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零花钱,成败靠自己。
“亚豪投资”与“接力中国”创始人陈豪的成长经历似乎有别于外界对储君式“富二代”的童年想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从小跟随父母走南闯北的他在言谈中流露的并非是一个接班人的姿态,而是一个创业者的气度。这个在大学期间就凭借自身能力创造出千万元销量的80后精英“富二代”坦言,是父母从小给予自己的“底线教育”及决策自由让他在潜移默化中一步步创出了自己的天。
没有零花钱的童年
陈豪的父亲是浙江嘉兴地区有名的企业家,但陈豪的童年却和公众想象里的保姆司机、管家外教没有关系。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陈豪坦言自己接受的并非是各项技能培训堆砌出的所谓“精英式教育”,父母给予他更多的是基于原则的“底线教育”。他说:“记得小时候的教育产业还不像现在那么系统,也没有五花八门的学前班,父母没有将我的童年束缚在书桌前。当时父母尚在创业阶段,我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含着金钥匙出生。比起技能,我的父母更注重培养我在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的观念,比如人品,比如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意识,从小就让我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在陈豪幼年的印象中,父母的工作一直非常忙碌,“早晨我起床时父母通常已经去上班了,而晚上我入睡后他们才刚刚回家”。虽然忙,但陈豪父母从未因此给予陈豪任何物质上的“补偿”,相反,他们甚至从不给小陈豪一分一毫的零花钱。“和其他每个月都能从父母手里得到一笔固定零花钱的小朋友不同,我的零花钱需要靠自己去赚。”陈豪说自己从10岁起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到家里的商铺打工,“卖出多少东西,就有多少提成,就赚多少零花钱”。
在这样的“穷养”模式下,陈豪利用小学3年级的暑假期间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共计20元的“巨款”。这个数字现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在上个世界90年代初,一个小孩子能支配这样一笔钱已经称得上较为可观了。“我记得自己当时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惊讶,原来自己的付出可以获得这么多的回报。后来我用这笔钱买了10大袋自己最爱吃的零食,还隐隐约约产生了一种永远吃不完的感觉。”陈豪说,正是父母从小对于自己的这种自立式磨练,深深地将“劳动换取报酬”的理念刻进了他的脑海。想获得,先付出。这让陈豪看到了自己的路径。
潜移默化学经商
如果说在店里打工赚零花钱是父母培养陈豪独立的“初级阶段”,那么,此后在假期中带着他走南闯北共同开创事业便正式开启了陈豪的“学徒实践”。
陈豪明白,父母带着自己参与打拼的目的在于培养自己的商业逻辑。在跟着父母走南闯北的日子里,年幼的他早早地对各地的商业环境有了了解,而“旁听”父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经历也让他对采购、谈判等基础的经商技巧有了最初的认知。“我想,正是因为这样的耳濡目染以及父母最自然的言传身教让我在实践与模仿中获取了许多商业信息,让我比同龄人在这个领域变得更自信,有了自信就会形成兴趣。所以,我从没想过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深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做出自己的生意”。
说做就做。高考一结束,陈豪就踌躇满志地为自己做好了整个大学期间的规划:“大一基本完成专业学习及技能考级;大二参与学生会等社团及社会活动;大三开始创业;大四要有个自己的公司,跟社会无缝对接。”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陈豪向学校申请了助学贷款,并转而用父母给予的学费设立了创业基金。他从大学的二手市场中发现了商机,同时在线上、线下开出了常态化的店铺。此后,陈豪又在2002至2003年这段中国移动业务的黄金增长期顺势介入电信充值行业,于大三顺利跻身“易趣网”销售排行的“TOP10”,并最终在与之相关的SP(手机增值服务)行业创造了千万级的销量,按既定“时间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陈豪异常顺利的整个创业过程中,他的父母并没有为他提供任何资金或技术上的支持,但陈豪却依然将自己成功的基础归功于父母潜移默化的持续教育。“因为父母从小鼓励我自己赚零花钱,所以我在大学没毕业时就想到自主创业;因为在跟随父母游历过程中见证了他们的脚踏实地,所以我学会了观察和发掘身边的商机。我的父母用他们的真实经历告诉我,有时候你可能觉得目标很远,但不要多想,做好每个阶段性的目标。长此以往,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
