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传承,方能远行

来源 :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国平先生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然,没有传承的文化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快就会被历史长河冲刷湮没。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肩负的使命。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见证了中国的朝代更迭、沧海桑田。历经千年风雨,她仍能辉煌浩荡,得益于一批批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敦煌儿女”。“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前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戈壁大漠。五十七年默默守护,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她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她用数字敦煌将莫高窟呈现给世人,凭赤子热血让世界见证中国之强盛。
  所谓美人者,以诗词为心。在中国诗词大会四季节目中,一位来自北大计算机专业的女生以其自身深厚的诗词底蕴和高贵典雅的气质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也逐渐记住了她的名字——陈更。在很多人眼中,一名理工科学生似乎与传统诗词不会有太多交集,但一次次不懈的挑战让人们感受到了这个女孩对诗词的热爱。陈更在第四季诗词大会中成功夺冠后表示应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她将诗词世界作为自己“柔软理性的右岸”,乐于做一个传播者,向更多的人展现诗词乃至传统文化的魅力。
  前几年,央视一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跟随镜头,人们不仅看到了庄严神秘的紫禁城中无限风光,也熟识了那些掌握着“文物复活术”的“文物医生”。修复师们用雙手抚平时间在文物上留下的伤痕,将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其中。每当一件尘封的文物重新焕发光彩,泱泱中华千古未绝之文明圣火便会更加热烈。他们通过文物与历史对话,在小心翼翼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脉搏,如同历史与现代的桥梁,用一双双灵巧的双手向大家讲述与日月同辉的传统文化。
  令我们倍感痛心的是,当今的一些年轻人,将“洋文化”奉为圭臬,他们自以为寻到了“灵魂的栖息地”,殊不知传统文化才是中华民族的本源。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一位中国青少年应当肩负的使命。传播古典文化,是中国迈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文化看上去无形无色,却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从何处来、往哪里去。”柴静如是说。中华文明的火炬已传递到我们手中,时代赋予了我们伟大的使命,切莫让文明圣火燃烧殆尽。唯有传承,方能远行。
  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431)
其他文献
人人都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其实爷爷奶奶的爱同样是无私的。  我的奶奶到加拿大的姑姑家已经快半年了,那时大概在我小学二年级,网络并不发达,没有现在随时随地打开微信就能视频聊天的方便。我每周末去看留在家里的爷爷,都要在爷爷家通过网络视频和奶奶对话,每次奶奶看到我都特别开心,相互问寒问暖。  一开始我确实对此很感动,但久而久之,奶奶的关心在我这里成了啰嗦。渐渐地,我对这种甜得腻人的寒暄厌倦了,也不再每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潜之红尘追求,他远离官场,虽自在洒脱,可不免少了些人情味,不如“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般真实却依旧自成气韵。所以,我认为只有亲历红尘,体会世间人情,方不枉此生。  子曰:“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周易》有云“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在这红尘之中,品人情之味,也需谨记如上两则良言。“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红尘万千,也只有水才可润泽这滚滚浮世,醴再醇美
亲爱的黄文秀姐姐:  你好!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这是属于你的颂歌,天国的你,听得到吗?  “驻村扶贫,我心中的长征。”这是你朋友圈里坚毅的文字。所以,摒弃大城市的灯红酒绿,隐藏北师大法学硕士的光环,你人生规划的罗盘重又指向了百色贫困的小村。艰苦常能磨砺最出彩的青春,你扎根百坭村,以不怕艰难困苦的勇气做最华美的战袍,开始了征程的第一战!我知道你不怕,因为
何为奋斗?所谓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人若是不奋斗,则是苟活一生。皇天不负有心人,人若是肯奋斗,虽说不会必然成功,但必将无愧于心,不抱遗憾。  汉高祖刘邦,何许人也?一介草夫,但人家不甘心,不服气。怎么办?闯!刘邦结识各路英雄豪杰,一路高歌,勇赴鸿门宴,暗中渡陈仓,在他的奋斗下,纵是霸王项羽,也未成大业,遗恨乌江。北击匈奴,内尊儒术,大汉王朝,举世瞩目!  八年抗战,历尽艰辛。若是
美,究竟是自然而然的,还是约定俗成?  我国一直主张“德智体美劳”这五项教育核心来培养青少年。可见美之发展也隐隐喻于教育之中。  谈到美就必需提起审美。爱默生曾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社会营造的审美取向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也影响了我们的自我定位和自我认同。”现如今社交平台和网络媒体鼓吹网红脸,不少年轻人受此审美取向的影响,不惜花大价钱去整容,更有甚者陷入了病态的自我厌弃和反复整容的恶性循环。我
中华民族千年历史,包罗万象,灿若星河。传统文化犹如民族血脉,生生不息。圆周率、地动仪、兵法中医、诗词曲赋……祖国创造了太多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可时至今日,许多传统被遗忘甚至丢失,经典像是一尊模样姣好的雕像,存于角落的镶金柜里,逐渐无人问津。何以继承传统,将昨日成就书写成今日辉煌?  第一步,或许便是心存敬畏,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现代、古代,以一字之分划开了时代,但是内核相互贯穿。传统文化如同
佛经中有一句话是“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意思就是说只要每天都努力、进步一点点,那么付出总会有回报,这个一直努力的人也终会有所成就。  每当有人说自己虽然付出了努力但一无所成时,都会用“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做借口安慰自己,但事实上,哪有什么天生的内行或是外行,不过是有的“外行”总是有着逆水行舟的勇气,在选择了前行的方向之后就一往无前、永不言弃;而有的“外行”憧憬和向往的卻永远只是那个
人们对待生活总有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有人相信理越辩越明,可以通过辩论统一认识;也有人认为,即使你再有说服力也难以改变对方立场,那么不如选择沉默。但我认为,语言的交流碰撞是一把双刃剑,它或许能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结果,也可能带来一场风波。  常言道,沉默是金。但是人们对于不同需求的迫切程度不同,因而难免产生分歧,于是便针对不同的目的展开辩论。辩论是为了统一认识,然而有人沉默的原因是“無法让对方认可自
江南地区,有民谚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北方的小满时节,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也开始灌浆,但还未完全饱满。不知你是否观察过,初夏田间,微热,清风拂过,总有阵阵隐约的香气,放眼望去,满目青绿,生机盎然。小滿的景致,不似春季娇嫩柔和,也不似秋季金色绚烂,它有自己独特的韵致,虽未成熟,但却留有完满的空间,蓄势待发的活力,引起人无限憧憬。  小满,是将满未满,是只差一步的不完美,而这种状态,既是现实生活中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这是鲁迅先生晚年病痛纏身时写的感叹,这句话放在今天也有别样的意味。  只是,就算抑强扶弱、热忱随和的鲁迅先生,也偶有“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的疏离,大部分人类很难体会到别人的痛苦,这也是为什么总有那么多漠不关心、置若罔闻的悲剧。殊不知,对别人的灾难失去警惕,当自己遇到相同困境时,也会束手无策。就如同哭声,当远方的哭声像婴啼时,嘹亮且有力,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