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阅读和生活,写透、写广和写活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erv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亮相】
  《正定三日》里说:“在不变之中发现变化的该是智者吧?在万变之中窥见那不变之色的亦非愚公。”当下海量信息的生活,就像万花筒一样,可谓瞬息万变,但是,人们心中也总有一些恒久不变的东西: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情感的坚守,对高远梦想的执着……
  请围绕“变与不变”这一话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2016—2017年第一学期北京丰台区高一期末联考作文)
  【立意构思】
  我们可以从课文、阅读和生活的角度,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围绕题意,取材课文,也能体现对课文阅读理解的多角度和深度。充分挖掘课外阅读积累,体现立意取材的广度。从热点时事的角度取材,这是把作文写活的体现。
  课 内
  1.【立意】《诗经·氓》中变的是因为负心汉的“二三其德”导致的爱的逝去,不变的是汤汤的淇水。
  【构思】“淇水还是那个淇水”,三次出现的淇水,见证了爱情之花由含苞而盛开而枯萎的变化。视角可以是女主人公的,也可以是淇水的,可以是氓的(以狡辩还是忏悔的角度切入都可以),可以是“兄弟”的,甚至可以是虚构的邻居王大妈的。
  2.【立意】《短歌行》启发,变的是三国纷争形势,不变的是曹操对人才的渴求之心。
  【构思】可以学生熟悉的曹操悉心对关羽的故事,演绎“变与不变”。关键是细节中的个性刻画。
  3.【立意】变的是为抱负理想和生存的五斗米而沉浮宦海,不变的是对自由、自然的向往。
  【构思】背景:年轻的陶渊明饱受儒家思想的浸染,立下大济苍生的抱负。而在封建社会,想要实现抱负,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入仕为官,治国平天下。由此可以看出,为官,曾是陶渊明追求的梦想。但是,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阻碍了非士族出身的陶渊明晋升的机会,做一个能治国平天下的大官成了他毕生无缘的梦想,所以他一直不愿为官。直到29岁,因生活所迫,他才开始做一些小官,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官职;直到41岁,任彭泽令80天后,因为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辞去官职,从此过着躬耕归隐的生活。
  可以利用《归园田居》的细节与想象中的官场细节进行对照写。官场细节着重描写。
  4.【立意】变的是人的悲觀达观心态,是对生命长久短暂、功业瞬息湮灭的思考,不变的是和畅惠风、江上秋风与山间明月。
  【构思】可以把《赤壁赋》《兰亭集序》改编成一篇记叙类文章。两篇文章本就有中心情节。
  5.【立意】变的是对绿色生命、对美好事物的行为态度的变化,由喜爱到强取到放还,不变的是对美好的追求。
  【构思】可以仿照甚至改编《囚绿记》。


  课 外
  (一)阅读积累
  1.【立意】《平凡的世界》里变的是润叶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不变的是追求精神生活、奋斗闯荡和执着向上的青春之心。
  【构思】可以剪辑几个典型镜头,进行蒙太奇式组合。
  2.【立意】《红楼梦》里变的是家境的由盛而衰,不变的是同样的刘姥姥进荣国府。
  【构思】可以用刘姥姥的视角和口吻,兼及周瑞家的等人口吻,写出这由“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到“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变化。写出刘姥姥特有的言语。
  3.【立意】《孔子的故事》里变的是不被重要的颠沛流离,不变的是先师孔圣的积极进取的儒家情怀,坦荡自信的信念。
  【构思】可以选择陈蔡之厄、匡人围孔等镜头加以描述,突出孔子身上那种进取的儒家情怀和坦荡自信的信念。
  (二)生活体验
