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智慧城市 明天的笑谈?

来源 :物联网·智慧城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的驱动下,地球变得越来越拥挤,污染泛滥,危机四重,人类与环境已经进入一个僵持阶段。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在其作品《寂静的春天》中写道:人类为何要继续吞咽有毒的食物,居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为何要默默忍受冷漠无情的城市生活,以及几乎要将人逼疯的噪声。这样的世界,虽不夺人性命,但早已失去可恋之处! 有人不禁问道:今天的智慧城市建设,会否成为明天的笑谈? 智慧城市目标是1+1>2 在中国,2011年城镇化已经超过50%,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市移动。飞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令国人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挑战——人口膨胀、环境污染、交通拥挤等,也让人们真正认识到智慧城市的重要角色和伟大机遇,要结合技术创新成果和商业实务经验,为智慧低碳新城的发展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描绘智慧城市蓝图。 智慧中国(控股)有限公司CEO叶永佳在出席第156次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一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系统国际论坛时指出,科学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能够促进城市更好地统筹协调使用资源、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科学的智能城市解决方案将最大程度提升城市的效率及效益,而不以损害人们健康和环境为前提;科学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保障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造福现在,还能惠及子孙后代。
  即便如此,智慧城市概念进入中国这些年来,仍处于蹒跚学步年纪。很多打着智慧城市名义介绍自家业务的企业,其领导人基本不懂智慧,有市长在参观某家公司的智能系统解决方案后直言,“你们所有的智慧系统都没有市长的视野,你们的视野最多是到局长的视野,有时候局长的视野也没有”。 智慧城市在中国的主要推手是政府而非企业,它的带头人主要也是市长。如果智慧产品的“思想”不能与城市管理者和市场结合,何谈规模化?各家企业的市场在哪里?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在哪里?它能给我们城市带来什么好处?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从概念上看,Smart City(智慧城市)由IBM提出,并逐渐被很多国家和城市所引用。“Smart City概念太小,是一个迷你系统,而城市发展不可能只是一个迷你系统,而是一件需要深思熟虑的事,很多情况不需要迅速做出反应,特别是有远见的反应,因此建议把它改为智能城市(iCity)。”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指出,智能城市是在数据的基础上做出具有战略意义的反应,包含很多Smart City。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提高城镇化质量,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方向相匹配。
  目前,全球各个城市、地方政府或企业的提法都有一定的差异,但也能从这些概念中找到很多共性,至于哪个名词最匹配也只是表面形式罢了。归根结底,我们需要主抓的是城市建设的内涵,不是随大流纯粹拷贝,而是要独树一帜,根据自身需要发展。有位加拿大教授在考察中国后撰文表示遗憾,他认为中国城市应该花费时间、金钱和心思去保护其独特的精神,以抗衡全球化的同质性倾向。因为中国很多城市很“糟糕”,农村人口大规模进城造成的局面紧张,安全、快捷、高效、绿色的生活环境一步一步走向衰退,城市的历史被“拆”走了……
  美国智能城市论坛主席John Jung期望,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创造一种更好的环境,这种环境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收益,实际上也是在创造一种智能型的资本,这种资本反过来又能为人类创造更好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如果仅追求一加一等于二的概念是不对的,未来要创造的是一种更大更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各种技能组成城市的竞争力。 方案不能生搬硬套 智慧城市就像是一个大饼,需要资金、资本、人才、技术等多领域构成,涉及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数字包容性市场经济、创新性等方面内容。如何将智慧城市的概念深入人心?企业间应进行怎么样的合作达到既定目标?
  阿姆斯特丹智能城市高级代表Pim Stevens举例道,他们经常把项目以及城市所需的部分结合起来,同时把居民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不断测试和学习,最终构建了阿姆斯特丹智慧城市的平台,这个平台发挥着加速器的作用。“我们也和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合作,例如交通、能源等领域公司,以达到协同目标”据其透露,阿姆斯特丹将在2013年实现大规模智能网络枢纽、智能电网的远景规划;2015年全面达到智能城市;2018年将推出一个完善的智能城市系统。
  那在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潘云鹤院士认为首先要“想”好几个问题,分别是如何提升我国的主流产业建设、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理解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城市信息基础的智能化发展。“中国智能城市的发展与国外确实有相当大的差异。”他进一步解释,发达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基础上完成信息化建设,而中国的城市则需同时完成这三方面的工作。“这个特点也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建设的空间更大,如果我们一味跟着国外城镇化步伐,路途可能会更加漫长和困难。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新一代信息技术
  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有三个,第一个是数字城市相关技术;第二个是物联网技术;第三个是云计算技术。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仁指出,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升华的,数字城市给民众建立一个城市三维空间框架,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物联网把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进行沟通和融合,从而实时感知现时社会中人和物的多种变化。同时用云计算来处理其中引发的海量的、复杂的、大数据的计算与空间,给城市的管理和工作提供智能化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人们对数据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世界银行可持续发展网络JPADennis Linders表示希望找到更多措施和衡量方法,捕捉更多的数据,并对海量数据进行梳理,以推进城市定位的精准和发展。“高效性能的管理和战略性的市政规划都离不开数据。”城市的决策是建立在科学的考量之上,信息技术就是关键,低技术的方案是可行的,低信息的解决方案是不可行的。智慧城市的科学管理方法应该成为系统中枢神经。比如智能建筑能源消耗方面,各个区域能源分布、消耗分析,精准的测量等数据都可以提供更精准的解决方案。然而“现在我们需要的是很好的数据,但是整个社会层面和城市层面上的数据非常缺乏,数据缺乏和数据共享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在数字城市、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智慧城市最终将实现对人和物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构建出一个宜业、宜居、宜商、宜学、宜游的人与自然更加协调发展的环境,并为企业带来很多机会。在中国,从东部开始,大批城市已自发吹响了建设智能城市的号角,IT企业纷纷跟进发展,当市长们都配合起来行动,这将是一项宏伟的工程,其影响不可估量。
