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z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经济学对剩余价值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他的剩余价值理论。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对剩余价值及其特殊形式的认识开始,论述《资本论》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和研究,最后从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两个角度对该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引起的革命进行说明。
  关键词 剩余价值 资本论 革命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恩格斯曾说过,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好像晴天霹雳震动了一切文明国家。这个理论作为马克思独创性的标志,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革命性的变革。剩余价值理论也并非马克思的独创,这一理论是他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古典经济学家对剩余价值的探讨
  早在马克思之前,一些古典经济学家对剩余价值就进行了一些富有价值的探索,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认识。
  (一)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
  早在18世纪中期,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对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就有过论述。重农主义认为,社会财富是在农业生产部门中创造的。这样,重农主义在政治经济史上就第一次把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了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奠定了基础。但是,重农学派始终没有搞清楚价值和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研究“纯产品”来源及生产。
  (二)威廉•配第的主要观点。
  配第认为,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产品的价值由三部分构成:工资,种子,地租。地租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配第把地租归结为剩余劳动,因而归结为剩余价值之后说到,土地不过是资本化的地租,即一定年数的地租,或者说,一定年数的地租总额。”关于利息,配第认为利息的数量至少要等于借到的货币所能买到的土地所能产生的地租。
  (三)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
  在《国富论》一书中,斯密意在说明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其使用价值或者说效用决定的,而是由劳动决定的。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和价格,利润和地租是对工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的扣除。这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真正起源。但是,斯密认为在资本产生和土地私有之后,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价值是由收入决定的,他把利润和地租理解为对资本和土地的自然报酬。
  (四)大卫•李嘉图的主要观点。
  李嘉图坚持较为彻底的劳动价值论,他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工资是劳动的报酬和价格。关于利润,李嘉图把它说成是商品价值中扣除工资后被制造业者和农场主所占有的部分。李嘉图提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李嘉图还对级差地租进行了研究。但是他错误的把级差地租的产生和所谓的“土地收益递减规律”联系在一起,而且还认为不存在绝对地租。
  二、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剩余价值的研究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说史上的主要贡献是《资本论》。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研究也集中体现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从商品这一概念出发,展开了对资本、剩余价值的研究。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篇第五章马克思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劳动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的手段,价值增值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马克思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于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无偿占有,揭示了工人被剥削的真相。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根据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资本构成上作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在全部资本中,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部分即可变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增值价值,带来剩余价值。资本榨取剩余价值的秘密在于资本家支付的可变资本购买到劳动力。马克思还分析了可变资本的增值比率,用以测定资本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同时,马克思还研究了提高剩余价值的方法和途径: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相对剩余价值概念的阐述,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剥削技巧、方法的“进步”。通过分析,得出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关系。其后,马克思还分析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另一部分,工资理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资本家用工资购买的是工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工人的劳动。工人劳动力的价值和工人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有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资本论》第一卷分析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后,在《资本论》二、三卷中,马克思又进入到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及剩余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
  剩余价值的实现、转化和分割是逐步展开的。也就是说,剩余价值的转化运动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剩余价值转换为利润,这是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这个过程是在紧接着生产阶段的流通阶段实现的。第二个阶段为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竞争使得剩余价值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依照资本额发生利润的分配和再分配,结果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第三个阶段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商业利润。商业资本获得商业利润。商业资本虽然不创造剩余价值,由于它在流通中执行必要的职能,因此它要求分享利润,并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决定。第四个阶段是工商业平均利润分解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剩余价值再一次经过分割,并且也表明借贷资本和工商业资本一起瓜分、剥削工人的本质。第五个阶段是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在经济学说史上的革命