成不成靠自己
如今再回顾自己的整个成长历程,陈豪说自己打拼出的成就离不开家庭环境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在自我决策上给予他的自由空间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回过头看,我初中要上什么学校,高中要上什么学校,大学要在哪儿读、报什么专业,甚至在何时创业,怎么投资,都是我自己做出的决定。在我成功创业后,我的父亲告诉我,他们从小教育我的原则就是父母尽到应尽的责任,在合理的范围内支持尊重我的决定,不限制我的自身发展。但能不能成功,就是我自己的事了。他们从小培养我独立决策的能力,也培养我对决策后果的承担能力,所以我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创业者。”
而作为“接力中国”的理事长,在“底线教育”上独立成长起来的陈豪说自己也会继续将父母的教育方式传承下去。他说“在未来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我会继续沿用父母教育我的方式,在道德、法律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对孩子进行严格的底线教育。除此以外,我不会去过多地限制孩子或强求他成为怎样的人。只要小孩子目标积极,我就会全力支持他的自由发展,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
记者点评:
不给零花钱,支持儿子靠贷款创业打拼。陈豪的父母虽是“穷养育儿”,但也并非一味地刻意“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通过适度的物质限制及劳动回馈让孩子从小懂得自立与奋斗的重要。
其实,无论家庭条件是否优越,作为家长都不宜将自己的期望过度强加在孩子身上,与其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决策者,不如做一个指导者。注重孩子人格品质的养成,适度给予他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在学会选择的同时学会担当。在培养“富小孩”的路上,为孩子引路,但不要强行为他铺路。
“亚豪投资”与“接力中国”创始人陈豪的成长经历似乎有别于外界对储君式“富二代”的童年想象。更难能可贵的是,从小跟随父母走南闯北的他在言谈中流露的并非是一个接班人的姿态,而是一个创业者的气度。这个在大学期间就凭借自身能力创造出千万元销量的80后精英“富二代”坦言,是父母从小给予自己的“底线教育”及决策自由让他在潜移默化中一步步创出了自己的天。
没有零花钱的童年
陈豪的父亲是浙江嘉兴地区有名的企业家,但陈豪的童年却和公众想象里的保姆司机、管家外教没有关系。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陈豪坦言自己接受的并非是各项技能培训堆砌出的所谓“精英式教育”,父母给予他更多的是基于原则的“底线教育”。他说:“记得小时候的教育产业还不像现在那么系统,也没有五花八门的学前班,父母没有将我的童年束缚在书桌前。当时父母尚在创业阶段,我也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含着金钥匙出生。比起技能,我的父母更注重培养我在原则性、根本性问题上的观念,比如人品,比如道德与法律方面的意识,从小就让我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在陈豪幼年的印象中,父母的工作一直非常忙碌,“早晨我起床时父母通常已经去上班了,而晚上我入睡后他们才刚刚回家”。虽然忙,但陈豪父母从未因此给予陈豪任何物质上的“补偿”,相反,他们甚至从不给小陈豪一分一毫的零花钱。“和其他每个月都能从父母手里得到一笔固定零花钱的小朋友不同,我的零花钱需要靠自己去赚。”陈豪说自己从10岁起就在父母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到家里的商铺打工,“卖出多少东西,就有多少提成,就赚多少零花钱”。
