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 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一种国际理念, 它将更为密切地连接学校与社会。作为回应, 我国已明确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议程。那么, 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的职业教育, 如何在实践中落实终身教育理念, 如何在学习化社会中更好地定位, 发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 拓展生存与发展空间, 无疑成为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应与社区教育的相结合,优势互补能较好地承担起职前职后及终身教育的任务。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采用,劳动力不断得到解放,人们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内容简化,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也随之增多,这些都为人们接受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人们对完善的人格、崇高的人生目标充满着极大的向往,强烈要求社会为其提供更为有效、更为完善的教育服务。社区教育应运而生。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普及程度不高,未能做到人人参与,也没有达到像学校教育那样规范化、法制化和有制度、有规律、有秩序的程度;二是社区教育工作粗放,教育质量不高,加之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席,社区教育资源显得格外贫乏;三是社区教育的运作机制未能形成,理论滞后于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使我国的社区教育长期停留在办培训班、组织文艺会演的水平。社区教育加强与各类学校教育的沟通,尤其是与以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多样性为特征的学校职业教育沟通,有利于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学校职业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有利于社区教育的开放式管理。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举步维艰,急需寻找新的生长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大量出现,以信息、金融为主导的新兴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变化。职业教育在结构布局、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出现了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办学体制封闭及条块分割分散办学、专业重复设置、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扩招后,中等职业教育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的现象,招生难问题依然存在。如果两者能够很好的结合,优势互补,将是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春天
二、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方式组建社区学院
搞好社区教育,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行的方法是组建社区学院。
我国职业教育有较为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遍布各个市县,与社区教育结合提供可能。这些院校为我国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培养了大批有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将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设施、教学场地等用于社区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职业教育要做到全部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是不能耽误影响正常的教学组织,二是时机不成熟,经验不丰富,会有负面影响。可以在省市政府的统筹和宏观调控下,利用现有市县职教中心的教育资源改制或组建富有区域性的社区学院。并将此学院办成融学历教育、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和社区文化道德文明等教育为一体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面向本区域和社区、企业、基层农村,培养、培训大批适合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较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和文明型居民。
在建立社区学院后,职业教育需要进行相应改革,特别是在课程上。一是将职业教育开设的实用性、应用性课程向社区开放或在社区教育中开设,二是根据社区企事业单位职工甚至是居民、村民的需要开设其他受欢迎的课程,达到满足个人需求、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从社区教育的学习动机来看,多以继续教育与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面向社区的教育应以课程社区化为原则。一方面应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开设提高社区学员素质的课程;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学员的需求设置课程及安排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应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让社区学员在学习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真正能掌握一技之长,并适当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充分为社区学员的再就业提供服务。我国台湾地区在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配合社区环境及产业规划部门,调整学校规模并区隔其功能,编写适合本区域内产业、经济、社会需要的乡土教材;开展社区居民需要的学习活动;开设社区期望的乡土文化课程与专长进修训练等。
三、中职教育参与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
( 一) 强化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一般而言, 职业教育以直面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立足点。而“有特定空间——社区, 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 在本质上以社区发展为根本, 立足社区、满足社区可持续发展需要, 以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为本位, 通过培训、教育和发展, 挖掘社区成员创造潜能, 提高社区成员素质”的社区教育, 无疑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照: 如何增强针对性, 拓展生存空间。易言之, 参与社区教育, 将使职业教育更加明确自身的定位与职能, 进而创新办学形式, 突破发展过程中的观念“ 瓶颈”。
( 二) 凸显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与社区教育, 将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提供素质测试的窗口, 也将为中职院校的教师为所在区域提供“ 智力”服务搭建平台。此外“社区学院可以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较好地融通起来, 在专业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有很大的灵活性。它是职业教育走出象牙塔的有效途径。”
( 三) 优化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在于其完善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办学经验与优美的教学环境。而社区教育资源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 显性资源主要指图书馆、文化馆、学习场所及其相应的物品配备, 以及开展社区教育的各类人员等; 隐性资源指一个社区的人文景观、名人名师、古老建筑、信息网络等。职业院校将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场所向社区开放, 同时与社区的显性资源优化组合, 不仅可以避免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 而且在扩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的同时, 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
