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黑倒周爷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娱乐圈的“反周星驰运动”,平均三五年就会发生一次。出面指斥者有武指,有导演,有电影公司老板,有前女友,集体将周星驰描述为一个自私、刻薄、抠门、独裁的讨厌鬼。这次娱乐圈大佬向华强的太太陈岚炮打周星驰,人们感叹:呵,运动又来了!但这次“反周”比较与时俱进,运动有了新意思,颇值得评头论足一番。
  跟以往相比,这次出面叫板的人来头很大,她可是向太。向华强是中国星的老板,香港电影界重量级人物,捧红过周润发等众多港星,其影影绰绰的神秘背景,更让其在香港深具实力。向太率先发难,并要求身边人站队,任达华、杜琪峰、刘青云等演员和导演随机跟上,摆明立场支持向太。王晶专注黑周二十年,自己都说找不到骂的新角度了。另一方面,曾在周星驰电影里演过角色,或曾与周有过交往的刘嘉玲、莫文蔚、张雨绮等,则立场鲜明地跟周星驰站在一起,力挺周星驰的人品。连好好先生刘德华也被卷入,而他表现出了尊重真相的态度,称向太误解了自己的话,永远是周星驰的影迷。
  由于向华强的影响力,当然也由于周星驰的个性鲜明,大半香港娱乐圈中人,主动或被动地卷入这场风波,成为历次反周运动规模最大的一次。这一次,香港娱乐界的“站队文化”得到了充分体现,明星们的态度往往是:“我和周先生不熟,我和向太很熟。”言外之意帮亲不帮理,站在向太一方。而支持周星驰的,郑佩佩说的“我可不能忘恩负义,没有周星驰谁会认识我”也颇有代表性。
  双方你来我往,看似一场混战,其实不难解读,事件的真相并不重要,这就是一场挑边站的街头游戏。谁的朋友多,谁的人缘好,谁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这里的“道”并不是道理。
  香港地方并不大,娱乐圈人也不多,所有人都在一个城市,几十年下来,已经有了大家庭的文化。两个人的单挑,往往能变成一场宫斗剧,本是讨论是非,最后变成了人品鉴定,人品差、性格差的做事一定不对。于是攻击为全香港人缘最差的周星驰,也就成了香港娱乐圈团结起来的机会。至于向太炮轰周星驰的出发点,事件的谁是谁非,反倒是无人理睬了。
  但与以前不同的是,虽然周星驰仍旧一言不发,这一次他却未必会输掉阵仗,因为粉丝终于有机会展示了自己的肌肉。
  向太一口认定,《为什么那么多人黑周星驰》的帖子是周星驰身边人写的,但这不符合常识,因为里面攻击了太多周星驰的对头。向华强和向太何等人物,岂是周星驰愿意招惹的,而将对头们痛骂一遍,势必引来集体围攻。所以这样既不符合周星驰性格,也会给周带来麻烦的帖子,只能判断是资深粉丝写的。只有他并不在乎麻烦这件事。
  一篇“粪土诸侯”的网帖,两个阵营的对垒,众多明星的参战,成为平地而起的娱乐大事件,最痛苦的是周星驰,最开心的是媒体和八卦爱好者,最有存在感的是周星驰的粉丝。
  微博、微信的普及,当今娱乐圈的明星纠葛,早已变成了粉丝的战争,尤其随着互联网成长的周星驰粉丝,打起“网络战争”得心应手,让年龄偏大、粉丝偏少的向太一方,应对起来相当吃力。
  网络是更大的生产力,它既能在虚拟世界营造声势,也可随时转化电影票房。向太看似来势汹汹,其实时代已经变了,她和任达华们只是固守着过时的规则,在网络与市场的力量面前却只能败退。他们已无法震慑周星驰,双方的实力今非昔比,谁拥有粉丝与影响力,谁就拥有了真正的“话事权”。
  电影界的人与事,无论口水还是拳脚,说到底还是得电影说话。拍出好电影,取得好票房,你就拥有了粉丝,你就有说法的权力。以香港电影的式微如斯,即使再抱团,你所有票房加起来比不过周星驰一部片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说话没有底气,指责别人人品差,又怎能伤人分毫?更何况,拿人品说事本身就不靠谱,一群人集体向一个人发难,这种打法更是不健康。
  周星驰沉默是金,或是只说一句“我老了”,没有关系,他依然掌握着权力。
  最后,让人好奇的是那篇网帖揭露向华强是黑社会,而向太又指周星驰才是黑社会,那么究竟谁才是正牌的黑社会呢?但愿全知全能的粉丝们会找出答案。
其他文献
承载历史重负的电影  比较近些年的中韩两国的电影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发现,两国的本土电影都在崛起,但是崛起的方式大不相同。韩国电影主要还是以类型电影为主,把自己擅长的电影类型发挥到极致。韩国一直都在输出自己的流行文化,无论是韩剧,还是韩国电影,甚至泡菜都可以在世界占据一席之地,这种文化的自信当然并非一朝一夕猝然而成。在我看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着直面黑暗历史的勇气。  2013年底,当中
