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持股:家族制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性选择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中国部分家族制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的制度障碍,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和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推动企业实现制度创新,即从古典家族制转变为现代家族制,从而使企业的股本结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制度障碍:家族制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问题
  所谓家族制就是企业主要的出资者、领导者、管理者都来自同一家族。家族制作为家族规则与企业规则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组织,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制度的演进而不断发展。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我们可以把家族制民营企业划分为古典家族制企业和现代家族制企业。纵观我国的家族制民营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古典家族制企业的发展阶段。大量的案例研究表明,在家族制民营企业早期的创业历程中,企业家精神一般是主导企业发展、实现企业规模扩张的核心因素,随着企业经营范围的延伸和组织规模扩大,不仅仅是不规范的管理模式,而且还包括不合理的股本结构、无效率激励机制都会成为一种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制度因素。主要表现是:
  1、所有权结构单一,无法满足企业规模高速扩张的资金需求。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提供的数据表明,在新开办的民营企业中,业主本人投资占投资总额的82.7%,而在其他投资者中,又有13.1%为业主的亲戚。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在家族企业创业初期曾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的资金来源只是局限于在家族范围内,就会限制企业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数量,限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求企业主拓展资本通道,放弃对企业经营决策权的垄断控制,实现股本结构的多元化、分散化。
  2、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利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在古典家族制民营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统一,在管理上以人治为主,决策缺乏健全的制度与程序性约束。企业的大小事情由企业主一人做主,对员工的管理依据关系亲疏来进行。即便制定了规章制度,家庭成员也往往会出现违规现象,使规定难以执行,从而对其他员工产生负面影响。
  3、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不足,难以留住优秀人才。古典家族制民营企业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不足。首先,部分优秀员工的个人成就感得不到实现,导致这部分员工的流失。其次,现有的激励机制不能够在员工心中形成稳定的预期和信心,不能形成企业稳定的人才队伍。最后,家族制民营企业为了吸引到优秀的技术开发、工程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对他们实施高货币工资,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员工持股:家族制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的理性选择
  针对家族制民营企业存在的问题,许多人认为只要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彻底粉碎家族制,家族制企业就可以重获新生。也就是说,家族制民营企业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可以解决古典家族制民营企业的制度障碍,从而实现家族制民营企业的制度创新,使企业的股本结构、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适应未来的增长要求。
  首先,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可以缓解企业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在家族制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增长所需资金绝大多数来源于家族内部和自身的积累,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家族制民营企业要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必须另辟新径。而员工持股计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案,它一方面解决了企业股本结构单一的问题,拓展了资本通道,较好地满足了企业规模扩张的资金需求;同时实现了企业股本结构的分散化和社会化,为企业以后上市创造了条件。
  其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企业管理的制度化与规范化。由于企业员工由开始单纯的雇佣关系变为所有者,加强了他们对企业主决策行为的关注度,也加大了他们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参与度,因此能够部分地制约企业主决策的随意性,从而有利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最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可以有效地解决困绕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问题。通过股权分配可以使员工由雇佣关系变为所有者,满足部分优秀员工的成就需要,使员工对货币工资的强烈需求转化为为了自身利益而努力工作,从而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通过持股也可以化解对未来工作的不确定性,稳定员工对收入待遇的预期,同时,对股权出售的各种限制性条款也能够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有利于形成企业稳定的人才队伍,实现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运作策略:现实社会环境下的实施建议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政策对员工持股计划的管理和运行进行指导和规范,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企业也多数处在探索阶段,员工也不能对持股收益形成明确的预期。因此,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家族制民营企业应采取灵活的运作策略,使持股计划贴近现实,促进企业成长。
