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相比,在民族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抓理论知识学习,更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肩负着培养少数民族青年骨干,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促进边疆民族团结、社会穩定长治久安的特殊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依照“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预科生文化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推进预科生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模式的构建,使其自觉树立起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五个认同”意识,从而促进预科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针对预科生的特点,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依照“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预科生文化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开设预科生文化体验课,切实增强和改进预科生培养、教育、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以文育人。通过让预科生学习体验国画、书法、剪纸、京剧、古诗词吟唱等,积极响应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融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最重要的是文化上的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包容,从而形成全社会多元文化的和谐。
(一)文化体验之书法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在世界艺术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形式。书法与中国文化表里合一,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融为一体,文化底蕴深厚,深受人们的喜爱。书法以汉字作为文化的承载,涉及到历史、文学、语言等各个领域,同时还与美术、音乐等联系,包容性较强。因此,学习书法是直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书法时,第一,能够感受到古人写字时的心境;第二,由于汉字书写讲究结构、笔势、神韵,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第三,书法中繁体字居多,在学写繁体字的同时能够了解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演变;第四,在写字时经常会接触很多优美的诗词、警句以及名人名言,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文化体验之国画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学生在国画内容和艺术创作中,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绘画之美,而且能够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三)文化体验之剪纸
剪纸历史悠久,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广大百姓十分喜爱的娱乐方式,现已经成为了民间艺术中的珍藏。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我国农村传统的民情风俗有着直接的联系。每当过年过节或有喜庆之事的时候,人们就会在门上、窗上贴“囍”字,使得喜庆的氛围更加浓厚,在红红火火的氛围中迎接喜庆之事。剪纸纯朴、生动,艺术造型独特,艺术底蕴丰富,有着十分独特的魅力。剪纸的表现形式为空间理念的二维性,依靠剪刀和纸片可以创作出内容丰富的题材,主要的内容形式有戏曲故事、吉祥寓意以及民间习俗。剪纸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犹如社会的镜子,不仅可以反射出我国各个民族群众在生活、劳作方面的习俗,同时凭借精致有趣的造型艺术展现各个民族群众的情感生活。剪纸中每一个细小的纹样、每一种形式、每一幅构图都是相互联系的,可能还负载和积淀着那些至今尚未被科学认知的充满原始神秘色彩的多种文化信息与符号象征。预科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文化背景,还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本民族的文化与剪纸相结合,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四)文化体验之古诗词吟唱
现代汉语的词汇,大多来源于古代,尤其是古诗词和文言文经典。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流传了几千年,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化,是祖辈留给中华儿女最宝贵的东西。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文化,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要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起其情感共鸣。
我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诵,以昌其气”,而且在高声朗读之后,还会通过“吟唱”的方式,进一步入诗境、悟诗心、品诗味。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诵读,还要“吟唱”。用“吟唱”来教学,包含了四个组成部分: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类型多元化、内容丰富的反复诵读之中感受到诗歌的深刻内涵,感受文学之美。而且现在教学中,“吟唱”可以结合当下流行的音乐,教师选曲配唱,根据诗的意境编舞、诵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诗词的优美。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不忘本来,才能面对未来,只有让大学生不断了解历史和文化,从中吸取灵感、得到熏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更好地拥抱这个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他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本文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点,依照“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预科生文化适应性的角度出发,推进预科生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模式的构建,使其自觉树立起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五个认同”意识,从而促进预科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文化育人视域下预科生思政教育新途径
针对预科生的特点,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依照“以人为本,文化育人”的理念,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预科生文化适应性的角度出发,开设预科生文化体验课,切实增强和改进预科生培养、教育、管理的方法和途径,以文育人。通过让预科生学习体验国画、书法、剪纸、京剧、古诗词吟唱等,积极响应落实十九大报告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精神,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相融合,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最重要的是文化上的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包容,从而形成全社会多元文化的和谐。
(一)文化体验之书法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也是在世界艺术领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形式。书法与中国文化表里合一,与中华民族传统精神融为一体,文化底蕴深厚,深受人们的喜爱。书法以汉字作为文化的承载,涉及到历史、文学、语言等各个领域,同时还与美术、音乐等联系,包容性较强。因此,学习书法是直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探索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形式。学生在学习书法时,第一,能够感受到古人写字时的心境;第二,由于汉字书写讲究结构、笔势、神韵,是一项十分精细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第三,书法中繁体字居多,在学写繁体字的同时能够了解汉字的结构和发展演变;第四,在写字时经常会接触很多优美的诗词、警句以及名人名言,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二)文化体验之国画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知。学生在国画内容和艺术创作中,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古代绘画之美,而且能够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三)文化体验之剪纸
剪纸历史悠久,是一种流传很广的民间艺术形式,是广大百姓十分喜爱的娱乐方式,现已经成为了民间艺术中的珍藏。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我国农村传统的民情风俗有着直接的联系。每当过年过节或有喜庆之事的时候,人们就会在门上、窗上贴“囍”字,使得喜庆的氛围更加浓厚,在红红火火的氛围中迎接喜庆之事。剪纸纯朴、生动,艺术造型独特,艺术底蕴丰富,有着十分独特的魅力。剪纸的表现形式为空间理念的二维性,依靠剪刀和纸片可以创作出内容丰富的题材,主要的内容形式有戏曲故事、吉祥寓意以及民间习俗。剪纸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犹如社会的镜子,不仅可以反射出我国各个民族群众在生活、劳作方面的习俗,同时凭借精致有趣的造型艺术展现各个民族群众的情感生活。剪纸中每一个细小的纹样、每一种形式、每一幅构图都是相互联系的,可能还负载和积淀着那些至今尚未被科学认知的充满原始神秘色彩的多种文化信息与符号象征。预科生在学习剪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剪纸艺术的文化背景,还能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将本民族的文化与剪纸相结合,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四)文化体验之古诗词吟唱
现代汉语的词汇,大多来源于古代,尤其是古诗词和文言文经典。中国古代的经史子集流传了几千年,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文化,是祖辈留给中华儿女最宝贵的东西。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我国灿烂悠久的文化,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因此,要激发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引起其情感共鸣。
我国古人在读诗时不仅“高声朗诵,以昌其气”,而且在高声朗读之后,还会通过“吟唱”的方式,进一步入诗境、悟诗心、品诗味。因此,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不仅要诵读,还要“吟唱”。用“吟唱”来教学,包含了四个组成部分: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在类型多元化、内容丰富的反复诵读之中感受到诗歌的深刻内涵,感受文学之美。而且现在教学中,“吟唱”可以结合当下流行的音乐,教师选曲配唱,根据诗的意境编舞、诵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诗词的优美。
二、结语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全体中华儿女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历史的瑰宝。不忘本来,才能面对未来,只有让大学生不断了解历史和文化,从中吸取灵感、得到熏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更好地拥抱这个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