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良好大国形象的着力点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30日,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站到世界舞台中央》的文章,文中主要阐述了以下观点:当大部分世界政治领导人都像无头苍蝇一样时,习近平在世界舞台上的坚定表现很显眼。习近平毫无疑问是一位政治家,一位非常能干且意志坚定的战略家。中国将成为什么样的大国还有待观察。整体来讲,中国的崛起对中国人民有利,对世界也有利。但是中国仍需确保走一条可持续的和平崛起之路。中国还有许多弱点,前方也还有许多挑战。
  诚然,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但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非“自塑”,我们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的真实形象与西方的主观印象仍存在着“反差”,软实力与硬实力相比还有“落差”。如何用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讲述好中國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塑造好中国形象,是对外传播工作者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承担的一项重大使命。
  那么,我们应该在国际上塑造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提出了四个“大国形象”的概念,为我们开展对外传播工作制定了更加清晰的目标。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作为对外传播一线采编人员,笔者拟结合对外报道实际浅析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塑造中国“大国形象”的几个着力点。
  一、中国制度与中国理论
  这是西方舆论长期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等旗号对我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领导进行质疑、攻击、抹黑的领域,对此,我们必须挺起腰杆、理直气壮地予以反驳。各国有权根据各自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在报道中通过各方面成就向外界展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体建议:
  1.通过每年的全国两会、五年一次的党代会、建党95周年等重大政治会议和时间节点,集中宣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中国制度与理论,阐释好它们的形成、内容、特点与优势。
  事实上,海外受众已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些优势所震撼了,如“集中力量办大事”与“高效的决策能力与执行能力”。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政府迅速集中全社会力量投入到大规模的抗震救灾行动中,给海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新华社对此作了充分报道。2015年夏天,一位美国人拍下了他搭乘京沪高铁时的精彩经历,短视频在网上发布后让外国网友感到震惊并引发了他们对本国行政效率的“吐槽”。《环球时报》引述一位外国网友说:“在多伦多,政客们竟然为了修建一个5英里长的地下隧道争吵了十多年!”
  2.通过报道五大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友爱、民族文化传承、宗教信仰自由等,展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色与优点。放眼世界,一些地区民族宗教矛盾与冲突不断,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五大民族自治区蓬勃发展,各民族人民和谐相处、安居乐业,虽然个别地方发生过影响社会稳定的暴力事件,但这无法动摇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大局,无法动摇各族人民对于坚定维护民族团结、保持和谐发展的决心。我们在处理民族关系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上的成功实践虽不敢说是完美的,但在世界范围内也堪称典范,值得我们去总结、去宣介,可借各自治区成立周年庆典、各民族庆祝传统特色节日等时间节点集中加强对外报道。
  3.事实胜于雄辩。通过持续报道世界认同的中国“经济奇迹”,说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什么是事实?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是事实。学者张维为认为,中国迅速崛起的三十多年,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三十多年,也是中国模式形成的三十多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范围内的制度竞争,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这个模式还在完善之中,但其总体的成功毋庸置疑。这种成功的最好表现就是中国的迅速崛起,是中国多数人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中国多数民众对国家前途的普遍乐观。除了报道中国的经济成就,我们还要在未来几年更加关注中国的扶贫攻坚战,党中央提出要在五年内使全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何做?全世界都在看。
  4.针对近年来海外舆论关注的反腐风暴,阐释好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这里面没有什么“纸牌屋”。同时要持续做好法治中国建设报道。
  5.解读好“习近平政治经济学”以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曾对内对外播发了“习近平政治经济学”的解读稿件,相关对外报道还可以继续深化。
  二、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他还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具体建议:
  1.西方受众普遍对小人物通过自己努力奋斗而取得成功、实现梦想的故事感兴趣,在中国这样的事例也不少见,我们在对外报道中要注意挖掘这类富有人情味的个体故事,尤其是那些成功之后不忘回馈社会的“正能量”故事,从而以小见大地展现中国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爱家爱国的集体群像。   2.挖掘世界知名中国企业的“品牌故事”。这些技术精、口碑佳、信誉好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扮演了“中国国际形象代言人”的角色。例如,如果一个外国人觉得他买的华为或者是小米手机用起来很不错,自然他对中国的印象就会加分。笔者曾在多国采访,对中国一些知名企业及其产品在海外的发展和影响力印象颇深。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笔者看到市区主要街道两旁的路灯广告牌上挂的都是华为公司的巨大标志;还有在多个国家,很多当地人的智能手机上都下载安装了微信。
  3.重大灾难的对外报道中要充分挖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故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多难兴邦,这其中必然存在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上文提到,汶川地震救援体现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其实它更体现了中国人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与精神力量。也就是在这次救援中,“志愿者”大规模亮相,这一名词正式为国人所熟知,2008年甚至被称为“志愿者元年”。此外,灾难中的英雄主义无论对哪个国家的受众来说都很引人注目,也很值得挖掘。
  4.加强民族地区的日常报道,突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团结互助,突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毋庸讳言,关于中国人身份认同,我们过去的对外报道更多集中在各民族平等层面,对于身份认同话题关注较少,应予以加强。
  5.加强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宣介,并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中国机遇与中国方案
  长期以来,国际上攻击、抹黑、唱衰中国的论调一直没有消停过,比如“中国威胁论”“中国不负责任论”“中国搭便车论”“中国崩溃论”等等,对此,我们应奋起迎战,向海外大力说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中国机遇,并积极阐释好我们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中国方案。具体建议:
  1.当前对外经济报道应着重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十三五”规划等关键词向海外做好解释说明,强调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重要举措,尤其要对权威的经济数据进行深入解读、先声夺人地解读,争取积极引导国际舆论,及时反驳唱衰论调,打消海外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与疑虑。
