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在森林中的防治策略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luo13613152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关键词】林业;作用;生态治理;途径
  一、林业的定义
  简而言之,林业是指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发展林业,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
  林业是指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的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包括造林、育林、护林、森林采伐和更新、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等。发展林业,除可提供大量国民经济所需的产品外,还可以发挥其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
  二、林业的经济作用
  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自然环境生态平衡中,均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世界各国通常把林业作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在中国属于大农业的一部分。林业生产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以森林(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为主要经营利用对象,整个生产过程一般包括造林、森林经营、森林利用3个组成部分,也是综合性的生产部门。林业生产与作物栽培、矿产采掘等既有类似性,又不相同。它具有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商品率高、占地面积大、受地理环境制约强、林木资源可再生等特点。林业生产的主要任务是科学地培育经营、管理保护、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与有计划地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并根据林木的自然特性,发挥它在改造自然、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障农牧业生产、防治污染、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多方面的效能和综合效益。
  三、现代林业生态治理的主要途径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預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其他文献
支柱瓷绝缘子是电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全国其它电网相继出现了支柱瓷绝缘子断裂事故,青海电网现有支柱瓷绝缘子由于受运行年限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运行中出现了一
支柱瓷瓶作为变电站运行的重要部件,近年来却时常出现因支柱瓷瓶 断裂而发生的故障,它不仅可能造成严重的电网事故,影响安全供电,还对运行及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成为电力
【摘 要】镀镍槽中如有Cr6+的存在,将会造成阴极电流效率变低,沉积速度慢,镀层阴暗、发黑,无光亮度,深凹处没有镀层等。镀镍液对铬杂质特别敏感,微量的六价铬将会使镍离子在低电流密度区难于沉积,甚至出现条纹、镀层剥落、发黑、无镍层等;大量的六价铬将会使低电流密度区镀不上镍层,高电流密度区镀层脆裂,甚至整个阴极表面上得不到镍镀层。镀液中含有六价铬,将严重影响到镀镍的生产和镍镀层的质量。  【关键字】电
伴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电气系统中也有越来越多问题暴露出来,其中根据电气系统的稳定性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文章中笔者主要针对电气系统中的无功补偿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热历史对PET/PEN反应性共混物的熔体结晶行为的影响,并进行了等温结晶动力学的测定.结果表明,由于加热过程中酯交换反应的影响,而导致共聚酯序列
探讨了聚酯纤维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工作条件及处理后纤维的性能和表面形态.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聚酯纤维经氩气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表面形成刻蚀,吸湿性明显提高,其
文章着重探讨了P91钢在焊接过程中的工艺规范参数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以聚酯生产为应用背景,用中、高粘糖浆作模拟物料,通过CO2气体在糖浆中的"等速吸收法",测量了卧式双轴圆盘反应器在多种条件下的容积传质系数KLα,并结合圆盘桨上的成膜情况
【摘 要】本文从机床结构上进行有針对性的改进,实现了大循环磨球机在小球加工中的应用,提高了小球的生产效率,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小型钢球;生产效率;结构改进
提出了阴离子模板聚合(MAP)法制备较高等规立构的聚内烯腈(M-PAN),单体的模板化有利于等规定向聚合,同分辨^13C-NMR和红外光谱测试表征了不同聚合方法得到的PAN试样的立构规整度,结果表明M-PAN试样的五单元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