电影《将爱情进行到底》里,当爱情进行到波尔多时,文慧告诉杨铮:“我们结婚的时候,我老公把一箱酒沉到了海里,他说等我们结婚10周年的时候再捞上来喝。”  这种藏酒方法听起来很浪漫,但的确有人做过这样的尝试。比如今年6月30日,意大利酒商Bisson的老板皮耶罗·卢加诺就从波托菲诺海洋保护区捞上6500瓶2008年份起泡葡萄酒,这是他于2009年的5月20日沉入海底的,当时分装在12个1立方米的不锈钢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摩登天空的老板沈黎晖还在北京分司厅胡同附近上中学。胡同口的音像店有好几家,那两年里头,他感觉不管哪家都在没日没夜放张蔷的歌。“亲爱的/小妹妹/请你不要不要哭泣……”那声音太特别了,“又嗲、又骚、又野”,选的歌儿也跟别人不一样,很多是迪斯科,舞曲节奏非常带劲。  沈黎晖记得,磁带封面上的女郎看上去年轻得有点过分了,大红唇,烫了个爆炸头,拼了命地把自己往老气里打扮,但还是挡不住脸上
吉首,属于千百个中国小城市里比较不起眼的名字。我对这个湖南湘西小城的印象,来自九年前一次湘西凤凰之旅的路过,此外就几乎都来自独立导演杨恒的电影。  杨恒电影里的吉首,不像我亲身经历的那个那么刺激,他强调的是地方青年的沉闷和消磨,然而这沉闷里面遮掩的危机实际上遮掩不了。他上一部电影2009年的《光斑》里几乎没有故事发生,但背景的电视隐约暗示着一件大事:2008年爆破的“湘西非法集资案”—这个把吉首大
享有盛誉的艺术家雪莉·舍林让他的徒弟摩科克举着灯照明,这样他就能在晚上创作了。大部分金沙萨人晚上是享受不到灯光照明的。金沙萨繁忙的内噶巴交叉路口,这里澎湃着创业者的能量。大部分的城市居民都没有固定工作,因此必须争抢着做些临时小买卖来谋生。  这座旧时的比利时殖民地曾被叫做利奥波德维尔,1960年刚果独立后并没有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解救这座城市。长期以来,这个国家的政治动荡不安,每一届政府几乎都是“自负
据说广东有个异人,每次和女朋友吵架之后,他就要骑单车环游世界。第一次吵,他去了北京;第二次吵,他直接骑到了非洲,结果在赞比亚被偷光了行李,只好打道回府。至于他还去过哪里,报纸上没说,但我是觉得,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你要跟“臭三八”干架,最好的示威,是骑着单车在朝韩边境的三八线兜风,你神情自若地从各种地雷阵各种黑洞洞的枪炮之间穿梭的场景,会迅速传遍世界,这叫做我和你不战,我去屈他人之兵,乃顶级战
从武汉到成都,别克昂科雷和昂科拉组成的浩荡车队碾过的路,或许和历史上几次移民迁徙之路重叠—蜀汉时期,成都作为国都,吸引了许多荆州人士的入迁。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重庆、四川因战乱不断,人口锐减,政府发动移民迁入,其中从湖广两省迁入的最多。这样的人口流动,于是留下了当地人民风强悍,敢为人先的性格特征。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汉口,已经是长途贸易的中心城市。这里商贾云集,街道宽阔而繁华,隔江相望的汉
金正恩(右)与张成泽资料图。张成泽被认为是朝鲜国内实际上的“二号人物”。  12月9日上午,朝中社用长篇报道证实了上周从韩国传出的令人震惊的消息:朝鲜二号人物、金正恩的姑父、劳动党行政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被宣布叛党、是“反党反革命宗派分子”,在日前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当场被逮捕。随后在下午3点多,朝鲜央视破天荒地播放了两张抓捕现场的照片。  因为朝中社有自己的网站,政治局会议公报以朝
与大多数国产剧不同,美剧一向不惮于碰触敏感政治题材。美剧的政治正确就是,习惯性将美国政府的阴谋论酣畅淋漓地进行批判。  美剧的长寿一般取决于制作者亦步亦趋与现实话题紧密的程度,尤其是这些年长盛不衰的反恐美剧,大热的《国土安全》也罢,以迷你剧形式重启的《24小时》也罢,他们能够在每一季中形成话题效应,与编剧选择的剧情主题有着很深的关系。《24小时:再活一天》的剧情制作者延续了这部美剧前八季的成功模式
《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胜在盘子大、线条顺、节奏快、重心稳,无论你是公路片、动作片、邪典片的拥趸,还是对拓荒、怀旧、侠义、乡愁有那么一点情怀,这部片都可以带你见识什么叫真正的狂拽酷炫屌炸天。就算你什么都不喜欢,也可以单纯去欣赏导演乔治·米勒飞天遁地的想象力,以及强大到能从荒漠凿出甘泉的执行力。  这部硬核科幻动作片,像夏天里的一把火,把整个世界都烧沸腾了,IMDb、烂番茄,包括豆瓣在内的几个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