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是一种文化转型”等四则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obad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在接受记者访谈时指出(见《基础教育课程》2010年1-2期),课堂教学总是存在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因此,重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应当创造一种怎样的“课堂文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在这种课堂文化中,教师的作用是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的作用是接受、储存信息,并且按照这些信息行动;教师是统治者、操纵者,学生是被统治者、被操纵者。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说过:“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教学本身应当是一种充满活力的对话实践,这种对话实践引导学生与客观世界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我对话,并通过这种对话,形成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作为对话实践的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超越二元论的:它强调知识的主观与客观、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知识的解构与建构、知识的抽象性与具体性、知识的明言与默会等诸多关系的统一。我们需要寻求课堂教学的这种革命性的转变——从“传递中心教学”转型为“对话中心教学”,从“记忆型课堂文化”转型为“对话型课堂文化”。归根结底。课程改革是一种“课程文化”和“学校文化”的转型。
  
  一堂好课的指标体系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吕星宇在《教学与管理》2010年第2期中撰文提出,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以理解为目的的教学要求尽可能地少教。理解的含义更接近于澄清思想,而不是教给事实。苏格拉底称,严格而论。理解只有学会,无法教会。如果学生要理解复杂观点的意义,教师提供的那些理解远远不够,学生应该做出自己的理解。理解与思考有关,思考是自己主动引发的结果。在理解性教学中,学生必须意识到,理解的实现靠自己的领会,而不是靠记录教师的答案。教师们往往有一种表达的愿望,这正是他们苦恼之源。实质上,使学生少接受或不接受那些事实性的东西,他们更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与聪明的举动。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同时使教学指向这些目标,教学才能表现出高质量与高标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的最大愿望不应该是传授自己所知道的东西。单纯的讲授不会使学生真正理解老师教给他们的东西,教师所作的应该是在教学过程中设法使学生了解自己观点的局限性,为学生创造条件促进理解的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得到的是在不同的背景中表现出的非凡的理解力,好课的标准就是为了理解而教。
  
  重建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新启蒙”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华在《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第24期上撰文指出,由于从未在思想和制度两个层面经历彻底的启蒙,我国课堂尚缺乏人性、权利和个性意识,这是造成当前教学危机的根源。为了实现教育“新启蒙”的理想,需要重建课堂教学。
  让教学变成研究。只要教学与研究分离、割裂,它就必然变成灌输,进而异化学生的心灵而且导致教师的自我异化。只有将儿童研究、儿童理解渗透于学科探究与生活探究,教师才能确立自身的专业独特性和专业尊严。教师在倾听、理解儿童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儿童合作创造知识与生活。这就是教学。
  让教学变成生活。任何时候,只要教学与生活分离、割裂,它就必然丧失意义、走向异化。必须让教学充满生活的精神与乐趣;尊重儿童生活的特点并创造条件让儿童自由生活;把生活变成过程,让儿童在体验、行动与反思中学会选择、创造生活,融入、热爱生活。
  让教学建基于对话。任何时候,只要教学与对话剥离,它就必然变成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知识传递、技能训练和规范教化。教学本质上是一个关系范畴,植根于一种“对话关系”。建基于对话的教学追寻关系价值与关系认知,整合“反思”与“互动”,倡导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合作创造知识和生活,将发展批判意识、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关心伦理和民主的社区视为教学的重要诉求。
  