  1.【立意】变的是山南海北、奔走各地的舌尖中国行,不变的是家乡口味的“鲈鱼莼菜”之思。
  【构思】可以虚构每到周末和逢年过节,主人公总要自烧家乡小菜的几个镜头。这样的行文重在对比着写,写出细节,写出情思。
  2.【立意】变的是阅读方式(从纸质的到电子的),不变的是对阅读的热爱。
  【构思】可以剪辑各种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中的阅读镜头,由此生发记叙类文章中简要的抒情议论。
  3.【立意】变的是与祖母不同的交流方式,由写信到给祖母装电话,到教会祖母使用电脑手机视频的虚构叙述;不变的是亲情系念。
  【构思】上述立意中提及的情节都可扩展描写。
  (三)反向立意
  【立意】变的是花样,是汤;不变的是药。
  【构思】1.背景材料:宋有狙(jū)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庄子·齐物论》)以这个经典故事的重新演绎切入。2.骗子骗术为什么在今天这个时代得以大行其道?虚构一个故事。
  创新突围角度一:拟人视角重叙经典显主旨
  名师支招:经典小说作为素材,几乎可以演绎、表达所有主旨的作文题。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对小说的烂熟于心;二是对这烂熟于心的情节,常常能够根据作文主旨要求,或者变换视角,重新叙述故事。
  东拉河见证的爱
  ——《平凡的世界》中少安润叶的爱
  □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高一(6)班 张功颖
  我是一条河,在中国这片大土地上我实在普通,我流过的地方的人们叫我东拉河,我看着这里的变迁,发生在少安润叶身上的爱的变与不变,我也都看到了。
  那天他来我这里,我知道他,他叫少安。咦,后面跟着的那个是润叶吧。我有些惊讶地看着那个长大变得漂亮的女孩子。但不只是我惊讶,少安又惊又喜又慌又怕,他急忙站了起来,他急什么?我有些疑惑。他们聊了几句又相对无言静静地坐着,看着远处的村子,有几分紧张。突然传来了信天游的情歌,啊,这歌声是那么好听。映在我河面上的少安润叶的脸,突然间都通红通红的,润叶不好意思地看向少安。哦,一瞬間我懂了什么,我也算看着他们长大,他们的感情真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我暗自对他们祝福。   这天少安又来到我的边上,他的情绪好像不太穩定,他狠狠抡起胳膊,把一片瓦片甩向了我对面的山洼上,我的河心一惊,似乎河面陡起波纹。那力道,打在身上会很疼的,我有点生气,怎么到我这里撒野了?也许他真的很伤心吧,少安竟对着河面哭泣了,低声反复着“润叶,我没法娶你,我对不起你,我对不起你……”
  我的心软了下来,你发泄吧。那之后少安走了,好像要去一个叫山西的地方。他回来了,带着一个叫秀莲的女孩子回来了,然后他们结婚了,然后他们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可是润叶呢?
  正当我在同一河系的朋友间慨叹人世间寡情薄爱时,我的朋友原西河告诉了我。他說,也曾经,润叶和少安坐在一起看他浩浩汤汤的原西河面,看他河边的景色,“那时还是初春,真是花红柳绿,景色那叫一个美啊!桃花也红艳艳的,还有那……”“不要再说你的景色了,快说他们为什么分开!”我不耐烦地打断原西河的话。“哦哦,那润叶还给了那少安一封情书,但少安低着头幽幽地说什么他不配润叶,一个农民一个公家人,更主要的,润叶的爸爸为这事已经开始找少安的碴……”
  原来,一切的变化,竟然是因为身份!那天,那个少有行人的白天,当着少安的面,当着原西河的河面,说完“祝你永远幸福”后,润叶捂着脸低泣着跑开了。留下了低着头的少安。
  世事变迁,时光流转,昔日的一切面目全非,少安牵手秀莲,润叶也回到向前身边。哎,我东拉河作证:这世间,变的可能是婚姻,但不变的,是少安和润叶,对另一方永远的祝福。
  【点评】1.围绕“变与不变”的作文主题词,以《平凡的世界》中润叶和少安的爱情为素材彰显主题。变的是身份地位,不变的是两小无猜,青梅竹马;变的是婚姻对象,不变的是对另一方“永远幸福”的真诚祝福;变的是家庭的变故,不变的是传统美德、牺牲自我的坚守。2.用东拉河、原西河的视角,有小说原文依据,又使千字短文能够镜头切换,腾挪跌宕,保有了小说的波澜。
  创新突围角度二:你我他人称间娴熟自如变换中叙事
  名师支招:根据情节转换的需要,第一第二第三人称间的娴熟自如的转换,可以自如地变换视角,增强不同叙事间形成的张力,更加有力地表达主题。
  爱难道说变就变?
