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结了全人类共有的人性,具有世界性的哲学内涵

来源 :当代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王书”讲的是关于一个人的成长故事,一个“王者”的成长心路历程。主人公茫从一个放羊娃成长为一个万人之王,除了天机外,更重要的是他的善良与得人心的王道。茫是一个英俊、崇高的王,他的身上寄托着曹文轩对理想君王的审美追求。而茫的成长之路充满了坎坷,他的内心一直处在焦灼的状态之中,茫的焦虑固然有成长者的成长体验,但也传达了现代人尴尬的悖论性困境:如果生活在一个自在的少年时代,那就会延宕自己的成长;如果完成了成长的仪式,那将意味失去纯真的快乐和爱。尽管茫一路上有妹妹、姐姐、母亲、父亲陪伴前行,也有以柯为代表的智勇双全的将军的鼎力协助,但成长终究是一个人的事,到底要靠自己的智慧与内心强大的力量去战胜成长路上的艰难。


  “大王书”要告诉主人公茫的不仅仅是韬略,更重要的是关于这个世界的哲学、生存哲学、生命哲学。无论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有声的还是无声的,它事实上都在引领茫的成长。它从来也不会向茫直接言说什么,它总是以隐喻的方式告诉他。这些隐喻需要智慧的頭脑才能加以解读。大王书本身也是有生命的,并且是复杂的。它同样也有孤独和痛苦、兴奋与喜悦。它代表的是文明,代表的是光明,代表的是天意。对它,天下万物只有肃然起敬。
  这不仅仅是孩子需要面对的生存问题,也是每个人在一生过程中都要面对的,甚至是一个文明往何处去该思考的问题。
其他文献
曹文軒的影视作品
期刊
1954年1月,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龙港村,他童年的经济状况不太好,生活贫困,不过家中有一些书,后来他也经常去父亲任校长的一所小学的小图书室读书。  1974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系录取,后转入中文系学习;毕业后他因成绩优异被留校,却悄悄回乡在家待了一年才返北大任教。曹文轩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教授课程:《中国当代文学》 《小说的艺术》《小说十家》 《思维论—
期刊
1983年2月 《没有角的牛》(中篇小说)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5年5月 《古老的围墙》(长篇小说)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6年2月 《云雾中的古堡》(短篇小说)重庆出版社  1986年12月 《哑牛》(短篇小说)少年儿童出版社  1988年6月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专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年9月 《埋在雪下的小屋》(中篇小说)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8年11月 《暮色笼罩的祠
期刊
曹文轩是一位有所追求的作家,他刻意追求給儿童文学以更大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努力使自己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具有更丰富的审美内涵。曹文轩对提高作品内容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尝试无疑是值得重视的。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郑开慧  曹文轩一直坚守着“追随永恒”的美学承诺,反对咀嚼庸常的创作现实,通过自己的作品体证着人性智慧的高贵永恒。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泉根
期刊
曹文軒的文学创作作品
期刊
“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大王——熄,本是从地狱出逃来到人世间的。他瘸着腿,成功地统治这个世界,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这是一个广袤无边的世界,作为大王,他并不太清楚它究竟有多大......”音乐响起,一位13岁的阿拉伯小朋友和曹文轩一起朗读“大王书”系列中《黑门》的选段,吸引了阿尔及尔国际书展上许多家长和小朋友驻足观看。  北京时间2018年10月31日20时,在阿尔及尔国际书展上,接力出版社邀请著名儿
期刊
当时,那纯洁的白色*将孩子们全都镇住了。加上秃鹤一副自信的样子,孩子们别无心思,只是一味默默地注视着。但在仅仅过了两天之后,他们就不再愿意恭敬地看秃鹤了,心里老有将那顶帽子摘下来看一看和摘下那顶帽子再看一看秃鹤的脑袋的欲望。几天看不见秃鹤的脑袋,他们还有点不习惯,觉得那是他们日子里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点。  桑桑还不仅仅有那些孩子的一般欲望,他还有他自己的念头:那天,是秃鹤的出现,使他被大家冷落了,他
期刊
那是一九六一八月的一個上午,秋风乍起,暑气已去,十四岁的男孩桑桑,登上了油麻地小学那一片草房子中间最高一幢的房顶。他坐在屋脊上,油麻地小学第一次一下就全都扑进了他的眼底。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枯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地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  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告别与他朝
期刊
不刻意为儿童写作  从《草房子》到《红瓦》,从《根鸟》到《青铜葵花》,曹文軒不改儿童视角,所获奖项亦是清一色的儿童文学奖项,不过曹教授时常提及的却是《红瓦》以一票之差落败茅盾文学奖的旧事。“儿童文学有两种,一种是专门为孩子创作的,另一种是并非为孩子所写却又适合他们阅读的,我的属于后者。”  曹文轩试图淡化儿童文学作为文学一分项的独特存在,而更倾向于从文学的层面论及儿童文学的现实意义,甚至在为研讨会
期刊
曹文軒主编的书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