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曾做过胃大部切除者,亦是患胃癌的高危对象。残胃甚至比“全胃”更易生癌。
胄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的工作任务繁重,至少一日三餐所吃食物的消化,是它的基本工作量,许多人还要吃夜宵、下午茶,甚至有人一天到晚零食不断,饱了口福,却苦了胃。食物之中,有时还会鱼龙混杂,有害物质也会夹杂其中,胃就更受其害了。还有些物质本身虽不能称之为“有害物质”,一旦过多,对胃也会造成损害,如盐摄入过多,便能损害胃黏膜。甚至曾有吃饭吃到急性胃扩张乃至胃穿孔的。
胃病易引发胃癌
胃病在我国发病率甚高,以前曾有人估计我国民众一生中曾患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者,占20%,有人发现作胃镜检查者,各种胃疾、至少是轻度浅表性胃炎者占95%以上,当然,他们都是因为上腹部不适才作检查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曾长期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近年我国肺癌猛增,胃癌相对减少,但发病率仍高踞第二、三位。我国胃癌高发,当与我国胃病高发有关,因胃溃疡经久不愈者有一定的变癌机率,慢性萎缩性胃炎,尤以伴“肠上皮化生”(即胃之黏膜上皮细胞有了如肠黏膜上皮细胞之特征)者亦然。而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之发生则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盐摄入过多、胃酸分泌过旺、幽门螺杆菌(一种能寄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下的细菌)感染等。当然,从良性的胃溃疡、慢性胃炎演变为胃癌,细胞的癌变还与遗传背景、摄入致癌物质与个体的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故欲预防胃癌,则应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而避免食用高盐与腌制食物及不新鲜蔬菜(其中多含亚硝酸盐,可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等)。
胃癌如能早期发现,治疗之效果甚好。据有研究者报道:早期发现的原位癌(指尚局限于胃黏膜层的癌),手术切除后5年的生率高达99%,简直可以说“都可治愈”了。欲早期发现,则需对胃癌的症状提高警惕,上腹部不适,如隐痛、胀满、嘈杂,尤伴有食欲下降者即应就医。短期治疗不见改善者,即宜进一步检查,而检查之法以作胃镜检查最佳。近年由于胃镜检查的普及,我国的胃癌被早期发现者日渐增多。
当然,上腹部不适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症状,一般而言,不必过于紧张,况且上腹部不适之原因甚多,并非皆因胃而起,即以胃病论,绝大多数也是良性胃病而非胃癌,但早期胃癌却也可混迹其中。故凡胃溃疡经久未愈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者、胃息肉(此为良性病变,但可有癌变)者,即所谓胃癌之“高危对象”,尤应提高警惕。
残胃更易生癌
有曾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经久不愈,甚或出血、穿孔、梗阻等原因而做过胃大部切除者,通常手术后症状大多缓解,病人健康状况恢复良好。若干年相安无事之后,或感胃部不适时多不重视,一则有早年胃疾之“经验”,症状比之早年之时轻多了,再则以为“胃已切除”,不可能再生枝节,因而常常不以为意。孰料不然,曾作胃大部切除后残留之胃,谓之“残胃”,而这残胃甚至比“全胃”还更易生癌,即“残胃癌”。
胃的入口为贲门,上接食管,出口称幽门,下连十二指肠,近幽门部位的胃,称为胃窦,此处收缩力强,胃酸等胃液分泌旺盛,亦是胃溃疡、胃癌好发之处。故胃大部切除术切除的胃,便主要包括胃窦、幽门等部位。因为胃已大部切除,收缩力大减,若幽门仍然门禁森严,食物如何能够通过?而胃窦部则是胃酸的主要产地,若不充分切除,则胃酸产量仍高,胃溃疡还将复发,故此种术式,亦是不得已而为之之法。问题是幽门切除,胃中之食物固易下行,肠中之物或亦可逆流而上,肠液多为碱性,胃黏膜本只适应酸性环境,肠液的返流使残胃的黏膜上皮细胞大受其害。而胃窦的切除又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液中的胃泌素对胃黏膜本有滋养、保护作用,而今则大为减弱。胃酸的减少则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繁殖,硝酸盐还原菌的滋生则又利于食物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如此一来,残胃患癌的风险自然就高。
据统计,胃大部切除后5~10年残胃癌的发生率为1%~5%,已远高于胃溃疡之癌变机率,10年后发生率可能更进一步增高。故“胃大部切除后者”,亦是患胃癌的“高危对象”,曾作胃切除之诸君万不可大意,凡觉胃部不适时,宜早就医。