  ——《氓》的叙事
  □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高一(6)班 刘一金
  你若负我,我将弃你一世永不相见。
  原本我觉得我已经拥有了尘世间最幸福的东西,却深不知这只是一场梦罢了……闭上双眼,细细品味这其中的苦与甜。
  你走来,匆忙却显得那么缓慢。你走来,满脸憨厚地走入我迷离的视线。走进我的内心,如我怀中的蚕丝般的内心。你蓬乱的头发上的尘土与草屑浸渍了你的汗水,在阳光下散发出年轻的汗香,钻入我的鼻中,让我无比陶醉。
  不知第几次了,你递过你的布,我送过我的丝。你突然向我提出娶我的要求。我早有料想,扭过头去默默答应。你答应我寻找好的媒人向我们家提亲。
  我送你渡过那水平如镜的淇水,看着你渐行渐远的身躯,我的心如同太阳般炽热,却又不时地如同那冬日里的淇水冰冷刺骨,你何时找到好媒人呢?何时能让我娘亲父兄接受呢?
  你终于骑着你的马,驾着你的车迎娶我。走前哥哥问我是否想清楚,我坚定地告诉哥哥,你便是我一世所等、永不变心的人。
  可是,这爱怎么说变就变呢?
  独自劳苦,已经成了我的日子。你总是以生意为名,整日游荡在外,我们的生活一日日清苦;打骂,怎么又成了我的家常便饭?我们的爱情,难道已经掉入那深不见底的淇水里?我默默地忍受着一切,总是抱有幻想地认为,他还是爱我的。可是久而久之,我发现我错了,他对我的爱只是一时的,并非经过深思熟虑。
  走向那淇水边。透过淇水,我看到了我们曾经甜蜜的样子。我的嘴角微微一笑,却又在恍惚之间看到了真实的我。一个满是瘀青,眼角间微微夹杂着褶皱的脸。我轻轻捧起一捧河水,擦拭着脸。再次向河水探去,发现再怎样也回不到从前的甜蜜和美丽。
  我擦了擦不知何时流出的泪水,回到他的家里收拾好行李,决定回到自己的娘家。
  再次经过淇水的时候,我没有再向它望去。河水依旧平静,此时我的心同它一样。回到家中,哥哥嘲笑我的不顾一切。而我丝毫没有感觉,因为我的心已经如同石头般冰冷坚硬,沉入那淇水,毫无生机。爱已变,我独立的生活不能变!
  又是一年秋天,我依旧在淇水边劳作,望着淇水不禁脱口而出:“你已负我,我当弃你一世永不相见!”
  【点评】独白、回忆曾经美好而曲折的爱情故事,是以你我间的假托对话完成的。婚后,在爱情走向坟墓的路途中,女主人对曾经美好的爱情进行回忆,心情也由期盼变成了清醒认知,这又是通过第一第三人称的转换完成的。
其他文献
中午,学校楼前,一位老人,在树下捡拾着什么。我好奇,上前一看,老人在捡银杏果。  老人见我走近,笑着說:“这是神果啊。”我撇嘴笑了——心想只是药物价值高而已,也不至于是神果呀。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不屑,解释道:“我早晨下午都在家里忙,只有中午能出来一会儿,就这几棵树。捡了一圈,没了——嗨,过一会儿,就掉一些,捡完了,站一会儿,又落下来一些,不是神赐的是啥?”  说话间,又落下好些,像谁从树上往下撒。
期刊
在香港读书时,听余秋雨老师讲课,他说,曾经有一个戏剧大师专门总结过,古今戏文作品无外乎二十七种情节类型。  一个朋友和我聊天时说:“我不写东西,因为有那么多天才,用那么牛的笔,把故事都写尽了,不需要我再来制造文字垃圾。”我觉得此言极是,太多事情,已经有太多人做在前面,而且做得非常之好,这是种提前注定的挫败感:即你知道你是在做一件永远没有机会超越的事情。想白手起家打造一个商业帝国的,看看当今各行各业
期刊
剁手圈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如果不想网购,请去俄罗斯。因为在那儿等着一个终极大boss,俄罗斯邮局。这家邮局的成就嘛,据说网购者秋凉时买了件薄羽绒服,收到时正值深冬。卖家体贴允许换件厚的,顾客:不了不了,我不缺春天的衣服。  在俄罗斯,一个包裹大概需要60天才到。你买个种子,可能会收到一株幼苗;而慢,几乎是它最小的缺点了。关键是,你收到的不一定是你买的。不是给你换掉,就是主动帮你升级:明明买的是iP
