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企业化的管理难题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80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剩者为王”的提法令人哑然,但不得不信,那引起在狂风巨中存留下来的经销商,即便不是最优秀的,也是生存能力最强的,至少他们懂得何时掉转船头,并锁定目标,勇往直前。
  但是,“创业容易守业难”。求生存。小舢板,一人掌彬方向拼命前行就可;而要发展,人帆船,不单需要方向,史需要众人的同心协力。
  “独舞”时代的区域经销商,经历过枪林弹雨,却对自织的“管理茧子”无能为力。他们常常因为新建组织系统的个防凋,门乱阵脚,甚至被割断经脉。并最终栽倒在无效管理上……
  
  新制度为何折戟沉沙
  刘 彦 姜延华
  
  新制度:热半截冷半截
  C公司是某省最大的卫浴产品分销商,分销网点遍布全省各地,并在周边省份建立了分公司,开拓周边市场。在老总的打理下,公司年销售额从最初的几十万元,增长到近亿元的规模。但老总并不满足,他要成为华东地区最具实力的卫浴产品分销商。
  只有几个人的C公司,现在有200多人。公司由单纯的销售,扩展到设计、安装、售后服务、维修等多个领域;原来的财务室成了财务部;原来老总一个人抓的招聘、考核,也交给了专门的人力资源部负责……
  业务一下子变得空前复杂起来。
  为了使管理与规模同步,老总集合得力干将,聘请外脑,集中讨论,草拟提纲,收集意见,最终形成一本厚厚的正规管理手册。单是销售部的规章制度,就包括了门店销售、工程销售、批发、超市销售、团购销售、业务人员规章、业务人员奖惩等若干个项目。
  管理手册分发下去,老总严令管理人员遵规守纪。
  最初一个月,老总盯得比较紧,各层管理人员也不敢怠慢,规范化运作颇见成效。谁知好景不长,几个月后,管理人员包括老总自己,都渐渐松懈下来。
  最初制定制度的兴奋感消失了,管理手册开始淡出人们视野。随之而来的,却是对制度漏洞的无休止抱怨,销售管理制度成为“重灾区”。
  新的促销管理制度规定:促销申请由市场部和企划部共同提出,然后企划部制订方案,总经理批准后,销售部组织实施,市场部与企划部配合,最后企划部评估总结实施效果。
  整个流程是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的,但在实施过程中却问题重重。销售部以促销区域、品牌、型号根本不符合实际情况为由,拒绝执行;市场部对销售部的执行效果不满意;销售部内部对促销方案存在争议;门店销售、工程销售、批发和超市销售由于促销资源的冲突和销售奖励政策不配套,导致消费者混乱……追究责任时,销售部认为市场部的规划没有系统性,脱离实际,解决问题又存在随意性,不统一,造成消费者思想混乱;市场部则指出,销售部提供的信息滞后,不完整,致使可执行性差。
  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后果最后只能由公司买单。
  这样的冲突不只发生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各部门内也战火连绵。所有的销售部门,在任务分配和考核中经常争吵。门店销售的认为工程销售人员工作轻松,收入也高,都想进这个部门。而不可扭转的裙带关系,使这种流向成为可能,大量的老板亲信进了工程销售部门。他们的销售额即使提不上去,收入也不受太大影响。于是考核失灵。不到半年,C新体系逼走了几十位功勋卓著的元老。
  
  寻病根:左也是右也是
  
  热衷于模仿制度,热衷于建立制度,热衷于尝试性使用制度,却无法正确执行制度。经销商的制度流于形式,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为什么结果会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呢?
  
