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断提高国人人文素养关乎国家和民族的长久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和健康的人格。初中历史教学遵循了新教改的要求,顺应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强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本文就如何理解人文教育和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人文教育;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现实生活中,一些中学生在人文素养的养成方面不尽如人意,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时常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迫切需要人们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国人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在传承文化,传输丰富的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紧抓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发挥其在学生人文素质形成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新教改的背景下,要不断地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进行研究。
一、如何理解人文教育
早期的人文教育更多地关注人们的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而不是为了培养专家。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所以,人们谈到的人文教育,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公认的含义。所谓人文教育,是指以促进个人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为目的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这种教育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需要以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以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熏染和以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育人,但由于社会分工的快速发展,人文学科教育显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致使人们忘了教育的根本,脱离了教育最初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以对人的教育作为整个历史教育的中心,否则初中历史的人文教育就成为空谈。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不对口
一般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看不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导致了对历史学科非常不重视。在安排历史教师上常常会选择一些年龄大或者教学能力差又或者学校的一些闲余教职工去应付历史课程。这些教师上课简单敷衍、粗糙马虎,生搬硬套课本知识,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取舍,缺乏对历史课程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更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认知去教学。致使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
2.学生对历史科目认识不足
学生总以为历史就是副科,可学可不学,只要考试之前多背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再加上教师和家长轻文重理的观念,对学生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投入严重不足,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更是很少,致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教师应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创设轻松并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当主体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的能力。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发展规律的历史学科,历史上的诸多人物都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很多历史故事都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去学习、去品味这些历史人物的行为及思想,培养学生内在的人文精神,使他们正确地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展现自我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第二,在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把握好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应试的关联,让学生在测试中提升人文素养。历史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研究历史、认知历史,不断渗透现实生活的学习科目。现在的学生学习历史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考试目的的转变,在历史教学中把人文素养教育作为一个重点,考察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感悟改变认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第三,在生活实践方面,可以将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创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这样不但有益于陶冶师生的性情,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懂得人文素养及人文精神对自身的有益性,去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勇敢面对生活,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总之,初中历史教育必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崇高的理想,激发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具备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开放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鼓舞学生去争取新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俞海燕.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2]钱萍.人文精神与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
[3]朱琳.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关键词:人文教育;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现实生活中,一些中学生在人文素养的养成方面不尽如人意,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时常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迫切需要人们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提升国人的综合素质。初中历史教学不仅是在传承文化,传输丰富的人文精神,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紧抓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发挥其在学生人文素质形成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新教改的背景下,要不断地对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进行研究。
一、如何理解人文教育
早期的人文教育更多地关注人们的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而不是为了培养专家。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所以,人们谈到的人文教育,并不是一种确定的公认的含义。所谓人文教育,是指以促进个人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为目的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这种教育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需要以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以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熏染和以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教育的出发点就是培育人,但由于社会分工的快速发展,人文学科教育显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致使人们忘了教育的根本,脱离了教育最初的目的。所以,我们必须以对人的教育作为整个历史教育的中心,否则初中历史的人文教育就成为空谈。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1.历史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专业不对口
一般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看不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导致了对历史学科非常不重视。在安排历史教师上常常会选择一些年龄大或者教学能力差又或者学校的一些闲余教职工去应付历史课程。这些教师上课简单敷衍、粗糙马虎,生搬硬套课本知识,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和对教材知识进行整理取舍,缺乏对历史课程教育有效性的研究,更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全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认知去教学。致使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兴趣不高,缺乏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不到提升。
2.学生对历史科目认识不足
学生总以为历史就是副科,可学可不学,只要考试之前多背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再加上教师和家长轻文重理的观念,对学生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时间投入严重不足,学习资料和学习用具更是很少,致使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
第一,教师应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创设轻松并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充当主体角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的能力。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现象和发展规律的历史学科,历史上的诸多人物都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很多历史故事都具有丰富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去学习、去品味这些历史人物的行为及思想,培养学生内在的人文精神,使他们正确地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与教学相关的展现自我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
第二,在测试学生的学习成果时,把握好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应试的关联,让学生在测试中提升人文素养。历史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研究历史、认知历史,不断渗透现实生活的学习科目。现在的学生学习历史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现状,使我们不得不进行考试目的的转变,在历史教学中把人文素养教育作为一个重点,考察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对历史的感悟改变认知,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第三,在生活实践方面,可以将文化素养的培养和校园文化结合在一起,创建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这样不但有益于陶冶师生的性情,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让学生懂得人文素养及人文精神对自身的有益性,去感悟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可贵,勇敢面对生活,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总之,初中历史教育必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崇高的理想,激发他们执著高尚、勇于开拓、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具备承担责任的人生态度、开放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鼓舞学生去争取新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俞海燕.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1).
[2]钱萍.人文精神与历史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1).
[3]朱琳.历史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探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