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办好经济特区

来源 :国际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国办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经过建设者们的努力,开始取得积极的成果.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吸收外资初步打开局面;引进了若干比较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发展生产、出口贸易和旅游事业方面已经看到成效;当地的工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增长,人民生活得到明显的提高.这些引起了国内外的注目,实践说明了党和政府决定创办经济特区的正确性.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行对外开放这项战略决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
其他文献
实践证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成功的。中国在利用国外资金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979年至1986年中国所签订的各种国外贷款协议的累计金额达289亿美元,累计使用的金额达207亿美元。在此期间所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海洋石油合作开发项目共有7800多个,合同投资金额累计为191亿美元,实际已投入资金为66亿美元。利用外资的总规模必须适应我国财力、物力、外汇收入和外汇支付能力。但从我国的经济状况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仍然需要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利用外资要科学地选择投资方向,确
<正> 沿海十四个城市将实行特殊政策为了增加这些城市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的活力,创造吸引客商投资的环境,国家决定对这些城市实行如下主要的政策和措施: 一是放宽这些城市利用外资建设项目的审批权限。生产性项目:利用外资进行老企业技
<正> 对外经济贸易是国民经济和对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我国四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问题。这个道理已为近几年来实行对外开放的实践所证明并被全国人民普遍接受。但是出口贸易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和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还有不少问题未加重视。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采取有力措施,把发展出口作为一个长期战略问题来抓,势必防碍我国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甚至影响我国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我们就要促进国内产品进入国际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已经于1984年3月12日公布,定于1985年4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为了迎接中国专利法的实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4年11月14日通过了中国加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该公约将自1985年3月19日起对中国发生效力。
<正>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对外经济贸易事业提出了越来越繁重的任务。但是,对经济贸易的现行体制和我们的业务水平,都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同我国整个经济体制一样,我国对外贸易的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在繁重的任务面前,我们必须提高认识。鼓舞干劲,踏踏实实地做好工作。外贸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正> 为了开创对外经济贸易的新局面,我们必须把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建设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来抓,发展一批高质量的名牌商品和"拳头"商品,形成扩大出口贸易的支柱.下面我就出口基地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外经贸系统自属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提高出口商品质量三个问题,谈一点意见.
<正> 中央“七五”计划建议,赵紫阳总理的“说明”,胡耀邦、邓小平、陈云和李先念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文献。这里只就外贸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谈点学习心得和体会。一、当前的经济形势国内的经济形势,“说明”已作了概括正确的估计。总的情况是一年比一年好。在“六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达到10%。这样的高
<正> 1984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9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7%,增幅之大创三十多年来最高水平。其中,出口达244.4亿美元,比1983年增长10.1%;进口达2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8%。就出口而言,1984年出口贸易额不仅增幅较大,而且商品结构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上年增长12.6%,所占比重为54.4%,初级产品出口增长24%,所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央作出了利用外资的重大决策。四年多来,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更重要的是,经过这一阶段的实践,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初步制定出一套更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为开创我国利用外资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一)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从1979年到1983年9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累计总金额已达134亿美元,其中:借款112亿美元,已还清82亿美元,外债余额30亿美元。通过中国银行借用现汇75亿美元,因为利率较
<正> 一、1983年西方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西方经济经历了1980—1982年战后最严重、最深刻的一次经济危机后,生产与市场的矛盾暂时缓和,从1983年初开始走向回升,但发展很不平衡。从1973—75年危机过后第一年的情况看,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回升幅度(1976年比1975年):美国为5.4%,日本5.3%,欧洲共同体平均5.0%;而1983年美国的经济增幅为3.3%,日本为3.0%,欧洲共同体只为0.8%,其中英国增长2.1%,联邦德国增1.3%,法国增0.5%,意大利则下降1.4%。从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