  C公司长期形成的氛围。
  从小经营部发展成地区有影响的经销商,除了赶上市场快速成长这一有利时机外,公司恰当的策略和到位的落实也功不可没。C公司以目标为导向,从来不缺执行能力。但为什么公司追求规范化时,执行力却成了问题呢?
  以销售政策为例:原来的销售政策注重以业务员的个人能力开拓市场,调动的是个人积极性,销售政策简单高效,奖励兑现及时。公司规模扩大,组织的互动作用显现出来了,在继续调动业务人员积极性的同时,还强调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但长期形成的业务人员单打独斗的氛围难以一时改变,他们也没有与其他人员配合的习惯,扯皮的现象多了。
  在C公司,业务人员长期处于强势地位,即使制度无法执行,也不会得到相应的惩戒。这叫习惯使然。
  
  裙带关系的影响。
  裙带关系在经销商成长的初期起着重要作用。但在一个相对成熟的组织体系中,这种关系是发展的障碍。跟不上发展要求的亲信仍然把持着关键部门,不仅阻塞了优秀员工的上升通道,“网开一面”也严重影响了制度的执行。
  
  老总的领导风格。
  公司由小到大,老总就是“总司令”,大事小情都由他拍板。老板的强势与集权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中层的成长。当公司规模扩大,需要中层承担制度制定和执行的责任时,这种缺憾一下明显起来。没有可靠的上传下达的中层领导者,支持制度执行的“腰”就塌了,执行力自然大打折扣。
  长期以来,C公司的中层已经形成一种依赖,事无巨细,均要请示。公司的反应速度大大降低,很多问题久拖不决。规模大了,效率反而降低了。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本末倒置。
  为了片面追求制度的合理性,员工会为自己不执行制度找很多理由。组织建立初期,制度还不完善,需要在执行中不断弥补,不断协调各部门。但员工不以执行为目标,反而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了制度的漏洞上,执行时随意,争论制度合理性等细枝末节却无休无止。
  
  公司上下对规章制度不熟悉。
  建立制度不难,难的是所有人“吃透”它。公司高层要随时提醒员工及时纠正错误,明确部门之间制度上的衔接,妥善处理部门纠纷。中层员工除了熟悉部门内部制度外,要懂得如何协调与其他部门之间的矛盾。
  而在C公司,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主要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中,基层员工不了解制度的具体内容。制度出台以后,老总也从来不组织员工学习,缺少基层员工的反馈,制度就缺少了贯彻执行的基础。
  看来,到处都是问题,而且都是老问题。
  
  开药方:你一味他一味
  
  提出问题容易,解决起来可就棘手了。
  要摆脱C公司目前的窘境,首先应从转变老总的思想入手,有步骤地削减裙带关系的影响,为制度的执行营造一种氛围。
  表1以C公司市场部和销售部在促销问题上的矛盾为例,分析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在表1的基础上,针对问题制订改进方案(表2)。
  


  


  以往总是单打独斗,经销商老板似乎不太习惯今天的“组织生活”。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只要你拥有了自己的组织,就必须学会发号施令,学会授权。
  
  授权,而不分权
  黄忠贤   
  生意规模相当,销售队伍上百,客户遍及全省乃至全国……经销商老板不能再唱独角戏,他没时间亲自深入各个角落贯彻实施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试图通过授予权利与责任来实现管理,但却常常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初次放权引发后患
  
  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案例来寻找授权失败的根源。
  一个省级经销商李老板把他所有属下召集起来说:“近段时间有人给我提建议,认为现在什么事都由我说丁算,不行。所以,我开始授权,请大家替我分担一些。采购、仓管、财务、销售、服务等各个部门,你们都有各自的职责范围,从今天起,大家可以自己拍板。不过,在做出任何重大决策之前,先征求我的意见,而且请记住,不要做那些我不会去做的决定。”
  一切安排妥当,李老板自认高枕无忧了。但接下来发生的情形让李老板哭笑不得。
  采购部门认为要获得老板的赏识,或保证不会犯错误,就必须严格遵守老板原来的做法,按公司既有的进货渠道继续采购,甚至连产品型号、款式都一如既往。不管销售部如何叫嚷,照进不误。
  如此一来,销售部的日子不好过了。面对这些新进又过时的产品,销售部不得不建议老板:为了提高销售量,做些小小的促销活动吧。
  促销活动是常事,李老板没有细加追问就同意了。于是销售部的员工下到各地区,像钦差大臣一样自作主张给客户赠送大量的促销品,向客户承诺服务内容。产品销量快速上升。到月底一算才发现,销售总量升得快,销售成本升得更快,而利润总额明显下降了。
  企业授权之后怎么乱成了一锅粥了?李老板于是又召集下属:“我们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公司需要更多的控制。”但是,在现有经销商意识和管理水平下,任再多的规章制度最终也会变成烂纸一堆。
  
