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大角湾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角湾,即藤县妇孺皆知的神仙脚迹,位于县城西边不到五公里处,是古藤州八景之一。大角湾的得名,据说是因为浔江到此拐了个弯,犹如一个弯弯的大牛角。
  在藤县县城西边的浔江边,有一条村村通公路,蜿蜒地伸向一个叫丽新的小村子,大角湾就在这条路的中段。
  无风,无雨,也无太阳,天色是那样的清朗,一切都恰如其分的好。我们这群人就在这样的日子里向大角湾进发。我们骑着小电驴,穿过热闹的街市,两旁的民居也渐渐地被我们抛在了身后。我们时而出现在江边,时而穿梭在林间,一丝丝清凉的风沐浴着全身,往日的沉荷早就被抛诸脑后了。向前,向前,就让发丝带动情丝,尽情地飞扬吧!
  仿佛一转弯,我们就置身于大角湾了。这是一个小山嘴,路边有一座小庙,上书“英台庙”。庙不大,建筑面积不过一百多平米,和平常所见的小庙别无他样,门口的那幅对联却分外引人注目———“大地毓英才奎壁腾光炎炎焱焱重振太初世界,顶天树事业中流砥柱轰轰烈烈开北极元基”,倒也工整而有气势,内含的“大、顶”二字,指的就是背靠的大顶山。
  庙前有一小平台,外用铁栏杆围起来,倒也干净、平整。凭栏远眺,大角湾的水面波澜不惊,平静如镜。船只从江面上滑过,船后激起的那片浪花,闪着细小的银光,却是那样的奇异动人。
  仰望山顶,不过盈寸之间,心底升腾起来的是轻松之感,小山一座,何足惧之!
  “走,上山去!”我们开始向山上进发。从英台庙旁边的小路上山,来到英台庙的后面,却发现上山并没有想像中容易。这是一条“之”字路,路面不过一尺来宽,还算坚实,特别陡峭的地方人们彻起了石阶。
  说说笑笑,走走停停,不觉来到了半山腰。众人虽然说不上是喘气如牛,却也呼吸加快。“休息一下吧!”不知道谁提议,应者众,或坐,或站。“咔嚓,咔嚓”,一阵手机相机的声音后,同伴们惊呼,真美!这“之”路的好处,能把十多个人的不同姿态收纳尽矣。每个人都卸下了平日的疲惫,身心舒展,笑意盈盈。特别是那几朵金花,坐在步步高升的台阶上,左一个手势,右一个拥抱,不亦乐乎。即时上传照片,又是惊呼一片,太美了!
  兴致不减的我们继续向上攀登。这时,一阵优美的乐声飘飘悠悠传进了耳朵———是采茶调!转了一个弯,只见路旁放着一壶茶,一手机,一咏三叹的曲儿就从手机里传出来的。一个老农模样的人嘴里哼着调,抡着锄。“老伯,你在干什么呢?”老人停下来,直起腰,搓了搓手,扶着锄头,说道:“掘金!”颇有见识的郑大哥说:“应该是开拓平台,供人们歇歇脚吧!”只见老人颔首微笑:“这地方好,无阻无拦,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呢!”我抬眼一看,江面影影绰绰,远山迷迷蒙蒙,好一幅水墨画!好一个观景台!
  “走吧,山顶更美!”老人的话语惊醒了我们。我们一鼓作气往上爬,这时候出现在眼前的是两座四、五个人高的大石头,黑色,表面坑洼不平,风化了,仿佛用手一掰,就能把表面的石块掰下来。我们无暇顾及太多,一叠连声地问:“神仙的大脚印呢?”“在石头后面有一个!”刚走了几步,转到了大石头的一侧,我们就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哗,太美了!”“哗,美不胜收!”
  眼前是一方小平地,旁边有两块半人高的骆驼石。我倚着它,慢慢抬头。浔江就像一个弯弯的牛角出现在面前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神俱凛。江面上水波不兴,青山就朦胧在如镜的水面上。在大角湾的弓弦上,是一个小村子,那里的房屋,在竹木的掩映下,不时探出一抹瓦黄。顺着村子看向远方,天朦胧一片,山朦胧一片,青山已经把大角湾揽在了怀里,只留下了静静的月半弯了。看吧,天空,远山,江面,上下天光,一色澄碧,仿佛一个大水晶球。这时,你的脑海里第一时间涌现的就是蘇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了。
  “还是看看大脚印吧!”一语惊醒了梦中人。我怀着朝圣的心情,走到了大石头的后面。地上的大石头深深地凹下去,形成了异于常人两倍多的大脚印!大脚指、脚腰、脚后跟留下的印迹历历在目,是那样的清晰可见。神奇!太神奇了!
