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职场“更年期”?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iya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很多人眼里,35岁正当时,经验丰富、处世成熟,但事实上,35岁以上,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因为年龄的关系,其职场之路都变得比较狭窄。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都明文规定只要35岁以下者,人才市场上的这种现象被称为“35岁危机”。随着年龄的增大,80后即将迎来他们的“35岁危机”。人到35岁,无论是转行还是创业都要重新定位,成本都会非常高。
  职业倦怠期
  有心理学家表示,人在面对不可抗的身体衰老时,本身就有对年龄的恐惧感,再加上“35岁危机”这种职场现象,使得很多职场人士在35岁这个年龄上,都不免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有人说,35岁已经成了职场年轻与衰老的分水岭。很多在职场打拼十多年,仍处于基层岗位的80后在面对“35岁危机”的时候,激起的不是斗志,而是让职业倦怠感来得更迅速。
  所谓的“职业更年期”实际上就是“职业倦怠”。很多人在刚步入职场的时候,往往是意气风发,准备大展雄图。但现实往往令人无奈,必须承认,能够在职场中奋斗出来的人始终是凤毛麟角。更多人在打拼十多年后仍处于基层,至多在企业、机构担当中低层管理岗位,工作岗位的总体技术含量不太高,容易被替代。这样的话,首先会有职场竞争的危机感。再加上职场上升无望,35岁即将来临的现实面前,人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35岁”也是人生最疲累的时期。首先是精力不够分配,这个时期的职场人士,大多已经结婚,孩子还很小,需要人照顾。这个时期的人到了“十项全能”阶段,赡养老人,照顾孩子,关心配偶,职场能手。第二个压力则是经济上的。房贷还没有还完,孩子的教育费用是笔大开支,养老钱要存,家中老人的健康要管,再加上人情世故,出外旅游,充电费用等等,花钱的地方太多。在这种情况下,对工作就更加兢兢业业,会比年轻人更负责。第三个压力是来自职场的后继者,不少三十多岁的职场女性,已经开始做各种微型整形手术。很多人在一时之间根本无法接受青春与活力已是逐渐逝去的现实。整形美容行业为什么这么火?这与人们不服老有很大的关系。另一方面,面对大批进入职场的90后,确实感觉到一种危机,担心自己会被赶超替代,因此难免产生危机感。既然人人都会老,人人都会有“职场更年期”,那么就没什么可怕的,应用平和心态面对一切。
  也是职场黄金期
  虽然“35岁”有如此多的劣势,是职场倦怠期,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职场黄金期。例如,虽然很多企业在招聘上都会将35岁作为一个分界线,但要客观分析这个分界线。通过招聘广告就会发现,企业在招聘35岁以下的员工时,往往是基层工作岗位,招聘要求一般是学历要求、个人素质要求与工作能力要求。而放开年龄限制的招聘一般多为中高层管理岗位,招聘重点都放在工作业绩、行业经验和专业技术职称等方面。在招聘管理者岗位时,年龄限制往往会放宽至45岁。
  通过招聘要求就可以看出,对年龄已到35岁的职场人来说,大多数人应该达到一定的职业水准。从大学毕业迈入职场,到“35岁危机”,至少会有十几年的职场积累时间。通过之前的积累,35岁的职场人士应该具备了心态稳定、信心充足等心理素质。从能力上来说,首先应该成为了能够胜任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具备了较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在完成本职工作上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对于一直保持努力状态的职场人士来说,35岁不是危机。35岁至45岁这十年,反而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期。一个人在事业上所能达到的最高点或取得的最大成就,应该在这个阶段体现并完成。
  卓越,往往是学习的成果。从基层做起的很多职场成功人士始终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来贯彻自己的人生,在他们看来,自满与骄傲是人停滞不前的关键原因。如果能发现他人的长处,就有一种学习的姿态。总是感到自己有不足之处,有欠缺之地,才能够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总想着汲取他人身上的优点,也才能够有所进步。如果一直在保持一种进步的状态,又怎么会有职业倦怠感。
  年龄从来不是负担,相反以往走过的路和积淀下的经验,会让自己更加成熟和丰满。当对工作、对家庭、对朋友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的时候,你的付出和投入、你的执着和专注,就能与诚信相伴,与成事牵手。一个更深层次也更值得重视的问题是,很多年轻人没有转识成智的概念,即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能力体现在做成事与做对事上。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是既重视学历又重视能力了。十年后,现在的年轻人将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所以在工作中,应常常要求自己不仅要对工作负责,更要心怀利他情结,要有意识的培养年轻人。只有当你放开心胸,乐于传授个人经验的时候,你的价值才被最大化。
