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国内旅游人才市场一方面旅游企业感叹人才匮乏,另一方面毕业生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旅游工作。其中原因主要是教学目标系统的缺失、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安排与旅游实际需求不符、教师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不统一、旅游专业特色不突出,导致学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因此,必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绩效。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绩效;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绩效从微观层面上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但从宏观层面看,它又是高等创新的重大问题。过去众多高校改革措施是将重点放在教育体制层面,而未深入到课堂教学层次,为此,本文在旅游管理学专业课教学中对新的专业课教学规则进行了初步实践。
一、教学方法创新的价值理念
各种教学方法体系都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的,各种教学思想又都是受价值观支配的,各种价值观又是受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决定了教学评估标准。而教学评估的标准又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因此,教育的价值观直接规定着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向。培养目标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基础,对知识能力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极大程度的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职业取向。
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应在培养目标中特别突出综合素质(以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核心,人文素质为基础,适应性创造为目标)和能力的培养(以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适应能力为特色),全面树立培养新型的综观人才观,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广阔的知识面;既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管理能力;既有较好的中文表达、写作能力又有熟练的外语口、笔译能力;精通计算机的高层次人才。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就是要在新世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复杂环境下,按照综合型人才观,培养掌握了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民俗学、旅游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操作旅游各部门的实务,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旅游教育、旅游策划、景区经营等工作,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只有形成这种新的综合型博而专的人才观,才能转变教学思想,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适合新世纪要求的
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机制。
二、提高教学绩效的理论假设
教学改革不是课程的变更,也不是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增减,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革新,核心是实际教学效果,即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决定教学方法改革实效性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三是课程建设;四是教学评估指标(即激励机制)。在现实中教学方法改革往往抓住第4项要素,而对前3项要素关注力度不够,因而导致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效果欠佳。在上述价值观念指导下,我们试图在具体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进行方法的改革。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在以下的理论假设下设计的,我们假设:
第一,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受教学目标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程度刺激的。对教学目标量化评价指标的适当变动,将正向刺激学生的学习行为。
第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能力最直接的手段,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均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课程内容合理性与否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课程设置应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各项指标。通过课程的合理化设置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组织结构,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教师授课理论联系实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决定旅游教育创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对旅游管理实践有无研究,能否在教学中运用理论知识去帮助指导学生的旅游管理实践,能否对学生在旅游实践中遇到的总是给予理论的解释和操作的建议。事实上,目前教师脱离旅游管理实践是制约与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第四,教学关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往往比较强调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则不太重视,实际上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投入和配合,学生的表现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根据学生兴趣分组又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
按照这一理论假设,我们在讲授《旅游规划原理》中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改变课程教学评价量化指标及其分值,这包括:课堂参与5、小组任务25、小组报告15、个人演示10、期末考试60、附加分5。其次,在案例教学中将学生按照研究兴趣组成不同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教学过程管理是按照各个量化指标进行的:一是课堂参与指标主要考查学生到课率及其与教师的互动率,这里我们认为高等学校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社会化过程;二是小组任务考察主要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工作状态,设计该指标的目的是体现教育的价值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团体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有用人才;三是个人演示分两种形式,包括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论题写出书面论文,按照正式行式交给教师,教师给出分值和学生个人在教师的指导下,上讲台为全班阐述论文内容或演示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代表给出相应得分值,最后算出平均数,得到该项分值;四是期末考试是传统的考核形式,但是在试题的设计上突出用专业知识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分析和理解;五是附加分。此
项考核指标主要是激励和考查学生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学习专业知识和获取专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假设的验证
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才能证明它的正确与否。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等,其中以学生问卷调查为形式的学生评价方式是国内外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方式,其可靠性的有效性研究已经进行了60余年,为此,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绩效调查评价问卷表》,分别在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3个年级的166名学生的《旅游规划学》这门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验,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了学生教学绩效评估。评估的形式是问卷式,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40份,收回率93.3%,有效问卷136份,有效问卷90.6%。对各项问题的数据描述采用百分比数据计算,评估结果有两方面:数量描述;意识判断。
第一,您认为组成学习型小组有利于您学习本门课程吗?为什么?
