一样,给人类世界带来重大变革,这其中蕴含的商业机会震撼人心  在互联网呈如火如荼发展态势之时,很多投资者将他们的眼光投向了人工智能,天使投资、微软创投等都将目光移向了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观念的原创项目以及小型初创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会像互联网一样,给人类世界带来重大变革,这其中蕴含的商业机会震撼人心。  微软小冰——情感连接的力量  记者:
期刊
“新工业革命”不仅会带来技术基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更会带来管理变革和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的变化。我们正在进入数字化的商业情景,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价值网络正在发生着重构,新商业秩序正在形成。  “新工业革命”:能源基础观和结构性技术基础观  对“新工业革命”的认识主要有“能源基础观”和“结构性技术基础观”两个基本视角。前者侧重于从可再生能源技术变革的角度出发,强调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
期刊
美国最大的IPO、双十一销售额秒破世界记录,阿里不断刷新着各种记录,在新与变交织的时代主旋律下,“阿里人”怎样解读自己  阿里的创新有自己的传统,是深入骨髓的基因。马云说过,我们是重情义和有追求的一群人,从十几个创始人,到今天几万人的公司,渗透在骨子里的创新精神一直延续了下来。创新的精神体现在我们的文化、组织、激励制度以及我们看待未来的方式之上。  解读阿里文化  如诸位所知,阿里巴巴有很独特的文
期刊
有人的地方,就能形成部落,同一个部落内的人分享同一套语言系统和行为习惯。普通的公司(不多于150人)就是一个部落,大型的企业则有多个部落构成。不自觉的口头禅往往反映着个人的真实心理,而一个部落中流行的词汇也同样标定了这个部落的组织水平。  为什么公司留不住优秀员工?为什么很多人总缺乏效率——即使指着鼻子骂了他们?为什么他们总是在背后抱怨,尽管你对他们已经足够好?当然也有许多绝对优秀的团队,他们总是
期刊
李国伟(1893年8月19日-1978年),原名忠枢,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实业家,荣德生之婿,1918年加入荣氏企业,管理荣氏企业四十余年,其中三十年在解放前  第一次欧战之后,英美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远东市场,日帝乘战事机会,蓄意攫取东方霸权,而限于国力和机器设备的生产赶不上其国内的需求,一时还不能高速拓展。这样,就为中国民族工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国内很多纺织和制粉工厂就是在这个时期成立的
期刊
利益攸关者需求定义流程的目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定义能够向用户和其他利益攸关者提供所需服务的系统的需求。  这一流程识别贯穿于系统生命周期所涉及的系统利益攸关者或利益攸关者的级别及其需要、期望和愿望。该流程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并将其转换成利益攸关者的一系列公共需求,这一系列公共需求表达系统将要与其运行环境的预期互动,并作为确认每个产生出来的运行服务所依据的参照。几乎完全达成共识的是成功的项目取决于满足
期刊
新常态下的国企改革,如何协调与平衡各方利益,推动创新与转型,实现最佳的社会整体利益?  企业的目标  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国企就踏上了改革之路,也就在不断地探索国企改革的目标。国企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是国企改革的目标?我们一直在探索着答案。如果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国企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生存,怎么解决几千万下岗职工的生活问题?如何避免引起大的社会矛盾?可以说,脱困是当时国企改革的首要目标。今天,
期刊
大约五年前,我和后来成为南加州大学副院长的戴夫 · 洛根共进午餐。他当时还是南加州大学总经理培训项目的领导,提到自己正打算写一本书——主要基于自己的经验,这些经验来自于针对顶级总经理的讲课和咨询。就在甜点被端上来的时候,他突然转过头来问我:“书的读者应该是哪些人呢?”显然这是所有作者应该最先考虑的问题,我建议他针对商务人士。我当时说,他不仅需要写过去的经验,也要多考虑高层未来碰到的问题,比如说,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