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自由基与银屑病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fan2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自由基(OR)是一类具有高度化学反应活性的含氧基团,对机体可产生损伤作用。银屑病患者多形核白细胞(PMN)活性异常增高,PMN产生的超氧自由基明显增加,血过氧化脂质(LPO)高于正常人,导致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改变。自由基损伤可能为其发病机理之一。银屑病患者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触酶和谷胱甘肽酶及皮肤SOD比正常低,提示机体防御自由基损伤能力下降,自由基清除剂可望成为银屑病的治疗药物。

其他文献
作者应用4种皮肤试验试剂对3种可能作为预防麻风的疫苗进行测试和评价。4种皮试材料为:结核菌素、麻风菌素A、瘰疬分支杆菌菌素以及由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瘰疬分支杆菌、牛痘菌组成的混合菌苗。
期刊
本文报告了1例儿童急性出血性水肿.患儿3岁,阴茎阴囊红肿疼痛一天.继以左耳、大腿和右踝有出血性损害,无发热、咽炎、腹痛、关节痛.一周前有咳嗽和鼻溢症状,曾服止咳糖浆,未服其它药物.体检:上鄂咽部左耳有瘀斑,右踝外侧有一较大水肿性损害.阴茎和阴囊显著水肿呈紫色,压痛.左大腿见环状紫癜.血尿常规及血沉均正常,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补体及免疫球蛋白和其它生化检查均阴性.
上皮样血管瘤病是继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发现以来的又一种好发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中的新的疾病,可能是由一种革兰阴性的小杆菌感染所致。临床及病理学主要表现为血管源性的红色丘疹,部分患者可合并内脏损害。本病应与Kaposi肉瘤相鉴别,可口服红霉素治疗。
为探讨尖锐湿疣(CA)自然消退的免疫学机制,本文对4例自然消退及6例持续存在的肛周CA患者进行了细胞免疫组化研究.对患者皮损取材后快速冰冻切片,采用间接免疫过氧化物酶法,以系列单克隆抗体检测并计数疣间质单位而积内免疫活性细胞.结果:仅在1例持续存在CA疣间质中检测出B淋巴细胞.所有疣间质中均有T淋巴细胞,但其数目在疣与疣之间有较大差异.
作者曾推测母亲的抗Ro(SS-A)抗体可能是同SLE遗传倾向有关的一种免疫学标志.为验证这一假设,作者检查了71例SLE儿童的188名一级亲属的血清.71例患者年龄<18岁,均符合ARA 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期刊
在非洲性传播疾病(STD)已成为公共卫生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已知STD对生育、妊娠及新生儿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淋病可能是非洲最常见的STD,由于其发生频率及有效治疗费用增高,并能引起并发症如新生儿眼炎所致的失明、盆腔炎症性疾病和产后脓毒症,因而构成危害健康的严重问题.某些非洲国家高达85%的淋球菌感染是由产青霉素酶的淋球菌株(PPNG)引起.
依曲替酸(acitretin, AT)是依曲替酯(etretinate,ET)的主要代谢产物,其治疗作用与ET相同,但在体内排泄较ET为快.本组用AT和安慰剂对临床及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扁平苔藓(LP)的65例病人进行了双盲对照研究.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及有神经系统疾患者除外,有生育能力的妇女采用了可靠的避孕方法后方列入观察之列.
期刊
1954年Gold最早描述了LE患者因粘蛋白沉积引起的皮肤丘疹及结节性损害.本文作者在统计分析自己的3例和日本国内外的13例患者的基础上,于1985年将该病变命名为结节性皮肤狼疮粘蛋白症(nodular cutaneous lupus mucinosis,NCLM).
期刊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以皮肤粘膜出现大疱为特征.根据本组疾病的临床表现、遗传方式及电镜观察,一般可分为表皮型、交界型及真皮型三型[1],各型中又可分为若干亚型[2],因而造成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困难,有时电镜检查也难于为各病的诊断提供客观指标[3],近年来各种诊断抗体的研制,为EB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可靠的依据,现将有关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最近发现7例老年男性的上背部出现来源于真皮黑素细胞的蓝色斑片,这种情况尚无报告。7例老年男性,年龄61~75岁,中年以后发病,6例为上背部散在大小不等的蓝色、蓝灰色、蓝紫色及蓝黑色斑片,直径3mm,边界清晰或模糊,其中1例额部也有类似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