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二语学习理论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家开始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方法向研究语言学习过程。对于中国学生来讲,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五个基本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有95%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获得的。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语言基础差,知识面窄的实际,就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中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障碍
英语属于欧语体系,而汉语属于藏语体系,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受基督教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直线性思维,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感情的螺旋式的思维方式。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到语言上来表现为英语更注重形式上的对称、严谨,内容靠形式表达,而汉语文章以神为主,强调意义,讲究神散形不散。在汉语中名词没有数、格之分,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副词常用来表示动做发生的时间。
(二)中学生文化背景和知识障碍
背景知识掌握不够或掌握层面比较窄,语言是定义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使用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使用策略和语言表达方式。要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达到得体运用语言的目的。一方面,对文化知识了解不够不利于中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中学生的知识面也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母语、语内、非语言因素的干扰
第一,母语干扰引起的负迁移,包括语音干扰、词汇干扰、语法干扰、和用语干扰等。
第二,语内干扰引起的目的语本身结构之间的混乱,包括过度概括、应用规划不全面和相互关联等。
第三,非语言因素干扰引起的错误,包括对待错误的态度和自我修复的意识等。
(四)不良的阅读习惯
第一,音读,许多中学生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端就是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是出声阅读的两倍以上。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就要训练养成直接通过视觉器官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第二,细读,受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部分学生养成了边读边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边读边查词典的习惯,力求把每一个单词句子弄清楚,结果是句子读懂了,但读完整篇文章却不知所云。因此不能读得过于仔细,否则,既影响阅读速度,还扼杀了阅读兴趣。
第三,指读,是指用指头、铅笔、或尺子指着每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读不仅会减慢阅读速度,而且还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指读习惯不但妨碍了眼睛的扫描速度甚至限制了大脑的快速活动能力的发挥。
第四,复视,复视多指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又回去重复阅读。阅读能力差的中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读完一遍又再读一遍,对于这种习惯要读有一定难度的读物,这样就不会多次回头复视。
第五,眼停过频。是阅读中目光随文字符号做连续运动,同时又在单词上不停的短暂停顿,以便看清文字符号。眼停过频,阅读时间长,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
(五)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
第一,语法不熟,对长难、复句理解困难。
第二,词汇量有限,猜词能力弱。
第三,阅读量小,知识面窄。
三、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精读与泛读结合
精读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细细体会文章的每一个细节,琢磨作者的遣词用句,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反之,泛读则是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只要求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及主要信息。严格来说,精读和泛读要根据阅读目的和要求来选择。
(二)寻读和略读结合
寻读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阅读。所选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某些具体的事实和信息。直接以某个细节的关键词为寻找对象,目光急速扫过文章,查找关键词及相关的文字,回答特定的细节问题。
略读也是一种选择性阅读,但是略读的侧重点是对整体内容的把握。略读时应该抓住文章的一些标志性词句,如文章的标题、段首与段尾、主题句、以及文章结尾带有观点性的陈述句,当我们要确定文章的主题、作者的观点、作者的风格或明确文章的结构时,我们可以选择略读的方法。
(三)猜测生词的意思
第一,根据定义线索猜测词义。
第二,利用上下文提供的同义词猜词。
第三,利用上下文的词义来猜测。
第四,利用构词法猜词义。
第五,识别指代关系。有时为了避免重复,作者使用代词代替前提到的内容。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人在长期的时间内形成的有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他是行为的自动化,一旦养成难以改变,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有效阅读方法就是只看到印刷符号就能直接获得信息,而不经过声音阶段,就能抓住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学习
在学习中,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图、画册、录像、幻灯片、多媒体、等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习惯来了解文化背景,消除阅读理解障碍,通过观看有代表性的电影,了解文化背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语言知识包括英语词汇、短语知识、语法规律和篇章结构等。词汇的理解直接影响对话篇的理解,从教学的角度看,教授语法应有所侧重。变讲语法知识为传授技能不断扩充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短语、句子结构、段落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从而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七)培养学生的语感
英语阅读中语感的培养相当重要,不少学生对读过的文章分析理解没问题,但对于新信息文章就马上感到束手无策了原因之一便是“语感”不强造成的。因此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就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书,培养和提升“语感”。语感来源于量得积累,没有阅读量就不可能有阅读能力“质”的飞跃。
