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和发展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532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历经几百年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是陶瓷艺术中最为独特的一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中绽放异彩。本文以陶刻作品“盼归”为例,通过对陶刻的赏析,浅谈其蕴含的文化意境。
  关键词  紫砂陶刻;盼归;乡村
   紫砂是陶瓷艺术中最具个性、最富有特色的一类,这不仅源于紫砂独一无二的材质,也源于其精妙绝伦、日益发展的工艺体系。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无数文人雅士参与到紫砂的创作中,为紫砂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和高雅的文化气息。紫砂品类慢慢发展,变得精彩纷呈,从紫砂壶到紫砂花盆、紫砂雕塑、紫砂茶盘等等,一系列产品成为文人墨客的掌中宝,实用性和观赏性兼备,呈现出深厚的艺术和文化魅力。
   陶刻是紫砂工艺体系中十分重要的装饰技法,陶刻将金石书画融于一体,提升了紫砂作品的品味,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内涵,彰显出作品的魅力,使其雅俗共赏,受人喜爱。陶刻的价值在于其将具有传统民族特色的价值观、哲学观与紫砂器完美地结合,体现出中国人的创新精神,以及紫砂艺术的开放性、包容性。每一件陶刻作品,都包含着深厚的思想、情感基础,具有独一无二的气质和内涵。陶刻需要具备深厚的书画功底,陶刻艺人以刀代笔,于紫砂材质上进行写字、作画,将中国的书画艺术之美蕴含其中。书画作为中国的国粹,历经各个朝代的更替,以它独特的美感染着每个中国人。书画创作给人以生命的寄托,给人以高雅的思维方式,它将人们历经岁月积淀、饱经沧桑后的生命抒写,展现了人们对生命的感悟和创见。书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情怀,是灵魂的修炼,是文化高度的攀登。胸有诗书,方能泰然自若,在陶刻创作时一气呵成。发自内心的书画创作为陶刻赋予精神和灵魂。陶刻还需要深厚的刀法基础,陶刻运刀需胸有成竹、一气呵成、轻重分明,可单刀侧入、可双刀正入,虚实结合,恰似信马由缰却自然流畅。刀法与书画相辅相成,才能成就有灵魂的陶刻作品。
   作品“盼归”(见图1)呈现出一幅寂静的乡村图。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乡村,乡村被人们遗忘,百年历史,几经沧桑,乡村还保留着原来的痕迹,阡陌纵横的田野、郁郁葱葱的山林、年久失修的栅栏、低矮的建筑物,无一不保留着乡村的风韵。只是,风景依旧,却没有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的灯光,没有了一家人坐在饭桌前饭后看着电视那其乐融融的氛圍,没有邻里天南地北高谈阔论的热闹,那古老的乡村,仿佛随着夕阳的最后一丝余晖在沉寂中渐渐失去光泽,那么孤单而落寞。画面中,整个村庄都十分萧瑟清冷,树叶凋零、毫无生气,地面凹凸不平,那七零八落的老房子仿佛在守候着什么,整个画面空无一人,这种“空寂”让人心生悲痛,让人遥想从前热闹的村庄。此幅陶刻作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刻画细致,流淌着诗意和静谧,让人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莫名有一种失落之情。
   乡村,古朴而遥远,现如今年轻一代逐渐离开,只留下孤苦的老人与乡村为依,如同残留的夕阳余晖。消失的不仅是乡村,还有亲情,还有文化,此作名为“盼归”,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盼归,也是自然淳朴生活的盼归,也是乡村几千年文化的盼归。乡村,承载着亲人的思念,承载着老一辈人对后辈的深厚感情,承载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淳朴生活,承载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情趣,承载着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传统文化。亲人们在等候,乡村的一草一木都在等候,等待着游子归来,在遥远的家乡始终有一盏灯为他们亮着,无论风雪和地老天荒。时代在不断发展,但真正的发展不应脱离传统,而是要与过去接轨,实现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城市和乡村是一个有机体,只有二者可持续发展,盘活乡村资源,推进特色小镇、农旅结合、田园综合体等建设,实现城乡转型发展、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为新时代下中国的全面发展作支撑。新时代下的“盼归”有了更深层的意义,不单是渴望人们回归乡村,更是渴望乡村的发展与建设。
   宜兴紫砂是一部薪火相传的传承史,它作为一门传统手工艺,历经时代发展的洪流得以幸存,并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与无数从业者开拓创新的精神密不可分。作为新时代的紫砂艺人,不应满足于仿制经典,更应当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融入时代精神,使作品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具备现实意义,如此才能创作出深入人心的作品,推进紫砂艺术的繁荣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 宜兴紫砂壶雅俗共赏,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紫砂壶“龙凤颈瓶壶”以传统题材为出发点,融入中国传统龙凤元素,将壶与瓶两种手工艺品相结合,既发扬了传统技艺,又推陈出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生动美观、独具特色。  关键词 紫砂壶;龙凤呈祥;艺术魅力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古人将紫砂壶比作“珠玉”,可见其珍贵。