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俄关系:今生难续前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克兰危机宛如一部好莱坞大片,美国、俄罗斯、欧盟和乌克兰等各方之间盘根错节,剧情在跌宕起伏中进展了大半年,依旧让人猜不着结尾。作为久负盛名的外交大国,法国虽在传统上重心南倾,但也不愿错过这登台露脸的契机,从最初的“看热闹”到“陪吆喝”,再到“搭戏台”和“凑份子”,也算小有成绩。然而,令巴黎咂舌的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军售合同,竟让自己“如愿”承担起能左右剧情发展的“关键角色”。
  “躺枪”的爱丽舍宫
  涉事的军售合同是法国拟向俄罗斯出口两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价值约12亿欧元。该舰种是法国海军现役第二大舰只,长约200米、排水量达2.1万吨,同时具备远程兵力投放及两栖作战指挥功能,可搭载直升机、水陆两栖装甲车、坦克等重型装备以及最多900名士兵,故有“直升机航母”之誉。值此考验西方“团结”的非常时期,法向对手出售顶级装备,似乎着实有些不合时宜。但事实上,法国政府或许也是一肚子委屈。
  一是合法履约却成众矢之的。“西北风”项目早已有之,其准备工作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后于2011年正式签署合同,现已基本进入收官阶段。首艘军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已在年初完工,可于10月按期交付;次舰“塞瓦斯托波尔”号则由两国合作建造,计划在明年交付。今年7月,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还曾明确表示,欧盟对俄制裁措施不会追溯资本市场、军购和高技术产品。因此,武器禁运将只适用于未来的合同,不会影响“西北风”的交付。而且根据约定,两艘军舰都不装载武器,立竿见影地“改变地区力量对比”似有夸张。西方盟友们赋予法国人的“关键作用”,恐怕是为欧美在对俄问题上的内部分歧“背锅”。
  二是奥朗德总统再逢“连夜雨”。自称“正常总统”的奥朗德上任首日就在室外活动时连遭大雨侵袭,此后几乎没过几天正常日子,支持率一路走低,成为“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不受欢迎的总统”:经济持续低迷,赢得了“定时炸弹”、“问题儿童”、“欧洲病夫”等一系列“昵称”;内政手忙脚乱,执政联盟名存实亡,社会党内部公开分裂,五个月内倒了两届政府;就连业余生活也不省心,两年多来几度曝出绯闻,前女友特里耶韦莱近日还出书“揭露奥朗德本性”,将他“一棍子打懵”。“西北风”风波又无端给总统再浇一盆冷水。一边是西方盟友集体炮轰,一边是法国国内从左到右一片要求履约的呼声,急需各方支持的奥朗德哪边都不好开罪,只能两头应承,念“拖”字诀。
  三是法国在军售领域恐名利双失。法国是全球第五大军火出口国,2013年武器出口同比增加42%,订单总额达67亿欧元;2014年预计将迈过70亿欧元门槛。特别是与印度的126架“阵风”战机出口合同(价值约104亿欧元)尚未完全落实,英等其他国家始终不甘,一直欲伺机横刀夺爱。若法果真迫于形势出尔反尔,其国际信誉势必严重受损,进而影响其他项目的谈判与落实。就“西北风”项目本身而言,俄计划在两艘军舰按期交付及使用后增购两艘,从而令合同价值翻番;若法违约,还面临最高达100亿欧元罚金。如此巨额盈亏差距,无疑给巴黎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
  法俄“特殊关系”或为真正靶心
  回顾世界近现代史,自拿破仑一世失败后,迅速崛起的德国成为法俄两国共同的威胁,也让两国几乎始终站在同一阵营中。1891年,法国和俄国为对抗德、意、奥匈三国同盟,结成法俄同盟,这便是日后协约国集团的雏形。法俄、法苏还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并肩作战,留下了“诺曼底—涅曼中队”等许多感人的故事。与此同时,战时的美英领导人却未对戴高乐将军予以应有的重视,这也成为后者一生的芥蒂。因此战后,历任法国总统都会在纪念二战时,对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怀念与感谢。即便是今年乌克兰危机最让人窒息之际,奥朗德总统仍坚持邀请普京总统参加诺曼底登陆70周年纪念活动。
  冷战期间,法国为恢复大国地位、制衡美国及联邦德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为少有的与苏联保持密切关系的西方国家,也是最早和苏联签订长期经济技术合作条约的西方国家。一些关键历史事件深刻反映出法对与苏联关系的重视程度:罹患癌症的法国总统蓬皮杜去世前三周仍坚持赴苏访问;苏联入侵阿富汗后,法坚定地站在苏一边,反对国际制裁及抵制莫斯科奥运会,还认为苏并非蓄意所为,而是阿国内局势所致;20世纪80年代,法又与苏一道反对白宫推出的“星球大战”计划,甚至欲阻挠计划实施;两德统一前夕,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疾访克里姆林宫,要求联手阻止;法也是西方少有的反对苏联解体的国家,还在苏联解体前两个月向这个危在旦夕的国家提供了价值16亿法郎的食品和20亿法郎贷款。