在这样的“穷养”模式下,陈豪利用小学3年级的暑假期间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笔共计20元的“巨款”。这个数字现在看来似乎微不足道,但在上个世界90年代初,一个小孩子能支配这样一笔钱已经称得上较为可观了。“我记得自己当时特别有成就感也特别惊讶,原来自己的付出可以获得这么多的回报。后来我用这笔钱买了10大袋自己最爱吃的零食,还隐隐约约产生了一种永远吃不完的感觉。”陈豪说,正是父母从小对于自己的这种自立式磨练,深深地将“劳动换取报酬”的理念刻进了他的脑海。想获得,先付出。这让陈豪看到了自己的路径。
潜移默化学经商
如果说在店里打工赚零花钱是父母培养陈豪独立的“初级阶段”,那么,此后在假期中带着他走南闯北共同开创事业便正式开启了陈豪的“学徒实践”。
陈豪明白,父母带着自己参与打拼的目的在于培养自己的商业逻辑。在跟着父母走南闯北的日子里,年幼的他早早地对各地的商业环境有了了解,而“旁听”父母与供应商“讨价还价”的经历也让他对采购、谈判等基础的经商技巧有了最初的认知。“我想,正是因为这样的耳濡目染以及父母最自然的言传身教让我在实践与模仿中获取了许多商业信息,让我比同龄人在这个领域变得更自信,有了自信就会形成兴趣。所以,我从没想过去找一份工作,而是深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做出自己的生意”。
说做就做。高考一结束,陈豪就踌躇满志地为自己做好了整个大学期间的规划:“大一基本完成专业学习及技能考级;大二参与学生会等社团及社会活动;大三开始创业;大四要有个自己的公司,跟社会无缝对接。”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陈豪向学校申请了助学贷款,并转而用父母给予的学费设立了创业基金。他从大学的二手市场中发现了商机,同时在线上、线下开出了常态化的店铺。此后,陈豪又在2002至2003年这段中国移动业务的黄金增长期顺势介入电信充值行业,于大三顺利跻身“易趣网”销售排行的“TOP10”,并最终在与之相关的SP(手机增值服务)行业创造了千万级的销量,按既定“时间表”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陈豪异常顺利的整个创业过程中,他的父母并没有为他提供任何资金或技术上的支持,但陈豪却依然将自己成功的基础归功于父母潜移默化的持续教育。“因为父母从小鼓励我自己赚零花钱,所以我在大学没毕业时就想到自主创业;因为在跟随父母游历过程中见证了他们的脚踏实地,所以我学会了观察和发掘身边的商机。我的父母用他们的真实经历告诉我,有时候你可能觉得目标很远,但不要多想,做好每个阶段性的目标。长此以往,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迈出了人生的一大步。”
成不成靠自己
如今再回顾自己的整个成长历程,陈豪说自己打拼出的成就离不开家庭环境与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在自我决策上给予他的自由空间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回过头看,我初中要上什么学校,高中要上什么学校,大学要在哪儿读、报什么专业,甚至在何时创业,怎么投资,都是我自己做出的决定。在我成功创业后,我的父亲告诉我,他们从小教育我的原则就是父母尽到应尽的责任,在合理的范围内支持尊重我的决定,不限制我的自身发展。但能不能成功,就是我自己的事了。他们从小培养我独立决策的能力,也培养我对决策后果的承担能力,所以我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创业者。”
而作为“接力中国”的理事长,在“底线教育”上独立成长起来的陈豪说自己也会继续将父母的教育方式传承下去。他说“在未来教育孩子的方式上,我会继续沿用父母教育我的方式,在道德、法律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对孩子进行严格的底线教育。除此以外,我不会去过多地限制孩子或强求他成为怎样的人。只要小孩子目标积极,我就会全力支持他的自由发展,尽到父母应尽的责任。”
记者点评:
不给零花钱,支持儿子靠贷款创业打拼。陈豪的父母虽是“穷养育儿”,但也并非一味地刻意“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是通过适度的物质限制及劳动回馈让孩子从小懂得自立与奋斗的重要。
其实,无论家庭条件是否优越,作为家长都不宜将自己的期望过度强加在孩子身上,与其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决策者,不如做一个指导者。注重孩子人格品质的养成,适度给予他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在学会选择的同时学会担当。在培养“富小孩”的路上,为孩子引路,但不要强行为他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