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作家进军出版业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IB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在一个寒冷的早晨,爱情小说畅销作家梅雷迪斯·怀尔德(Meredith Wild)坐在自己位于佛罗里达德斯坦的图书馆里。大部分早晨,怀尔德都会在孩子们离开家去上学以后,在这里写小说。但那一天,她有别的事情要做。她先是接了一通电话,对方是一家想要为她做一期节目的真人秀制片公司,接着又与Waterhouse Press的团队开电话会议,对方计划在今年6月出版她的新书。
  对一名作家来说,怀尔德有着不同寻常的影响力,这是因为她在出版公司Waterhouse Press有职位,而且级别很高:创始人。怀尔德自己撰写出版的色情小说在亚马逊和其他网站上销售火爆,此后便开创了这家公司,她希望将纸质书输送到各大连锁书店和大型百货商店。
  “我想把它创造成一家听起来像是出版社的机构,毕竟作为独立作家,没人会太把你当回事,我觉得自己过去就遭到过歧视。”怀尔德说。
  通过这种方式,怀尔德已经卖出了140万册纸质书和电子书,这一营销方式屡试不爽,以至于她打算把其他作家囊括进来,以扩大业务规模。事实上,她是一心要做出版商了。
  去年,怀尔德开始默默收购其他独立爱情小说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海伦·哈尔特(Helen Hardt)和奥黛丽·卡朗(Audrey Carlan),并以Waterhouse Press的名义出版了她们的作品。今年,Waterhouse Press还将出版9本小说,其中包括怀尔德目前创作的两本系列小说。她如今已成为色情小说业的价值投资人,发掘被埋没的作家,帮他们建立品牌。
  这颗冉冉升起的出版社新星大有前途。卡朗的系列小说《日历女孩》(Calendar Girl)自去年夏天被Waterhouse Press购买并发售以来,销量已超过100万册,最近还进入了《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的畅销书名单。
  怀尔德从独立畅销作家到小型出版社创始人的“发迹”之路无疑表明,无论在营销才能还是野心上,独立作家都在赶超传统出版机构。现在,他们既能拿下海外版权谈判,也能生产有声读物。如今,一些最为成功的独立作家都在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沃尔玛和塔吉特百货(Target)等实体店销售纸质书籍,他们进入了传统出版商统治已久的市场。
  现在,像怀尔德这样有创业精神的作家纷纷创建自己的小型出版社。他们曾痛斥那些守旧的编辑和出版公司,如今却换上熟悉的口吻,承诺发掘新星作家,为其提供法律保障,助其在人满为患、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 梅雷迪斯·怀尔德在佛罗里达德斯坦的家里进行创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独立出版界的生态过于饱和,作家出身的出版人才变得如鱼得水。亚马逊在Kindle商店里有400多万册电子书,相较6年前增加了60万册,这样一来,新作家就更难找到读者群。创造自己的品牌听起来也许让人心动,但只有一小部分独立作家能够只靠卖书来维持生计,大部分人都被繁琐的工作和无休止的自我推广所吞没。
  那天早晨晚些时候,怀尔德和丈夫乔纳森(Jonathan)坐在壁炉前的沙发上,每人手里拿着一份出版日程,准备和Waterhouse Press的首席执行官大卫·格里士曼(David Grishman)及其他3名员工开电话会议。乔纳森曾是一名消防员,如今在Waterhouse Press的营销团队工作。
  几十年来,文学界都将独立作家视为业余人士,对其置若罔闻,也对那些拿不下出版协议的作家恶意满满。随着电子书的兴起和亚马逊Kindle的到来,作家们可以直接与上百万读者接触,这一态度也在逐渐转变。亚马逊公司表示,过去5年间,有近40位独立作家在其平台上售出了100万本电子书。
  那些曾轻视独立作家的出版商和文学经纪人开始变得谄媚起来,也想分一杯羹。2011年,独立奇幻小说家阿曼达·霍金(Amanda Hocking)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4册系列小说出售给了St. Martin’s Press出版社。去年,独立爱情小说家嘉信达·怀尔德(Jasinda Wilder)以7位数的价格将自己的三部曲出售给了Berkley Books出版公司。
  怀尔德独立出版的《黑客》系列小说在2014年一举成名后,各大出版商、代理人和电影制片人为其提供的优厚机会应接不暇。她一时间财源滚滚,以至于向代理人表示,自己只对8位数的报价感兴趣。最终,她折衷地接受了来自Grand Central Publishing旗下的Forever出版公司一份625万美元的合作协议,出售了自己的5本书。
  Forever迄今已售出近50万份数字和印刷版的《黑客》系列小说,这一数字已然相当可观,却远不及怀尔德自己创造的140万份的销售纪录,这还是在没有编辑指挥、没有营销实力、没有大型出版商分销渠道的情况下完成的。
  面对权力的多样化,编辑和出版商们开始作出调整。现在的情形是,即便花上百万美元也无法买来作家的忠诚。独立作家如今已不再止步于电子书,而是进一步深入到实体零售市场。一些独立畅销作家和Ingram Content Group出版分销集团达成了经销协议,在连锁书店、大型商店和机场销售其撰写的小说。
其他文献
