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斩虎打鼠记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34940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智斩啸天虎
  
  “啸天虎”,真名叫万元虎,系湘西地区有名的“慈利土豪之王”万善仁之子。说起这对父子,人们无不切齿痛恨。万善仁名字好听,表面上斯斯文文,开口总以善人自居,实际上是五毒俱全的笑面虎。别看他年过花甲,却是个专门玩弄少女、奸污良妇的恶魔,平时以收养寄女为名,不知多少善良女子遭到他的残害。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儿子万元虎,效其父样,自幼称霸乡里,14岁就开始奸污妇女,整天横行乡里行凶作恶。
  万元虎在乡村玩腻了,发了官瘾,18岁开始舞棍弄枪,花钱在盘踞湘西的土匪武装头子朱疤子那里买了一个营长,因名字上有个虎字,自比“啸天虎”。从此,万善仁干脆撕下假面具,一老一少两只虎,弄得溇中地区天无宁日,民不聊生。
  正当他们父子得意之时,第一次大革命开始了,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席卷溇澧,“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响彻云霄,罪大恶极的万善仁自然是在劫难逃,成了第一个被打倒的对象。他被农民协会的队员们抓了起来,戴上高帽游了乡,并交出了全部家产和土地。他那高深莫测的四合大院也易了主,变成了农民协会,所谓“行善人家”的金字招牌,由“陈子桥农民协会”7个字取而代之。受压迫的老百姓个个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身在异乡的万元虎,闻知此情,心如刀割,但又无可奈何,气得像个虾蟆,龟缩在屋子里,不敢回家,天天凭着窗缝偷看天气变化。
  就在这时,也就是1927年4月12日,突然天变,一时乌云蔽日。蒋介石翻了脸,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人士。反过神来的“啸天虎”又发起了威,在他父亲的带领下,杀回老家,冲进正在陈子桥开群众大会的会场,不问青红皂白,一阵乱枪扫射,当场打死6人,打伤若干,制造了震惊溇澧的“陈子桥事件”。万善仁露出一副穷凶恶极的狰狞面孔,一脚踏在死在他乱枪之下的长工万三头上,大声吼道:“今后谁要再跟老子做对,就是同样下场!”
   中地区一时处在血雨腥风的白色恐怖之中。
  万氏父子好不得意。一日,父子二人对饮,酒刚过三巡,忽听人来报,说国军彭德怀团长带了一团人进了江垭城内。万善仁停杯一愣:“糟了,这该怎办?江垭可离这里只有几里路呀!”万元虎哈哈大笑道:“爹,你慌啥,彭团长与我都是蒋委员长的人,何况我们还是旧交呢!”
  万善仁这才放心,又恢复原样。原来,万元虎与彭德怀确实有过交往。那是彭德怀驻兵南县之时,万元虎刚当营长不久,去南县购枪时在一酒家遇到了彭德怀。万元虎早闻彭德怀大名,军人遇军人,以酒相识。后他们也有书信来往,万元虎曾多次接彭来慈利作客。
  其实,这次彭德怀一进慈利县城,就得知了陈子桥事件的前因后果。队伍在江垭刚驻定,彭德怀就派人向“啸天虎”送来一封信,只见上面写得明白:“请万营长父子速来江垭我部,有要事相商。”万元虎遂将此信递给父亲。万善仁是个诡计多端、老奸巨滑的人,对儿子道:“此去,只怕凶多吉少。”万元虎安慰父亲道:“依儿看来,一来彭德怀不是那号不讲交情的人,二来料他也不敢把我们怎么的。”
  父子二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各乘一匹快马,直奔江垭。进得彭德怀的团部,只见彭德怀满面笑容上前迎接,万元虎这才放心许多。万元虎介绍了他父亲,彭德怀笑道:“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啊!”
  万善仁不知彭德怀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忙问:“团座您要我来,不知有何吩咐?”