  点评:授权还是分权?
  
  我们发现,李老板所谓的授权,其实是分权。
  授权,是指在企业内由上而下分派任务,并让他们对所要完成的任务产生义务感的过程。所分派的任务可能是制定决策,也可能是执行决策。所授予的权力本质上对全局没有影响时,为“授权”。如果所分派的任务就是制定决策,即由部属决定应该实施的内容,就是“分权”了。
  有效的分权必须要有…—套完整的控制制度与之配合,但目前经销商的行政体系却还未发育完善。此时分权,会产生离心力,而企业此时需要的恰恰是向心力,否则管理就会失控。
  因此,当经销商老板试着授权时,如果没有相应的控制制度,可能导致无意识的分权,大家开始自作主张。这又会让老板们不安,因为下属不可能事事都符合他的判断和需要,所以,权力有可能再次集中。但老板要做的事情太多,他又想授权,结果又是分权。如此反复无常,对企业运营造成极大干扰。
  最好的授权方式是:边教边放,一点点教会下属应该怎么做,让他们学会思考和判断。过于这个学步期,才能真正授权。一般的经销商老板都是创业者,具有极强的创新精神,但他们又常常被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困住,自己的知识与创造能力无法制度化,很难一下子传递给别人。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渐渐释放。
  完成从学步到独立行走,组织的基础就具备了。如果经销商不能在这个阶段完成这一转变,可能会陷入自己设置的陷阱中。
  那么,如何授权而不分权呢?
  1.经历多次危机之后,开始“授权”,给下属们一个证明自身能力的机会。
  2.敢于试错。不要有点风吹草动、露出一点可能犯错的迹象,就赶紧收回权力。要知道:错,有时候就是一种最好的改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行为方式是正常的。
  3.每一次授权都应该尽可能把事情说清楚,让部属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是好,做到什么程度是过。规定好每个岗位的职责范围,才可以授权。
  4.在授权的同时也要学会接纳他人的想法,运用他人的智慧,不要凡事都要求部属百分百地按自己的意思行事。
其他文献
网上有个顾客跟肯德基营业员对话的经典笑话,我们摘录几句:  营业员:欢迎光临肯德基,请问您要点什么?  客人:一个汉堡包。  营业员:您要是再增加两块钱就可以换成双层汉堡,可以吗?  客人:好的,双层汉堡。  营业员:请问您还要点什么?  客人:薯条。  营业员:请问您要几包?  客人:一包就可以了。  营业员:我们最新推出的墨西哥鸡肉卷您不尝一尝吗?  很多人借此来嘲笑肯德基的营业员太过哕嗦和功
期刊
3月,继比利时通灵翠钻高调进入国内市场以后,香港MFDIAMOND(明丰钻饰)携国际著名影星刘嘉玲小姐高举高打,大规模挺进内地。加上先前国内既有的卡地亚、戴梦得、万隆珠宝、潮宏基、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六福以及北京菜百、上海老庙黄金、福建金得利等,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珠宝行业都开始步人了真正的“战国时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跑马圈地,建立稳固的特许加盟网络,将使这些企业之间发生赤裸裸的
期刊
加盟商任凭你总部大谈品牌、文化、为顾客服务、细节制胜,但依然我行我素。盟主再好的政策和理念,一到加盟店执行,无不面目全非。  盟主很痛苦:加盟商,为何就不懂我的一片良苦用心呢?    地远心自偏    1.距离。从传统特许体系的纵向结构来看,加盟店大多距离总部遥远。物理上的距离,造成心理上的隔阂。许多加盟商长年见不到总部的人,有的也只是在年底加盟商大会时聚一次,大伙儿一起吃吃喝喝就完事了。换句话说
期刊