其他文献
有人说大数据是社会发展下一个阶段的“石油”和“金矿”,对此,你会不会一笑了之?不怪,经历了太多忽悠之后,对于一些未经论证就枉加预测的概念,人们往往容易嗤之以鼻。  毋容置疑,人类早已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从媒体到零售业、银行业、制造工业、政府,每个行业产生的数据都异常庞大。零售巨头沃尔玛每小时要处理一百多万笔电子交易记录,2010年其数据库大小就达到了约2500TB,这些海量数据被形象地称作“大数
期刊
每个时代的赢家总是那些善于创新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3G为代表的手机技术革命,将手机的核心使用价值从通话、简讯传递工具发展成为智能化、网络化、媒体化、个性化的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全方位覆盖人们的生活。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赋予了品牌营销全新的成长机遇与空间,并引起了广告界的强烈关注。艾瑞分析数据显示,201 2年是中国手机广告市场的爆发年,市场规模达到55.2亿元,增长率达到83.4%。相关数据
期刊
物联网是一个很美好且动听的故事。听起来不错,看上去也挺美,但实际做起来真的不容易。每每向身边亲朋好友描述“何谓物联网”时,虽然他们投来羡慕的目光,但嘴上却不饶人:“你工作所涉及的内容真是时髦+科技,但离我们生活太遥远,像是在吹牛。”  同时,物联网也是一个很宽泛很新兴的领域,业界很多知名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的物联网产业与全球是同步处于发展初期,也面临着资金短缺和融资难、标准缺失、商业模式不成熟等困境。
期刊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停车难”都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天天谈月月谈年年谈,相关部门、单位也出炉配套的管理办法和政策法规,但到关键时刻,驾驶者仍旧会忍不住骂爹叫娘。如何缓解停车难通病,如何通过合理设计和科学管理,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停车和出行需求,仿佛一把悬在相关管理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对于停车问题,在政策法规、技术应用等层面都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比如,国外一些大城市的上班族目前普遍采用的“
期刊
自苹果问世以来,其独特的创新能力与优秀的用户体验,让全球无数人为之疯狂。是苹果让手机从原先简单的移动通话设备变为智能移动终端。随着iPhone5的问世,各项手机软件也日趋多样化,利用手机在各个领域的智能应用也开始普及起来。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手机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产品之。在智慧医疗当中,医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查房,查询各种病人资料及影像资料等;在智能建筑领域中,百姓可以通过手机监控家里的家电;在
期刊
与朋友闲聊,谈及普通老百姓将来也能卖电,众人倍感不可思议,也很是纳闷,我们又不是科学家,周边也没有合适的环境去进行水利发电或是风力发电,没蓄能何来谈卖电呢?难道个个都跑去挖洞蓄沼气发电?  光伏发电,节能又赚钱  当不可企及的梦想遭遇最新的科技,一切都不再是异想天开。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用户卖电的构想。  光伏(PV)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的简称,
期刊
伴随着3月的春风,“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概念继续在2013年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中大放光彩,成为代表们讨论的关键词。  智慧城市加速建设,背后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全策全力引导与推进,承担着指路人的角色。在已召开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青岛、无锡等地区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将智慧城市作为重点之一。 智慧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也离不开企业的努力。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者,它们不断创新研发,各祭法宝寻
期刊
徐扬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及自动化与计算机辅助工程学讲座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的领域包括机器人、控制与动力学,以及空间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穿戴式人机界面、智慧混合动力汽车等。共发表了5部专著、30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和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获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字航科学院院士、IEEE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以及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  
期刊
这是一个数据置暴涨的年代  在这个快节奏的年代,互联网上的一分钟我们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发出2亿封邮件,苹果的应用下载量可高达4.7万次,亚马逊销售额超过8万美元,Twitter上载10万条新微博,Google可发生200万次搜索查询……全球互联网上一天的信息量可以刻满1.68亿张DVD,80万个硬盘,约为800EB。  于此同时,全球联网主机数的增长速度依旧呈现扶摇直上之势,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领域,
期刊
随着更多城市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及物联网、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一轮爆发期的同时,社会业界对一些地方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过热”提出了质疑和担忧。  目前,中国先后已有三百多个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其中近百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列入“十二五”规划或制定了行动方案。同时,国内的三大运营商已与全国逾300个地方政府达成智慧城市战略合作。  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