总之, 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发展, 无论是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建设, 还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空间,丰富办学形式, 扩大教育功能, 都具有重要意义。让中职教育与社区教育手拉手,心连心,一同携手迈出困境,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采用,劳动力不断得到解放,人们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内容简化,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也随之增多,这些都为人们接受社会文化生活教育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人们对完善的人格、崇高的人生目标充满着极大的向往,强烈要求社会为其提供更为有效、更为完善的教育服务。社区教育应运而生。然而近年来,我国的社区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社区教育发展不平衡,普及程度不高,未能做到人人参与,也没有达到像学校教育那样规范化、法制化和有制度、有规律、有秩序的程度;二是社区教育工作粗放,教育质量不高,加之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的缺席,社区教育资源显得格外贫乏;三是社区教育的运作机制未能形成,理论滞后于实践。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使我国的社区教育长期停留在办培训班、组织文艺会演的水平。社区教育加强与各类学校教育的沟通,尤其是与以实践性、社会性、职业性、多样性为特征的学校职业教育沟通,有利于社区教育充分利用学校职业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社区教育的质量,有利于社区教育的开放式管理。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举步维艰,急需寻找新的生长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职业教育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大量出现,以信息、金融为主导的新兴第三产业飞速发展,社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变化。职业教育在结构布局、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出现了与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多年来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办学体制封闭及条块分割分散办学、专业重复设置、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普通高校和普通高中扩招后,中等职业教育出现结构性供大于求的现象,招生难问题依然存在。如果两者能够很好的结合,优势互补,将是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春天
二、中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结合的方式组建社区学院
搞好社区教育,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行的方法是组建社区学院。
我国职业教育有较为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遍布各个市县,与社区教育结合提供可能。这些院校为我国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培养了大批有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将职业教育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设施、教学场地等用于社区教育,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职业教育要做到全部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是不能耽误影响正常的教学组织,二是时机不成熟,经验不丰富,会有负面影响。可以在省市政府的统筹和宏观调控下,利用现有市县职教中心的教育资源改制或组建富有区域性的社区学院。并将此学院办成融学历教育、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继续教育和社区文化道德文明等教育为一体的科技文化教育中心,面向本区域和社区、企业、基层农村,培养、培训大批适合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较高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和文明型居民。
在建立社区学院后,职业教育需要进行相应改革,特别是在课程上。一是将职业教育开设的实用性、应用性课程向社区开放或在社区教育中开设,二是根据社区企事业单位职工甚至是居民、村民的需要开设其他受欢迎的课程,达到满足个人需求、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从社区教育的学习动机来看,多以继续教育与以谋生和就业为目的,所以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面向社区的教育应以课程社区化为原则。一方面应根据社区发展的需要,着眼于开设提高社区学员素质的课程;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学员的需求设置课程及安排教学。在教学形式上,应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让社区学员在学习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真正能掌握一技之长,并适当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充分为社区学员的再就业提供服务。我国台湾地区在社区教育的课程开发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如配合社区环境及产业规划部门,调整学校规模并区隔其功能,编写适合本区域内产业、经济、社会需要的乡土教材;开展社区居民需要的学习活动;开设社区期望的乡土文化课程与专长进修训练等。
三、中职教育参与社区教育的现实意义
( 一) 强化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一般而言, 职业教育以直面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立足点。而“有特定空间——社区, 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 在本质上以社区发展为根本, 立足社区、满足社区可持续发展需要, 以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为本位, 通过培训、教育和发展, 挖掘社区成员创造潜能, 提高社区成员素质”的社区教育, 无疑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参照: 如何增强针对性, 拓展生存空间。易言之, 参与社区教育, 将使职业教育更加明确自身的定位与职能, 进而创新办学形式, 突破发展过程中的观念“ 瓶颈”。
( 二) 凸显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参与社区教育, 将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提供素质测试的窗口, 也将为中职院校的教师为所在区域提供“ 智力”服务搭建平台。此外“社区学院可以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较好地融通起来, 在专业结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有很大的灵活性。它是职业教育走出象牙塔的有效途径。”
( 三) 优化教育资源
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在于其完善的教学设施、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办学经验与优美的教学环境。而社区教育资源分为显性资源与隐性资源, 显性资源主要指图书馆、文化馆、学习场所及其相应的物品配备, 以及开展社区教育的各类人员等; 隐性资源指一个社区的人文景观、名人名师、古老建筑、信息网络等。职业院校将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场所向社区开放, 同时与社区的显性资源优化组合, 不仅可以避免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 而且在扩大职业院校教育资源的同时, 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
总之, 主动参与社区教育的发展, 无论是对职业教育的理论建设, 还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空间,丰富办学形式, 扩大教育功能, 都具有重要意义。让中职教育与社区教育手拉手,心连心,一同携手迈出困境,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