  “在这大石顶上还有一大一小的两个脚印呢?”
  看着嶙峋怪石,虽然可供攀爬的痕迹还在,但石头表面已经有些风化了,危险指数仍在,还是作罢吧。
  “这里还有美丽的传说呢!”我们团团围住了在文化馆工作的静姐,听她娓娓道来:“祝英台为梁山伯殉情化蝶之后,被封为传粉仙子。耐不住对山伯的思念,英台离开天庭四处找寻山伯,来到了藤州,见此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遂住了下来,为当地百姓解难、还愿,和这里的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皇母娘娘得知英台私自下凡,大怒,命吕洞宾下界捉拿。英台不愿回去,惹得吕洞宾大怒,大脚一跺,地动山摇,山崩地裂,在山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足迹。”
  “还有一个版本呢!”这时候岳大才子说,“传说中吕洞宾找到传粉仙子后,发现她和梁山伯在这此地生活,就想带他们俩回去。吕大仙的脚刚从谷山(大顶山对面的山)跨过浔江,落在大顶山上,却发现梁山伯掉落在谷山脚下了,迟疑了一下,于是在菊山和大顶山上都留下了大大的脚迹,是谓之神仙脚迹。”
  “是的是的,我们村里的人去谷山顶拜祖的时候就看见两个大脚印了!”我们的凤妹子印证说道。
  “现在濛江梁氏和禤洲梁氏都说梁山伯是他们那儿的人,上次,杭州那儿的人都到我们这里寻找梁祝呢!”
  人们为了纪念梁山伯与祝英台,就在浔江两岸建起了英台庙和山伯庙。听说山伯庙在江的另一边,于是我拿起手机,把它当做望远镜,放大二十倍,慢慢寻找山伯庙。“找到了,找到了,可惜那里有点荒凉啊!”我把拍下来的照片给文友们看。山伯庙只剩下一间小小的房子了,如果不细看,你会以为是农村的堆放杂物的小房子呢!横梁上的红纸依稀可见,墙垣破败,杂草丛生,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世间万物都会败于时间这个刽子手啊!
  在回程的路上,我不禁浮想连翩:物质世界里的很多东西会随着时间而湮灭,但在精神世界中,总会有一些东西长存,比如情,无论是梁祝坚贞的爱情,还是“神仙”眷顾一方、保一方平安、造福当地民众的情怀。
  或许,这就是英台庙香火不断,人们迷恋大角湾,一次次攀爬大顶山,寻找神仙脚迹的原因了吧。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海子说“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于是,便想着跟风一起流失远方;他说,“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于是这样的一无所有便成了我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理由。  骨子里对于城市焦灼生活的叛逆,让我喜欢上了远方也喜欢上了行走。而那个叫黄姚的远方,是我每年必定要行走的所在。  那是一座千年古镇,早已声名在外,难得的是,在时光的沙漏里,它并未被浓浓的商业氛围层层包裹,仍原玉一般,古朴典雅,温润纯静。  在
期刊
三四客居太原一晚,我有事未能去和他聊诗。他让诗友郭卿转赠他的首部诗集《去年的风花雪月》,并给我发微信“以后有机会一定会面”。这“一定”让我感到人间春天般的温暖。从古至今,不少诗人喜欢写风花雪月,这倒没什么。写什么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写。三四加了一个“去年”,诗味就大不一样了。我隐约感到他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一个物质时代的性情中人。我一直认为无情就无诗,能写出诗,不管质量高低,肯定是有情有义之人,
期刊
草长莺飞的春日,再次回到故乡,那个叫黄塘的山村,田里的禾苗正在拔节,一片绿油油的,这种绿很自然,让人叩开心扉,张开双臂,想拥抱这满野的绿意。推开老屋的木门,被踩得黝黑发亮的泥土地板,透着凉凉的寒气,因为久不居住,屋子的角落被零零散散的蜘蛛网占据着。  这个老屋是爷爷和他哥哥在80年代前建造的,是砖木结构的双层楼房,刚进大门的是低座,中间有个小厅,两旁分别有一个侧房,通常是家里的老人居住,在小厅的一
