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即生活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up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很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忽略了作文的道德思想内涵。很多时候,我们的作文教学过于重视方法和技巧,而轻视或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育、生活积累,无视学生作文中无病呻吟、假话连篇的现象,无视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的苍白无力。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这样的教学方式)赶走了对民族人类的责任。”基于此,重学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实践,让作文向生活延伸,有很大现实意义。
  一、改变作文教学理念
  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我认为,现在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我们的作文教学理念,“返璞归真”,回归生活。要把写作教学与育人结合起来,把作文的外延向生活延伸。也可以这样讲,“文以载道”,作文的训练和做人是分不开的,且作文先求做人。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对生活零距离观察、体验、思考。厚积而薄发,这里的“积”绝不仅仅是指知识或作文技巧,它更多指的是生活经验阅历的积累,对生命的思考。生活的积累有多厚,作文的门就会有多宽。有了厚实的积累,真挚的情感,向善的美德,敏感的心灵,才能使文章真切翔实生动起来,学生才能领悟“我手写我心”的写作真谛,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思考过的内容,感受的内容,而杜绝“假话”“空话”“套话”。
  二、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让作文课堂向生活开放
  注重实践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教学思想的真谛,它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观察和分析能力需要在活动中培养出来,深刻的人生感悟来自手脑并用去接触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借助研究性学习,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培养他们接触社会、观察社会、并独立分析的本领。
  在学生进行观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完成实践任务,逐步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要让学生進入生活,培养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生活中发生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能解决这种实际的问题才是实际的学问。设想让我们的学生广泛地接触工人、农民等多种类型的人物,并且有意识地指导他们体验生活,品味社会及人生百态,那么诸如“战胜脆弱”等话题,在生活中的素材俯拾皆是,还用得着“为赋新词强说愁”吗?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以及独到的见解,也就不难呈现了。
  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特别需要注重培养、发掘学生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活动本身,只追求轰轰烈烈的活动形式,而不去及时择要地提示、点拨,那学生们也只能如漫步山阴道上,目不暇接,却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1)善于发现感人的细节,比如父母的眼睛,农民伯伯的手,等等;(2)能从平凡中看到不平凡,让每一个学生感知一个真理:任何伟大都是以平凡的面目出现在人们面前。优秀的作品之所以成功,是在于它能捕捉到人人都熟悉的事物背后的风景和本质,比如父母养育子女的含辛茹苦;果农丰收背后的辛酸劳累;农民工眼泪后的刚强……(3)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规律,提炼本质。能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富有创意的表达。“真的教育必须造就能思考、能建设的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教师应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能体会、反思生活,敢想、敢说、敢于提出创见,这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精神和才能的最有效的途径。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有内涵有思想的作文,就需要在生活中历练自己,在思考中丰富自己,磨炼出“真诚”二字。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而真人“有赖于真教师来培养,真教师必须具有足以塑造真人的条件和素养”。少在技巧的狭窄空间里转圈,还学生一个天高云淡的广阔天地,是新时期作文发展态势对我们的要求,是在作文教学中贯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文风,从生活这本大教科书中汲取养分,使每一篇作文深刻、真挚、感人。