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宋、发于明清,以其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源远流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其独特的实用性、精美的造型与丰富的文化内涵使之享誉海内外,并形成了独特的紫砂文化。本文以紫砂壶“余音绕梁”为例,浅析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推陈出新;余音绕梁;艺术境界   宜兴紫砂壶历经几百年的薪火传承,从最初的实用饮茶器皿发展为如今备受追捧的高雅艺术品,与其精美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内蕴密不可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宜兴紫砂壶不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经久不衰,制壶艺人以高超的技艺凸显其美感,赋予其生命之意,紫砂壶是艺术与人文的相辅相成。优秀的紫砂作品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有激发心灵的冲击力。本文以紫砂套组“古韵清流”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古韵清流;玉文化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回首文化脉络,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文化大都来自于平凡的生活中,宜兴紫砂壶雅俗共赏,从民间传统粗陶匠器演变为观赏和实用价值兼备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陶举世闻名,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品类越发丰富,除紫砂壶以外,更有紫砂雕塑、花盆、文房等各类艺术品。本文以紫砂花盆“四方石足兰盆”为例,从紫砂花盆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两方面着眼,浅谈其艺术魅力。  关键词 紫砂花盆;造型装饰;文人雅趣  宜兴紫砂陶器品类众多,紫砂花盆可谓是其中十分耀眼的品种。由于紫砂特殊的材质,紫砂花盆具有透气性好、种花不易烂根等优点,又因其质朴古雅、稳重
期刊
摘 要 陶都宜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深厚的文化氛围渗透到紫砂壶的艺术创作中,在紫砂壶艺术境界的演绎和升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古往今来,紫砂行业英豪辈出,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享誉海内外,为后人开创了紫砂航标。本文以紫砂壶“东楼”为例,浅谈其设計构思和文化主旨。  关键词 紫砂花器;竹文化;创新求变  紫砂壶属于宜兴,宜兴的地域文化决定了紫砂壶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底蕴,紫砂壶浸润在这种氛围
期刊
范泽锋大师确实很忙,当我们如约来到他的艺术馆“龙德堂”时,他正在与一群客人交流着,据说这是一批特意从外地赶来的他的“铁粉”。大师向他们介绍着宜兴紫砂壶,从发展历史到紫砂文化与茶文化的关系、紫砂与佛禅的渊源,再到自己创作紫砂作品的体会,娓娓道来,不时赢得客人阵阵掌声。   范泽锋是土生土长的宜兴人,1976年出生于宜兴西望圩。此地是一块宝地,是宜兴紫砂范门一派的发祥地。清代西望紫砂艺人范鼎甫开创了范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造型简约大方、种类繁多,世间之物皆可通过写实或抽象的手法艺术化地融于一把小小的壶中,紫砂壶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是人类独一无二的物质精神财富。本文以紫砂作品“福禄双全”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福禄双全;文化内涵   宜兴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是一门历经泥与火锤炼的艺术,它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凝结了无数紫砂艺
期刊
摘 要 紫砂壶艺人广涉传统文化知识,将壶器造型与传统文化进行结合,从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紫砂壶艺术,并主导着壶器市场的精神价值。壶器的造型不同、寓意不同,其精神价值自然就各异。紫砂壶“龙的传人”将壶器造型与龙文化进行巧妙的结合,从而使壶器具有灵魂与个性,大大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水平与精神价值。  关键词 紫砂壶;龙的传人;传统工艺   宜兴紫砂壶的创作设计自明清成熟以来的数百年间,包容了许许多多的民族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集金石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实用和观赏价值兼备。紫砂作品“竹节提梁壶”从自然中获取创作灵感,以竹子为原型,将自然仿生和夸张的艺术设计相结合,展现出生动灵秀的竹韵,抒发了人文情怀。  关键词 紫砂壶;花器;文化意义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明清时期成熟以来,经过历代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融入了诸多文化元素,使紫砂壶具备了艺术神韵,从传统粗
期刊
宜兴紫砂陶,早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加之历史上的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农工商业平衡发展,宜兴紫砂陶不断发展升华。紫砂壶艺传承紫砂陶器的创作技法并不断融合新的茶文化价值取向的实用性与创造性,自明供春起历经几代紫砂艺术创作者的传承至今,仍然保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创作的探索。紫砂壶艺的发展,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化土壤之中,并经过具有一定文化修养与艺术涵养的“儒雅之士”参与设计创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