为治一病而又涉及另一病的问题,在医学上也实属无奈。不过幸而如今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皆已有颇为有效的药物疗法,多数可以治愈,极少发展到出血、穿孔、梗阻,胃大部切除手术切除已极少施行。如此,今后残胃减少,残胃癌也必将减少,则是人类之幸事了。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胄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的工作任务繁重,至少一日三餐所吃食物的消化,是它的基本工作量,许多人还要吃夜宵、下午茶,甚至有人一天到晚零食不断,饱了口福,却苦了胃。食物之中,有时还会鱼龙混杂,有害物质也会夹杂其中,胃就更受其害了。还有些物质本身虽不能称之为“有害物质”,一旦过多,对胃也会造成损害,如盐摄入过多,便能损害胃黏膜。甚至曾有吃饭吃到急性胃扩张乃至胃穿孔的。
胃病易引发胃癌
胃病在我国发病率甚高,以前曾有人估计我国民众一生中曾患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者,占20%,有人发现作胃镜检查者,各种胃疾、至少是轻度浅表性胃炎者占95%以上,当然,他们都是因为上腹部不适才作检查的。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曾长期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近年我国肺癌猛增,胃癌相对减少,但发病率仍高踞第二、三位。我国胃癌高发,当与我国胃病高发有关,因胃溃疡经久不愈者有一定的变癌机率,慢性萎缩性胃炎,尤以伴“肠上皮化生”(即胃之黏膜上皮细胞有了如肠黏膜上皮细胞之特征)者亦然。而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之发生则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盐摄入过多、胃酸分泌过旺、幽门螺杆菌(一种能寄生于胃、十二指肠黏膜下的细菌)感染等。当然,从良性的胃溃疡、慢性胃炎演变为胃癌,细胞的癌变还与遗传背景、摄入致癌物质与个体的免疫力下降等因素相关。故欲预防胃癌,则应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消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而避免食用高盐与腌制食物及不新鲜蔬菜(其中多含亚硝酸盐,可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等)。
胃癌如能早期发现,治疗之效果甚好。据有研究者报道:早期发现的原位癌(指尚局限于胃黏膜层的癌),手术切除后5年的生率高达99%,简直可以说“都可治愈”了。欲早期发现,则需对胃癌的症状提高警惕,上腹部不适,如隐痛、胀满、嘈杂,尤伴有食欲下降者即应就医。短期治疗不见改善者,即宜进一步检查,而检查之法以作胃镜检查最佳。近年由于胃镜检查的普及,我国的胃癌被早期发现者日渐增多。
当然,上腹部不适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症状,一般而言,不必过于紧张,况且上腹部不适之原因甚多,并非皆因胃而起,即以胃病论,绝大多数也是良性胃病而非胃癌,但早期胃癌却也可混迹其中。故凡胃溃疡经久未愈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者、胃息肉(此为良性病变,但可有癌变)者,即所谓胃癌之“高危对象”,尤应提高警惕。
残胃更易生癌
有曾因胃十二指肠溃疡经久不愈,甚或出血、穿孔、梗阻等原因而做过胃大部切除者,通常手术后症状大多缓解,病人健康状况恢复良好。若干年相安无事之后,或感胃部不适时多不重视,一则有早年胃疾之“经验”,症状比之早年之时轻多了,再则以为“胃已切除”,不可能再生枝节,因而常常不以为意。孰料不然,曾作胃大部切除后残留之胃,谓之“残胃”,而这残胃甚至比“全胃”还更易生癌,即“残胃癌”。
胃的入口为贲门,上接食管,出口称幽门,下连十二指肠,近幽门部位的胃,称为胃窦,此处收缩力强,胃酸等胃液分泌旺盛,亦是胃溃疡、胃癌好发之处。故胃大部切除术切除的胃,便主要包括胃窦、幽门等部位。因为胃已大部切除,收缩力大减,若幽门仍然门禁森严,食物如何能够通过?而胃窦部则是胃酸的主要产地,若不充分切除,则胃酸产量仍高,胃溃疡还将复发,故此种术式,亦是不得已而为之之法。问题是幽门切除,胃中之食物固易下行,肠中之物或亦可逆流而上,肠液多为碱性,胃黏膜本只适应酸性环境,肠液的返流使残胃的黏膜上皮细胞大受其害。而胃窦的切除又使胃液分泌减少,胃液中的胃泌素对胃黏膜本有滋养、保护作用,而今则大为减弱。胃酸的减少则有利于某些细菌的繁殖,硝酸盐还原菌的滋生则又利于食物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如此一来,残胃患癌的风险自然就高。
据统计,胃大部切除后5~10年残胃癌的发生率为1%~5%,已远高于胃溃疡之癌变机率,10年后发生率可能更进一步增高。故“胃大部切除后者”,亦是患胃癌的“高危对象”,曾作胃切除之诸君万不可大意,凡觉胃部不适时,宜早就医。
为治一病而又涉及另一病的问题,在医学上也实属无奈。不过幸而如今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皆已有颇为有效的药物疗法,多数可以治愈,极少发展到出血、穿孔、梗阻,胃大部切除手术切除已极少施行。如此,今后残胃减少,残胃癌也必将减少,则是人类之幸事了。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