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鬼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lj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鬼屋让人失望。鬼屋也给人希望。毕竟,除了我,也还有人信鬼的,虽然是小众,但吾道孤欤?吾道不孤也。
  
  最近有個白领热点:看鬼屋。
  它的全名叫“上海梦魇”,据说一票难求,须得提前一星期网上预订,所以场场爆满。
  去看了一下,连说“见鬼”!——不是因恐怖吃惊,而是为白领们的大惊小怪吃惊。
  事先看报道,接受采访的男孩女孩一个个都说“想尖叫一下,上班太枯燥”、“生活平淡,释放压力”或者是“好奇,害怕但很开心”。
  这样的心情本人完全认同,我自己就是个资深的恐怖片爱好者,最早从90年代初,街道录像租赁恐怖片开始,然后是VCD,一直到今天的DVD,柜中收集了上千部,每星期不看几部恐怖片,就像奶瘾来了没奶喝一样抓狂。
  但是,如此低幼的鬼屋恐怖也能让人颤栗尖叫,当代白领的恐怖阈值也未免太低了。
  在我看来,这鬼屋非但一点也不恐怖,而且还充满喜剧和搞笑的味道,让人轻松一下自无不可,要说恐怖还差远。
  首先论鬼的资质。因为源自美国万圣节的“鬼展”,就像酒吧都是洋酒,鬼屋自然都是“洋鬼”,这洋鬼子最大的缺点就是直露,直白白的一个或者一副髑髅,最多饰以残腐的五官和器官,狰狞是直白的,诡异也是直白的,一切都是髑髅文化的延伸,有什么可怕呢,各大医院的标本室里司空见惯。
  恐怖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氛围的不确定性和主体的模糊性,但一定靠受体的想象来完成,换句话说,没有我们的联想,则什么恐惧都没有,精神病人和酗酒者不怕死,就是他们的想象通道已壅堵。人类对陌生的、不可知的事物有天生的恐惧,这方面,“中国鬼”独具一功,“聊斋”里的鬼,都是若有若无的气体,飘忽不定,那面目,即令示人,也是人形,最多色泽青白,决不做髑髅状,纵有肌肤接触,也大抵“温润如玉”,就像中国诗画一样,贵在含蓄,贵在似与不似间,这就使人更加惊疑不定:人耶?鬼耶?附身耶?人鬼合成耶?
  其次论心境。“洋鬼”靠髑髅和黏液近人,给人的哪里是什么恐惧,更多的恐怕还是“腻心”,腻心决不是恐怖,尖叫亦大抵出于厌憎,如同我们看到一只油漉漉的小强和一条黏嗒嗒的鼻涕虫。
  记得我们小时候听《恐怖的脚步声》,那主体始终不出现,只有单调重复的脚步声——“哐、哐、哐……”,偶尔停顿或迟疑,又接着“哐、哐、哐……”,昏黄的路灯下,背靠着石库门,我们缩成一团,讲述者并没有具体描绘恐怖者的五官长相,全凭我们想象,往往想象力越丰富的越恐惧,和我们一起听的“猓猓阿四”(弱智)从无惧色,就是明证。
  回想十年前,对于死从不细想,甚至以为自己是可以不死的,好像有谁发过“免死牌”一般。但最近有过一次濒死体验,对死才感到如此深切,除了相信猝死者其实临终不可能浮想联翩外,还希望这世界有鬼。
  虽说从小受“无神论”的教育,但要说信仰自由,我是宁可相信鬼的。因为怕死。倘若有鬼,则死掉之后,我们虽已非人,却还不失为鬼,好比职务开除了,职业(籍)还保留着,人籍输脱了,鬼籍还在,总不至于一撸到底,一无所有吧,运气好的,还能参与轮回呢,混得得法,入人道,则果然“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一旦背得厉害,也还能混入畜道,虽不及人优越,若有幸做一次小小鱼或小小鸟,仍可笑傲人间,冷眼看红尘十丈,看烦恼万千,人类自命为生命最优级,但“子非鱼”,安知鱼乐或者不乐呢。只须防着钓钩,鱼际关系其实远比人际关系祥和。
  我的电脑里,有着一组焚尸炉的照片,炉边钩、铲、锹、扒俱全,那是伺候我们遗骸的,虽然知道我们早晚都得面对,但我很少,或者不敢看,每看一次,就佩服一次无神论者:他们怎么可以如此勇敢,面对生的虚幻,死的虚空,居然不找依托、不寻后路、无须慰藉地“硬死”,人,一旦实事求是到这种地步,想不称他们为超人也难!