问卷统计表明有87.68%的学生对认为学习型团队对自己学习专业课有6成以上的促进作用,75.35%的学生认为这一方法的刺激作用超过了7成,认为影响力低于5成的仅有11.8%。学生的文字描述的主要观点如下:一是学习型小组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二是成员可以彼此监督促进,相互启发思维,避免一个人想法单一,学习的枯燥无味,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学习型小组可以完成一些单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知识;四是在完成小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本门课程的知识水平和积极性;五是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更深,记得更牢;六是换了学习方式,效率似乎比原来更好;七是小群体有利于充分交流。小组中的竞争加强了团体内成员的凝聚力,各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找到归属感价值感,提高自信心。
第二,您认为组成学习型小组对您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有多大的改变?为什么?
但是学习型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程度又有多深,这是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教学效果之一。通过问卷统计表明,64.39%的学生体验到这一组织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的影响力有6成以上,其中6.8%的学生认为这种制度安排完全改变了他们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没有学生认这一组织形式对自己毫无影响。
在文字描述上,学生认为学习型小组的影响在学习上表现为:增加了学生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次数;学习行为由自己一个人转变为4个人商量学习。讲话或讨论性思维加强,学习变得主动,培养了相互学习的习惯;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状况。在欢乐中得到知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行为改变较大,能够充分考虑自己的观点,确立自己在课堂上的存在;团队监督,加快了完成任务的步伐;使学生更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刺激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电脑。
生活上的表现是:行为更加严谨,更注重同学间的团结友爱;集体观念比较强、竞争意识强,不愿落后,乐于展示自己,错了也无所谓,不会没面子,讨论很有成效;加强了个人与小组成员间的感情交流,人际关系更加紧密、融合,学习中学会了合作;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增强,明白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密切合作;体会到一个小组要有自己的目标,每一个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竭尽全力。
在生活行为或形成的观念,其实正是在学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团队(小组)任务在设计时也考虑了这种组织的社会化功能。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您认为小组演示的方法有助于您学习和掌握演示的内容吗?为什么?
问卷统计数量显示80.83%的学生欢迎这种方法。学生的文字描述:一是针对一个主题内容,更广泛地收集资料,增加了对内容的了解,为做好演示,提出思考,更全面地把握。为表达清晰,要系统化组织,思维条理更加清楚。演示过程也是强化知识的过程。二是小组演示分工明确、任务单一、精力集中,可以更好掌握演示内容。它比个人学习好,因为它有分工,有互动、分析、综合,多各手段并用,形象生动。三是准备的过程就必须学习,要演示准确,就要理解深刻,演示中产生的问题,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四是小组演示是一个资料汇集并编排成文的过程,且通过多媒体展出来,一举两得。五是客观上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计算机操作能力。
第四,您认为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存在哪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卷统计表明,7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重复比较明显。二是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较为突出。理论性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加之专业教师多重理论且缺少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及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对新方法、新问题、新趋势知之甚少。
学生还普遍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旅游管理教育要求在人才培养上适应性强,具有进行综合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但在课程设置时主要从本院系的教学人员、教学设备和经济利益方面考虑较多,课程的功利性和不按专业要求设置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基础课高等数学课时过多,教学效果较差,对以后的学习用处不大;而对于旅游专业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开设的比重又太小,特别是涉及管理理念、创新教育等课程的安排极少,导致学生不仅基本理论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而文化底蕴不足,综合能力较差。
四、提高教学绩效的措施
第一,加强人文素养、公关礼仪、计算机应用、管理理论等通识性课程的教学,尽可能地多开选修课,多途径地吸收国内外旅游研究新成果和旅游发展的最新信息。
第二,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以网络为平台,加强教学交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特别是加强案例分析法、模拟训练法、实地观摩法、亲身体验法等方法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
第四,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不仅有利于专业教育的现代化、规范化,使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而且还可以保证旅游毕业生的就业安置。
第五,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旅游教师队伍,以适应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知识更新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成败和进度。
第六,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使学生各取所需。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作者为副院长)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绩效;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绩效从微观层面上看,是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但从宏观层面看,它又是高等创新的重大问题。过去众多高校改革措施是将重点放在教育体制层面,而未深入到课堂教学层次,为此,本文在旅游管理学专业课教学中对新的专业课教学规则进行了初步实践。
一、教学方法创新的价值理念
