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取得辉煌的成就,从高等教育弱国迈向了高等教育大国。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出现了高等教育质量严重滑坡、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等现象。尽管国家一直强调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现实却表现为高校大学生平庸化和廉价化现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即大学生把所学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勇于探索、攻坚克难的能力。
一大学生就业实战能力现状
现在对于大学教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学术性的精英主义”一种是“市场化的实用主义”。很多学者对市场化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出了相应观点。
赵海峰(2012)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应该让大学生既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
宋克慧等(2012)指出,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
另外,在实践中,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造成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其专业知识与就业信息较多从非正规渠道得到,对专业的就业情况了解不深入。由于经管专业课程安排较少,教学课程安排缺乏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较盲目。部分大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做兼职,形成本末倒置,导致学业荒废。其就业主要渠道向考研、考公务员集中。其他的大学生以考证做为毕业准备的主要方式。
二研究对象与访求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1-2月份,通过走访、电话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河北、辽宁、甘肃、黑龙江省等九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到11个学科门类。调查采用分层级、分专业的方法,每个学校随机抽取3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现状,将来就业的准备情况,以及对学校、老师的反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70份,收回231份,回收率85.2%,有效问卷219份,有效问卷率为81.5%。本研究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EXECL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
三调研情况分析
1调研情况
根据问卷显示,77.27%的大学生有明确职业规划,但具体职位不确定。22.73%的大学生没有任何打算。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未来职业规划但不清晰。60%的大学生对就业有信心,32%的大学生对就业没有信心,8%的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比较盲目。
对专业知识的掌握。9.09%大学生认为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好,59.09%的大学生认为对专业知识掌握一般,31.82%认为对专业知识掌握较差。理由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学知识不实用、不喜欢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
从关注就业角度,72.73%的大学生对招聘信息不甚了解,大多通过同学、朋友、做兼职了解一些;22.27%大学生对招聘信息有一定了解,5%的大学生对市场上的招聘信息了解较多,对各种招聘会信息掌握十分清楚。
课堂教学时间利用,60%的大学生会认真听课,但只听自己喜欢的课,40%的大学生认为所讲课程没有实用性。说明目前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链接不紧密,无法激起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对课程考核形式的看法。7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课程考试含金量不足,走形式现象严重,且反感考试抄袭、老师考前划范围。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考核方式并不满意,认为应该改革目前本科课程考试制度。
业余时间利用,9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50%左右的大学生会看与专业相关书籍、去图书馆学习,32%的大学生会选择上网玩游戏、看小说。13.64%的大学生会去做兼职,5%的大学生没有目标和规划、没做过兼职,对大学生活很盲目。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培养能力的意识,且对社会有一定了解。
未来职业选择,60%的大学生希望找到有未来发展前景的职业,短期内不注重薪水和工作环境;18.18%的大学生会重视薪水和工作环境;近10%的大学生认为只要能学到知识,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即可。有少数大学生喜欢稳定、自由和自己喜欢的职业。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着眼于长期职业发展。
对专业老师要求。36.36%的大学生认可专业老师,60%的大学生认为专业老师一般,同时27.27%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任课老师上课有激情,幽默风趣;36.36%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经验丰富、讲授的知识实用性更强,有思想,对问题见解独到;13.64%的大学生希望能和老师沟通。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专业教师并不满意。
对专业实习的要求。45.45%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实习只是走形式,学不到实质内容。说明我们的实习在内容上有待改进。
2调研结论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招聘信息不了解和对自身的认识不够,不了解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就不能在大学里为自己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在课堂上由于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够和老师所讲知识与实际联系太少,课堂氛围比较枯燥、老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太少、期末考试划范围、大学生抄袭,考试质量含金量不高,很容易及格等原因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就业有信心,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参加过大学生社团组织,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经验,提高了就业能力,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在未就业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大学教师质量的下降也是导致现在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现在大学里面的教师大多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教师自身没有社会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只具有较高的学历文凭,不能很好地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大学生。