  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是超越自己。人想要超越自己,就一定要找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伙伴,找一个有“营养”的人做朋友。与这样的人做伙伴,肯定会产生合作与竞争,这既是个人前进的动力,也是身边一面自我警醒的镜子。
  仕途35岁现象
  对于走仕途的人来说,35岁是个特别的杠杠。官场有句俗话,“35岁不正处,仕途就止步”。有人描述了这样一幅官员升迁图:根据计算,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如果你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那么你的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上有许多不成文的规定,“35岁现象”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无论是升官要趁早的“火箭官”,还是一些官员在升职无望后的消极与自暴自弃,都与此有密切联系。“35岁现象”绝不是一种好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不拘一格降人才”,一直以来就是选拔官员的最理想模式,年龄不应该是官员晋升和人才流动的障碍。无论从人的生理状况看还是从职业发展规律看,35岁都是个体大展拳脚的黄金年龄,横亘于官员群体的“35岁现象”不仅严重浪费了人才资源,阻断了官场正常流动的秩序,并且可能打击官员的积极性,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滋生腐败。现实中,一些官员就是因为升职无望,转而通过腐败寻求“安慰”。
  “35岁现象”本身也隐含着一种扭曲的官员评价标准,即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成功,这很容易导致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为什么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这么多,为什么地方政府多存在发展焦虑?除了错误的发展观之外,“35岁现象”也是重要原因,毕竟年龄不等人。事实上,现实中有很多官员属于厚积薄发型,他们不在意个人得失,而是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一步一个脚印地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而在错位的评价机制下,往往会出现一种官场“逆淘汰”,有才有德者因为没有显赫的政绩而被埋没,而沾名钓誉者却能在竞争中轻松胜出。
  破解“35岁现象”,一是要加强用人制度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综合考量一名干部的整体素质,而不是以某方面的条件为标准,另一方面,必须加大用人的透明度,让民主评议充分参与到干部任用中去。事实上,干部升迁是极严肃的事情,理应有非常严格的流程和规范。“35岁现象”这种不成文规定的存在,本身就说明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有许多亟待填补的空白。
   (作者单位:北京百瑞传播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从一般形式上构造了有限维希尔伯特(Hilbert)空间q-畸变谐振子的偶相干态,并讨论了其量子统计特性。发现有限维希尔伯特空间的偶q-相干态与通常无限维空间的偶q-相干态或偶相干态有明显不同的
介绍了正在现场使用的亚微米电子束曝光机激光工件台系统,详细论述了它的技术特征,分析了影响重复测量精度的误差因素,给出了系统各部分实际检测达到的技术指标。 The laser wo
他有蒂姆.蒂博那样不怕挫折、坚忍不拔的毅力;他有库尔特.华纳那样曲折离奇的成才经历与神勇表现;他有成为篮球场上“史蒂夫.纳什第二”的巨大潜力;他的亚裔美国人身份使他像
“除了上帝,谁都要使用数据”。未来是数据的天下,一切将被量化。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统计学、经济学乃至计算机技术都处于变革期,这也给加工生产统计数据为主要工作的政府统
湖南湘西自治州吉首纺织品采购供应站是一个针纺品二、三级批发兼营的商业企业.该站自1983年起,实行分课划细核算.即按经营品种和对象分为纺织课、针织课、绸(缎)呢(绒)化(
中国电影在经济上面临严峻的局面,我们不可能不考虑到每部影片的经济效益,但作为社会主义的电影生产,又不能完全只考虑这个问题。那只有拍些赚钱的片子来养那些不赚钱的片子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应当十分重视的教育环节,也是学生明确职业技术教育目的,学好职业技术知识与技能,适应今后相应职业就业和社会环境的保证。针对
总政歌剧团演出的《中国歌剧精选欣赏会》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与喜爱,引起了歌剧界专家、同行们的高度赞扬。欣赏会荟萃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歌剧之精华。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舞
为了使材料核算工作尽可能做到:既要及时提供各部门管理所需,又要简化核算手续不重复设帐;既要保证核算正确,日清月结,又要简化稽核和对帐工作.我试着改变了材料核算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