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及开发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科学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14409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低渗透油藏是针对储层物性特征的概念,一般是指渗透性能较低的储层,国外一般将低渗透储层称之为致密储层。低渗透一词又包含了低渗透油气藏和低渗透油气资源,但一般是指低渗透油气藏。在进行当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管理和技术对策研究。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开发对策研究
  0引言
  低渗透油藏在勘探阶段就要依靠储层改造提高产能,几乎全部新井都需要压裂投产。结合胜利油田低渗油藏的特点和国内外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的新进展,科学规划近期乃至未来5~10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关系到低渗透油藏的有效动用,关系到胜利油田的稳定发展大局。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老区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开发动用低渗、特低渗油藏成为陆上油田增储上产的必经之路。
  在低渗透油藏开发方面,我国石油地质科技人员经过长期的探索与研究,形成了地层裂缝描述、全过程油层保护、高孔密射孔、整体压裂改造、小井距密井网等一系列技术。但在裂缝描述、渗流机理研究、开发技术政策界限研究、配套工艺技术研究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需要,低渗透油藏储量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还比较低。
  
  1低渗透油藏开发难点分析
  优化和完善注采井网,是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重要途径,而合理调整注采井网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和掌握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技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这里列举了目前普遍存在的四个问题。
  1.1 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沉积微相类型和分布特征
  沉积微相研究是井网部署的地质依据。但由于初期人为划分开发单元,沉积微相研究也以人为划分的油田或开发单元展开,导致编制开发方案针对各开发单元主体部位,缺乏整体考虑。
  1.2 注采井网未考虑裂缝分布
  由于目前对裂缝分布认识的局限性,对油田注入水流线推进规律认识不清,注采调整过程中,注采井网部署未考虑裂缝分布,油田注水开发后,注入水沿裂缝突进,造成主线上油井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油井产量下降快。同时,侧向油井见效差,甚至注水不见效,长期低产低液。
  1.3 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
  应当说,油田开发初期,注采井网是相对完善的,但经过长期开发后,一般都会出现油水井套损,同时油井高含水转注或关井,导致不同开发单元之中,注水井相对集中,形成多注少采的格局,且注入水显示出方向性,从而导致部分开发单元局部注采失衡。
  1.4 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不清
  低渗透油藏孔隙系统的孔道很微细,固液界面上分子力作用显著增强,导致流体产生非规律的渗流。因此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与中、高渗砂岩油藏油水渗流特征有很大差异,注水开发过程中油水运动更加复杂。
  在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中暴露出来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主力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已进入中高含水期,低渗透油藏开发系统工程技术需要完善配套,超深层低渗透油藏开采效益差。
  中国石化已开发低渗透油藏的含水率为42.9%~77.7%,采出程度为2%~13.9%,采油速度仅为0.51%~0.89%,目前整体处于中含水开发期,普遍存在储量利用程度低、单井产量低、采油速度较低的开采特征。
  
  2低渗透油藏开发管理对策研究
  2.1 加强油层改造
  针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的复杂性,在深化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对储层进行分类潜力评价,并针对不同的潜力区,结合裂缝分布规律、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调整,从注采井网、注入方式等方面优化综合调整,对低渗透储层进行油层改造,是低渗透油藏高效开发的必经之路。
  在油层改造方面,对于低渗透油藏中油层薄、隔层薄的油藏,措施工艺难度大,距离水层及边水较近的区块,易出现压裂后水窜水淹等现象,同时由于分层措施难度大,易出现小层出力状况不均等问题,影响后期整体区块的开发效果。因此,可以通过低渗透油藏储层裂缝描述、控制缝高压裂优化技术、油层保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攻克低渗薄层控缝压裂改造工艺技术难关。
  低渗透油藏开发是一大难题,但要实现稳产增产目标,必须正视开发低渗透油藏面临的问题,寻求相应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类难动用储量成为现实的石油产量。
  低渗透油藏在油田开发中,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其一,新增探明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较大比例。1995~2003年新增低渗透油藏储量占年新增探明储量的20%,其中2003年新增低渗透油藏储量占新增砂岩油藏储量的29%。其二,低渗透油藏的原油产量比例越来越高。中国石化1995年低渗透油藏的产量在原油总产量中所占比例为9.6%,2003年上升到13.8%。其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潜力大。在中国石化的286个低渗透砂岩油藏已开发单元中,不同开发单元地质特点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同,甚至同一开发单元在不同开发阶段暴露的矛盾也不同。
  2.2做好精细分类
  为了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需要对低渗透油藏进行精细分类,分析各类油藏在目前开发阶段存在的问题和暴露的矛盾,查明各类油藏的特点、开发状况和潜力,制定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从胜利油田老油区总体开发形势来看,“十二五”期间要保持原油产量基本稳定,低渗透油藏开发能否取得突破是关键,必须加快低渗透油藏基础研究和配套技术研究,奠定低渗透油藏稳产上产的基础。
  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主要是渗透率级别、天然能量强弱及油藏埋深。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可以根据优选渗透率、油藏压力和油藏埋藏深度指标进行综合分类。王光付说,结合中国石化所属油田的情况,他和同事将低渗透油藏分为以下几类。
  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共有22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的7.36%。
  中深层常压特低渗透油藏,共有57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的15.5%。
  浅层低压特低渗透油藏,仅有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延长组油藏,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的5%。
  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共有56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20.4%。
  中深层常压低渗透油藏,共有124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45.2%。
  浅层常压低渗透油藏,共有25个开发单元,占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动用储量6.47%。
  在对低渗透油藏进行精细分类的基础上,再对其开发特征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找出问题,制定对策。
  
