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法律文书课程教学模式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2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是德国著名的教育理论,近年来对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律文书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与法律工作过程一致,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技能强、上手快的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
  关键词 工作过程 法律文书 职业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工作过程导向下高职《法律文书》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XJG-12-40-3)。
  作者简介:李蓉,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与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0-223-02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提出,该教育理论针对传统职业教育理论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主张教学内容应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以培养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符合教育部16号文件中提出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对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特别是课程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律文书是高职院校法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是为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教学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开发,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新型课程体系,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环节,在本课程教学改革中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研究价值。
  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法律文书课程设计
  (一)工作过程导向下法律文书的课程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法律类专业主要培养能够提供一定的法律服务和处理相关法律事务的应用型人才,在未来的职业岗位中,学生具备处理解决工作问题的能力。结合专业培养方案,法律文书学科作为一门具有法律专业性质的应用写作课,以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能力作为课程目标。
  长期以来,法律文书的教学一直以要求学生掌握法律文书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能够制作主要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文书和非诉讼类法律文书作为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但实践证明,达到这一教学要求的同学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得心应手地开展工作,表现为学科知识零散杂乱,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通过学习过程性的知识而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课程目标的实现以法律工作流程为依托,将教与学的过程融入工作进程, 有利于培养上手快、技能强的法律应用型人才。
  (二)工作过程导向下法律文书的课程内容
  相对其它法律分支学科而言,法律文书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现已细分出如公安文书、狱政文书、基层常用法律文书等分支学科。
  传统法律文书教材,以制作主体的不同对内容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公安机关刑事法律文书,检察机关的法律文书、人民法院的刑事、民事、行政法律文书和其他机关法律文书,笔者认为,这种内容的编排方式切断了文书之间的往来,使原本密不可分的案卷材料成为了零散的文字堆砌,既与同学所学的诉讼法知识不一致,也与其今后的司法工作过程相违背,不利于对课程知识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工作过程导向下法律文书课程内容的编排紧扣法律类专业的人才职业技能要求,重视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以案件诉讼类别及诉讼过程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和设置教学环节,贯彻“理论教学实践化,实践教学岗位化”的理念,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和司法实践水平。
  (三)工作过程导向下法律文书的课程设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必须首先分析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中各具体岗位资格所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具体的工作任务及相应的典型工作过程,再基于工作过程研究其所必备的工作知识和技能,明确专业目标和具体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课程教材,设定课程考核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实践。
  就法律文书课程的设置来讲,实践中,由于该课程是集多门学科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课程设置应当注意各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在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写作理论知识、具备一定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要求对具体文书制作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掌握法律服务工作流程,训练同学根据工作需要熟练制作和使用合格、规范的具体文书。因此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一般将应用写作课程及相关的实体法、程序法课程作为前导课程,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作为后续课程,以保证学科知识的连贯性、逻辑性。
  二、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法律文书课程教学模式
  (一)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人们成功地从事特定的职业所必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的可探知性,使其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生硬和局促,学习氛围鲜活生动,在训练学生职业操作技能方面大有作为,能够满足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深层需要。
  传统职业教育侧重工作中的个别阶段或是所谓的特别重要的环节,而忽略了工作过程的完整性,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性缺陷。工作过程导向以培养学生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取相应成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注重学习目标的引导,强调学生完整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与到“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处置实际情况,采取实际措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职业能力,达到职业资格的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关注未来工作的整体性,注重完成任务所需要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有效地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落实到职业能力培养上,锻炼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为学生提供未来现实工作的实践基础,使教学的过程更具职业性和开放性,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将来的工作过程及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相联系,以满足学生健全人格和职业能力的要求。我们不妨借助教学案例来分析传统职业教育与工作过程导向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的差异,在法律文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具体文种制作时,基于种类繁多,无法一一讲述的特点,一般会选择几种相对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文种来进行讲解,如民事诉讼类文书中选择民事判决书、民事调解书、民事起诉状和民事答辩状等文种,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下的教学会针对这几种文种,根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先讲授人民法院制作的民事判决书,强调制作方法、技巧,并与刑事判决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分析范文,给出案例,指导同学制作,应该说大部分同学能够根据要求制作出格式规范、内容完整的文书,但也许并不清楚民事判决书与民事起诉状、民事答辩状的关系,或者说并不在乎它们之间的联系,所以一旦进入司法实践,很多同学按照这种办法,埋头苦干,制作出的文书却漏洞百出、华而不实,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某一文种的制作技巧,忽略了文书之间的往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严重脱节,从而出现岗位的不适应性;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则会在讲述上述文种时,根据工作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的内容,采取先引导同学回忆民事诉讼法中民事案件的诉讼流程,分析文种之间的往来和不同文种的制作主体、制作目标、制作要求、语言特色,关注不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大家融入到民事诉讼的工作流程中,在此基础上,按照民事起诉状——民事答辩状——民事调解书——民事判决书的顺序进行讲授,让同学明白,民事判决书的制作必须关注民事起诉状与民事答辩状的内容,它的任务是要理清原被告之间的矛盾焦点,站在事实与法律的立场上解决纠纷,即法院必须充分尊重原被告的观点和要求,三方共同协作、解决问题,民事判决书、民事起诉状和民事答辩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诉讼工作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过程。   (二)注重学习情境的设计