  冷战结束后,法俄关系曾经历两次波折。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两国在北约东扩、车臣及俄与瑞士商业纠纷等问题上龃龉不断;另一次则是萨科齐在其执政前期屡次在人权、油气供应等问题上挑衅俄。但20多年来,出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反对霸权主义的共同政治主张,法俄关系发展整体平稳,尤其是2003年,美英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促使法俄再次迅速走近,并全面进入“蜜月期”,俄政府甚至称希拉克“永远是整个俄罗斯特别是普京全家最为期待的客人”。萨科齐执政后期改弦更张加速发展法俄关系,并同意出售“西北风”,明确指出此举更具“政治意义”:既然双方要翻过“冷战”这一页,就不能再对俄实行武器“禁运”。奥朗德总统同样高度重视发展对俄关系,专门任命了俄罗斯事务特别代表,快速与俄实现元首互访,并表示:“法俄保持着特殊的传统关系及经济、文化关系,我们应以此为基础,向俄阐明我们的观点。”
  因此,法国此次“躺枪”恐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法素来是西方阵营中特立独行的“叛逆青年”,认为“除非站在最前列,否则法国就不能成为法国”,二战以来曾在与新中国建交、伊拉克战争、多极化及国际机构改革等一系列问题上与美英等国存在巨大分歧。与莫斯科常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更令美英及中东欧国家大为不满。瞅准机会“整肃门户”,迫使奥朗德政府“选边站”,甚至延续萨科齐时期“明确站在西方阵营中”的理念不失为上策。
  续前缘须面对新挑战
  常言道:“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巴黎与莫斯科这对政治鸳鸯遭众人如此棒打,是否终将劳燕分飞?
  从长远看,法在战略上仍需借重俄,繼续发展对俄关系仍是大势所趋。尽管欧俄在欧盟边界问题、法俄在叙利亚问题上颉颃不止,甚至相互制裁、打得头破血流,但欧洲的安全始终离不开俄罗斯的参与,俄也始终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并提出建设从里斯本到海参崴的“大欧洲”。法作为欧洲核心国家及俄的“特殊伙伴”,可顺势发挥重要作用,重开俄融入欧洲之路。此外,随着欧盟东扩、德国再次崛起,法在欧洲地位相对降低,与俄保持密切关系有助于抬升自身地位。在全球层面,法俄皆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二十国集团重要成员,在推动多极化、维护海上安全、反恐等一干国际和地区事务上看法相近,开展了广泛对话、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
  另一方面,法俄“特殊伙伴关系”亦面临严峻挑战。乌克兰危机倒逼法调整对俄政策,推动对俄关系再平衡,特别是努力减少能源方面对俄依赖。今夏法出台了《能源过渡法案》,此前奥朗德还与波兰总理图斯克提出一项关于成立欧盟能源联盟的共同倡议,以降低当前欧盟国家在能源上对俄依赖,确保欧盟地区天然气供应。此外,近年法因自身实力下滑较快,其原有的全球外交模式难以为继,国家哲学也逐渐显现从理想回归现实的趋势,希望对自身在世界上的位置进行重定位。相较全球治理理念等方面的“务虚”,如今法更愿从事诸如经济外交那样的“务实”工作;法还承认“单独行动无法获得成功”,强调“将与欧盟伙伴国家和盟国,特别是美国一道努力”,释放出进一步向西方盟友靠拢的明确信号。由此可见,这种重定位的一大涵义是从戴高乐主义向大西洋主义回摆。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研究人员)
其他文献
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反洗钱工作  7月15日,亚太反洗钱组织第十六届年会在上海开幕,这是中国作为成员首次举办该组织年会。来自该组织41个成员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等观察员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出席了7月16日的会议开幕式并致辞。李东荣表示,国际反洗钱标准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将会对亚太地区反洗钱工作产生新的影响,带来新的挑战。  此次会议为
受西方宣传的误导,一般认为主权风险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然而在经济全球化之下,越来越多的主权风险来自发达国家。  未来,国际金融危机次生灾害的重点恐怕就是债务危机。    迪拜债务危机爆发,不仅预示着海湾奇迹的破灭,也昭示金融危机幽灵犹存,“金融大地震”遗留的次生灾害不容忽视。这对世界尤其是对中国具有特别的警示意义,当中最大意义莫过于“主权风险”。  易被忽视的“主权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金