各种教学方法体系都是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为指导的,各种教学思想又都是受价值观支配的,各种价值观又是受历史的和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形成的。价值观决定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又决定了教学评估标准。而教学评估的标准又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因此,教育的价值观直接规定着教育培养目标的指向。培养目标是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基础,对知识能力的定位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模式,也极大程度的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职业取向。
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院校,面对新世纪国内外的复杂形势,应在培养目标中特别突出综合素质(以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为核心,人文素质为基础,适应性创造为目标)和能力的培养(以实际操作能力为基础,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适应能力为特色),全面树立培养新型的综观人才观,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较广阔的知识面;既有较高的综合分析能力又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管理能力;既有较好的中文表达、写作能力又有熟练的外语口、笔译能力;精通计算机的高层次人才。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就是要在新世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复杂环境下,按照综合型人才观,培养掌握了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化学、民俗学、旅游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熟练操作旅游各部门的实务,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旅游教育、旅游策划、景区经营等工作,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中、高级管理人才。只有形成这种新的综合型博而专的人才观,才能转变教学思想,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式,形成适合新世纪要求的
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机制。
二、提高教学绩效的理论假设
教学改革不是课程的变更,也不是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增减,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革新,核心是实际教学效果,即教学总体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决定教学方法改革实效性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状态;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三是课程建设;四是教学评估指标(即激励机制)。在现实中教学方法改革往往抓住第4项要素,而对前3项要素关注力度不够,因而导致教学方法改革整体效果欠佳。在上述价值观念指导下,我们试图在具体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进行方法的改革。这种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在以下的理论假设下设计的,我们假设:
第一,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受教学目标和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认同程度刺激的。对教学目标量化评价指标的适当变动,将正向刺激学生的学习行为。
第二,课程作为培养学生能力最直接的手段,在任何一种教育体系中均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课程内容合理性与否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课程设置应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培养目标中的各项指标。通过课程的合理化设置来改变学生的学习组织结构,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第三,教师授课理论联系实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绩效。决定旅游教育创新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授课教师对旅游管理实践有无研究,能否在教学中运用理论知识去帮助指导学生的旅游管理实践,能否对学生在旅游实践中遇到的总是给予理论的解释和操作的建议。事实上,目前教师脱离旅游管理实践是制约与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第四,教学关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以往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往往比较强调教师自身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则不太重视,实际上教学需要师生双方的投入和配合,学生的表现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根据学生兴趣分组又是其中最有效的途径。
按照这一理论假设,我们在讲授《旅游规划原理》中设计了新的教学方法:首先,改变课程教学评价量化指标及其分值,这包括:课堂参与5、小组任务25、小组报告15、个人演示10、期末考试60、附加分5。其次,在案例教学中将学生按照研究兴趣组成不同的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教学过程管理是按照各个量化指标进行的:一是课堂参与指标主要考查学生到课率及其与教师的互动率,这里我们认为高等学校教育是带有强制性的社会化过程;二是小组任务考察主要小组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工作状态,设计该指标的目的是体现教育的价值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团体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有用人才;三是个人演示分两种形式,包括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论题写出书面论文,按照正式行式交给教师,教师给出分值和学生个人在教师的指导下,上讲台为全班阐述论文内容或演示相关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代表给出相应得分值,最后算出平均数,得到该项分值;四是期末考试是传统的考核形式,但是在试题的设计上突出用专业知识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分析和理解;五是附加分。此
项考核指标主要是激励和考查学生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学习专业知识和获取专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三、假设的验证
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检验,才能证明它的正确与否。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等,其中以学生问卷调查为形式的学生评价方式是国内外教学评价最常用的方式,其可靠性的有效性研究已经进行了60余年,为此,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绩效调查评价问卷表》,分别在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3级、2004级、2005级3个年级的166名学生的《旅游规划学》这门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实验,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了学生教学绩效评估。评估的形式是问卷式,调查总共发出问卷150份,收回140份,收回率93.3%,有效问卷136份,有效问卷90.6%。对各项问题的数据描述采用百分比数据计算,评估结果有两方面:数量描述;意识判断。
第一,您认为组成学习型小组有利于您学习本门课程吗?为什么?
