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教学必须强调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突出科学的诱思探究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诱导,引导其进行思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自然所需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在生物课堂中探究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诱思探究式提问”的形式实现的,因此,“诱思探究式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在生物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诱思探究式提问的特点
(一)鼓励性。从形式上说,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努力避免使提问面过窄,多数学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以阶梯式提问形式出现,由易到难,照顾到多层面的学生;或在某个学生回答之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而扩大提问参与面;或对于“希望生”、“学困生”,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特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并给以鼓励,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开放性。开放性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等。例如,在《基因的结构》一课中设计诱思探究式提问:有人说“吃基因补基因”,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试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简要说明。
(三)层次性。诱思探究式教学中的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而应当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在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递进式的、有节奏的、有层次的,前后衔接且相互呼应,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某个主题,逐步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四)提示性。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起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应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例如,在《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节课中,“色盲的患病概率如何”便是一个不适合探究的问题,因为它并未提示学生从何处以及如何寻找答案。只有在设计的问题具体到足以提示出需要什么资料去回答时,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科学问题。
二、诱思探究式提问的基本要求
(一)问在有疑之处。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课中,学生只知道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而不知道幼苗向光生长的感光部位在哪里。教师要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用锡铂遮住单侧光照下的幼苗的顶端;用锡铂遮住单侧光照下的幼苗的下部。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一段时间后各组实验的现象,由学生从实验结果的差异中找到疑问,从而提出诱思探究式问题: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那么植物向光生长的感光部位在哪里呢?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问题难易适度。诱思探究式问题较为高级,但这不是说问题越难越好,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张熊飞教授说的:跳一跳,摘得到。这是诱导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探究的重要条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容易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节课中,作出诱思探究式提问:结合我国的国情,谈谈如
何防治我国的环境污染。它要求学生综合教材第三章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第八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知识、化学课中的有关环保知识、政治课中的有关法律知识,联系实际,并把学过的知识纵横交错,进行一番加工创造,灵活地加以运用。
(四)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提问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与回答,尤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立刻对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为他换一个相关的基础提问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过难过大,教师可利用探究提问序列性的特点,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将它分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这既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又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发展,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不适应时代的步伐。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把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总之,诱思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454650
一、诱思探究式提问的特点
(一)鼓励性。从形式上说,鼓励性提问应面向全体,而不是针对某个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努力避免使提问面过窄,多数学生得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应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问题:或把较难的问题分解,以阶梯式提问形式出现,由易到难,照顾到多层面的学生;或在某个学生回答之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从而扩大提问参与面;或对于“希望生”、“学困生”,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特设一些让他们表现的机会,并给以鼓励,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全体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开放性。开放性提问允许学生作出多种可能的解释或回答。开放性提问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如果……那么……”“你认为接下来将发生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做?”“关于这个问题你还有什么看法吗”等等。例如,在《基因的结构》一课中设计诱思探究式提问:有人说“吃基因补基因”,你是否赞成这种观点,试从新陈代谢的角度简要说明。
(三)层次性。诱思探究式教学中的提问不能随意而为,而应当事先经过精心设计。在各阶段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当是递进式的、有节奏的、有层次的,前后衔接且相互呼应,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紧紧围绕某个主题,逐步深入开展探究活动。
(四)提示性。教师所提的问题,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要能起指导或引导作用,给学生指出探究的大致方向或应从哪个方面着手去探究。例如,在《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一节课中,“色盲的患病概率如何”便是一个不适合探究的问题,因为它并未提示学生从何处以及如何寻找答案。只有在设计的问题具体到足以提示出需要什么资料去回答时,才会成为一个有效的科学问题。
二、诱思探究式提问的基本要求
(一)问在有疑之处。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而问题一旦解决,学生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植物的激素调节》一节课中,学生只知道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而不知道幼苗向光生长的感光部位在哪里。教师要设计一组对比实验:用锡铂遮住单侧光照下的幼苗的顶端;用锡铂遮住单侧光照下的幼苗的下部。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一段时间后各组实验的现象,由学生从实验结果的差异中找到疑问,从而提出诱思探究式问题: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那么植物向光生长的感光部位在哪里呢?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问题难易适度。诱思探究式问题较为高级,但这不是说问题越难越好,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即张熊飞教授说的:跳一跳,摘得到。这是诱导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探究的重要条件。问题过于简单,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感到力所不及,不知从何做起,容易失去探究学习的兴趣。
(三)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提问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提问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如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一节课中,作出诱思探究式提问:结合我国的国情,谈谈如
何防治我国的环境污染。它要求学生综合教材第三章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第八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知识、化学课中的有关环保知识、政治课中的有关法律知识,联系实际,并把学过的知识纵横交错,进行一番加工创造,灵活地加以运用。
(四)要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提问要想引起学生的大胆探索与回答,尤其需要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例如,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不要立刻对其作出评价,教师可以为他换一个相关的基础提问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给学生再次表现的机会。如果问题过难过大,教师可利用探究提问序列性的特点,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将它分成若干较易较小的问题,引导学生逐一回答。这既可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又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我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能力的发展,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不适应时代的步伐。 在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把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渗透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主动获取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总之,诱思式教学、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得以实施的关键,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
(作者单位:河南省济源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45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