  2.更多关注外企在华发展故事,让他们现身说法,讲述中国经济发展带给他们的机遇。例如,今年2月1日,法国雷诺在华首家工厂竣工投产,这是雷诺在中国经济增幅放缓、汽车销量下滑的大背景下进入中国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深入挖掘相关故事,因为这个案例展示了外资对中国的信心。
  3.以今年9月将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为重要契机,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的主题,大力宣介中方在创新增长方式、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等重点领域提供的中国方案,传递中国信心。
  4.围绕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亚投行、亚太自贸区等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公共产品,传播好中国方案带来的中国机遇。这其中,“一带一路”是我们报道重点之中的重点,这既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也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一項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议会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总结“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年来取得的成果,并系统提出了下阶段发展思路,表示中国愿同沿线国家一道着力携手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四大指向的丝绸之路,这正是我们今后报道的指南。
  5.围绕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政策、“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等,以我为主,加强议题设置,塑造中国良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四、中国作用与中国贡献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为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毫无疑问西方舆论对此要么视而不见,要么刻意曲解,这对中国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因此我们自己要大声地把自己的作用和贡献说出来。具体建议:
  1.以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人出席重要外事活动、出访活动和双边多边国际活动等为契机,或以中国参与主办的重要国际会议为契机,及时深入解读我方在重大国际议题上的主张,传播好中国声音。例如,习近平2014年在蒙古国发表演讲时说,中国愿意为包括蒙古国在内的周边国家提供共同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这个表态非常值得我们深入解读。又如,2015年9月27日,中国与联合国妇女署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合作举办了全球妇女峰会,向世界阐述了中方在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方面的若干主张。
  2.大力报道中国治理雾霾、节能减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协定》方面的举措、作用与贡献。
  3.积极报道中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说话、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推动发展中国家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事例与举措。例如,挖掘援非工作中的感人故事。
  4.充分报道中国为解决热点和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与贡献。例如,在2015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上,习近平宣布中国加入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组建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这类新闻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5.在国际舞台历史上曾被低估的中国作用、被淡忘的中国贡献,其历史的本来面貌应被恢复。例如中国通过立法确立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要通过每年的纪念活动报道等回顾历史,提醒世人中国曾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和自由事业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
  总而言之,树立良好的中国国际形象和塑造四个“大国形象”需要对外传播工作者付出长期的艰辛努力,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以上笔者围绕“中国制度与中国理论”“中国精神与中国力量”“中国机遇与中国方案”“中国作用与中国贡献”四个方面所阐述的报道建议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只是笔者根据当前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所提出的一些“优先选项”,仍需在对外报道实践中不断更新完善。
其他文献
基于MATLAB的函数库,分析比较了微分方程数值解曲线微分的不同实现手段,从而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曲线分段微分法。该方法针对由自适应调整步长积分算法得到的非等间距数值曲线设
分析了梁子湖受到农业面源、城乡生活污水、水产养殖、集约化畜禽养殖、工业废水多重污染的压力。阐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是生态保护和建设中亟待解
丰宁是山区大县.又是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级贫困县。针对丰宁的气候特点,山区资源优秀,对搭建“一干一鲜两树”特产经济进行调研分析,并提出今后建设的设想。以促进县域经济增长、改
<正>(2013年2月16日,记录整理)谢亦森同志的讲话刚才,伏芝同志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四大战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经济基础的决定》,建平、玉剑、德刚、建国同志分
会议
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见证,是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的佳景之一,对于树种规划,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为考察本地区生态环境变化提供真实的记录。从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人为影响,自然灾害
矿山开发和利用引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意识到矿山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绿色矿山"概念的引入引起了矿山的重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矿山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中药房里,常常可以看到一味名贵的中药材——冬虫夏草。“冬虫夏草”的生长地局限于我国的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等地区,产于海拔3000~5000m的高寒草甸。由于其严格的寄生性
论述了广东省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黄牛石省级自然保护区区住重要,资源丰富,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自然保护区资源现状的
跨文化传播是信息全球化时代重要的传播方式,其核心内容是"跨",即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之间展开的对话和交流,消弭文化隔阂和文化"窄"视野。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核心
我国林业产业要不断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重视营林建设。作者对植树造林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的方法及相关技术,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发挥植树造林的社会效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