问卷统计表明有87.68%的学生对认为学习型团队对自己学习专业课有6成以上的促进作用,75.35%的学生认为这一方法的刺激作用超过了7成,认为影响力低于5成的仅有11.8%。学生的文字描述的主要观点如下:一是学习型小组形成集体学习氛围,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二是成员可以彼此监督促进,相互启发思维,避免一个人想法单一,学习的枯燥无味,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学习型小组可以完成一些单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知识;四是在完成小组过程中,提高了学习本门课程的知识水平和积极性;五是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理解更深,记得更牢;六是换了学习方式,效率似乎比原来更好;七是小群体有利于充分交流。小组中的竞争加强了团体内成员的凝聚力,各小组成员在小组中找到归属感价值感,提高自信心。
第二,您认为组成学习型小组对您的学习行为、生活行为有多大的改变?为什么?
但是学习型的影响力表现在哪些方面,程度又有多深,这是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教学效果之一。通过问卷统计表明,64.39%的学生体验到这一组织形式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的影响力有6成以上,其中6.8%的学生认为这种制度安排完全改变了他们的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没有学生认这一组织形式对自己毫无影响。
在文字描述上,学生认为学习型小组的影响在学习上表现为:增加了学生上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次数;学习行为由自己一个人转变为4个人商量学习。讲话或讨论性思维加强,学习变得主动,培养了相互学习的习惯;改变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状况。在欢乐中得到知识,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行为改变较大,能够充分考虑自己的观点,确立自己在课堂上的存在;团队监督,加快了完成任务的步伐;使学生更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刺激学生更加注重学习电脑。
生活上的表现是:行为更加严谨,更注重同学间的团结友爱;集体观念比较强、竞争意识强,不愿落后,乐于展示自己,错了也无所谓,不会没面子,讨论很有成效;加强了个人与小组成员间的感情交流,人际关系更加紧密、融合,学习中学会了合作;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增强,明白了人与人之间需要密切合作;体会到一个小组要有自己的目标,每一个个人也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并为之竭尽全力。
在生活行为或形成的观念,其实正是在学生社会化的主要任务。团队(小组)任务在设计时也考虑了这种组织的社会化功能。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第三,您认为小组演示的方法有助于您学习和掌握演示的内容吗?为什么?
问卷统计数量显示80.83%的学生欢迎这种方法。学生的文字描述:一是针对一个主题内容,更广泛地收集资料,增加了对内容的了解,为做好演示,提出思考,更全面地把握。为表达清晰,要系统化组织,思维条理更加清楚。演示过程也是强化知识的过程。二是小组演示分工明确、任务单一、精力集中,可以更好掌握演示内容。它比个人学习好,因为它有分工,有互动、分析、综合,多各手段并用,形象生动。三是准备的过程就必须学习,要演示准确,就要理解深刻,演示中产生的问题,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四是小组演示是一个资料汇集并编排成文的过程,且通过多媒体展出来,一举两得。五是客观上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计算机操作能力。
第四,您认为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存在哪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卷统计表明,7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主要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重复比较明显。二是教学上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较为突出。理论性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加之专业教师多重理论且缺少进修学习和实践锻炼及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机会,对新方法、新问题、新趋势知之甚少。
学生还普遍认为课程设置不合理,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旅游管理教育要求在人才培养上适应性强,具有进行综合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但在课程设置时主要从本院系的教学人员、教学设备和经济利益方面考虑较多,课程的功利性和不按专业要求设置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基础课高等数学课时过多,教学效果较差,对以后的学习用处不大;而对于旅游专业十分重要的历史文化开设的比重又太小,特别是涉及管理理念、创新教育等课程的安排极少,导致学生不仅基本理论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而文化底蕴不足,综合能力较差。
四、提高教学绩效的措施
第一,加强人文素养、公关礼仪、计算机应用、管理理论等通识性课程的教学,尽可能地多开选修课,多途径地吸收国内外旅游研究新成果和旅游发展的最新信息。
第二,制订科学的教学大纲,以网络为平台,加强教学交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防止教学内容的重复。
第三,改革教学方法,鼓励采用启发式课堂教学,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形象化、直观化。特别是加强案例分析法、模拟训练法、实地观摩法、亲身体验法等方法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
第四,加大实践性教学比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校企结合”、“产学研一体化”不仅有利于专业教育的现代化、规范化,使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相一致,而且还可以保证旅游毕业生的就业安置。
第五,建立一支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旅游教师队伍,以适应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知识更新的程度,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成败和进度。
第六,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使学生各取所需。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作者为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