  做教学研究要读懂教育实践
  
  北京师大教授、浙江师大杰出教授裴娣娜在接受《教育导刊》关于“一线教师如何做科研”的主题采访(见《教育导刊》2009年第10期)时认为,做教学研究,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一线教师,都要满腔热情地面向实践,读懂教育实践。
  首先要读懂学科。如何认识各学科的学科文化,如何营造一种合作、对话与探究的课程文化,学科之间的课程如何整合,不同的学科如何面向生活、如何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学科内容文化性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主要是从具体方法层面上去研究,要探索学科的教学策略到底怎么实施,主体参与、交往、合作、体验这些关键词,如何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
  其次是要读懂教师。教师是需要反思和提升的,我们要站在中国现代教学论的框架内,在对教学理论与实践若干基本问题已经有了新的认识的基础上。去重新整理和理解他们的思想。
  最后是要读懂学生。比如在多元价值体系的社会下,有多少种价值体系在学校中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优秀学生其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后进学生的学习困难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目前学生的学习类型大致分为几类?如何教学才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特色?这些或宏观或微观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读懂。
其他文献
2009年秋,一个女教师从靖西到田阳出差。走在大街上,她突然被人从后面拦腰抱住,当时她被吓得脊背发凉,第一反映就是“我被人抢劫了”。可当她惊慌地扭过头看看是怎么回事时,却哭笑不得:原来是刚毕业出去的学生,一个一米七高的男孩子,见到老师竟激动得像见到久别的母亲一样,忘情地抱住她。  这个被学生挚爱如母的老师,就是靖西县第二中学的副校长、语文老师陆凤美。  1987年,陆凤美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离越南不
期刊
一、问题提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课改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以课例为研究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以问题为起点,以行动研究为途径,力求让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反思力,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益获得较大的提高。现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为例浅析“一课多上多反思”的课例研究活动。    二、教学设计背景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学生完成三角形有关概念学习后独
期刊
综合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郭元祥在2010年第5期《基础教育课程》中撰文指出,近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实施、培养、教研、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表现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的面比较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不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课程建设、课程管理能力不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规范有待建立;综合实践
期刊
受柳州市教育局派遣,2010年4月6日~5月14日,我和局属各高中的挂职干部一行10人到北京市西城区5所完中挂职,学习我国教育最发达地区的教育和管理理念、经验。挂职期间,我们互相走访了挂职的5所学校,又通过西城区教委联系了北京市第四中学、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鲁迅中学参观学习,还利用第一批挂职成员的资源,到西城区外国语学校参观学习。与此同时,抓住机会参加了西城区教委组织的几次大活动。如“西城区班主任
期刊
英语课堂教学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环境是语言交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散思维在优化课堂语言环境、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方面有独到之处,它能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判断、假设、否定、明确直到肯定进而完成推理过程,实现教学目标。它是一种推测、发散、想象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营造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语言环境。    一、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点燃发散思维的火花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
期刊
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做好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它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事成功的前提。责任教育首先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受教育者能够产生一种对自己的言行、承诺等认真负责、积极主动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责任感,责任感一旦产生,就有可能成为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积极性,自觉加强意志锻炼,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角色是多重的,他的
期刊
“二项式定理”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科书(必修)》中的内容。它实际上是初中学习的多项式乘法的继续。教材试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导出二项式定理的思维过程,深刻领会蕴含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方法,让学生充分体验作为学习主体进行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本课的重心是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推理二项式定理,教师如何启发引导才能自然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了这节课的难点。      三、教后反
期刊
本刊讯 为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4月11日在重庆召开教师交流制度研讨会。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我国义务教育发展已从基本普及转向了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这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强调,探索教师交流和配置制度,要强化省级统筹,因地制宜,不断创新,逐步完善相关制度。从长远来看,教师流动机制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在政策制定中要认真研究探索教师交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将教育这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做好,全国各地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近年来,玉林市玉州区通过实施有效教育(英文表达式:MS-EEPO)实验,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当地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    引入实验促教改    新课程改革开始了,玉州区也满怀激情地踏上了探索之路。然而,改革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经
期刊
在南宁市第三中学有这样一名政治教师,她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刻苦钻研,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最充沛的精力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研,奉献给了她“敬畏”的教育事业。在她工作的26年里,先后获得了南宁市教坛明星、广西优秀政治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教师、中学政治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她就是李晓翎。    善用生活教政治    在近几年的元旦前夜,南宁市第三中学都会举办热热闹闹的元旦“美食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