12月2日,法国国民议会(下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承认巴勒斯坦为一个独立国家。这项决议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最终将由法国总统奥朗德决定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但其象征意义依然对解决巴以问题产生重要影响。这是因为自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国”以来,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先后承认了巴勒斯坦的国家地位(目前共有135个国家承认)。但西欧国家一直采取支持以色列和美国的立场,始终坚持巴勒斯坦建国的前提是与以
2009年在合作的氛围因势利导应对挑战,2010年则以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应对挑战。    如果说美国政治好比一列由总统驾驶、国会掌舵和最高法院后厢督导的政治列车,中期选举就好比四年期间的一次“靠站检查”或者“停车加油”。2010年是奥巴马当选总统两年的中期选举年,将会有435名众议员、36名参议员和39名州长和海外自治领的行政长官面临选举。  此次中期选举,被舆论普遍视为一场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生死
中日关系是当前中国外交最扣人心弦、又值得深思的外部关系。站在中国的角度观察,中日关系近来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中日战机在东海上空的多次“异常接近”。中国人大多认为,日本持续的挑衅行为暴露了日本政府继“钓鱼岛国有化”以来,不断推动军事冒险主义、制造区域冲突、恶化中日关系的行径。加速右翼化的日本可能把中国作为其主要外部敌人,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重大威胁。  然而,如果站在日本的角度,我们可能看到日本的反华政
2011年的最后一天,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旨在制裁伊朗的国防预算法案,而欧盟方面也将在2012年1月底做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制裁,对伊朗的石油进行全面禁运。显然,制裁已经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伊朗关系的关键词。联想到最近美国与伊朗频打“嘴仗”,并先后在霍尔木兹海峡“展示肌肉”,世人不禁关注:美国与伊朗是否会在美国的大选年因擦枪而走火?美伊之间的较量又有多少鲜为人知的内幕?    制裁为什么不会导
今年2月台湾陆委会负责人王郁琦到大陆访问期间,邀请国台办主任张志军访台。6月25日至28日张志军回访台湾,四天三夜的行程受到各方高度关注。张志军访台之行是一次历史性之旅,是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65年来的首次互访活动。过去六年多来两岸两会(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互访已经相当频繁,但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互访还是第一次,张志军的台湾行开启了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沟通联系机制化进程。  在台湾期间,张
法国新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已走马上任。本文作者车耳曾在法国工作多年,目前为中信集团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国际业务总监。奥利维·拉法耶是法国总统竞选委员会成员,汤姆逊公司前任亚太区总裁,也是车耳的朋友。两人特地为本刊撰文,描绘了一位他们眼中的法国新总统。文章楷体部分为拉法耶所写,宋体部分为车耳所写。——编者注    时光回到1980年9月,法国正面临大选,时任右翼总统德斯坦争取连任的风头正健,社会上对
2012年美国大选刚刚落下帷幕,中东加沙地带战火又起。尽管奥巴马将东南亚国家作为其连任总统后的首次出访地,彰显了其重返亚太的决心,但是中东目前的局势不能不令美国有所“牵挂”。在此前的大选中,美国的中东政策尤其是反恐政策也曾是两党候选人唇枪舌剑的焦点,足见美国民众对中东问题以及反恐问题的关注。目前,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巴以问题等都摆在奥巴马的案头,而自9.11事件以后,反恐从某种程度上主导着美国
“请记住我们在讨论的是孩子……他们是人,而且是最无助而脆弱的群体……你们国家应当承担重大责任,大量非法交易滋生着暴力、减少机会、助长非法移民,就是因为美国是最大的毒品消费国。”刚刚就任半年多的洪都拉斯总统胡安·奥兰多·赫尔南德斯7月24日在华府表达他对当前美墨边境危机的忧虑。当日他与危地马拉、萨尔瓦多两国元首一道会见了美国国会高层,并于次日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副总统拜登深入磋商危机的解决之道。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