  彭德怀一向是个直爽性子人,这次却故意绕了个弯子:“别急嘛,我们先饮酒再说不迟。”
  万氏父子被请进早已备好的酒席上。这顿酒菜十分丰盛,彭团长亲自为他们提壶把盏。万氏父子虽有重重心事,但经彭德怀这番盛情招待,一时烟消云散了。酒毕,彭德怀说:“你们父子干得不错,我要大奖呢!”万元虎连忙插话:“卑职未尽军人之职,焉能受恩。”彭德怀说:“你真不愧为一只啸天虎呀,一下子干了6个,还不能受奖?”万善仁插话:“但不知怎么奖法?”彭德怀说:“我要当着万人大众发奖。”并将具体作法如此这般向他们父子露个底。万氏父子异口同声说:“彭团长真是个英明将军。”
  饭毕,万氏父子千恩万谢,离开了江垭。一回到家中,连夜派人四处通知百姓,第二天要开万人大会。百姓大为不解,敢怒而不敢言,只好听他们摆布,在万氏父子的威逼下,带着满腔怒火参加了大会。
  这天是4月18日,雨住初晴,乌云渐渐散开,阳光从云缝中透射出来,照在陈子桥的会场上。会场上,七八千人黑压压地聚在一个草坪里,一双双喷火的目光,凝视着台上。
  万元虎扶着万善仁走上会台前面,彭德怀带着一团人进入会场。
  彭德怀从马上跳下,全副武装,手持马鞭,威风凛凛。他一步跃上会台,先扫了台下一眼,只见人们个个脸色阴沉,再扫台上万氏父子一眼,他俩神色飞舞,自鸣得意。彭德怀提高嗓门对大家说:“请乡亲们不要误会,我是专门来为万氏父子发奖的!”他的话音一落,台下人们私下议论:“他们父子杀了人,还给他们发奖,你看这是什么世道。”接着彭德怀高声令道:“给万善仁、万元虎发奖!”
  “叭”地一声,万氏父子不约而同当即跪下谢恩。
  就在这时,8个身背长枪的武士,飞步上台,以闪电之速将万氏父子就地捆了起来。万元虎如在梦中,结结巴巴地问道:“彭团长,你开的什么玩笑?”
  彭德怀怒不可遏:“你们万氏父子,干尽坏事,国法不容,今日以血还血,就地正法!”一阵吆喝推下台去,随着两声枪响,结束了万氏父子罪恶的一生。
  此时,百姓才如梦初醒,顿时会场沸腾起来,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响彻云霄。从此,一个“彭德怀智斩啸天虎”的故事传开了,越传越远。
  
  二、痛打钻地鼠
  
  说起彭德怀打“鼠”,先请看一首民谣:汝城有个胡凤璋,自称湘南钻地鼠,天下坏事都做尽,人们说他活阎王。
  那是1932年4月,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主力由江西向湘南挺进。身为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的何键探得消息后,如临大敌,当夜急令盘踞在汝城的保安团团长胡凤璋阻击。一向与人民为敌的胡凤璋本是属鼠的,又因他出生时一只硕鼠突然从地洞里钻出来,他的父母便认定他是老鼠星下凡,给他取了个小名叫“钻地鼠”,他也因此而洋洋得意。胡凤璋受命后,带着两个武装大队共440余人,枪300余支,机关枪2挺,连夜赶到江西崇义县文英圩驻防。为了吞掉彭德怀,他派出侦探到关田探听红军的虚实,谁知侦探人员回报,根本没有发现什么彭部大军,只有一些当地的“土共”。胡凤璋不信,揪住侦探追问:“你探明了?”侦探说:“我敢用性命担保。”
  几天后,胡凤璋见没什么动静,又因思念刚满17岁的小老婆,决定返回汝城。他交待第一大队长焦才、副队长朱平麻、中队长胡昭仁留驻文英圩,继续观察,自己则火烧牛皮——往回卷(转)。谁料,胡凤璋刚走,红三军团第一、第二军的八、九两个独立师便抵达文英圩,与保安团接上了火。战斗不到2小时,朱平麻左脚被打断,栽倒在地上,士兵伤亡甚重,溃不成军。焦才魂不守舍,立即向胡凤璋告急:“报告司令官,红军漫山遍野,势如猛虎,我们无法抵挡,请求撤军后退。”胡凤璋没等焦才说完,便骂道:“你们都是些饭桶!见了几个拿梭标、背鸟铳的‘土共’竟吓成这等样子,又没涨洪水、崩湖坎,哪里涌来这么多红军,不要疑神疑鬼!”并命令焦才:“只许前进,不许后退,坚决阻击,死守文英圩,否则拿脑壳见我。”焦才无奈,只好硬起头皮拼命。
  焦才顽固抵抗。彭德怀当机立断,命令师长彭傲、李明瑞部火速包围文英圩,抢夺敌人炮楼。一声令下,红军官兵步步紧逼,前后包围了四层。然而敌军居高临下,几挺机枪一齐开火,以猛烈的火力封锁了周围的通道,使红军无法前进。此时天已黑了,彭德怀急令三营营长派出26名勇士,带上冲锋枪,隐伏在草木丛中分散爬行。不料,途中被炮楼守敌发现。敌军大声喊叫:“什么人?口令!”红军勇士们不动声色,沉着机智,继续匍匐前进。喊话的敌人狐疑不定,瞪着眼察看,可是月色朦胧,草木影动,什么都模糊不清,又龟缩到炮楼中去了。