  鬼屋让人失望。鬼屋也给人希望。毕竟,除了我,也还有人信鬼的,虽然是小众,但吾道孤欤?吾道不孤也。
  信鬼的,尽管被斥“见鬼”,但毕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我就这么隔三岔五地欣赏着恐怖片,享受着生命的战栗和释放着生活的压力,期待着终有一天降级为鬼……
  反正有“后路”,你相信死不可怕,死就不可怕了。
其他文献
从前,有一位中年邮差。他从二十岁起便每天往返五十公里的路程,为小镇的居民送信。   就这样日复一日,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小镇的这条道路,始终没有鸟语花香,触目所及,唯有零星野草。   每当邮差想到要在这条充满尘土的小道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一生时,总会心生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准备回去时,剛好经过一家种植园。“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园内,向园主要了一袋花种。返程的路
李奶奶10年前确诊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治疗,但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10mmol/L~14mmol/L)。近年来﹐李奶奶出现胸部憋闷、夜睡憋醒、气短的症状。日前,她病情加重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颈静脉充盈、口唇青紫、全身浮肿。空腹血糖15.8mmol/L,尿糖( ),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心脏扩大,左室舒张功能不良。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家属感到不解:为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普遍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与应用。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一门学科,而且正逐渐成为有效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管理的有力工具。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使我们的课堂不再是“粉笔加黑板”,它让现代数学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的生动、形象,不仅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再现性和形声化的特点,因而在数学教学中有不可
一个周末,大哥和我带着母亲去选空调。电器商场十分热闹,有家门店的一名服务员看到我们在闲逛,“嗖”地一下出来,就把我们拉进去了。  她指着门店里最显眼的一台空调,热情地向我们推销起来:“您三位看看,这是新推出的立式空调,原价8800多,现在促销价只要7999……”  母亲连连摆手:“我们不要那么贵的,我这两个孩子……”  “没事没事!”服务员一听,拉着母亲又走向另一款立式空调,“这一款价格要低200
去年底,有学生找到我,让我给他一次补考的机会。他说,自己已经找到实习单位,就等着我执教的这门课补考,等毕业证下来,就可以和单位签约。我查看了他的成绩状况。他的期末成绩不及格,原因是他放弃了提案分。  我所上的那门专业课,期末考核的要求是,提交方案,在我这里通过后,上台讲解自己的方案。当时他跟我说,不想上台。我说上台很重要,不上台就没有提案成绩,会导致期末成绩不及格。他坚持自己的做法,我也很无奈。 
其实我们有时候阅读不是想得到什么人生的真谛,也不想得到什么教育意义,哪怕整本书读下来只有一个细节打动我们,这趟阅读的旅程也就足够了。  最初进入我视野中的袁筱一是因为她的翻译,读米兰昆德拉的时候已经有些模糊印象,后来读杜拉斯随笔的时候,袁筱一已经隐入了杜拉斯的背后。也许是同为女人的缘故吧,当女人面对女人的时候,语种间的差距似乎已不是问题了,那个总是陷入孤独和绝望的杜拉斯在袁筱一的笔下,让我读得心疼
心梗猛如虎!一旦发作,十分凶险,死亡率高。而未来10年,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数量仍将呈急剧攀升态势。据粗略估计,到2030年,我国将有2260万名心肌梗死患者。  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心梗纠缠上呢?还是不良生活方式的错!黑白颠倒、作息紊乱;吸烟喝酒、暴饮暴食;能坐就坐,不爱运动;工作繁重、压力山大……这些都是诱发心梗的导火索,而這些恰恰又是不少人的生活常态。  惊人的数字之外,还有“两个趋势”
凌晨忽有朋友来电问灵感。她为一个粤剧折子戏编舞,名伶要求新点子。  那些十二位“舞女”合跳的群舞,贺寿贺婚庆典,不外羽扇、红绸、彩球、飘带、雕翎、水袖……朋友问:“随口讲些道具来参考。”  我便随口道:“用孔雀翎砌图吧。”能放能收能开屏,道具又漂亮,主角还可扮鸟。  她奇怪,怎么灵感那么快?  是啊。我在写稿,是一宗“惨剧”的启示。  杭州动物园内的孔雀区才在九月中开放,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之余,蹂
我想说,洗洗睡吧,别瞎折腾了,谁都拍不好的,就是曹公从坟墓里爬出来也搞不定。这是影视的原罪,文学的荣光。  我狂爱中国传统文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一本叫《红楼梦》的书。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没有之一。一俊遮百丑,一书顶万书。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外国同行的时候神色自若,谈笑风生,一举挽回了面子。  最近,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映,本来是不准备看的,但是听外面骂声一片,牵动了我的好奇心。
2月2日,奥斯卡影帝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在纽约的公寓中突然离世,英年47岁。尽管最终的验尸报告还未公布,但从现场的情况看,很可能是死于吸毒过量。  实际上,吸毒过量致死,对于美国人而言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不过是毒品泛滥的一个最直接后果而已。2009年,女演员布兰妮·墨菲即因此丧生,正值25岁的青春韶华;2012年,女歌手惠特尼·休斯顿的意外溺亡,也被认定是在可卡因、心脏病的共同作用下而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