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课堂的“原生态”

来源 :开放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phoen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原生态”一词逐渐遍布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领域。人们对于“原生态”的追求几近疯狂:鸡鸭鱼肉要吃纯食草的,蔬菜瓜果要食无公害的,果珍饮料要喝纯天然的,影视唱片要赏原版装的,甚至连度假旅游也要去原始村落、原始生态园……如此这般,莫不折射出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固有生命形态的追求之情。
  课堂教学也应是这样!社会大课堂,课堂小社会。在课程改革呼声甚高的当今社会。教师应引领学生游历于课堂“原生态”的潜在内质里,也应给予学生以固有生命形态的真切感悟!应该说,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与驱使下,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部分课堂也出现了一些与课改初衷相背离的现象:一是假。为了让课吸引人的眼球,体现出所谓的新课改理念,教师不惜做假、做秀。二是虚。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花里胡哨多,三是杂。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各种非语文现象、非语文活动占据了课堂。课堂上吹拉弹唱尽显其能,与语文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四是闹。课堂上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空,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有这样两段对白足以淋漓尽现课堂中弄虚作假、无视课堂“原生态”的现象,请看案例:
  
  [其一]
  “烦心哪厂一进办公室,王女士包还没放下,便絮叨开了,”“一大早,女儿就缠着我,不买马甲不上学!”
  “都六月的天了,还穿那玩意儿?”李同事诧异地搭讪。
  “不仅要穿,而且要女孩儿一色穿红的,男孩儿一色穿黑的。”
  “跳舞呀?”
  “跳什么舞!”王女士一脸怒气, “老师要上公开课!还要我女儿戴假发呢!”
  “挺新鲜的!”
  “可不是嘛!女儿昨天理了个‘运动头’,老师说学《台湾的蝴蝶谷》,上课要演蝴蝶,女孩儿都要扎羊角辫。”王女士满腔怒火,“看来,不化妆这节公开课就没法上了!”——引自《公开课的“化妆”》(孙建锋,《小学青年教师》2004.12)。
  
