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循环经济的经验及启示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加拿大政府、企业和社会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学习与借鉴加国的做法与经验,对于我国顺利实现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的转变是必要的。
   [关键词] 加拿大循环经济; 经验与启示;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17-0013-02
  
  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划,实施一系列相互配套、切实有效的政策,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与借鉴国外一些国家的经验教训是不可或缺的。
  
  一、加拿大循环经济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加拿大政府多年来非常重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了一整套以环境污染防治为核心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依靠政策、法律法规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开始制定保护水和防止空气污染等的相关法律。1970年加拿大政府成立了污染防治办公室,开始全面考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问题。1988年出台的《环境保护法》经过1999年修订后,更强调从源头治理污染。现在加拿大工业界和商业界都认为是这部法律使得他们有了统一的标准来实施清洁生产,尽量不排废物,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减少污染。实施清洁生产已成为企业的自愿行动。
  1995年加拿大制定了《污染预防行动计划》。该文件要求企业必须做污染预防计划,提交计划书(如果企业不做,就属违法),污染预防计划书的摘要要送交环境部,摘要包括本企业的污染预防目标、如何预防污染、期限等内容。政府则通过宣传媒体、网站来向社会公告企业的污染预防计划书摘要,接受公众监督。
  
  (二) 加拿大注重对循环经济的科研和技术开发,依靠科技进步,全面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拿大在促进循环经济的工作中重视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注重促使企业和学术团体用新的科技手段探索新的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对废弃物的产生,通过预防的方式而不是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加以避免。
  加拿大工业生态技术通过工业系统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和提高物质材料与能源的循环利用,以保证能量的充分转化,防止能源和有用物质材料的流失。如温哥华市垃圾处理场,他们将市民的生活垃圾集中到这里以后,对垃圾进行焚烧,把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能,输送给附近的工业园区供热,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使废弃物变成另一个企业的生产原料,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耗,使生产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循环式生产,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态经济效益。
  
  (三)加拿大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执行过程中注重全民参与,并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建设意识,从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拿大政府、社会团体及各社区均对全国的生态和环保的状况密切关注。每年政府都通过每半年出版的《加拿大生态环境状况》杂志及网络信息,向全体公民免费发布生态环境状况的信息。在介绍生态与环境情况的同时,向公民说明生态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的关系。
  加拿大在生态环境方面的宣传教育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形式外,较有特色的是设立生态教育基地(如蒙特利尔生物圈、温哥华的水族馆等),这些基地不仅从事城市以及各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生态学研究、生态保护试验,而且还建立起众多的教育项目,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对加拿大的公民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生态和环境保护教育。
  设在蒙特利尔的生物圈,作为生态教育基地,它不仅从事城市以及各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生态学研究、生态保护试验,而且还建立起众多的教育项目,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对加拿大的公民特别是中小学生进行生态和环境保护方面的教育,使他们设身处地地深入了解生态和环境。
  
  二、几点启示
  
  (一)加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循环经济涉及生产和生活的所有领域,应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将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纳入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体系之中,使之与其他政策相配套。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我国相关部门应探讨和加大宣传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号召全社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调整资源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持续性,是发展循环经济关键之一点。在国家资源发展战略中,应加大力度扶持核电、水电、风电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行业,探索新的替代能源,建立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在建立清洁高效的能源体系过程中积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借助国际上的资金,逐步使其成为中国化的商业运作方式,在使企业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保护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建立融资体制并进行综合规划。
  要大力进行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的制度创新,改革环境保护行政管理体制,防范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创造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新的环境保护机制,提高环境管理的效率。应尽快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明确消费者、企业、各级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把生态环境作为资源纳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范畴之内。
  
