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活化-热解炭化制备大麻秆活性炭的特性研究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磷酸活化法并辅以热解成炭法制备大麻秆活性炭,利用比表面积测试(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检测手段分析活性炭的性能。结果表明:磷酸能促进大麻秆中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物质的分解,并在磷酸介入下与纤维素反应形成C—O—P缔合结构,强化炭化过程的骨架强度。磷酸活化也可促进活性炭微孔的形成,从而进一步增大活性炭的比表面积。由实验可知,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最高可达到1465.58 m2/g。活性炭的形成分为浸渍、干燥、预炭化、炭化4个阶段,期间大麻秆中不稳定的成分会发生分解,磷酸会与纤维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M形叶尖小翼,以SD2030翼型叶片为模型,首先在叶片输出功率改良方面证实小翼几何结构设计的成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测试探究小翼对叶片输出功率和振动频率影响的敏
为探索通过水热预处理提高生物质热解产物,特别是生物油品质的可行性,以玉米秆为原料,利用热重分析仪和固定床研究160~220℃水热预处理温度对水热炭性质及其热解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能显著脱除原料中的半纤维素和灰分,特别是K、Na、Mg金属元素,同时改变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热解特性,促进纤维素向糖类物质的转化、木质素向固体产物的转化。水热炭550℃热解生物油产率随水热温度的升高先增后减,180℃水热炭的生物油产率最高,达到64%,同时生物油中糖类物质的相对含量为46.4%,有利于其高值化利用。
为提高油泥与棉花秆低能耗掺混成型的资源化利用,将油泥与棉花杆粉末按不同比例进行掺配,在50℃下制备成型颗粒,开展热天平分析和成型颗粒燃烧失重实验,根据等温热分析双对数法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50℃时棉花秆粉末与油泥即可实现成型,但密度比高温成型时稍小。炉温较低时,添加油泥降低了成型颗粒挥发分的析出和燃烧速度,炉温较高时却明显加速这一过程。纯棉花秆粉末在120℃条件下制备的成型颗粒燃烧反应活化能为75.12 kJ/mol,油泥添加后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当添加比例为20%时,燃烧反应活化能降低至34.46
为提高网络状连接方式(total-cross-tied,TCT)的光伏阵列的发电效能,模拟多背包模型提出重构TCT光伏阵列结构的方法。该方法不改变光伏组件的物理位置,只对其电气连接方式进行调整,可抑制光伏阵列的辐照度失配。针对多背包模型在组合优化计算的困难,提出一种基于多背包模型的TCT光伏阵列优化算法,可优化配置并联组,光伏阵列工作效率提高了8.32%~10.89%。并对光伏阵列进行补偿设计,用额外无遮挡组件补偿遮挡严重的并联组,可再次提高发电效能,光伏阵列工作效率又提高了22.2%。最后通过仿真和试验
以糠醛和环戊酮为原料,构建不同低共熔溶剂(LES)反应体系进行羟醛缩合反应,考察低共熔溶剂类别、体系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羟醛缩合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腐蚀对风浪联合作用下海上风电导管架结构可靠度的影响,建立考虑腐蚀影响的海上风电导管架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以某海上风电导管架结构为例,采用服从Weibull分布的均匀腐蚀模型,建立结构非线性分析模型。以风浪环境参数为随机变量,基于结构承载性能评估中所得到的损伤临界线,采用Monte Carlo方法计算不同服役时间下的结构可靠度,分析腐蚀对海上风电导管架结构承载性能和可靠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结构各损伤临界波高及风速的减小幅度与腐蚀速率有正相关关系;随着腐蚀时间的增长,海上风电导管架结构可靠度指标逐渐
针对风速分布峰型与拟合函数不匹配的问题,提出基于峰型辨识的风速概率分布模型,即:进行风速分布拟合前,通过峰型辨识选取与之匹配的拟合函数,进而估算风速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在风功率密度计算上,提出利用混合双Weibull分布函数的参数估算风功率密度。算例结果表明:基于峰型辨识的风速概率分布模型对实测风速分布各类峰型辨识准确,且拟合效果良好;利用混合双Weibull分布函数的参数估算风功率密度方法的精度较高。
针对光伏直流变换器串联系统可靠性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N-M光伏直流变换器设备冗余的串联系统方案(在N台光伏发电单元构成的串联系统中,考虑允许M台光伏发电单元故障切除后,剩余N-M台发电单元可继续正常运行的串联系统方案),分析串联系统的运行特性和控制策略,研究N-M串联系统的可靠性。研究表明,N-M光伏直流变换器设备冗余串联系统方案可有效提高串联系统运行可靠性,搭建串联系统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N-M光伏直流变换器串联系统方案的可行性。
为有效预测燃料电池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响应,从输出电压与温度进行考察。首先,通过经验公式和实验数据建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输出电压模型,模型中参数使用遗传算法确定。然后,通过燃料电池热平衡方程建立电堆温度模型,模型中热损失方程的空气换热系数使用PID控制器控制并进行数字化仿真。搭建1 kW级带有辅助散热风扇的电堆系统来验证输出电压与温度模型,所获得的输出电压平均误差为0.45 V,输出温度平均误差为0.6℃。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输出电压模型与温度模型能有效预测电堆输出电压与温度,其中电堆温度模型可应用于质子
针对严寒地区所构建的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供暖实验装置,进行热泵独立运行及蓄热水箱-热泵双热源联合运行的供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空气源热泵单独供暖时,当室外温度低于-12℃时系统COPs达到最低,无法满足室内采暖需求;当室外温度在-12~-7℃之间时,室内采暖需求虽可得到满足,但系统COPs仅为1.10~1.44,节能效果不明显;当室外温度大于-7℃时,室内平均温度可达到20℃以上,系统节能性较好;蓄热水箱的加入会影响运行初期机组的稳定性,但可使室温得到快速提升并提高系统的制热性能,在相同运行条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