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学案》编纂成就刍议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chong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儒学案》共208卷,民国徐世昌等编纂。继承《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体例与宗旨,详记清代学术情况,共收清代学者1169人,内容之宏富远超先前诸家学案。同时,在编辑思想、体例以及学术资料选编等方面均有创新之处。
  一编纂思想进步:以经学理学为主,不涉门派,而旁涉史地、天文、历算、文字、音韵诸学,凡有特长、俱为甄录。容肇祖盛赞此书:“《清儒学案》网罗一切义理考据以至畴人诸家,撷其著作之精华,录其成书之序跋,实一巨伟之作。”
  (一)编纂目的是保存史料以供后人研究,保证了编纂的客观性
  修史最忌编纂者先入为主,记述不能客观公正。即便《明儒学案》也未跳出窠臼,梁启超就曾尖锐指出“梨洲门户之见颇深”,因为黄宗羲编纂《明儒学案》的目的“不仅是在总结明代理学的历史,更在于宣扬新王学,试图用修正的王学来再次充当学术思想的先锋”。较之《明儒学案》,《清儒学案》编纂的客观公正性更胜一筹,其主要撰稿人之一的夏孙桐如此记述编纂目的:“徒以一代文献所关,不揣末学,勉为及时搜辑。窃等长编之考订,仅供来哲之取材。”正因其编纂目的是编成学术资料长编供后人研究之用,对于案主之学术成就不予置评,从而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该书的客观公正性。
  (二)不拘门户,无存轩轾
  清代学术凡有三变,门户之争甚剧:初期为朱学与王学之争,继而是汉学与宋学之争。鸦片战争后,西学输入,又出现中学与西学之争。《清儒学案》秉承不拘门户的编辑原则,正如夏孙桐所言:“今既取广义,于理学之朱、王,经学之汉、宋,概除门户,无存轩轾。推之考订专门,各征心得,异同并列,可观其通。但期于先正之表彰,未敢云百家之摒黜。”
  (三)于清代学人力求网罗净尽,宁详毋略
  清代学术昌明,在考据学、文字学、音韵学乃至金石、舆地、数学等各方面都有卓越贡献,《清儒学案》力求将清代学人网罗净尽:“清儒众矣,无论义理、考据,高下自足成家。第欲远绍旁搜,譬之举网而渔,不可以一目尽。”编辑原则宁详毋略:“家学濡染,凡有片善偏长,必广为钩索。或遇之文集,或附载序跋,而名不见于上述诸书者,十之三四。非日发潜阐幽,亦宁详毋略。”
  (四)破除儒林、文苑的传统界限,将文学之士立于学案
  传统学案体史书对于擅长诗赋文章的文学之士存有一定的偏见,从未将他们立于学案。其实很多文学之士的学养是非常深厚的,对于学术界的影响也比较大,但其学术成就往往被其文学上的盛名所掩,从而不能入于编选学案者的法眼。《清儒学案》敏锐地意识到了传统学案的这一弊端,史无前例地将大批学养深厚的文学之士立于学案。“古人为学,不以辞章自专,长卿、子云,包蕴甚广。……是编于《文苑》中人,亦加甄综,必其文质相宜,无愧作述之美。其余附见,未必尽纯,要之空疏而徒骋词锋者寡矣。”
  二编辑体例创新:首创正案、附案两大体例,正案继承《明儒学案》的总论、案主传略和学术资料选编三段式结构,又继承《宋元学案》的体例增添“附录”结构。附案则别为家学、弟子、交游、从游、私淑五类。至此,就编纂体例而言,学案体史书体裁臻于完善。
  (一)改变《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各学案标题不统一的现象,对各学案的标题进行了统一
  担任过宰辅的和多人合案的以县名标题,诸儒以省名标题,其余一律以案主之字标题。《凡例》是这样具体规定的:“《明儒学案》通以地望标题,其渊源有绪者,则加之日相传,同时者则否。其不相统系者,则曰诸儒。其以字标题者,惟止修、蕺山二案。《宋元学案》或以地,或以谥,或以字,为例不纯;诸儒则累其姓于上,步趋班、范而意过其通。是编标题以字称,曾为宰辅者以县称,二人合案者亦以县称,诸儒以省称。参酌梨洲、谢山二书而折中之,固无取因袭也。”
  (二)在卷首不再列表,而是在附案中加以说明
  宋儒门户之见颇深,极重学术渊源,因此《宋元学案》每一学案均首列一表,备述案主学术传承。清代学术宏富、门类众多,已远非一表所能网罗,因此《清儒学案》舍弃了表这一体裁。《凡例》具体阐发了这一原则:“清代学术宏多,非同道统之有传衍。是编于授受攸关而别在他案者,则分类列举,不复表于卷前。”
  (三)附案之编纂,分为家学、弟子、交游、从游、私淑五类
  《宋元学案》将附案分为六类:学侣、同调、家学、门人、私淑、续传。对于居首之人,往往详细记述其系某某讲友、某某所出、某某所传、某某别传,又于其下细书其再传、三传者,显得过于繁冗。《清儒学案》注意到这一弊端,删繁就简,力矫其弊:“今于附案之人,别为五类,曰家学,曰弟子,曰交游,曰从游,曰私淑,亦足以该之矣。删繁就简,由亲及疏,合而观之,后生或越前辈,别类观之,仍以生年为次,义例相符。”
  三学术资料选编编纂严谨:收录范围广,著作选录精,格式统一。该部分是在人物传记之后附载精选的传主原著资料,这在学案中所占比重最大,对全书成败具有关键作用。黄宗羲提出过很高的标准:“每见钞先儒语录者,荟撮数条,不知去取之意谓何。其人一生之精神未尝透露,如何见其学术?是编皆从全集纂要钩玄,未尝袭前人之旧本也。”《清儒学案》体现了这一纂要勾玄的精神。
  (一)坚持两大甄录原则:对于大部头的著作则取其序例,将著作序言以及各篇章题目展示出来,以让读者窥见概貌;对于一些精致的著作如学术札记则选录其中精华部分
  《凡例》具体叙述道:“甄录著述,盖有二义。一,其书贯串,未容剪裁,如《礼书纲目》《廿二史考异》之属,则取其序例,以见大凡。一,其书美富,不胜标举,如《日知录》《东塾读书记》之属。则择其尤至,以概其余。”