现在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专业实习、期末考试过于形式化,不能对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起有效的作用。 四提高大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措施
1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意识
(1)在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为每位大学生进行一次性格测试,为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做一个大致的指引。(2)在新大学生入学渡过适应期之后,可以由老师带领大学生到不同的企业实习参观,使大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以便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确立职业方向。有了目标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在大学当中树立典型模范标兵大学生,包括毕业后的优秀大学生,积极在大学生当中宣传。
2加强专业方向的引导
(1)建议在大学课程中继续增加提升“情商”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校院选修课中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努力塑造大学生的优秀品格。(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制度。对理论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课程,可在开课前先考试,促使大学生认真预习。(3)针对大学生理论课时过多的情况,增加实践课程安排,例如增加“提供ERP”等实践类的课程,让学生扮演和轮换角色进行体验式教学。(4)为教师和大学生创造科研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
3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
(1)从源头严把筛选老师的质量关。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质量的执行和监管力度,防止个别老师仅以完成教学学时任务为目的。(2)部分青年老师工作经验缺乏,可通过学校平台联系企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工作;聘请企业的高管和教师进行定期交流,介绍近期大学生人才市场情况及企业招聘对人才需求情况,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等。
4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1)学校做好引导工作,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2)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3)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的内容,课堂上鼓励大学生发言,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4)取消大学的学制限制。在大学期间可以自主申请休学,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实践时间不限,完成后可以再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5)成立大学联盟,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推进教师互聘、大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5拓宽用人渠道
高校可以加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培养—就业联盟,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变化来共同制定大学生培养计划,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校内评价+校外评价”相结合;对于学校的综合评价是“教育管理部门+大学生+用人单位”的三方面,教育部可以在原有的评价标准基础上通过电话采访或者实地抽样等方式收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结合三方面意见做出合理评价。
参考文献
[1]马海波.大学生能力培养与择业方向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167.
[2]毛慧芳,林夏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教书育人,2011(9):29-31.
[3]赵海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2(4):88-89.
[4]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5]21世纪.金饭碗的诱惑:“国考热”亟待“冷思考”[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42.
一大学生就业实战能力现状
现在对于大学教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学术性的精英主义”一种是“市场化的实用主义”。很多学者对市场化后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出了相应观点。
赵海峰(2012)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的培养应该让大学生既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
宋克慧等(2012)指出,应用型人才重在培养其应用专业知识到实际生产,特别是将高新科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创造直接利益的能力。
另外,在实践中,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造成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其专业知识与就业信息较多从非正规渠道得到,对专业的就业情况了解不深入。由于经管专业课程安排较少,教学课程安排缺乏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大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较盲目。部分大学生利用上课时间做兼职,形成本末倒置,导致学业荒废。其就业主要渠道向考研、考公务员集中。其他的大学生以考证做为毕业准备的主要方式。
二研究对象与访求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3年1-2月份,通过走访、电话及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河北、辽宁、甘肃、黑龙江省等九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调查。调查涉及到11个学科门类。调查采用分层级、分专业的方法,每个学校随机抽取30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生活、学习现状,将来就业的准备情况,以及对学校、老师的反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实际发放问卷270份,收回231份,回收率85.2%,有效问卷219份,有效问卷率为81.5%。本研究对所获取的数据,采用EXECL进行分析处理,采用的百分比均为有效百分比。
三调研情况分析
1调研情况
根据问卷显示,77.27%的大学生有明确职业规划,但具体职位不确定。22.73%的大学生没有任何打算。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有未来职业规划但不清晰。60%的大学生对就业有信心,32%的大学生对就业没有信心,8%的大学生对自己就业比较盲目。
对专业知识的掌握。9.09%大学生认为对专业知识掌握得好,59.09%的大学生认为对专业知识掌握一般,31.82%认为对专业知识掌握较差。理由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学知识不实用、不喜欢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
从关注就业角度,72.73%的大学生对招聘信息不甚了解,大多通过同学、朋友、做兼职了解一些;22.27%大学生对招聘信息有一定了解,5%的大学生对市场上的招聘信息了解较多,对各种招聘会信息掌握十分清楚。
