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因此,本文试图理清中国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期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因此,理清中国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家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长此以往,这必然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质量。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主要取决于核心价值观是否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思想基础,是否根植于传统文化。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一旦抛弃其文化传统就会失去生命力。中国现时的新文化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就必须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必须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才会有生命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1.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富强即富足而强盛,它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推广到政治就是实行“仁政”民主的价值观在传承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发展。文明与和谐的思想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2.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自由、平等的思想。儒家文化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意在提醒统治者,国家是公共的,要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公正的价值观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完善。在传统文化中虽然更多强调的是德治,但也有法治的思想。孟子提出了“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观点,强调国家治理离不开道德也离不开法律。荀子较之孟子更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其思想核心是“隆礼重法”,就是通过法治来补充礼治的不足。法治的价值观是在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并进行了发展,主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3.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爱国主义在我国是一以贯之的,道教提出了“助国”“保国”的主张。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体现了一种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精神。爱国思想源远流长,深入人心,为人们所崇尚。爱国的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诚信自古就是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儒家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字。诚信、友善、敬业融合到一起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爱国情怀。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既有优秀的思想,同时也包含落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只有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注重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时代文化的结合,有利于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人们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他们盲目崇外,而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因此,加强人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所以,要采取多样化的文化形式,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培育和践行,需要采取更多为人民群众所熟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利用文学、艺术、甚至是传统戏曲以及其它的文化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把学到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让人们们通过实际行动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M].山东社会科学,2013(3).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因此,理清中国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对于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的战略任务。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论述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内容,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部署、新要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培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国家更多关注的是经济发展,而忽视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长此以往,这必然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质量。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引领社会前进的精神旗帜。核心价值观能否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主要取决于核心价值观是否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思想基础,是否根植于传统文化。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必不可少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一旦抛弃其文化传统就会失去生命力。中国现时的新文化是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要使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就必须根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土壤,必须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只有这样,核心价值观才会有生命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
1.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富强即富足而强盛,它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推广到政治就是实行“仁政”民主的价值观在传承民本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和发展。文明与和谐的思想也是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2.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自由、平等的思想。儒家文化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思想,意在提醒统治者,国家是公共的,要把公共利益放在第一位。公正的价值观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完善。在传统文化中虽然更多强调的是德治,但也有法治的思想。孟子提出了“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的观点,强调国家治理离不开道德也离不开法律。荀子较之孟子更强调法治的重要性,其思想核心是“隆礼重法”,就是通过法治来补充礼治的不足。法治的价值观是在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并进行了发展,主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3.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的核心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的体现。
爱国主义在我国是一以贯之的,道教提出了“助国”“保国”的主张。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体现了一种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精神。爱国思想源远流长,深入人心,为人们所崇尚。爱国的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诚信自古就是传统文化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儒家思想的核心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五个字。诚信、友善、敬业融合到一起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种爱国情怀。
(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既有优秀的思想,同时也包含落后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思想。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不能一味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首先要理清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
2.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只有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培育民族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注重传承传统文化与创新时代文化的结合,有利于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
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人们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他们盲目崇外,而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因此,加强人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社会的迫切要求。所以,要采取多样化的文化形式,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培育和践行,需要采取更多为人民群众所熟知、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利用文学、艺术、甚至是传统戏曲以及其它的文化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把学到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神运用到实践中去,让人们们通过实际行动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5]欧阳军喜,崔春雪.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M].山东社会科学,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