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建本科院校经过快速发展阶段,已经从扩招、建设进入到提高阶段。本文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入手,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实际,分析此类学校主动实施内涵发展战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因及采取的措施,并就如何促进内涵发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涵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43-02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但是大众化高等教育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大众化脚步过快过乱;大众化教育理论准备不足;盲目和从众制造了新的资源浪费等。导致部分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管理水平滞后、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压力大等。因此,我们要调整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内涵发展和学科建设,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概念
内涵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是指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现有学校的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高等教育发展包括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大要素。外延式发展更多关注的是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内涵式发展更多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内涵发展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重点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全面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因此,以深化学科和专业建设为背景的新一轮内涵建设必将在高校里兴起。
1.内涵发展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规模大幅扩张以后必然需要一个调整时期,以保证规模和内涵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扩招以后,也需要有一个内涵发展过程,以消化扩招带来的质量压力,提升办学质量,巩固发展成果。从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来看,内涵发展已成为政府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基调。规模扩张过快带来的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从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长远发展来看,内涵建设不仅非常迫切,而且意义重大。
2.加强内涵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地方几所学校合并升级的,作为地方新升本的院校,必须把学校的发展放在高等教育发展这个大的背景下来思考。要深入研究学校发展是否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实和未来走向要求相一致,这对我们开拓视野、理清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各校实际,抓质量工程、抓人才队伍建设,创建若干个具有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应成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加强内涵建设
1.加快办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思想。
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表明,规模的增长有特定的阶段性和时效性,而追求人才培养的质量却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生命之源。在日益加剧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唯有办学质量是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1)着眼奋斗目标,培育大学精神。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必须重视自身所特有的大学文化的培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自身所特有的大学文化形成和发展变化,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二是要结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社会学科建设等工作,将大学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发挥其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创新办学理念,拓展办学思路。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我们所有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努力去培养和造就一支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队伍;三是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四是必须具备一支优良的后勤保障队伍,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2.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把内涵发展措施落到实处。
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方向、战略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的社会声誉等。
(1)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一是要继续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二是要落实质量工程,做好质量工程的项目申报工作;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2)推进质量工程,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确定适应学校和学生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培养模式;二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加快调整专业结构,设计好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三是全面构建国家、省、市(校)三级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名师建设与培养体系,倾力培育打造国家级、市级成果和项目。
(3)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狠抓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努力使学校有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活跃和谐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成长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3.以名师工程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校要重点建设好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二是在同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队伍;三是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等途径改善师资结构;二是通过完善教师考核和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着力培育创新团队,组建以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能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校级创新团队,建立遴选机制,实行倾斜政策,特别要加强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团队的培育。
4.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内部管理开创新局面。
内涵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就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整体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应从学校的资源禀赋、社会需求及自身办学条件等实际出发,找准位置,寻求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强化学科建设
办大学就其根本就是办学科。学校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学校的目标定位、特色定位和战略定位,从而形成基本的办学思路、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1)明确学科的基础地位,全力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优秀的学科集合效应能充分调动大学资源实行队伍汇聚、方向凝练和机制创新。因此,学科的结构布局、服务功能、创新机制和发展的活力决定了大学的办学质量、学术水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学科是大学的基础,是大学的生命之所在。
(2)明确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如何抓好学科建设。一是要树立学科建设龙头性、系统性的工作理念,从决策、管理者到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科学规划,把学科建设定位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要创新学科建设机制,集聚队伍,激励先进,创新发展。
(3)发挥学科的“聚合”效应,着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师学术活动,促进教师学术创新。一是通过学科聚合人才,把不同层次的人才聚合在一起,形成创新团队;二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有所为的学术攻关过程中,锻炼队伍,提高水平;三是根据本校特色,以特长学科、交叉学科、新生学科造就一大批学术骨干、学术名师。
四、加强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师是办学主体,师资队伍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新建本科院校当前的教师现状是:总体数量不足、高职比例低、学历偏低、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匮乏、青年教师比例高等问题。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一支师德师风好、学历水准高、教学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因此,我们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根据本校定位的层次要求以及各专业办学规模,确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实施特聘教授制度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着力做好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围绕学科建设认真做好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和成才环境。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青年教师攻读学位。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场所和机会,促进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
五、结束语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调整发展战略,强化内涵发展和学科建设,以特色求发展,是高等教育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玉龙.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创新能力,谋求高等学校的长远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7(5)
2 高亚南、寇 荣.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21
3 蒲文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初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2):94~95
4 黄远友.大力建设创业文化,精心打造文化特色[J].宿州学院学报,2010(4):1~3
