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高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文化知识底子比较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可能较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总结出针对职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即先培养好学生的最佳学习心态,其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才能达到很好地教学效果,并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
【关键词】职高生;数学教学;特殊教法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课堂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职高学生生源及原有的知识层次、心理层次、生活层次、学习方式都参次不齐,因此,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多数职高生数学底子都比较薄。很多简单的基础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或者说成了难题,在学习上需从头学起,反复详讲,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补上缺漏。然后才谈得上理解运用。那么,如何来提高职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呢?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制订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制定出来的。同样,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搞好职高数学的教与学。学情,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客观过程,它又可分为本质学情和具体学情。本质学情,指的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实际情况;具体学情,指的是一个学生或一类学生甚至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体的学习特征。教师在钻研教材、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设计教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主观盲目性。
2. 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上课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死记硬背什么。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不一定吸引每一个学生,对讲授内容已经掌握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很容易开小差。而自控能力差、基础差、听不懂的学生更改变不了上课说话、睡觉或看小说的状况。学生在这样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情境中,养成了不动脑、不动手、不爱看书,过分依赖老师的被动学习的习惯。这既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我们不应当把课堂当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觉主动地观察、思考,并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说。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打破常规,对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求答案,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 加强学法指导,积极开发学生智能 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摆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埃得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自学的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加强学法指导。为此,应抓好以下几个主面:如何看书、预习、听课、做笔记;如何做作业、复习、小结;如何发现问题、质疑;如何有效思考等。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学到广博的知识,进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4. 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控制论中的信息反馈理论告诉我们,要使信息反馈达到预期效果,除了保证实现预期的正、负反馈的正确之外,反馈信息的相位(或时间延迟)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只有恰当时刻和恰当强度的反馈信息才能保证最佳反馈效果,信息反馈过迟,对于纠正大多数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来说,基本上是无效的。所以信息反馈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把传统的“教师背着学生改作业”变成课上改,把教师替学生改变成学生自已改,把重点改正本子上的错误变成重点改正学生头脑里知识系统中的错误。教师课堂组织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及时调节教学方法。学生课内练习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及时调节课外练习的数量和难度,避免机械重复。形成性测试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制订补救方案和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教与学两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和提高。
5. 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辩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多数学生存在着数学思想方法缺乏、学习目标确定不当、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不会分析归纳,举一反三等方面的问题。
职高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更新数学教学的观念,把握学生的特点,才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职高生;数学教学;特殊教法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课堂教学中,就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职高学生生源及原有的知识层次、心理层次、生活层次、学习方式都参次不齐,因此,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多数职高生数学底子都比较薄。很多简单的基础知识对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或者说成了难题,在学习上需从头学起,反复详讲,加深印象,增强记忆,补上缺漏。然后才谈得上理解运用。那么,如何来提高职高数学的教学质量呢?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制订符合学情的教学方案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制定出来的。同样,我们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制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搞好职高数学的教与学。学情,是学生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能的客观过程,它又可分为本质学情和具体学情。本质学情,指的是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实际情况;具体学情,指的是一个学生或一类学生甚至一个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体的学习特征。教师在钻研教材、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基础设计教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克服教学工作中的主观盲目性。
2. 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上课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死记硬背什么。教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不一定吸引每一个学生,对讲授内容已经掌握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这样很容易开小差。而自控能力差、基础差、听不懂的学生更改变不了上课说话、睡觉或看小说的状况。学生在这样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情境中,养成了不动脑、不动手、不爱看书,过分依赖老师的被动学习的习惯。这既不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因此,我们不应当把课堂当成教师的一言堂,而应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自觉主动地观察、思考,并让学生动手做、动口说。教师应鼓励和启发学生打破常规,对一个问题要从多方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寻求答案,使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应有的培养与发展,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3. 加强学法指导,积极开发学生智能 新课标要求我们不但要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注重发展学生智力,而且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摆在教学活动的首位。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埃得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自学的人。”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加强学法指导。为此,应抓好以下几个主面:如何看书、预习、听课、做笔记;如何做作业、复习、小结;如何发现问题、质疑;如何有效思考等。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学到广博的知识,进而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4. 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控制论中的信息反馈理论告诉我们,要使信息反馈达到预期效果,除了保证实现预期的正、负反馈的正确之外,反馈信息的相位(或时间延迟)也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只有恰当时刻和恰当强度的反馈信息才能保证最佳反馈效果,信息反馈过迟,对于纠正大多数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来说,基本上是无效的。所以信息反馈的时机选择非常重要。把传统的“教师背着学生改作业”变成课上改,把教师替学生改变成学生自已改,把重点改正本子上的错误变成重点改正学生头脑里知识系统中的错误。教师课堂组织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听课反应,及时调节教学方法。学生课内练习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及时调节课外练习的数量和难度,避免机械重复。形成性测试的信息及时反馈,可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制订补救方案和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教与学两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和提高。
5. 数学思维的培养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等)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并按照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理性活动。数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2.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3.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4.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辩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多数学生存在着数学思想方法缺乏、学习目标确定不当、思维惰性造成思维模糊、不会分析归纳,举一反三等方面的问题。
职高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更新数学教学的观念,把握学生的特点,才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