  红军战士一靠近炮楼,26支冲锋枪一齐开火,手榴弹在炮楼中开了花。顿时,枪声响成一片,敌军惊慌失措,叫爷喊娘,抱头鼠窜。红军战士乘机张开“口袋”,逐步缩小包围圈,把敌人全部人马逼进文英圩万寿官,来了个关门打“鼠”。被团团围住的敌人垂死挣扎,疯狂反扑,最后只有中队长胡昭仁带领30多个亡命之徒从万寿宫逃回汝城,哭丧着要胡凤璋派兵增援。胡凤璋闻报,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急忙带了一支人马前往文英圩。行至热市集,只听得文英圩方面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大有塌天之势。胡凤璋大惊失色,为保住老本,仰天一声长叹:“彭德怀果然厉害!”掉转马头,落荒而逃。
  经过3天3夜的激烈战斗,被围困在万寿宫的300多名敌人弹尽粮绝,最后全部缴械被俘。红军乘胜前进,直取汝城。胡凤璋如惊弓之鸟,匆匆带着县财政局长朱超凡和保安团全部人马躲进老巢上古寨。5月1日,彭德怀又率领红军占领汝城县城。第二天,彭德怀兵分两路,一路在县城及附近乡村宣传、发动群众;另一路举旗挥戈,直奔上古寨,发誓“打开上古寨,活捉钻地鼠!”
  躲进上古寨的胡凤璋,搂着小老婆寻欢作乐。小老婆说:“你就不怕红军?”胡哈哈大笑道:“自古以来,谁破过上古寨?”确实,上古寨四面悬崖绝壁,再加围墙坚固,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早在明朝,就是绿林称王之地,历史上从未有过破寨先例。彭德怀不信邪,令红军强攻猛打,攻不下来,转而又研究新的作战计划。最后他们找到熟悉山寨情况的石泉村农民胡转古等人,由他们带领红军战士在寨子东边挖掘地洞,通向寨中心。地道挖通之后准备5副棺材,里面装满芒硝火药,要轰倒上古寨。谁知,将要挖掘成功之时,胡凤璋以重金蛊惑其匪徒何国民、范老三等5人,深夜下寨偷偷摸入洞中,抓走挖洞的红军战士,杀害于寨口。敌人的凶残,使得红军战士怒火中烧,纷纷表示:“血债一定要用血来还!”战士们奋勇争先,继续挖洞不止。胡凤璋见红军前仆后继,声势浩大,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乘夜派人逃出上古寨,向湘军告急。
  5月13日,湘军28军15师侯鹏飞、张毅在两旅及粤军陈汉光警卫旅进入汝城县境。守在寨里的敌中队长何廷周得意忘形地把头伸出围墙炮眼,狂呼乱叫,只听“砰”的一声枪响,红军的子弹便叫他的脑袋开了花。此时敌侯鹏飞旅已至马桥单岭头,粤军也已到达大坪六里坳,江西的刘绍先、李明两师还在相继追来。彭德怀审时度势,决定暂留胡凤璋一条鼠命,命令全线撤退。
  胡凤璋遭受这次致命的打击,从此一蹶不振。他生怕彭德怀来取他的首级,晚上睡觉要将线香剁一节,绑在食指上点燃再睡,一当烧漏手指,又到另处,每晚要换好几处睡床。(责编 王兵)
其他文献
1974年,华国锋最小的女儿苏莉即将从北京166中学高中毕业。这年3月的一天晚上,学校召开毕业生家长会,华国锋接到学校通知,像往常开家长会一样,步行前往这所学校,在教室的后排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  当时华国锋已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但他丝毫没有感到自己地位有什么特殊,仍像其他家长一样认真听取老师对孩子情况的介绍和评价。当苏莉的班主任请他讲话时,他以家长的身份表态说:“小莉是我最小的女儿,身边
期刊
儿子持枪 恐吓母亲    1943年3月,上海徐家汇路泰德里有一个老妇丁王氏,年已66岁。儿子阿福33岁,曾在米店谋生,因行为不轨被停职。阿福闲散无事,嗜好烟酒,无钱就向老母索取,尔手任意挥霍。一次,阿福又向老母索钱,被老母拒绝。在同伙的策划下,阿福异想天开,竟在旧货摊上买了一把又旧又锈的六轮手枪,图谋用这支没有子弹的手枪吓诈老母。那天晚上,阿福又向母亲要钱,被拒绝,他立即从口袋里掏出手枪,对准母
期刊
夏末秋初,我随汾阳市政协考察团赴石楼县、交口县政协学习考察,有幸目堵了“天下黄河第一湾”的奇异景观,这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令我常常想起它,向往它。  黄河奇湾位于山西省石楼县辛关渡口以南6公里的马家畔一带,即李自成六月黄河结冰的传说之地。由北向南的黄河在这里陡然东折西拐,几乎画了一个360°的圆之后,又直转南下。这个圆湾长达8公里,入湾与出湾的直线距离仅有700米,登高远望,大湾
