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虎

来源 :中学生百科·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虎,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百兽之王”,更以“白虎”的造型,在中华四大神兽中稳占着一个席位。
  常听见有人问,为什么中国人的十二生肖里没有“猫”,周边如越南等国却有猫的属相?说这话的人往往还以此作为中国上古时没有猫类的一个旁证。其实说这话的人真是记性不好,偏偏忘记了在中国的十二生肖里有一只硕大的“猫”——在十二生肖里排行第三的“寅虎”。想想看,十二生肖名额有限,在野描和威风凛凛的虎之间,有人要将名额给猫,那是他们的自由,雄浑好武的中华先祖却是绝对要将机会给虎的。
  作为一种大型的猫科动物,虎与中国的缘分之深厚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虎的故乡就在中国。大约在200万年前,已知最早的老虎在中国的南部(或东北部)出现了。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虎慢慢地从中原开始向欧亚大陆扩敞,最后形成了八个亚种,而延续至今的还有五种:华南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苏门答腊虎。最有中国特色的虎是“华南虎”。我们现在古人诗赋绘画中见到的虎,一般也都是华南虎的威猛形象。
  中华民族对虎崇敬和钦佩的感情,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在距今六千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经出土了一只以蚌壳堆砌而成的蚌虎。与这只蚌虎相伴的,还有一只蚌龙。蚌龙正是大名鼎鼎的“中华第一龙”,而那只仿佛在林中快步奔行状的蚌虎,自然也完全可以被称为“中华第一虎”了。
  按照国人古老的观念,虎乃百兽之王。华南虎头顶那黑黄分明顾盼生威的“王”字,就是当仁不让的身份象征、王者气象。虎既是虎虎生威,威武至极,也就此与军队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著名的当然莫过于“虎符”,,
  “虎符”,也就是古代的调兵信物——兵符。最早出现在周朝,传说是姜子牙的发明。它是一个刻着调兵铭文的青铜虎。在一个王国里,每一个有驻军的地方都有自己专属的虎符,它整体分为两半,右半边在帝王手里,左半边则在驻军地的官吏或将领手里。有事情需要调动军队的时候,帝王或权臣就会派人带着自己的半边虎符前去驻军地,两个半边相合,才可以调遣兵将。
  代表着国家军权的虎符并不大,小巧精致,秦阳陵郡(即今陕西高陵县)驻军的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呈伏虎仰首状,十分威风,这是唯一一件属于秦始皇的虎符。也正是因为虎待小巧轻便却又关系军国大权,因此它留在史书上的故事也就非常多,“窃符救赵”则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公元前257年,秦国攻打赵国,把赵国都城邯郸都围困了起来。赵国的平原君因为自己的妻子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就派人向魏王和大舅子信陵君求援。魏王便命大将晋鄙率十万兵马前去驰援。
  秦王听说,就派人去恐吓魏王说:“赵国早晚都会被我灭掉,诸侯们有谁敢来救的,等我灭了赵国,转头就报复谁。”魏王果然胆怯了,下令晋鄙在壁邺驻扎不前,观望风向。
  眼看国家危急,平原君心急如焚。这时,信陵君的朋友侯赢给他出了一个主意:“魂王最宠爱的是如姬夫人,她的父亲是被人害死的。当年她求魏王给父亲报仇,魏王三年也没能办成,最后还是公子您派人把如姬的杀父仇人给杀了。如姬因此对侔感激涕零,曾说为你去死都甘心。现在不如就请她去帮忙盗取兵符。”
  信陵君立即去找如姬陈情。如姬慨然答允了信陵君的请求,很快就把兵符盗了出来。只是晋鄙虽然接到了兵符,但他仍然不肯相信,坚持要向魂王奏报之后再交出兵权。信陵君的门客朱亥立即杀死晋鄙,假称他不遵王命。官兵们看见兵符,不疑有它,都愿意听从信陵君的指挥。于是信陵君精选了八万兵马,身先士卒地对着秦国军队冲杀过去。邯郸城里的平原君也奋起呼应。两相夹击之下,秦军的损失竟达一半之多,就连秦将郑安平,都不得不带着两万人降了魏国。
  亏了虎符轻巧,这才能被娇弱的如姬夫人盗得,使战国的轨迹多了一个迂回。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段典故。
  虎符在隋朝时变成了“麟符”,在唐朝则因为讳虎的缘故(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变成了“鱼符”、“兔符”、“龟符”。当然这些看来温吞的名称变化一点也没有妨碍唐军的赫赫威名。到宋朝,“虎符”又一度恢复,在元朝以后则成为虎头牌,虽然仍是以虎为各的铜质军符,却不再是一只虎的造型了。
  如今虎符虎头牌虽然是早已经远去,但敬虎的概念却一直延续至今。有无数的诗、词、谚语,都以虎为至上威严的代表,比如“虎将”、“将门虎女”、 “虎虎生成”、“龙腾虎跃”、“龙行虎步”、“虎踞龙盘”等等等等,数不胜数。
  从仰韶文化中的蚌龙蚌虎相伴就可以看出,自古以来龙与虎的地位都是极其重要的。《周易》乾卦有云:“云从龙,风从虎。”一个飞腾于天,一个傲行于地,相互呼应,气势非凡。
