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以教师团队为纽带,组织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反思教学实践等系列活动,有分工也有合作。集体备课确实改变了,教师间“老死不相往来,各自为战”的封闭状态,给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合作,取长补短”的平台,从而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激活了教师资源,发掘了文本资源,促进了课改的深入,提高了教学质量。可以说集体备课是一种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研究和校本研训的一种方式。
一、集备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集备的重视不够,对集备的意义认识不足,出现了如下问题。
1、人员不齐
学校规定集备时间,由于管理不善,集备时间教师有的去教室,有的在校园,有的请假,甚至有个别教师不来,七零八落,一盘散沙,难以聚齐,集备无法落实。
2、无“备”而来
教师事先没有准备,无“备”而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没有集备的主题,没有中心活题,没有中心发言人,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
3、“集”而不“研”
教研组(备课组)人员聚集一起,缺乏问题的引领话题,甚至无话可谈,各自为政,个人主备为主,在原教案上圈圈画画,大同小异,对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剖析、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流于形式,没有从教学的课层次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没有从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的重建。
4、“备”而不“用”
集体备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不少老师并没有将集体智慧的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集备之后,执行度不高。也许是这些成果对他而言研究不深,投入较少,或许不便于掌握运用,导致“备”而不“用”。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集备中产生的这些问题,不少学校都存在,至使集体备课达到举步给艰,处境尴尬的地步,效果与预想相差甚远,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1、集备组织不好
集体备课,组织力度差,学校缺乏对各课组长的认定和培训,备课组长对集备的意义、秩序、环节认识不到位,导致集备得不到贯彻执行。
2、“自私”保护意识
个人有自我保护权利,教材研究,资料提供,教学设想,试题设计等是个人的积累,思维的产物,是教师个人研究的结果,可以告诉别人,也可以不告诉别人无权干涉,精点内容,相互保留,集体意识淡化,资源得不到共享。
3、评价体分影响
学校的各项奖惩制度,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大都计算到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算得很细与经济挂勾,从某种角度来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带来的弊端是激烈竞争和分化,教师之间的竞争激烈了,群体聚合力下降了,教师“自私”心理,导致了集备中“交流,探讨、合作”的意识没了。
三、落实集备对策
面对以上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其作用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选好称职敬业的备课组长,对备课组长进行严格的培训,是有效组织集体备课的根本前提。备课组长是学科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的组织者,必须有扎实广博的专业基本功和深厚的教育理论水平。因此,学校首先要对备课组长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的意义、基本程序、具体环节等,让备课组长首先成为集体备课策划与评判能力,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而不是一个人上窜下跳,吃力不讨好。“集体备课”的真正内涵,是建立起以备课组长负责制为基础的合作探究模式,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下,每次活动确立一至二个研究要点,大家围绕要点知识,从各自的学识、经验出发,提出自己对教材、学生、作业等诸多问题的看法,然后彼此交流。
2、统一教案不是最终教案。集体备课时形成的统一教案,并不是完美的终极教案,教师必须对统一教案认真阅读思索,结合自身风格和班级学生的独特之处,创造性地加以设计、补充、改造,在统一教案的基础上,形成生动活泼的个案,才能拿到课堂上去实践,否则将出现“千人一面”的被动局面,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集体备课”并不仅仅是组内教师在一起聊聊、写相同的教案,而是每一位教师将自己在平时的“创作”向组内教师展示的过程。
3、要增强备课中的反思意识。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重要途径。但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忽视了反思环节,也许更确切的说,是根本就没反思。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学校应该逐步完善创新符合学校教情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成立领导小组,对集体备课随时实行监督和指导。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其一,由过去的注重检查形式(有没有开展,有没有记录)转变为更关注内容(怎么开展的,有怎样的记录);其二,由过去的重视检查考核过渡到重视督促和指导;其三,由过去只重视 “教前集体备”完善成注重“教中共同研”、“教后一起议“,完善集体备课过程,提高集体备课效率。
