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组蛋白药物是生物药物中的核心产品,主要是通过基因工程菌来生产功能蛋白或其突变体,用于弥补体内蛋白的缺失,从而对疾病的治疗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重组蛋白药物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相关技术也发展迅速.通过综述重组蛋白药物的中上游生产流程,并重点分析了重组蛋白药物在表达系统、细胞培养、纯化和质量控制等环节的最新技术进展,展示了重组蛋白药物制备的技术提升水平,以期为国内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机 构】
: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2209;营养健康与食品安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9;老年营养食品研究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北京 10220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组蛋白药物是生物药物中的核心产品,主要是通过基因工程菌来生产功能蛋白或其突变体,用于弥补体内蛋白的缺失,从而对疾病的治疗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重组蛋白药物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作用越来越大,相关技术也发展迅速.通过综述重组蛋白药物的中上游生产流程,并重点分析了重组蛋白药物在表达系统、细胞培养、纯化和质量控制等环节的最新技术进展,展示了重组蛋白药物制备的技术提升水平,以期为国内重组蛋白药物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是衍生自中胚层的多能细胞,可产生多种间充质谱系,包括成骨细胞、脂肪细胞、成软骨细胞和肌细胞.MSCs还具有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的能力,可促进血管生成、上皮再生等,在再生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研究证实,MSCs可通过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促进组织再生,加速伤口愈合;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改善组织纤维化;还可通过携带载体药物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抑制肿瘤的发展.然而MSCs的成纤维化潜能和促进肿瘤生长的能力降低了MSCs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总结了MSC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心脏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糖尿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DCM的发病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心肌细胞代谢紊乱(如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心肌炎症和纤维化是DCM发病的基础,这些因素单独或联合作用于DCM的发生和发展.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DCM的有效药物,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在开发靶向治疗药物中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对当前DCM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以期为DCM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导致其在环境中普遍存在,所引发的抗性基因问题已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重大威胁.土壤是环境中抗生素的重要汇,抗生素暴露会对土壤生物带来危害,甚至会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需采取有效手段修复抗生素污染的土壤.文中综述了抗生素对土壤植物表型生长指标、土壤动物生理特征及群落分布、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的影响,以及抗生素抗性基因在土壤生物间的传播风险等;总结了利用耐受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其互作关系修复抗生素污染土壤的潜力与前景,指出了已有土壤中抗生素环境风险和生物修复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展望
生物反硝化是目前废水深度处理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硝酸盐氮处理技术,但该方法一般停留时间较长,在冬季因低温处理效果欠佳,因此有必要开发反硝化强化技术.以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投加量下Fe3O4对P.stutzeri反硝化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当Fe3O4投加量由0 mg/L增至4 000 mg/L时,硝酸盐氮最大比降解速率由18.0 h-1增加至23.7 h-1,体系中的总蛋白含量以及细菌体内的铁含量显著增加.RT-qPCR和非标记(Label-free)定量蛋
胶质母细胞瘤作为胶质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原发性脑部肿瘤,具有治愈率低、复发率高、呈浸润性生长等特点,在不使用化疗药物的情况下,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12.1个月.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放化疗为辅,其中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作为一种新型的口服烷化剂,是目前用于胶质瘤化学治疗的一线药物.但经过替莫唑胺治疗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仅提高了2个月,主要原因为胶质母细胞瘤可对TMZ产生耐药性.胶质母细胞瘤对TMZ产生的耐药机制主要为DNA修复机制,其包括了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的环境污染物,因其潜在的环境暴露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而备受关注.从石化品污染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以菲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中温菌(15-37℃,最佳30℃)菌株CFP312.经菌落和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RNA同源性分析鉴定属于莫拉氏菌Moraxella sp..这是Moraxella属中多环芳烃降解菌种的首次报道.研究表明,当菲浓度为400 mg/L时,在48 h和60 h时,菲的去除率分别为84%和90%,降解速率达到1.21、1.29 mg/(L·h).在菲的降解过程中,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微生物组的认识.宏基因组学技术因其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微生物组的研究中,尤其在阐明各种疾病与人体微生物组的关系中,宏基因组学技术具有重要作用.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皮肤美观度和心理健康.利用宏基因组学技术挖掘皮肤微生物与痤疮的关系,将有助于痤疮发病机理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通过介绍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背景、概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探讨皮肤微生物与痤疮的关系,综述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痤疮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总结目前宏基因组学技术在皮肤疾病
作物的优良性状往往来自于其相应基因的单个碱基突变,而传统育种无法轻易获得此种定向单碱基变异.单碱基编辑技术是以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d proteins,CRISPR/Cas)系统为基础改良的一项基因编辑技术,该技术可在不造成DNA双链断裂的情况下对靶序列上的特定碱基进行定向替换.为拓展单碱基编辑技术在作物中的识别范围,利用来自Francisella n
RNA结合蛋白是生物体生命周期中重要的调节物质.作为RNA结合蛋白中的一种,胰岛素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3(insulin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3,IGF2BP3)介导癌症细胞的发生、发展及疾病预后和转归,因此对于IGF2BP3致癌作用的发生机制、通路传导作用机制以及基于IGF2BP3分子治疗靶点的探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阐述IGF2BPs家族具有的生物学功能,IGF2BP3在肿瘤和疾病的相关性,以及IGF2BP3在现代临床治疗的应用前景,以期为I
随着全球塑料循环体系的变革升级,提高塑料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塑料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还可以解决废塑料潜在的生态环境危害.文中介绍了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 目“废塑料资源高效生物降解转化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MIXed plastics biodegradation and UPcycling using microbial communities,MIX-UP)”.该项目聚焦“塑料污染”这一全球化的问题,围绕中欧双方确定的“塑料生物降解菌群”研究领域,联合中欧双方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