  (二)广采众本,认真校对,力求精益求精
  当时清代流传的经学汇编著作《皇清经解》及续编被学术界视为权威版本,但《清儒学案》并不盲目迷信,单纯以《经解》为据,而是对照原本,加以校订。另外已经亡佚的著作和文集,则尽力搜求以恢复原貌。《凡例》是这样论述的:“采纂诸书,必求原本。正续《经解》多割弃序跋,所收札记、文集,虽经抉择,往往未睹其全。后出单行,每堪补订。其未见之书,或有序跋载于文集,刻之丛书,如《说文统释》之属,则记注其下,庶免疑误将来。其文集不传,而得篇章于总集选本者,题日文钞,亦同此例。”
  (三)统一采纂书目的抄录格式、著述称谓及书写体式
  由于清人著作宏富,因此须统一采纂书目的排列顺序和抄录格式:“采纂诸书,略依四部排比,先专著而后文集,书名与正文平写,序例视正文。文集亦平写,其篇目则抑写,以为区别。”清儒文集多仿经子,如《述学》《述林》之属,力避文集之名,其实名实不符,学案编纂遵从名从其实的原则,仍将这类著作归入集部:“是编于各传后所采著作,悉已于传中标明,其名实固可考见焉。”由于采纂著作庞杂,原著刻本书写体式各异,因此也有必要统一书写体式:“采纂诸书,其原刻大书、细书、平写、抑写,体式互有不同。是编义取整齐,辄复变通,期臻划一。”
  由于收录清代学者著作在万种以上,加之书出众手、后期成书仓促,《清儒学案》难免有一些未尽允当之处。但这不足以动摇其作为学案体史籍殿军的地位,它在学案体史籍编纂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在体例上继承前人精华但又不泥古,对于某些体例上的弊端与不足给予了改良和完善,在扬弃中发展了学案体史书体裁,对今天的学术史编纂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将一个打从内心尊敬的人称为老哥,并不是我的创意。  第一次从别人那里听到这种称呼后,我就毫不犹豫地觉得这样非常好,不仅符合自己的身份,对被尊称者也再合适不过。随后,我就这样叫了。老哥听到我换了一种叫法,过了好久才问我:“我真的老了吗?”不知道早先那些如此称老哥的人是不是也接受过如此疑问,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一瞬间里老哥神情的变化,不像是伤感,也不像是忧郁,在当时的感觉里倒有几分责备,毕竟此前我和许
目的确定苦丁茶含片的工艺条件。方法利用spss软件,采用正交设计法和多指标综合评分法优选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糖粉的用量占填充剂的100%,L-HPC用量为10%。结论该法处方
在数字化浪潮的席卷之下,“屏幕”(包括电视、电脑、PDA、手机、阅读器等)的普及和功能泛化已经深刻改变了青少年的阅读生态,这一切甚至颠覆着传统的“阅读”概念。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数字时代的阅读正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一 阅读载体从纸质阅读到屏幕阅读    在纸张发明之前,人类文字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泥板、龟甲、竹子、树皮、苇草、金石、绢帛等等,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自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
财政政策是经济增长中的内在稳定器,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政策之一。去年我国签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实行预算调整、扩大赤字规模,就是针对现实要
近些年,世界各国都在定期出版发表自己国家或地域各领域的白皮书、绿皮书、蓝皮书等各色皮书,中国也不例外,如近些年出版的“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农村绿皮书、人口绿皮书、
党的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史和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反映我国社
新近研制的国产TDJ7型陀螺经纬仪,采用永磁直流陀螺马达,计算机采集处理数据技术和光电积分自动测量方法,是一种先进的现代陀螺寻北系统。本文根据试验观测的大量数据,对其因温度效应
不可否认,贵州高等师范教育为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文化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贵州高等师范院校都面临着社会对师范人才的高学
综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在植物类和动物类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HPCE作为高效分离技术显示出在中药鉴定中的优势,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要想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进行全方位创新,包括从文化层面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以使企业成为以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