期刊
大鹏是北京文艺电台的主持人,他主持的《开心茶馆》在所有媒体中率先向听众推荐了德云社的相声作品。  2004年,我们搞了一场失传相声专场演出。那天我们演出的节目是对传统相声进行挖掘整理,大鹏就在他的节目里做了一次专题。那天来了很多观众,演出效果异常好。打那时起,他就知道我们这地方了,经常播我们一些相声大会的节目。  他播我们的节目这么长时间,我从来没有请他吃过一顿饭。我们两个唯一一起吃的一次饭还是他
期刊
我的高中生涯是在一个省会城市的著名中学里度过的。  老校长是一个和蔼而通情达理的人,提倡素质教育。学校里有学生会、团委、电视台和各种兴趣社团。到我高一的时候,初进校的社团招新已经演变成了“百团大战”,校广场上招贤纳才的呼喊声一浪盖过一浪。  但最吸引我注意的却并不是热闹的人海,而是隐匿在灌木林中的铁栅栏。我们的学校并没有围墙,取而代之的是浓密的小灌木林和一层古朴的雕花铁栏。走在林荫道上,仿佛置身于
期刊
我家的老屋,只是依水而建的一栋普通农舍,土墙青瓦,杉木门窗。微风吹过,弥散着一股亲切的草屑味,淡淡的。  老屋真的老了。如今老屋的魚鳞瓦沟里长满了青苔,黄泥墙壁粉尘脱落,两扇略显笨重的大门也是油漆斑驳,绽开一条条深深浅浅的裂缝,就像老太额头遍布的鱼尾纹。落日时分,站在村口远眺,她像在酣睡,许是太累,睡得那样安详、静谧。我轻抚着深褐色的大门,却不敢推开,怕惊扰了老屋,惊碎了她的梦。  梦里有我的童年
期刊
沙漠里没有路。  诚然,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但鲁迅先生走的,是青山绿水,是黄土中原,他没有见过大漠,莽莽大漠。  在沙漠里,每一个脚印都是那般渺小,一步一步,陷进细沙里,没有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只有被这一片无边无际的沙海吞咽下去的闷响,人在一拳打进棉花里的时候,大抵是这样的感受,让人莫名有些恼怒和焦躁。流沙,流沙,以一种流淌的、水一般的柔顺,款款卸去所有的力道。我走过
期刊
姓名:邹婕  毕业中学:北京市育才学校  院校及专业: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  写作和写作文真是一字之差、万里之别。尤其是考场作文,和文学创作的不同之处简直不是一星半点儿。我对其最大的感触,在“戴着镣铐的舞蹈”和“浓妆艳抹”两点。  第一次开始练习高考模式的作文时,我看了题目后深有感触,然后洋洋洒洒写了三大页,最后得了一个C类文。那是我第一次得到那么低的作文分数。  C类的含义是,我跑题
期刊
我们不想谈得太抽象。就从近代的精神史和书籍史中随便举个例子吧!  设想有一位在一八七○至一八八○年间博览群书的有教养的德国人,一位法官、一位医生、一位大学教授甚或一位爱读书的普通人什么的:他可能读了些什么呢?他对他那个时代和他的人民的精神创造有何了解?他与他那个时代的现实和未来发生了怎样的关系?他那个时代为批评界和公眾舆论所肯定、所赞扬和认为值得一读的文学,今天又到哪儿去了呢?简直是一点影子也没留
期刊
爱吃面的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尴尬,想痛痛快快吃,怕大声吸溜招来异样的眼神;斯斯文文吃,又觉得委屈了自己的内心。不过,在日本一兰拉面馆这些都不是个事儿,餐桌上竖起的一块块挡板为食客创造了一格独立的空间,在这里大声吸溜,你的地盘你做主。  二十多年来,一块小小的挡板,让一兰拉面馆成了大多数日本人心中屹立不倒的No.1。而这绝妙的创意得归功于社长吉富学。  吉富学出生在日本福冈。母亲是个爱做面条的主妇,生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