  1、正确理解和认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意义和作用。员工持股计划可以作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为员工的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做出贡献。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这一基础和认识上。应该把它作为让员工以合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方式参与企业管理和企业决策的一种有益尝试。通过这一制度的建立给予企业员工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合法的身份参与企业决策,对企业产生某种认同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创造性和责任感。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2、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应注意的几个步骤。①家族内部成员都应同意实施这一计划。②进行一项可行性研究。③进行精确的价值评估。④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制定员工持股计划。⑤筹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⑥设立员工持股管理机构来负责计划的实施与基金的运作。
  3、民营企业在推行员工持股计划之前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要建立能够客观、公正衡量员工业绩的绩效评估体系,使员工持股比例能够准确地反映他们对企业的贡献份额,从而加强激励效果,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发展后劲。目前我国大部分家族制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动率高,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依靠企业主的主观判断,也就没有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因此,民营企业可以把员工在近两年的工资收入、业绩津贴、奖励提成等收入的总和作为原始数据,根据收入差别分配员工持股比例,这样既便于操作,又使股权分配公正、客观,加强激励效果。
  4、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的发展。美国为推动员工持股计划采用了现金认购、贷款扶持、公益金划转、奖励红股等多种手段,由于国情和社会制度不同,这些具体操作方法民营企业又不能原样照搬。家族制民营企业却可以借鉴其灵活的思路,以便计划顺利实施。例如,民营企业可以采取股权和期权结合的送配措施,帮助员工持有企业的股份。在操作上可以要求员工以现金方式认购一定比例的实股,同时配发相应的期股收益权,其中员工期股股权由企业通过累计的公益金或持股会的银行贷款形成。员工需以每年实股与期股的分红偿还公司对期股借贷本金和利息,直到完全抵偿后员工就具有对名下实股和期股的所有权。这种股份获取方式兼顾了员工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有助于稳定员工对持股计划的预期,激励员工为自身利益着想,最大限度地促进企业成长。
  5、企业在设计员工持股计划时要为新增员工的“进入”和原有员工的“退出”创造股本流动机制。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目前尚处于创业或成长阶段,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企业规模和员工人数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在持股计划实施开始阶段,把员工持股股份一次性分配给现有企业员工,这在以后必将为新的高水平员工的进入设置障碍;同时,如果持股计划不能保证企业员工能有条件地退出的话,员工对持股计划的热情必然会下降。因此,企业在设计方案时,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预留部分机动股,用于新进员工的分配或奖励。另一方面,当员工脱离企业时,不能继续持有企业股份,其所持股份要能转让或退回。当然,如果员工完全拥有名下股份的所有权,在脱离企业时,可以向其他员工转让或向员工持股会退还股本,股价参照出售期每股净资产的终值折算;对那些不具有名下股份的所有权员工而言,若脱离企业,则不能转让或退还股本,由持股会一次性派发其工作期间的分红所得,其股份均转为预留机动股。(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其他文献
民营投资,是相对于政府投资而言的.根据我国的国情,以投资主体作为划分标准可把投资分为政府投资和民营投资.民营投资是指扣除国有经济之后的其他经济类型的投资,也可以说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和数据都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如何保证这些信息数据的安全,是企业活动中的关键任务。文章探讨了基于Office 2003的企业信息安全策略。
分析了焦煤集团公司自备电网在并网及解列运行时,原设计的保护配置性能,确定了自备电网在并网及解列运行时的保护配置,增强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贸易壁垒在世界范围内的降低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巨大进步,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影响了企业结构.第一,企业规模急剧
农业产业化的投资主体是企业,没有龙头企业来投资农业,就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组织者.它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在
乡镇企业在改革开放的政策指引下得到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企业规模偏小,竞争能力弱。1996年全国乡镇企业23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研究内部控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现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完善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制度,保护投资者的
管理的目的是"激活"人,而非"管死"人.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更影响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据报载,美国某
当前,企业间互相拖欠货款呈日趋严重之势,有的企业已因资金不能回笼而被迫停产。但另一方面,却有一部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对清债不积极、不主动、有债不愿讨。最近,某县经委和
我国中小旅游企业在品牌策略上普遍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首先,普遍缺乏品牌意识.大多数经营者仍抱着"宁当鸡首,不当凤尾"的思想,画地为牢,各自为政,求一隅之势,走狭隘经营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