课堂教学时间利用,60%的大学生会认真听课,但只听自己喜欢的课,40%的大学生认为所讲课程没有实用性。说明目前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际链接不紧密,无法激起大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对课程考核形式的看法。78%的大学生认为大学课程考试含金量不足,走形式现象严重,且反感考试抄袭、老师考前划范围。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考核方式并不满意,认为应该改革目前本科课程考试制度。
业余时间利用,94%的大学生做过兼职,50%左右的大学生会看与专业相关书籍、去图书馆学习,32%的大学生会选择上网玩游戏、看小说。13.64%的大学生会去做兼职,5%的大学生没有目标和规划、没做过兼职,对大学生活很盲目。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和培养能力的意识,且对社会有一定了解。
未来职业选择,60%的大学生希望找到有未来发展前景的职业,短期内不注重薪水和工作环境;18.18%的大学生会重视薪水和工作环境;近10%的大学生认为只要能学到知识,自我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即可。有少数大学生喜欢稳定、自由和自己喜欢的职业。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着眼于长期职业发展。
对专业老师要求。36.36%的大学生认可专业老师,60%的大学生认为专业老师一般,同时27.27%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任课老师上课有激情,幽默风趣;36.36%的大学生希望自己的老师经验丰富、讲授的知识实用性更强,有思想,对问题见解独到;13.64%的大学生希望能和老师沟通。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专业教师并不满意。
对专业实习的要求。45.45%的大学生认为专业实习只是走形式,学不到实质内容。说明我们的实习在内容上有待改进。
2调研结论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的招聘信息不了解和对自身的认识不够,不了解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就不能在大学里为自己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在课堂上由于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够和老师所讲知识与实际联系太少,课堂氛围比较枯燥、老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太少、期末考试划范围、大学生抄袭,考试质量含金量不高,很容易及格等原因导致大部分大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不牢。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就业有信心,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参加过大学生社团组织,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做过兼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会经验,提高了就业能力,对未来充满信心,并且在未就业之前就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大学教师质量的下降也是导致现在大学教育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现在大学里面的教师大多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教师自身没有社会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只具有较高的学历文凭,不能很好地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大学生。
现在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专业实习、期末考试过于形式化,不能对大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起有效的作用。 四提高大学生就业实践能力的措施
1努力培养大学生的目标意识
(1)在大学生刚入学的时候,为每位大学生进行一次性格测试,为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方向做一个大致的指引。(2)在新大学生入学渡过适应期之后,可以由老师带领大学生到不同的企业实习参观,使大学生更早地了解企业。以便尽早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确立职业方向。有了目标才能调动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在大学当中树立典型模范标兵大学生,包括毕业后的优秀大学生,积极在大学生当中宣传。
2加强专业方向的引导
(1)建议在大学课程中继续增加提升“情商”课程,培养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校院选修课中增加人文方面的课程,努力塑造大学生的优秀品格。(2)改变传统的考试模式、制度。对理论性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课程,可在开课前先考试,促使大学生认真预习。(3)针对大学生理论课时过多的情况,增加实践课程安排,例如增加“提供ERP”等实践类的课程,让学生扮演和轮换角色进行体验式教学。(4)为教师和大学生创造科研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
3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
(1)从源头严把筛选老师的质量关。在教学过程中加大教学质量的执行和监管力度,防止个别老师仅以完成教学学时任务为目的。(2)部分青年老师工作经验缺乏,可通过学校平台联系企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工作;聘请企业的高管和教师进行定期交流,介绍近期大学生人才市场情况及企业招聘对人才需求情况,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等。
4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1)学校做好引导工作,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2)学校应该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3)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增加时政新闻、社会热点的内容,课堂上鼓励大学生发言,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4)取消大学的学制限制。在大学期间可以自主申请休学,参加社会实践,参加实践时间不限,完成后可以再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5)成立大学联盟,建立学分互认制度。加强高校间开放合作,推进教师互聘、大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5拓宽用人渠道
高校可以加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培养—就业联盟,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变化来共同制定大学生培养计划,为用人单位量身打造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该把“校内评价+校外评价”相结合;对于学校的综合评价是“教育管理部门+大学生+用人单位”的三方面,教育部可以在原有的评价标准基础上通过电话采访或者实地抽样等方式收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意见,结合三方面意见做出合理评价。
参考文献
[1]马海波.大学生能力培养与择业方向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167.
[2]毛慧芳,林夏珍.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教书育人,2011(9):29-31.
[3]赵海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商科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2(4):88-89.
[4]宋克慧,田圣会,彭庆文.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2(7).
[5]21世纪.金饭碗的诱惑:“国考热”亟待“冷思考”[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