各行业纷纷进入平缓期,对应的薪酬涨幅也变得小而慢了。如何在这种就业形势下增加自己的职业竞争力?我们给你支招。  2016年工资究竟会涨多少?这应该是许多公司人眼下最关心的问题。目前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测涨幅在7.9%左右,稍逊于2015年,但也不会减少太多。细分到各个行业,情形也大体相似,纷纷进入平缓期,不论涨跌浮动,基本都维持在0.3%以内。      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薪酬的涨跌情况?智联招聘CEO
期刊
C=CBNweekly U=Dave Ulrich  HR关注流程性工作,按部就班就能完成,这是人们对HR工作的普遍印象。但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HR如果保持这种工作状态,那自己服务的公司也会“变慢”。一家公司想要快速应对市场,就需要他们迅速知道公司缺乏什么样的人才,并招聘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职位上。这就要求HR跳出原有的角色,不仅仅做执行者。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教授Dave Ulrich
期刊
无论什么时候提到新年计划(n e w ye a r ’s resolutions),我母亲Eve总喜欢笑着提醒人们: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总是会跟别人说我的“新年革命”(new year’s revolutions)。尽管我常常顺嘴说错词儿,但我必须为“新年革命”辩解一下,因为事实证明,它还颇有一些预见性呢。  老实说,确定一个有意义的计划、并在一整年里坚持做到,确实需要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经历一场
期刊
>> 一直在学校里做研究的柴金祥(右)的加入,给黄仲生和好买衣带来了技术优势。  尽管在互联网上买衣服已经很普遍了,但在黄仲生眼中,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像是在“赌博”。  “消费者现在都是(在网上)赌着买衣服,感觉可能靠谱,然后买了下来。但经常是,收到衣服后,试穿了才发现,要么尺码不合适,要么上身效果并不好。”黄仲生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他是上海试衣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这家创业公
期刊
2015年11月,陈静将自己的一栋闲置别墅发布在了短租平台小猪短租上,3个月来,她陆续接到96张短租订单。这位居住在成都的自由职业者还在自己的微信里有了一个30多人的群:静姐的房客圈。  在中国,通过互联网平台连结闲置房源屋主与住宿用户这件事从2011年起就开始了,但一直到2014年,包括小猪短租、途家、住百家在内的在线短租住宿公司,依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北京和上海—当地较高的酒店价格和Airbnb的
期刊
寻找刺激50招你也可以把这50种刺激手法理解为是一种刺激强迫症。嗯,也就是没刺激不舒服斯基,拿刺激当有趣,用刺激抽打自己,保持活力保持清醒。当然了,人生刺激千千万,我们还是希望大家走正道哦,比如,至少别去刺激朝阳群众。  001-007  一些普世的刺激  就跟政府刺激楼市刺激消费刺激经济似的,给自己来点儿发展的动力。  01.  去健身房做一次全方位体测  你会发现自己的体重、体脂率、体型、肌肉
期刊
与不少公司人在工作压力下会备感折磨不同,张成说自己几乎从未被工作压力困扰,“让你感到有压力的事情并不会因为你的焦虑而消失。”他也经常这么自我训练。或许和数学、哲学双学位的背景相关,张成习惯于理性处事,同时带着哲学思维去看问题。  在进入辉瑞中国之前,张成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受医生父亲的影响,张成选择了医疗健康相关的领域。为了更好地参与到项目中,他先后去了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和卢旺达,与当地
期刊
正月初十,在回答完夏晓梦一句工作上的事的微信后,我转身跟妈妈说:没办。什么没办?“晓梦已经开始上班。原定婚礼是初九,如期举行的话,不可能初十就跨省来上班。”她听完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蹦了两个字,也行。  我们是过年前10天左右离开的夏晓梦家。准确地说,是小杜的房子。去年初冬时,我在找地方短住,等装修散味。夏晓梦迎接我,让我住她那,后来又告诉我跟小杜商量好了,小杜的房子腾出来后我们直接去住更方便。他们
期刊
C=CBNweekly Y=Miles Young  内容营销应该怎么做?奥美集团全球董事长Miles Young认为数字化时代,广告公司同出版商和媒体一样,都在从事内容生产。这个论调实际上在广告行业已经讨论了好几年,但只是停留在社交网络的内容生产输出上,并无太大推动。未来5至10年,内容主导广告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C:最近几年广告行业及传统广告公司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Y:许多人都在说数字化
期刊
2015年年底,皇家加勒比邮轮公司的“量子海洋号”停泊在中国上海的港口,很多游客都挤在邮轮的酒吧中央。他们在暗蓝色的灯光下纷纷掏出手机,为吧台后的调酒师拍照。  这位名叫Makr Shakr的调酒师有什么迷人之处?  事实上,它既没有一张英俊的脸庞,也并不特别擅长展露那些杂技般的花式调酒技巧,但是,它是一个机器人。  Makr Shakr是麻省理工学院“感知城市”实验室(Senseable Ci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