  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地把抽象的知识从老师传递给学生的过程,它是一个社会性的过程,必须将学生的学习放到一个特定的情境中,渗透进特定的社会工作和自然环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的设计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其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传统职业教育,脱离真实的工作情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回忆,强调的是学习的成绩即考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得到的成长与发展,在工作实践中所表现出的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不予关注,这种学习的成就最终反映出来的只是知识增长的表层意义,是不全面、不系统、不完整的,知识的获取是孤立的、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意义的;工作过程导向下学习情境的设计,将教学活动镶嵌于其所维系的工作情境中, 赋予学生学习的真正意义,通过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明白知识就是生活和工作的工具, 所学知识只有运用到工作情境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学习情境的设计以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主旨,因此,它并不是教师平铺直叙,不加分析地把情境呈现给学生,学习情境中的问题设计也并非在教材上直接就能找到标准答案的,是能够让人有所困惑,难以回答的,同时又能引导大家趣味盎然地探索,能培养同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层意义。在法律文书的课堂上,我们不妨借助同学们感兴趣的案例,营造法律实践的过程,借助典型案例,贯穿于某一诉讼活动所需制作的所有文书的全部学习过程,实践课上,让大家围绕这一案例,体验案件诉讼的整个流程。同学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角色制作不同文书,这样一方面可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使同学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文书所依存的情境,感知文书制作技巧的应用条件,感受文书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帮助同学今后工作实践中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创设呈现好的学习情境,把抽象的知识转变为有血有肉的事件,能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情感的体验,发挥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三)优化课程教学的方法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须要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的教学环境与资源,把以校内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活动与以获取校外工作经验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倡导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同学学练结合,边学边实践,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工作过程导向下法律文书的教学过程,实现了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整合,比较分析法、课堂讨论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等,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得到行之有效的运用,其中,任务教学法是由美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提出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的任务展开,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解决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获得新的知识,即倡导学生在做中学,这一教学方法是工作过程导向下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方法,与其它教学方法配合,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法律文书课程教学,将枯燥的写作理论融入真实的工作世界,满足实践性教学的深层需要,是高职院校值得推广的一种课程模式。
  参考文献:
  [1]潘庆云.法律文书(第二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
  [2]傅伟. 试论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标准的构建原则.职教论坛.2011(29).
其他文献
随着民办高校迅速发展,民办高校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如何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党员队伍建设,对做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指出了民办高
海上油气作业工作属于高风险类职业,因为类似井喷、漏油及爆炸等安全事故防不胜防,且一旦发生,不但会带来极其重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而且会对生态安全、社会发展带来不可
我们所见的世界是每个人在多年的专向、综合体验中,在以前的、他人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具有规则性的构造物。在对外部世界感受中真正起作用的则是长期以来我们所共同形成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以贵阳至南宁高速铁路澄江双线特大桥56m节段预制胶接拼装简支箱梁工程为依托,针对其跨越澄江国家湿地公园、岩溶发育区特殊敏感地段,通过合理的临建工程规划选址、功能区划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客观上要求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因此,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的实效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教育 有效途
摘 要 我国实行的“依法治国”战略,“法治”国家目标的确立,带动了高校法学教育的发展,同时为了适应当代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大学法学教育正在广泛普及。然而由于我国法学教育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师资力量欠缺等原因,导致法学教育目标不明确、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等现状的发生。解决法学教育这些弊端,需要从法学教育制度本身着手,改进教学模式、方法、内容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营造学法、遵法、崇法的氛围。  关键
【摘 要】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长期用药多伤及脾胃,在治疗中应重视调理脾胃,扶正祛邪,减轻抗风湿类药物毒副作用。正盛有助邪去,调理脾胃一可增强患者体质,二可利于抗风湿类药物吸收,三可减轻药物依从性。彭江云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同时调护脾胃,既能祛除湿邪,又可生气血强后天,可谓面面俱到,故健脾益胃法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调理脾胃;扶正祛邪;治疗
商法总论课程的开设是商法课程细致化的结果,是为了让商法教学能够适应学生将来从事法律实务的变革。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商法总论课程开设过程中存在问题,认为商法总论开始
摘 要 我国高校法学本科教育存在着轻视基础教学、教学方法单一、知识面较窄的缺陷。为适应本科教育改革的目标,法学本科教学应积极引入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要发挥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的优势,需要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其中考试方法的改革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苏格拉底教学法 法学 本科教育 考试方法 过程考查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工商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民法教学方法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