其他文献
时间顺着夏天的痕迹漫上脚背,柳絮四散,泥土掩盖了落花。林中的鸣蝉越来越聒噪了,于是,树木拔节生长都有了清晰的声响。  夏日的午后泛着白炽的光线,针尖似的锋芒扎在我的脸上,骄阳的烘烤让等公交车的过程变得缓慢而冗长。我有些无趣地扫了一眼周围同样在等公交车的人,不多,只有两位低头玩手机的年轻人和一对老夫妻。  那对老夫妻大约六十多岁的样子,都是一身洗得褪色的青布外衣,宽大的黑色裤子,老婆婆还束着一条蓝色
期刊
在美术教学中,手工课是很有趣的一个课堂类型,它是实践性、操作性、发展性都很强的活动,有助于锻炼儿童的手脑协调性和创造性思维。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手工教学仍存在课堂纪律难控制、材料帶不齐、四十分钟时间大部分学生完成不了作业的情况。学生虽然积极性很高,但实际完成作品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学校开展了分年级段的课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新学期伊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一种科学有效的课
期刊
最近一篇在微信上广为流传的文章《机器人老师来了》令我感慨颇深,文章中说: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渗透,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成熟应用,作为服务型机器人的重要分支的教育机器人,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  读完这篇文章,我便在思考,如果我的老师是机器人,我的学习生活将会是什么样?  机器人老师的时间、精力和专业能力是无限的,它们不会生病,不会健忘,不会讲闲话八卦,也不会生气、疲倦、沉闷或者不耐烦。
期刊
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以人为本,所以情感教育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初中学生随着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迫切需要让外界感到他们的独立存在,同时他們又需要成人的爱与关心。所以,恰到好处的爱与关心对于这些十三四岁的中学生在人格、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师生爱心的交流  中学生处于青春期,逆反心理较强,尤其是男生。他们做事情较少考虑后果,容易冲动,事情过后他们也会认识到自己
期刊
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我和小伙伴们在一块草地上踢着球,我担任守门员。“呼”,小明一个“大脚”径直把球踢到我的面前。我这个守门员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我自信地向前一扑,顺利拿到球了!可是接下来就不那么顺利了,我重重地摔在地上。  “啊!真疼!”我一声惨叫,把伙伴们全引了过来。“怎么了?怎么了?”“有没有摔伤?”“没事吧?”……伙伴们七嘴八舌的关心像潮水般涌来,我挣扎着坐起来,身上没有受伤,但是裤子摔了一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知识的生产、进步与创新,赋予了当今教育以新的历史使命。与此同时,教育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改变学生那种只关注书本知识和学科内容的片面性。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帮助学生获得健康完善的学习策略,使学生素质得
期刊
周一早上,我聽天气预报说:“今天会有一场暴风雨即将降临我们的城市。”我很期待这场暴风雨能给我们带来凉爽,到了下午,它真的如约而至。  天空黑沉沉的,云朵也低下了头。从远处望去,这座城市已经被茫茫的雨雾笼罩住了,忽然,一阵风吹来,小雨点打落在了我家的玻璃窗上。随后,雨点重重地落在了地上,水花四溅。  随着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的灯汇聚成长河。灯光下的雨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密密麻麻地连成了雨丝,落在了地上。
期刊
城市太大,流转的车流交织在窗上,窗上映出背后方方正正的卧室。窗外,行人神色匆匆,只墙角的白花不死心地垂着,像三步一徘徊的魂。风,欲言又止。从什么时候起呢?风的模样渐被遗忘。  薄暮。“吱呀吱呀——”似是从老旧的井口传来了压水声,“哗啦啦——”猫原是在灶台上小憩,被微凉的风推醒了,于是伸了个懒腰,蹿上了房梁。“吱呀”,“哗哗”,是闹铃,风举着它们,像个打更的人。除却栏上昂首的大公鸡和几朵带露的牵牛花
期刊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少年是生命之晨,是日之黎明。少年应肩负使命,承担起时代担当。  少年的使命,不是无边无际的空话套话,而是长风破浪的青云之志,更是在新时代的自我修养与自我奉献。芳菲年华属少年,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人生价值,不仅仅要发展自己,更要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分忧,尽心全力,为祖国的强大贡献一分力量。  少年的使命,是不忘
期刊
“咕,噜噜”,垃圾桶摸了摸自己那扁扁的肚子,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它感到奇怪极了——“唉!这是怎么了?怎么都没有人向我投食呢?肯定是清洁工干的好事!”  “这事不怪我,人们都不往你那儿扔,我有什么办法?”正在一旁的清洁工无辜地向垃圾桶摊了一下手,垃圾桶半信半疑。  “耶!美食来了!”只见一个孩子手里拿了一个空瓶,一蹦一跳地冲着垃圾桶走过来,好像要把它放进自己的“嘴里”。太好啦!垃圾桶興奋极了,闭上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