  (二)加大对循环经济科技开发的力度,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用科技进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首先,国家要鼓励企业转变设计思想和原则,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起来,充分注意使物质循环利用,采用在生产过程中无废或少废、生产绿色产品的清洁生产技术,采用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通过清洁生产实现“增产减污”,要尽量使所生产的产品不产生或少产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影响,不使用或尽可能少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
  其次,在开发和经营战略中,自觉地在生产经营和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引导有利于循环经济的消费和市场行为。实行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把有害环境的废弃物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中加强对公民的教育。
  我国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中,应特别关注加强对公民的环境保护教育,使广大群众树立生态价值观,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价值取向。我国应着重创建一些环境教育杂志,就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如居住环境与环境教育、环境教育评价、气候环境变化问题、社会价值和环境道德、环境保护与性别平等、环境思维、环境公正、地区知识等。环境教育不仅关注自然环境,还涉及社会公正、人道主义、经济全球化背景中所受的影响等。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社区、企业、非盈利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也应参与到对公民进行科学的环境教育工作中,鼓励广大群众树立可持续性的价值观念。
  要培养一批具有环境保护意识的新一代建设队伍。环境保护教育应从小学生开始,逐步培养起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保护家园的责任感。学校除了开设课程,还应借鉴加拿大建立环保基地的做法,对孩子进行户外环境教育,让孩子在接触自然、感触自然中,改变书写、想象和理解大自然的方式。
  促进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需要完善国家环境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制定法律和政策是重要的,落实和监督执行更重要。要建立政府行为和企业环境表现公开制度,公布政府的有关环保的方针和政策、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质量、重点流域水质等状况,鼓励公众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建立生态环境评估和巡察制度,通过权威媒体向社会公布结果。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
其他文献
[摘要]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2-0042-0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
期刊
[摘要] 全球化为中国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全球化,中国需要确立理性的规则意识、自信的竞争意识、和谐的宽容意识和开放的交往意识。  [关键词] 全球化; 思想意识; 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6)02-0026-02    一、全球化的特点    (一)全球化趋势在加速。  所谓全球化,指人类不断跨越民族和国家界限,
期刊
[摘要] 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是在政府的计划、调控管理之下的进程,因而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规模和速度问题、质量政策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众化; 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 G5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21-0010-03    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基本上是
期刊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充满创造活力、促进公平正义的社会,也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在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要实现社会安定有序,就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一)不断强化大局意识。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为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迫切需要一个稳定
期刊
[摘要] 文章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党内民主“异化”现象的几种表现形式,提出根治党内民主“异化”现象,必须大力发展有序化、制度化、权威化的民主。  [关键词] 党内民主; “异化”现象; 有序化、制度化、权威化民主  [中图分类号] D26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18-0013-02    党内民主“异化”现象,是指在发展党内民主过程中,采取一些与民主相悖
期刊
[摘要] 全球服务业的大规模转移引发了新的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新的显著特征,其态势备受关注,影响将会十分深远。这轮产业转移,对于中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和优化服务业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面对刚刚兴起的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要尽快行动起来,充分认识到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重要性,并采取综合的、配套的措施积极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争取把握机遇,抢得先机,赢得这一场新的国际竞争。  [关键
期刊
[摘要] 在现阶段的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伴随着利益分化和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而产生,对社会产生某些消极影响。政府应履行好辅助弱势群体致富的职能,帮助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关键词] 弱势群体; 政府;社会转型;共同富裕  [中图分类号] D9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18-0026-02    一、社会转型期的弱势群体    (一)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
期刊
[摘要] 为保持党的基层组织与社会结构的契合,必须实现基层组织建设重心向社区的战略性转移。社区党建在观念创新、功能定位、领导方式、活动空间、基层组织设置方式等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基层党建的创新。  [关键词] 社区党建; 基层党建; 创新  [中图分类号] D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18-0040-02    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战斗力的根本所在。随着社会转
期刊
[摘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确立了今后五年和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必须要科学发展的新的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和发展举措。这是新时期新阶段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勾画的新蓝图和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也是在新时期新阶段进一步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
期刊
[摘要] 过去之所以对社会主义问题不完全清楚,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正是由于在“两制关系”认识上的种种片面性,才造成了对社会主义的某些教条化、公式化理解和一度空想式的追求,使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再遭遇挫折。敏锐地觉察到并敢于摒弃以往在“两制关系”认识上的片面性,是邓小平创新的社会主义观与传统社会主义观的主要区别之一。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认识  [中图分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