一、集备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集备的重视不够,对集备的意义认识不足,出现了如下问题。
1、人员不齐
学校规定集备时间,由于管理不善,集备时间教师有的去教室,有的在校园,有的请假,甚至有个别教师不来,七零八落,一盘散沙,难以聚齐,集备无法落实。
2、无“备”而来
教师事先没有准备,无“备”而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没有集备的主题,没有中心活题,没有中心发言人,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
3、“集”而不“研”
教研组(备课组)人员聚集一起,缺乏问题的引领话题,甚至无话可谈,各自为政,个人主备为主,在原教案上圈圈画画,大同小异,对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剖析、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流于形式,没有从教学的课层次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没有从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的重建。
4、“备”而不“用”
集体备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不少老师并没有将集体智慧的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集备之后,执行度不高。也许是这些成果对他而言研究不深,投入较少,或许不便于掌握运用,导致“备”而不“用”。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集备中产生的这些问题,不少学校都存在,至使集体备课达到举步给艰,处境尴尬的地步,效果与预想相差甚远,问题存在的原因是:
1、集备组织不好
集体备课,组织力度差,学校缺乏对各课组长的认定和培训,备课组长对集备的意义、秩序、环节认识不到位,导致集备得不到贯彻执行。
2、“自私”保护意识
个人有自我保护权利,教材研究,资料提供,教学设想,试题设计等是个人的积累,思维的产物,是教师个人研究的结果,可以告诉别人,也可以不告诉别人无权干涉,精点内容,相互保留,集体意识淡化,资源得不到共享。
3、评价体分影响
学校的各项奖惩制度,无论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大都计算到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算得很细与经济挂勾,从某种角度来说,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是带来的弊端是激烈竞争和分化,教师之间的竞争激烈了,群体聚合力下降了,教师“自私”心理,导致了集备中“交流,探讨、合作”的意识没了。
三、落实集备对策
面对以上问题及存在的原因,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让集体备课真正发挥其作用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选好称职敬业的备课组长,对备课组长进行严格的培训,是有效组织集体备课的根本前提。备课组长是学科教学研究和集体备课的组织者,必须有扎实广博的专业基本功和深厚的教育理论水平。因此,学校首先要对备课组长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集体备课的意义、基本程序、具体环节等,让备课组长首先成为集体备课策划与评判能力,要善于引导,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而不是一个人上窜下跳,吃力不讨好。“集体备课”的真正内涵,是建立起以备课组长负责制为基础的合作探究模式,在备课组长的统一安排下,每次活动确立一至二个研究要点,大家围绕要点知识,从各自的学识、经验出发,提出自己对教材、学生、作业等诸多问题的看法,然后彼此交流。
2、统一教案不是最终教案。集体备课时形成的统一教案,并不是完美的终极教案,教师必须对统一教案认真阅读思索,结合自身风格和班级学生的独特之处,创造性地加以设计、补充、改造,在统一教案的基础上,形成生动活泼的个案,才能拿到课堂上去实践,否则将出现“千人一面”的被动局面,效果会适得其反。因此,“集体备课”并不仅仅是组内教师在一起聊聊、写相同的教案,而是每一位教师将自己在平时的“创作”向组内教师展示的过程。
3、要增强备课中的反思意识。心理学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是教师成长重要途径。但目前,我们的集体备课恰恰忽视了反思环节,也许更确切的说,是根本就没反思。所以,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前面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反思,在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学校应该逐步完善创新符合学校教情的集体备课管理制度,通过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要成立领导小组,对集体备课随时实行监督和指导。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其一,由过去的注重检查形式(有没有开展,有没有记录)转变为更关注内容(怎么开展的,有怎样的记录);其二,由过去的重视检查考核过渡到重视督促和指导;其三,由过去只重视 “教前集体备”完善成注重“教中共同研”、“教后一起议“,完善集体备课过程,提高集体备课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