  3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技术对策
  3.1 加强精细研究及其渗流机理研究
  低渗透油藏与其他类型油藏的主要差异是储集层特征,包括其沉积、物性及含油性、非均质性和敏感性的特征,因此,要实现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加强低渗透储集层精细研究及其渗流机理研究是基础。
  3.2 合理加密井网
  油田开发实践证明,要实现有效注水开发,必须达到一定的井网密度,井网密度加大到一个界限值后,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大幅度改善。
  3.3 精细注水
  如果多数开发单元合注合采,而各层吸水能力差异大,则只有极少数油层吸水,水驱动用储量程度低。根据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油水运动规律,细分开发层系,调整好注采井网的匹配关系和单井注采强度,做到多向、细分、适压、平衡注水,确保油井多向受效,努力追求平面动用的均衡性,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油井产能的重要保证。在此基础上,应完善发展高压分注技术,尤其要提高分注有效期,使高压注水井层间注水量可控可调,从而提高注入水波及体积。与此同时,要强化提高注入水水质,保证注水站、管线、井口、井底水质一致。
  3.4 采用整体压裂改造和井筒提升技术实现高效开发
  在油藏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的基础上,优化整体压裂规模及参数,对压裂施工程序、压裂缝支撑剂、现场监督以及生产系统进行优化设计,选择有注水井对应且地层压力保持较高的井层优先进行压裂,通过整体压裂改造低渗透储集层。
  
  参考文献
  【1】何琰等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钻采工艺》1999年第02期
其他文献
原发性眼眶黑色素瘤(POM)是一种罕见的眼眶恶性肿瘤。POM的发生与原有的黑色素病变如眼皮肤黑色素细胞增多症、蓝痣等有关,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渐进性无痛性眼球突出。疾病的罕见性导致其诊断较为困难。MRI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诊断POM的金标准。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本文主要回顾了POM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的进展,将这一罕见疾病进行系统
近年来眼眶病得到广泛关注,专科建设亦得到快速发展,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眼眶病工作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重点阐述了开展眼眶外科的必要性、眼眶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如何高效、有序、规范地开展眼眶病临床工作。眼眶病领域存在大量潜在病患群,开展眼眶外科可体现眼科综合实力;其诊断难度大、手术风险高,有必要进行专科配置和人才培养;设备支持和人员培训应齐头并进,要求从业人员抗压能力强、专业理论扎实、循序渐进开展工
甲状腺相关眼病是成人时期最常见的眼眶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易与多种眼病混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的客观确诊指标,临床诊断需结合甲状腺功能、眼部表现和影像学证据综合判断,误诊、漏诊现象屡见不鲜。为提高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诊断水平,本文按临床表现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多种需要鉴别的眼科疾病,介绍主要的鉴别方法和诊治原则,以期为眼科及内分泌科医师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09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是小儿眼科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生后不久出现持续性溢泪,可伴有溢脓。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临床存在治疗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如手术指征把握不准、手术操作不规范等。鉴于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经过充分讨论,针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的诊疗达成共识性意见,以期规范我国相关临床工作,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14-818
眼内异物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眼外伤,不仅造成眼球机械性损伤,也可因眼内异物存留引起眼部一系列病理改变,严重威胁视功能。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进步,眼内异物伤诊断水平明显提高;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进步与普及,尤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使眼内异物取出的成功率明显上升。为进一步规范眼内异物伤救治的原则和方法,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外伤学组经过认真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以供眼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
目的探索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的组织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连续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确诊并进行手术治疗的Stanford A型AAD患者10例作为病例组(AAD组),同时选取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CABG组)。术中留取两组患者的升主动脉组织标本。采用四维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
放射性皮炎又称辐射性皮炎,是由各种类型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等)照射皮肤黏膜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损伤,也是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时最常见的并发症。国内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及诊断缺乏统一认识,现有治疗手段的合理性、有效性需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来证实。为更好地指导中国放射性皮炎的规范化诊疗,通过参考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经专家反复研讨,制定中国放射性皮炎诊疗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借鉴参考。
2例男性患者主诉为单眼视力缓慢下降至无光感就诊,眼科检查及眼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球内占位,黑色素瘤可能,行眼球摘除术,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提示为球内脉络膜来源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眼内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比较罕见,无论是组织学形态还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现,易和眼内常见肿瘤相混淆。(中华眼科杂志,2021,57:857-860)
近年来,整形美容外科发展迅猛,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竞争激烈,很多机构处于过度营销状况。那么整形美容市场全球第一的美国,整形美容行业和医师又是如何营销和推广自己的呢?通过文献分析,发现美国的整形美容行业,整形美容外科医师主要以媒体推广为主,希望通过文章概述,为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同行提供一些启迪。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元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24,Sham 2组n=21)、SAH模型组(SAH组n=24,SAH 2组n=21)及SAH模型+G1激动剂组(简称G1组,n=24)。通过颈内动脉穿刺法进行SAH模型的构建。采用Sugawara评分评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