期刊
东溪镇是个有名的古镇。在镇东綦河西岸的蛇皮滩处,高耸着一块高4.2米,宽1.45米的石碑。碑上“ 我孑遗”四个大字非常醒目,  这个“功德碑”,是民国12年(1923)东溪场上的好事者为迎合驻此的“川东边防军陆军第五纵队少将司令长官”曹天全而建。这石碑与曹天全开了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玩笑,解放后这玩笑的谜底才被揭开。  曹天全何许人也?  曹天全,江津县石门人,外号“曹老碾”。他原是江津石门镇金龙庙甲
期刊
日前,笔者在绛县博物馆发现一通距今已有499年的皇帝敕谕石碑。  此碑系青石质地,高230厘米,宽92厘米,厚20厘米;底座长147厘米,宽92厘米,厚52厘米。碑上楷体阴刻着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向山西按察司副使陈凤悟发的敕谕,共192字,内容为:  朕惟自古帝王治天下者,率以兴学育材为首务。而学校之兴废,人才之盛衰,治道之隆替系焉。此盖以然之,明验也。今特命尔巡视提督山西各府、州、县儒学,尔其钦哉!
期刊
替李鸿章操办洋务的盛宣怀,是近代最大的官僚资本家。这人偏爱火腿,有人投其所好,送来两条云南宣威火腿,礼帖上写着“宣腿一双”。盛宣怀一见“宣腿”二字,心头火起,恨恨然道:“什么宣腿宣腿的,拿走!”
期刊
一天傍晚散步,在水边遇到一位朋友。  朋友刚从局长的位置退休。  我问他最近忙什么,朋友平静地说:“从前总是忙,忘了锻炼身体。现在闲下来了,每天早晚散步、爬楼梯,有时跑步、游泳、下棋、看书、听音乐。血糖、血脂、血压慢慢降下来了。从前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洗衣,要么是妻子干,要么是保姆干,轮不到我插手。现在把保姆辞了,我也体会到了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洗衣的乐趣和成就感。有时我一边洗碗,一边吹口
期刊
从“文革”年代熬过来的人,一定会对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那篇毒液四溅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记忆犹新。  那末这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是谁炮制?又是怎样出笼的?请看:    一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5月16日,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说,中央决定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
期刊
抗日战争时期,陈毅曾经住在苏北一个士绅家里。起初那个士绅看不起拿枪杆子的武人,有意出一对来考陈毅。士绅出的上联是:“读红楼,看宝、黛、钗,调情大观园。”陈毅笑了笑,当即答对:“看西厢,有张、孙、杜,斗法普济寺。”士绅大为惊讶,想不到新四军的将领才思如此敏捷。  当时,为了团结上层人士合作抗日,陈毅登门拜访了在苏北很有声望的韩紫石先生。韩老有敬于新四军的赤诚抗日,几次赠联赞扬新四军。陈毅也亲笔书联回
期刊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后不久,就俘获了成千上万的“联合国军”。于是,志愿军在朝鲜北部的碧洞建起了一个较大规模的战俘营。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结束,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一项新政策,允许战俘在“90天的冷却期”里自己做决定,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选择留在战争所在国,还可以选择去某一个交战国。1953年7月,有21名被中国军队俘获的美军战俘和1名英军战俘宣布拒绝遣返回国,选择到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