  [其二]
  下课铃响过,教室里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不为别的,只为孩子们机敏的回答和精彩的表现喝彩。但少数听课者心中却打起了响鼓——真有这么神吗?鲁老师便是其中之一,他情不自禁地走到孩子们中间,想探个究竟。“小朋友,你刚才的发言真是太精彩了,你是怎么想到那句英语句子的?”“我不告诉你!”“为什么,小孩子从小要诚实,你们老师不也是这样教育你们的吗?”“可这次老师说了,有人问不能讲真话,更不能告诉他是老师有意让我们背熟的。”“那,你们在课堂上表演的那个节目又是怎么回事?”“这更不能告诉你,老师说了,若我们随便说出去。就是叛徒!”“其实啊,我早就知道,你们在课前已经排练了几十回!”“不是几十回,而是九回!”孩子急了。鲁老师茫然地摇了摇头。
  透视上述两段对白,反映出时下少数语文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精髓吸纳不深,对“原生态”理念的把握不够,课堂教学已扭曲、嬗变至令人生厌的地步。教师为了自己能在课堂上满堂生辉、一帆风顺地施教,而不择手段“设伏”;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而忘了课堂教学的根本。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说明其还缺乏辩证观,常常急于求成,顾此失彼,易走极端,把握不住事物发展的“度”。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拧干了原汁。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而学生成为了课堂的附庸。这样的课堂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积淀素养,更使得学生的人格、价值观发生偏颇——从小学会装扮,学会粉饰,学会遮掩。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为家长计,为学生计,直至为中华民族、为整个社会计,语文教学还应以“语”为本,排除虚脱与浮躁,摒弃混乱与偏颇,实打实地在语文基础上下些功夫,在课堂教学的“原生态”上下些功夫。还原本色。复归本位,返璞归真。让“扎扎实实”成为课堂教学的生命支柱,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其他文献
6月中旬,我随三明市特级教师工作委员会前往金门、澎湖,参观了金门高中、澎湖虎井小学、澎湖港子小学、澎湖马公高中四所学校。参观中记下了金门、澎湖教育的点点见闻。    足量的校舍与师资保障    这些学校不论规模大小、距离远近,都有足够的教学用房、活动场所和标准运动场。校园里没有高耸的大楼,基本上都是二层的教学楼,这一方面是遵循教育用房层高、校舍安全的有关规定,另一方面也因为校园面积有着足够的保障,
期刊
由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主编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当前中国教育问题依然突出,其中在更加注重公平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流动儿童的教育成为最突出的教育公平问题。  中国教育正面临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从满足基本需要,到有可能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在这一背景下,长期为教育贫困所掩盖的各种教育自身的问题开始显露。其中流动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我们对流动儿
期刊
海中浮萍    在飞机上俯视澎湖,最大的感觉是地势非常平坦,没有高山,没有丘陵,最高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当地人对山的概念是只要高于海面20米以上的土堆都称之为“山”,为了突出“山”的挺拔,他们喜欢用公分(厘米)来作为衡量高度的单位。我在岛上见过的最高的山是望安乡的大猫屿,海拔7900公分,为境内最高处。64个岛屿或聚集或游离的撒播在蔚蓝的海面上,如同飘浮卷的几片翠绿的浮萍,让人没有安全感,好像潮水
期刊
1997年,厦门实验小学校长退休了。厦门实小是所名牌老校,一向领厦门特区小学界风气之先,谁有足够的资历来接任校长呢?这一时成了厦门教育界议论的焦点。  经过严格的考察。时任厦门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校长的尤颖超,成了最合适的人选。    当校长,务实创新敢担当    22年前,尤颖超从教导处副主任的岗位上,直接升任厦门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校长。  当时该校虽然刚刚创办,但教育局对其要求很高,将其列入市重点小
期刊
新课改,你是我的红颜知己。然而,你只能是我的红颜知己,我不能为你付出爱的全部。  与你邂逅时,我无法逃避你的诱惑。为你痴迷,为你陶醉,我把你当作教育的全部,你是我执着的追求和梦想。  自主、合作、探究,我收获着与你相处的愉悦: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综合性学习、注重过程评价,我感受着与你交融的温馨。  与你在一起的日子多么令我留恋啊!可是,严酷的考试排名的现实令我不敢直视你明若清泉的眸子。我开始
期刊
素质教育有一个重要內涵。就是要“学会做人”。一个人学问再高,倘不会“做人”。也可能是失败的人。  “学会做人”是不错的,问题的根本是,“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很明白的。  有家长说,我的孩子不会做人,不懂应酬,比较内向,以后走上社会肯定要吃亏的。在这些家长眼里,会应酬就是会做人。曾有记者问龙永图,中国入世以后,什么样的人才比较吃香?龙永图说了很多种,都很
期刊
当县级教研员,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是指导教师上课,而指导教师上课首先必须深入课堂听课。教研员下校听课,学校领导陪着你听,教师陪着你听:这样,听课就绝不是你一个人的活动了。  初当教研员时,虽然没有经验,也没有多少理论水平,但抱着与教师共同探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心境,和教师诚心交流,却也别有一番情趣。每到一所学校,领导教师很欢迎,这个说:“请帮我听一节”,那个说“还是快点帮我评”,大家积极性很高,
期刊
美国高校教育专业的学生怎样学习?这个问题与大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联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那学生也就只好死记硬背;如果教师关注学科的最新前沿研究成果,那学生的学习范围也会超越书本;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广泛吸纳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那学生在学习中就会注意学习其他学科的思维方法:如果教师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育实践问题的结合,那学生也会思考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真实问题。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具体的教学方式影响
期刊
《氧气》一课中,用双氧水和胡萝卜制取氧气是一种简单方便、效果显著的实验方法。教学中,当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棒放入制氧的烧瓶中,看到微弱的火星又重新剧烈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火花时,都惊奇地瞪大了双眼,兴奋得鼓起掌来。我想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归纳氧气的特性。汤嘉蕾同学突然冒出一句:“吴老师,如果不用胡萝卜,用别的东西行吗?”我听了一愣,“这个老师没有想到也没有试过,课后你去试一试好吗?”我只能如实说了。  课后
期刊
[编者按]本期开设“关注孩子”专栏,安排三篇文章。分别用社会学调查中定性描述、定量数据及教育叙事三种方法,描述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灾区儿童的教育状态,欲使社会各界把更多的关爱投注在这些远离父母的边缘群体上,使教师们在面对这类教育问题时有方可循。让这些孩子在家庭教育缺失的同时不失健康的成长方向。  目前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子女生活状态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让孩子跟在父母身边在城市里不停地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