  龙为鳞族之王,虎为兽族之王。世间英雄指点江山,唯有龙虎之威最可比拟,正所谓“云从龙、凤从虎”,风云际会方能论英雄。
  
  编辑 姚 晟
其他文献
1912年,在德国北部的一条河边,一个渔夫偶然逮到一只多足的怪物,这个家伙横行滩涂,身披绒毛,很是吓人。幸好它个头小,渔夫先生受惊不大。  这家伙,后来被生物学家确认身份,原来是来自中国的偷渡客,学名叫“中华绒螯蟹”,也就是江南俗称的“大闸蟹”。中国与欧洲远隔千山万水,这些断然没有国际主义精神的小家伙们,是如何不远万里,来到德国的呢?专家们猜测,这些大闸蟹大概是搭了便车。那时候,欧洲对华贸易存在巨
期刊
我第一篇短篇小说《平庸的人》,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写完的。那时我爬梯子在书柜上找书,忽然有了“灵感”,就坐在梯子上用了半个小时写了一篇1000字的小说,是一个很巧妙的故事。讲的是一对男女朋友,男的不肯和女的结婚,又搞网恋,见了面之后被网上认识的美女抛弃,失望之下就和原来的女朋友结婚了。最后才明白,那个网上的美女是他女朋友雇佣的。  我写完之后简直太激动了,禀报给我妈。我妈也很激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期刊
天刚蒙蒙亮,路上只有一辆车。这是辆去菜市场的三轮车,车上有一大筐蔬菜:辣椒、茄子、卷心菜。它们都很兴奋,刚刚被摘下来,又装上车要送到城里去。新的环境是怎样的?所有的蔬菜都有着自己的想象。  有两只辣椒,还有一只茄子和卷心菜,它们可没那么兴奋,它们也许是有些特别的,竟然听懂了菜农的话:“把这些都送到城里人的餐桌上去,他们最喜欢吃这些新鲜的东西了。”  所以这四位智者是明白自己的命运的,那就是被人吃掉
期刊
那一年我16岁,成绩平平,长相也一般。父母忙于在外地工作,几乎没有时间管我,我一个人寂寞地生活。  我也希望能像班里的女孩子,有一个自己的小群体,讨论明星和时尚,或者在放学路上和一小撮男生嬉笑打闹;希望能在被人冷落的时候有个朋友握住我的手。  陈赫,便以他骑车时的悠闲姿态,晃晃悠悠地驶入我的视野。  我至今还记得那一天,下着细雨,青石板路滑,陈赫无法骑自行车,只好推着走。雨几乎打湿了他的衣服,漂亮
期刊
我刚上高中那会儿,正是轻狂少年时,发表了两首小诗,眼里便容不下俗人了。自视甚高的我在班里千挑万选,还真交了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她叫方菲,很文静,和我一样集邮,也和我一样写诗,最重要的是她和别人不一样,这就是我想要的朋友。  方菲眉眼细长,头发稀而黄,待人总是有些高高在上的样子。但这丝毫不能影响我们之间的友谊。方菲很有才气,诗写得空灵悲伤,这正是我那个年纪喜欢的东西。但方菲也有我不喜欢的地方,她家住外
期刊
离开不会太悲伤/有些心情该释放/直到眼泪它自己落下/才发现骗不了自己/其实很爱你/现在学着去遗忘/躲开有你的地方/回忆被谁放在书架上/把他从最高的地方落下/感动越是深刻/寂寞就越伤人    (一)    清是千金小姐,漂亮活泼,在学校哥们儿很多,也有很多倾慕者。她喜欢和别人开玩笑,好像从来就没有什么能令她发愁的事情 同桌明是一个个性阴郁的帅哥,不太爱搭理人,身上似乎始终笼罩着一股神秘,让人捉摸不
期刊
想睡就睡,想唱就唱,最灿烂的季节,我们拥有了最自由的时间——暑假来啦。  不要规则,不要束缚,不要干扰,让我们拥有最自我的空间,让日子像夏花那么绚烂!  来,为自己设计一个个性、超值的完美假期吧!    向腐败型暑假SAY GOOBYE    你是不是曾经这样度过你的暑假?  1.昏睡百年型  平日里早上6点就起来赶早自习,晚上12点还在背单词。对于暑假以及任何不要被闹钟催醒的日子,小君只有一个想
期刊
“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克布森1968年通过实验研究而提出来的,它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生有极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生产生期望,从而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生体察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结果,智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然而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罗森塔尔效应”差异明显
期刊
最美的礼物是自己 小 颖    你要庆幸,在千万个轮回中,上帝看中了你,赐予你一份最珍贵的礼物——生命。  而你,就是这生命的主宰者,你将与它共同创造一个精彩的人生。  于是,你开始了这份生命的旅程……  你开始用言语装饰生活,你的每一声“咿呀”都令你身旁的人惊喜,激动……  你开始用步伐阐述心情,每一步的颤颤巍巍,都赋予你无法言语的快乐……  你开始用微笑面对生活,你接受着每一天的酸甜苦辣,你不
期刊
在中国历朝开国皇帝里,朱元璋是唯一一个出身贫寒彻骨的——甚至贫寒都不足以形容。传说中,儿时的朱元璋饿得去挖小老鼠吃,却在鼠洞中发现了老鼠储存过冬的各种粮豆,于是大喜过望兜回家中,让母亲将这些粮豆煮成一锅粥饱餐了一顿。对这锅粥的记忆。一直在朱元璋的脑海中盘旋,当他登基为帝后,还特意要求御厨在那天熬制粥。据说,这就是腊八粥的来历。  今天的人们仍然在腊八这天食用各色粮豆杂果熬制的粥,又有几人体会得了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