四、结语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增加英语素材的储存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科学地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大量的阅读,提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二语学习理论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家开始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方法向研究语言学习过程。对于中国学生来讲,阅读是英语学习的五个基本技能中最重要的一种方式,有95%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获得的。本文通过对中学生语言基础差,知识面窄的实际,就阅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中学生英语阅读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障碍
英语属于欧语体系,而汉语属于藏语体系,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受基督教理论的影响形成了直线性思维,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重感情的螺旋式的思维方式。这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到语言上来表现为英语更注重形式上的对称、严谨,内容靠形式表达,而汉语文章以神为主,强调意义,讲究神散形不散。在汉语中名词没有数、格之分,动词没有时态的变化,副词常用来表示动做发生的时间。
(二)中学生文化背景和知识障碍
背景知识掌握不够或掌握层面比较窄,语言是定义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的使用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语言使用策略和语言表达方式。要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才能达到得体运用语言的目的。一方面,对文化知识了解不够不利于中学生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另一方面,中学生的知识面也影响着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母语、语内、非语言因素的干扰
第一,母语干扰引起的负迁移,包括语音干扰、词汇干扰、语法干扰、和用语干扰等。
第二,语内干扰引起的目的语本身结构之间的混乱,包括过度概括、应用规划不全面和相互关联等。
第三,非语言因素干扰引起的错误,包括对待错误的态度和自我修复的意识等。
(四)不良的阅读习惯
第一,音读,许多中学生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端就是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默读速度几乎是出声阅读的两倍以上。要克服这种不良习惯,就要训练养成直接通过视觉器官感知文字符号的视读能力。
第二,细读,受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部分学生养成了边读边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边读边查词典的习惯,力求把每一个单词句子弄清楚,结果是句子读懂了,但读完整篇文章却不知所云。因此不能读得过于仔细,否则,既影响阅读速度,还扼杀了阅读兴趣。
第三,指读,是指用指头、铅笔、或尺子指着每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这种读不仅会减慢阅读速度,而且还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指读习惯不但妨碍了眼睛的扫描速度甚至限制了大脑的快速活动能力的发挥。
第四,复视,复视多指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又回去重复阅读。阅读能力差的中学生往往对自己缺乏信心,读完一遍又再读一遍,对于这种习惯要读有一定难度的读物,这样就不会多次回头复视。
第五,眼停过频。是阅读中目光随文字符号做连续运动,同时又在单词上不停的短暂停顿,以便看清文字符号。眼停过频,阅读时间长,影响阅读速度和理解。
(五)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
第一,语法不熟,对长难、复句理解困难。
第二,词汇量有限,猜词能力弱。
第三,阅读量小,知识面窄。
三、提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精读与泛读结合
精读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的细细体会文章的每一个细节,琢磨作者的遣词用句,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反之,泛读则是以较快的速度阅读文章,只要求把握文章的大概内容及主要信息。严格来说,精读和泛读要根据阅读目的和要求来选择。
(二)寻读和略读结合
寻读是一种有选择性的阅读。所选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某些具体的事实和信息。直接以某个细节的关键词为寻找对象,目光急速扫过文章,查找关键词及相关的文字,回答特定的细节问题。
略读也是一种选择性阅读,但是略读的侧重点是对整体内容的把握。略读时应该抓住文章的一些标志性词句,如文章的标题、段首与段尾、主题句、以及文章结尾带有观点性的陈述句,当我们要确定文章的主题、作者的观点、作者的风格或明确文章的结构时,我们可以选择略读的方法。
(三)猜测生词的意思
第一,根据定义线索猜测词义。
第二,利用上下文提供的同义词猜词。
第三,利用上下文的词义来猜测。
第四,利用构词法猜词义。
第五,识别指代关系。有时为了避免重复,作者使用代词代替前提到的内容。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人在长期的时间内形成的有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他是行为的自动化,一旦养成难以改变,因此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必要的,它可以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有效阅读方法就是只看到印刷符号就能直接获得信息,而不经过声音阶段,就能抓住文章的主旨,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
(五)重视文化背景知识学习
在学习中,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图、画册、录像、幻灯片、多媒体、等介绍英语国家的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和习惯来了解文化背景,消除阅读理解障碍,通过观看有代表性的电影,了解文化背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语言知识包括英语词汇、短语知识、语法规律和篇章结构等。词汇的理解直接影响对话篇的理解,从教学的角度看,教授语法应有所侧重。变讲语法知识为传授技能不断扩充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短语、句子结构、段落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从而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七)培养学生的语感
英语阅读中语感的培养相当重要,不少学生对读过的文章分析理解没问题,但对于新信息文章就马上感到束手无策了原因之一便是“语感”不强造成的。因此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就需要大量的阅读课外书,培养和提升“语感”。语感来源于量得积累,没有阅读量就不可能有阅读能力“质”的飞跃。
四、结语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增加英语素材的储存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科学地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大量的阅读,提升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