  (一)从经济理论上讲,马克思对前人学说进行了变革,主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剩余价值这一独立经济范畴的提出。
  剩余价值这一概念,在重农主义那里表现为“纯产品”,在威廉•配第那里表现为地租,在亚当•斯密那里表现为地租和利润,在大卫•李嘉图那里则表现为利润。可以看出,直到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家还是没能从利润、地租等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中抽象出剩余价值这个一般范畴。马克思则直接考察的是剩余价值概念本身。按照恩格斯的说法,马克思剩余价值范畴的提出,对古典经济学而言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还曾在《资本论》第二卷序言中讲到,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而他的先驱者仅仅是析出了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存在的前提。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存在的前提是工人生产了大于他自身的生存所必需的价值。“如果维持工人一天的生活需要一天的劳动,资本就不能存在,因为一天的劳动将交换其自身的产品,资本将不能作为资本起作用,结果资本将不能存在…… 但是,如果仅仅半天的劳动便足够维持工人一整天劳动的生存,那么就会自动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工人创造了比资本家支付给他的工资(维持基本生存)还多的价值。
  3、剩余价值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
  马克思同以往的经济学家的重要区别在于,古典经济学家是从剩余价值的特殊形式来对剩余价值进行考察,而马克思的逻辑是从剩余价值生产出发,考察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采取从一般到特殊的进路。马克思在1867年8月24日致恩格斯的信中写道“我的书最好的地方是:……研究剩余价值时,撇开了它的特殊的形态——利润、利息、地租等等。这一点将特别在第二卷中表现出来。古典经济家总是把特殊形态和一般形态混淆起来,所以在这种经济学中对特殊形态的研究是乱七八糟的”。
  (二)从分析方法上讲,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开创了对经济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明。
  从《哲学的贫困》到《资本论》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提出的根本责难,是指古典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范畴的非历史的、永恒的、固定不变的和抽象的概念。马克思认为,“只有赋予这些范畴以历史的性质才能说明和理解它们的相对性和暂时性。他说,古典经济学家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变成了一切生产的永恒的条件,他们没有看到这些范畴是由历史决定的,因而是历史的和暂时的。”
  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分析是以人的生存论为切入点的。用马克思的话说,“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首先是劳动者要满足物质需要,否则人类将不能生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产活动首先是一种历史的活动。
  马克思通过自己的理论建构,把经济学变成了生产的科学。“迄今为止,生产是一种社会力量,它把人的活动纳入有目的的轨道”。这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区别于直到他的时代所存在的经济学之所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生产的分析中,我们看到生产力发挥的巨大作用。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马克思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来阐发经济理论。马克思把黑格尔的发展理论运用到了经济领域,形成了历史过程论。按照马克思的看法,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就是用一种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工业发展的。马克思强调作为社会动态学动力的技术变化,这也是他不同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之点。马克思在对剩余价值的分析中,特别注意到工业社会中生产力的变化、技术进步等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马克思向我们宣告了:资本主义社会,只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它是暂时的、历史的,它将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必然走向终结。□
  (作者:四川大学政治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人民出版社,1974.
  [2]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
  [3]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经济理论和方法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马克思恩格斯<资本论>书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
  [5]路易•阿尔都塞,艾蒂安•巴里巴尔.读<资本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人民出版社,1995.
  [7]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
  [8]晏智杰.古典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9]资本论(节选•导读).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10]尹伯成.西方经济学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1]刘正华.论马克思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的演化关系.商业时代,2009,08.
其他文献
建筑室内照明设计既要依据照明设计技术标准和相应设计规范,以满足人们视觉功能的要求,又要考虑人们的审美需要,满足心理要求.将照明技术与装饰艺术结合起来,给人们生活的空
摘 要 奥地利经济学派是西方经济学思想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个学派,从其理论问世开始,人们对其见仁见智。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试图从方法论角度,对奥地利学派做一番思考。  关键词 奥地利学派 方法论个人主义 主观主义  中图分类号:F091文献标识码:A  一、什么是方法论  要明确什么是方法论,首先必须确认什么是方法。方法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手段,体现为人们如何组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建筑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并且建筑相关方面的技术水平得到了长足地进步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随
从2003年《欧洲安全战略》开始,欧盟明确将支持和推动基于“有效多边主义”的国际秩序设定为自身的战略目标.作为一个实施许多超国家规则和规范的区域多边机制,欧盟视“有效
期刊
通过分析全国一流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考虑社会化和教育问题、考虑发展中的制约与平衡、加强决策机制、重视信息安全及相关人才培
个案急呈  申请人吴某系某商业银行员工,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连续旷工3天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2017年11月,吴某连续旷工4天,被单位解除了劳动合同,但申请人认为相关劳动法律里和单位的规章制度中没有这项规定,因此申请了仲裁,请求裁决恢复劳动关系。  申诉人  我旷工4天这事不假,但没有哪条法律明确规定单位可以跟我解除劳动合同啊。  被诉人  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就已经做了明确
期刊
过去三十年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政治改革没能跟上经济改革的步伐,所以,有必要总结我国的政治体制
期刊
福州新区双创示范基地批复设立以来,按照《福州新区创建双创示范基地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推动下,双创示范基地以优化创业创新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