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柄花素-3'-磺酸钠对胶原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396104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芒柄花素-3\'-磺酸钠对小鼠胶原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采用鸡Ⅱ型胶原诱导C57小鼠成功建立了类风湿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芒柄花素-3\'-磺酸钠(50,100,200 mg/kg),治疗前后观察所有组小鼠体重、食物摄入量和足肿胀情况.CB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0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脾脏组织中NF-κB p65、p-NF-κB p65(p-p65)、TIPE2、PCNP、IκB-α的表达水平,同时观察小鼠的脏器指数、踝关节软骨组织的病理变化及踝关节组织中NF-κB p65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重及食物摄入量有所升高,足肿胀程度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6表达水平降低,抑炎因子IL-10表达上升;脾组织中NF-κB p65、p-p65、PCNP蛋白表达降低,而TIPE2、IκB-α蛋白表达上升;给药组CIA小鼠的脾和胸腺指数降低,踝关节中炎细胞浸润减少,滑膜组织及软骨破坏程度减轻,NF-κB p65阳性表达水平下降;其中芒柄花素-3\'-磺酸钠高剂量组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提示芒柄花素-3\'-磺酸钠对CIA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NF-κB p65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表达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探讨基于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的口服疫苗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T1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采用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STZ建立T1D模型.使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融合蛋白CTB-GADIII与海藻酸钙纳米疫苗(Ca-Alg-GADIII),灌胃T1D小鼠,1周1次,连续5周,每周记录小鼠血糖和体重.通过糖耐量测定(OGTT)和胰腺组织病理分析研究口服疫苗抗T1D药效学.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相关细胞因子IL-4、IFN-γ和TGF-
为评价自研的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与参比制剂体外释放行为的一致性,分别在pH 1.0盐酸溶液、pH 4.5醋酸盐缓冲液、pH 6.8磷酸盐缓冲液与纯化水4种溶出介质中比较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间溶出曲线的相似性,并对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在pH 1.0盐酸溶出介质中的凝胶形态和凝胶强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4种溶出介质中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中沙格列汀的15 min溶出度均大于85%,盐酸二甲双胍的?2相似因子分别为89、83、80、86,均大于50,自研制剂两种药物的溶出行为均与参比制剂一致.自研制剂亲水凝胶骨架的
肿瘤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满足其特殊的物质和能量需求.现有肿瘤代谢重编程研究以糖代谢研究为主,而氨基酸代谢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肿瘤能量代谢研究的新兴热点.半胱氨酸是一种生糖氨基酸,其代谢途径涉及多种酶和产物,可调节诸如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细胞自噬等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从肿瘤细胞中半胱氨酸的外源转运和内源性转化途径、半胱氨酸代谢途径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多种调控机制以及基于半胱氨酸代谢途径的潜在治疗靶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肿瘤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于1956年,是以骨科、烧伤科为重点专科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第二院区于2013年建成运行,至今已有8年时间。“十三五”期末,年门急诊220余万人次,住院手术6.10万例次,出院患者6.64万例次,外埠患者占比>50%。两院区管理经验的积累,为今年第三院区开业运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十四五”开局之年,医院落实完成“两新”工程,即新街口院区疏解提升和新龙泽院区改造开业,形成了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个院区和回龙观院区二期工程在建项目,即“一院三区--项目”的发展规模。
基于LC-Q-TOF/MS技术探究水杨酸钠对小鼠HEI-OC1毛细胞样细胞中内源性代谢的影响.首先采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钠处理HEI-OC1细胞,使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然后观察不同干预时间下水杨酸钠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并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研究,筛选组间差异代谢产物,分析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表明,水杨酸钠能够显著抑制HEI-OC1细胞的存活率,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同时水杨酸钠能够使细胞形态拉长,并在停止给药后恢复正常.水杨酸钠处理HEI-OC1细胞后共筛选出乳清酸、尿苷、天冬氨酸等
近年来,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和氯胺酮等新型毒品的滥用人数逐渐增加,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合成毒品的滥用和成瘾会增加死亡率,导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丙肝等的血液传播,而且会严重危害躯体健康(如心血管事件)和神经精神健康(如神经认知障碍、帕金森病、癫痫、抑郁症、自杀、精神病等)。
以A环1,2-亚甲二氧基为取代,合成了一系列在D环9,10,11位含不同取代基的共10个阿朴菲类生物碱,其结构均经ESI-MS、13C NMR和1 H NMR确认.通过MTT实验探究此类化合物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潜在抗肿瘤活性,并进一步分析其构效关系,同时采用斑马鱼体内急性毒性实验对活性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可以显著抑制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其中化合物Ⅳa的抗黑色素瘤活性最强且安全范围大,可作为抗B16F10黑色素瘤细胞增殖的先导化合物进
探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构建Saa3缺失的APP/PS1转基因AD小鼠模型和侧脑室内(ICV)注射链脲佐菌素(STZ)AD小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两种AD模型小鼠脑内Saa3的表达.记录ICV注射STZ小鼠造模期间的体重变化.采用转棒式疲劳仪、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分别检测小鼠运动协调和平衡能力、自主运动能力和焦虑程度.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小
制备吸入用瑞德西韦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评价.首先对瑞德西韦脂质体制备方法进行考察,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制剂的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然后对瑞德西韦脂质体吸入剂的基本性质、体外沉积性质和空气动力学粒径等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显示,以薄膜分散法制备并以pH 6.5磷酸盐缓冲液为水化介质制得的脂质体其粒径较小、包封率高、48 h几乎无沉淀产生.优化后的处方中药物与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的比例为1:20,胆固醇占总脂材的10%,并加入20%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DSPE-mPEG 200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也是重大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药物成瘾人群的持续增长在严重危害用药者躯体和心理健康的同时,更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卫生、经济和治安等方面的负担。目前药物成瘾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给成瘾的预防和治疗带来较大困难。本文将重点总结药物成瘾神经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理解药物成瘾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其防治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