【关键词】内涵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43-02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30年时间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但是大众化高等教育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大众化脚步过快过乱;大众化教育理论准备不足;盲目和从众制造了新的资源浪费等。导致部分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水平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管理水平滞后、生源整体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压力大等。因此,我们要调整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内涵发展和学科建设,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一、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概念
内涵发展是发展结构模式的一种类型,是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是指通过挖掘现有学校的潜力,优化教育结构,提高现有学校的内部效率和质量来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高等教育发展包括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四大要素。外延式发展更多关注的是规模的扩展和布局结构的调整,内涵式发展更多强调的是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二、内涵发展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重点是深入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的工程,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结构调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加强教育教学的实践环节,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开展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全面推进高校学风建设。因此,以深化学科和专业建设为背景的新一轮内涵建设必将在高校里兴起。
1.内涵发展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规模大幅扩张以后必然需要一个调整时期,以保证规模和内涵协调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扩招以后,也需要有一个内涵发展过程,以消化扩招带来的质量压力,提升办学质量,巩固发展成果。从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来看,内涵发展已成为政府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基调。规模扩张过快带来的问题已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从高等教育的现状和长远发展来看,内涵建设不仅非常迫切,而且意义重大。
2.加强内涵建设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几年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地方几所学校合并升级的,作为地方新升本的院校,必须把学校的发展放在高等教育发展这个大的背景下来思考。要深入研究学校发展是否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实和未来走向要求相一致,这对我们开拓视野、理清思路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各校实际,抓质量工程、抓人才队伍建设,创建若干个具有特色的学科和专业应成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加强内涵建设
1.加快办学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牢固树立质量立校思想。
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表明,规模的增长有特定的阶段性和时效性,而追求人才培养的质量却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立身之本、生命之源。在日益加剧的高等教育竞争中,唯有办学质量是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
(1)着眼奋斗目标,培育大学精神。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必须重视自身所特有的大学文化的培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自身所特有的大学文化形成和发展变化,及时进行总结和提炼;二是要结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社会学科建设等工作,将大学文化作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发挥其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创新办学理念,拓展办学思路。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这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我们所有工作开展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要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努力去培养和造就一支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师队伍;三是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调动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四是必须具备一支优良的后勤保障队伍,努力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2.全面推进质量工程建设,把内涵发展措施落到实处。
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它涉及到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方向、战略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以及学校的社会声誉等。
(1)强化质量意识,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一是要继续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充分整合教学资源,使学科专业特色更加鲜明,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二是要落实质量工程,做好质量工程的项目申报工作;三是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2)推进质量工程,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根据学校的办学实际,确定适应学校和学生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培养模式;二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加快调整专业结构,设计好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细化人才培养目标,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指导;三是全面构建国家、省、市(校)三级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学研究成果和教学名师建设与培养体系,倾力培育打造国家级、市级成果和项目。
(3)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加强校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狠抓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努力使学校有一个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活跃和谐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成长和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
3.以名师工程为重点,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
学校要重点建设好三支人才队伍:一是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二是在同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队伍;三是优秀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是通过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强专业骨干教师培养等途径改善师资结构;二是通过完善教师考核和奖励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着力培育创新团队,组建以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能够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校级创新团队,建立遴选机制,实行倾斜政策,特别要加强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团队的培育。
4.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内部管理开创新局面。
内涵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就必须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整体氛围,而这种氛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应从学校的资源禀赋、社会需求及自身办学条件等实际出发,找准位置,寻求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强化学科建设
办大学就其根本就是办学科。学校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确立学校的目标定位、特色定位和战略定位,从而形成基本的办学思路、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
(1)明确学科的基础地位,全力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优秀的学科集合效应能充分调动大学资源实行队伍汇聚、方向凝练和机制创新。因此,学科的结构布局、服务功能、创新机制和发展的活力决定了大学的办学质量、学术水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学科是大学的基础,是大学的生命之所在。
(2)明确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如何抓好学科建设。一是要树立学科建设龙头性、系统性的工作理念,从决策、管理者到全体教职员工都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科学规划,把学科建设定位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二是要创新学科建设机制,集聚队伍,激励先进,创新发展。
(3)发挥学科的“聚合”效应,着力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以学科建设带动教师学术活动,促进教师学术创新。一是通过学科聚合人才,把不同层次的人才聚合在一起,形成创新团队;二是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有所为的学术攻关过程中,锻炼队伍,提高水平;三是根据本校特色,以特长学科、交叉学科、新生学科造就一大批学术骨干、学术名师。
四、加强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师是办学主体,师资队伍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新建本科院校当前的教师现状是:总体数量不足、高职比例低、学历偏低、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匮乏、青年教师比例高等问题。而要提高教育质量,建设一支师德师风好、学历水准高、教学业务精、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是关键,因此,我们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全面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根据本校定位的层次要求以及各专业办学规模,确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实施特聘教授制度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办法,着力做好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围绕学科建设认真做好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工作。为青年教师创造良好的成长和成才环境。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青年教师攻读学位。通过多种渠道和各种形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术交流场所和机会,促进国内和国际学术交流。
五、结束语
总之,坚持以人为本,调整发展战略,强化内涵发展和学科建设,以特色求发展,是高等教育发生“质”的飞跃,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之路。
参考文献
1 张玉龙.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创新能力,谋求高等学校的长远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7(5)
2 高亚南、寇 荣.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1、21
3 蒲文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初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2):94~95
4 黄远友.大力建设创业文化,精心打造文化特色[J].宿州学院学报,201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