对于刚人行的人来说,生意场上的规律很难把握。往往你认为赔钱的事,结果却赢利;而你为省钱而做的努力,有时却阻碍了你的“钱程”。  曾听泰国7-11便利店的一位管理者说,以前有些店主在晚上关掉门口的灯,惟恐费电,而且免费灯光会吸引水果小贩待在门口。  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当灯光成为社区的一个亮点,并吸引水果小摊贩到门口,会大大提高店铺的亲和度及安全感,而且可以引发购买水果的顾客进行关联销售。最重要的,
期刊
在你的门店生意中,往往会存在很多浪费现象,最不容易察觉的就是人工浪费。  人工浪费最主要的原因来自店面布局和职责分配。前者指不合理的店面布局给员工造成体力和精力上的浪费,很大一块花费在与顾客服务无关的事情上。上期本刊对此已有讨论。  但职责分配造成的人工浪费则是更不容易发现的一个问题。如果投资者不到店面实地考察,将很难发现这种人工浪费。  图中是某小吃快餐连锁的—店,它同时存在上述两种问题。   
期刊
3月,偶尔收集到一些北京7-11便利店的购物小票,发现它们体现出来的经营思路,完全可以为其他便利店、中小超市借鉴。  以两张金额都在18元左右的小票为例,分别来自晚19点和中午12点44分。令人感兴趣的是:其中“好炖”品和即食品都占总金额的约2/3,即12元左右。  好炖,又叫关东煮,形式上就是一个分成很多格子的方形锅,格子里面有汤,分别煮着用各种海鲜肉糜、新鲜蔬菜等制成的小块、小串,价格几元。汤
期刊
1988年,自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首次采用“营销大区”建制之后,很多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以及本土企业也纷纷设立营销大区。  到了2005年,情况发生逆转,诸多企业陆续裁撤营销大区,见之于报端的就有方正、阿尔卡特、伊菜克斯等知名企业。  更多的企业在营销大区建制问题上,存有许多疑虑和困惑,集中表现在营销大区定位上,不知道应该赋予何种责任和功能,甚至不知道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营销大区建制的有效性
期刊
宝洁洗化产品在金象大药房已经销售一段时间了,近期在药房给社区发放的DM上更是成为促销的亮点。类似的药房正突破以往的商品结构,直奔“药妆店”业态概念,但它们能做出真正的转变吗?  京卫大药房3月的一份网上商品目录里,我们能看到宝洁公司19种规格的玉兰油、3种伊卡璐、7种飘柔、5种汰渍、16种舒肤佳、15种沙宣和13种潘婷。虽然目前难以预测化妆品在药店的销售状况,但金象大药房曾公开表示对薇姿化妆品的销
期刊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对日本人在战争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战斗力、视死如归的精神与玉石俱焚的做法,无法理解,而又充满好奇。于是,他们找来人类学专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深入研究日本民族。后来,鲁思女士以她的研究报告作素材,写成一本研究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作——《菊与刀》,成就了鲁思在人类学上的地位。  说起鲁思女士的导师——博亚斯先生,他来头更大,是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起初,鲁思是博
期刊
宏观动态揭示的巨人机遇    在不易发觉的宏观层面上,零售商面对着两种顾客需求变迁趋势,它们推动零售市场的各个要素产生变化:  1.从1982年到2002年,中国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的比例从26:100变成了64:100,这明确展现出一幅大规模城市化的社会图景——从农业人转变为城市人,消费者的购物需求随之而变。  2.中国社会显示出…种日益清晰化的分层状况,从贫困层到中间层,到富裕层,他们的恩格尔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