期刊
处暑过后,早晚的天气开始微凉,随着节气的推进,转眼,八月十五又快到了。这时,超市、商场、酒店还有沿街的许多商铺里,早已摆上了长长的月饼专柜,各种各样形形色色包装的月饼高高地摆在架子上,营起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这两年,许多消费开始理性回归,月饼也一样。各色卖场里,已寻觅不到天价月饼的身影,包装也难觅奢侈,可是,这并不影响厂家把盒子设计得依然美观大方。似乎,美好的节日,美好的期盼,美好的祝愿都暗藏在
期刊
荷花又叫莲花,是一种冰清玉洁之花。《诗经》中有载:“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有荷。”这是一种令人仰慕的鲜花,在藤县天平镇新马村的莲塘里就有一池这样的鲜花,这花从古时的五代十国开始一直生长到现在,年年花开有色,散发着馥郁芳香,滋润在莲塘的历史岁月。  七月荷花红胜火,我们越过一弯又一弯的盘山道路,来到了这个一脉环山,三面依水的新马莲塘小村,去追寻那一朵朵开放在岁月的过往今昔中的圣洁之花,
期刊
春天情思(组章)  柳色新  漫步河堤,细数岁月的结绳,心中的小船游弋于春的广阔无垠。  暖暖的阳光,给大地披上金灿灿的长袍。爱的光芒闪烁在山川河谷,在每个角落纵情舞蹈。  阴冷一冬的躯体,被春阳的热度烘烤,血管中奔涌千军万马。  驻足细赏,探秘春风魔术师般的手。  曾在寒风中哭泣的枝条,在春风温柔抚慰下,飘飞的秋千上溢满幸福的味道。  长长枝条上冒出的嫩嫩苞芽,宛若欢快的燕子,轻盈穿行于美丽的原
期刊
最近,搬新居,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二次搬家了。与第一次搬家不同,这次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老房子,却有一种莫名的难过和不舍。温馨的房间,朴实的厨房,实用的衣橱家具……还有十几年积攒的老物件和生活点滴。  刚参加工作时,单位有宿舍楼,分配给我一套旧房居住,两房一厅,面积60平米,实际居住面积只有40平米左右,房间都很小,摆放一张床一个小衣柜就只有通道了,厨房和卫生间更是逼仄,一个人住时感觉还是挺“阔气”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地方,让你心心向往,久久不忘。  藤县新马村,浔江边的一个小村落,是名震关外的明督师袁崇焕的故里。当年袁公踌躇满怀赴京赶考时,走的是水路,因而,我们从县城选择了溯江而上。  上天对新马村仿佛情有独钟,浔江水从平南一路奔腾而来,甫入藤县最西端的新马村,就有灵气般地绕了一个大弧,形成了开阔的水面,造就了新马村一面依山、三面环水的独厚之地。  当年,由袁崇焕亲手栽下的大榕树,经历40
期刊
石榴树  在我的意识里,我总认为花草树木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有秩序,也最有智慧的生物。它们与大地紧密相连,总是很懂事地按着节令的变化不断变换着自己的着装或者表情,然后又以一种盛大的热情努力展现着自己生命的本色,使得花有花的娇容,树有树的姿态,不动声色间,已是动静圆融,斑斓一片。因而,对于植物,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爱,闲暇的时候总喜欢到大自然里去亲近它们,逛街的时候,也喜欢到花市里去看看。  一次,
期刊
“罗漫山的映山红开了吗?”  “现在开得正好呢!”  “我们去看看吧!”  令人念念不忘的罗漫山在藤县天平镇,因山上的一对接吻石而出名。  这个小镇,在距离藤县县城二十公里处,南梧二级公路自腹部横穿而过。这里,山岭逶迤,云雾缭绕;这里,浔江静静,日夜流淌;这里,屋舍错落,阡陌交通。  春日,我们一行人来到天平镇罗漫山踏青访胜。我们并没有沿着上山的水泥路直奔接吻石,而是在村民林叔的带领下,从名叫高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