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致力于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k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航空工业也在战争的废墟中创建起来了。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终于建立起自己独立的航空工业体系。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后,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脊梁,并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创造辉煌。
  中国航空工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不断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是与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分不开的。
  
  一
  
  邓小平同志是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沈飞”)视察次数较多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无论是任中共中央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还是任总参谋长、中央军委主席,他都始终关注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空军建设及其武器装备的发展。
  1955年12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到“沈飞”视察时,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一起同往。这是两位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到“沈飞”视察。当时,正值全厂上下轰轰烈烈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工程和试制歼-5飞机的关键时刻。他们一同视察了歼-5飞机生产线,并观看了“沈飞”用进口苏制飞机散件装配的第一架米格-17飞机的试飞表演。
  试飞表演结束后,刘少奇和邓小平一起迎过来,和试飞员吴克明握手表示祝贺。刘少奇用鼓励的口吻说:“飞得很好,很精彩!”吴克明激动得不知如何回答。
  接着,刘少奇又问:“这种飞机好飞吗?”
  吴克明这才缓过神来,忙答道:“这种飞机很好操纵,性能比过去抗美援朝时使用的飞机要好。”
  刘少奇高兴地说:“我们有了自己的优秀战斗机,反侵略战争就更有把握了。”
  吴克明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击落两架美国空军F-86战斗机的飞行员,对先进的飞机装备有着很深的认识。他说:“是啊,在朝鲜战场上,我们是凭勇敢和敌人进行空中较量的。这几年,部队加强了训练,再加上飞机装备的更新,就更不怕任何侵略者了。”
  邓小平接过话头,意味深长地说:“为了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航空工业,而且是现代化的航空工业。”
  这时,吴克明发现摄影师正在对焦,赶忙后退一步,站到邓小平的左侧,摄影师拍下了一张他与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同志合影的珍贵照片。这张照片现存于“沈飞”档案馆。
  1964年6月2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邓小平,会同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等中央领导同志一起来“沈飞”视察。在视察中,他们听取了沈阳飞机制造厂陆纲厂长和高方启总工程师的汇报,然后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现场视察。
  在导弹生产车间,邓小平询问了“红旗1号”地对空导弹的重量后,说:“两吨多太重了,我们可以搞得更小些的,更轻便一些的。”邓小平同志和李富春、薄一波两位副总理行将告别时,陆纲厂长问各位领导还有什么指示。邓小平笑了笑,说:“没有什么指示,有个希望,1967年把米格-21飞机搞出来就好。”
  1964年9月12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主席金日成访问中国时,专程来“沈飞”参观。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陪同金日成主席,再次来到“沈飞”。在参观过程中,邓小平勉励“沈飞”全体同志一定要提高飞机的质量,为维护世界和平多作贡献。
  邓小平同志先后4次来“沈飞”视察,每次都给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带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大家为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现代化航空工业”的指示而努力奋斗。
  
  二
  
  “文化大革命”期间,航空工业发展遭受严重干扰和破坏。邓小平同志虽然遭受政治迫害,被错误“打倒”,但他把自己的安危得失置之度外,一直关注着党和国家的命运,同时也对国防工业给予极大的关注。
  1974年,邓小平恢复工作以后,顶住“文革”、“极左”思潮以及“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大刀阔斧地在全国开展一系列整顿,其中包括整顿国防工业。
  1975年4月14日,中央军委召开了国防工业情况汇报会。在这次会议上,重点研究对国防工业实施全面整顿问题。从各部门汇报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问题都集中在国防工业产品的质量方面。由于“文革”的影响,许多军工企业都废除了规章制度,致使军工产品质量严重下降。
  会议决定,必须要从整顿入手,全面提高军工产品的质量,以保证国防需要。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在会上强调指出:“要使现在的国防工厂能够生产,工厂必须百分之百保证质量。像飞机、导弹等,就是要求百分之百。”
  不久,邓小平又在中央钢铁工业座谈会上指出:“从部到厂,都要建立起强有力的、‘敢’字当头的、有能力的领导班子,不能软、懒、散;发动群众同资产阶级派性作斗争,寸土必争,寸土不让;落实好政策,把受过运动伤害的老工人、老干部、老模范和技术骨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必要的规章制度建立起来。”
  随后,航空工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的整顿指示,围绕加强党委班子建设、落实整顿政策、提高航空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等,开展了全面整顿。
  在邓小平恢复工作期间,由于航空工业系统坚决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整顿的指示和要求,并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把整顿的指示和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从而使航空工业的发展形势出现了新的转机。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点出现了战略性转变。与此同时,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现在军队沿用过去的经验是不行的。”因此,对于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也要实行战略性的“重要的转变”。
  1979年1月18日,邓小平在谈到中国空军的发展战略时,从国家根本利益和现代战争的要求出发,明确提出:“今后作战,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要取得制空权。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他把优先发展空军,摆在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首要地位。
  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是邓小平同志关于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贯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他所设想的“强大的人民空军”,主要是从军事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的,其中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建立一支夺取制空权的空军。发展空军,首要问题就是必须加大空军装备建设的投入。邓小平指出:“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航空工业和发展空军,要取得制空权。”邓小平反复强调“要取得制空权”的思想,不仅使我军的军事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而且开辟了空军新的空疆视野和制空范围。对现代化空军的要求是:不仅要取得水平空间的制空权,还要在垂直空间制空权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他多次强调要“加强科学研究,改善武器装备”。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制定高科技发展计划,如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邓小平敏锐地指出:“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落后,必须始终占有一席之地。”事实证明,西方航空武器和航天武器的飞速发展,已构成对我国安全的威胁。因此,重点发展航空和航天工业,建立一支能够夺取制空权和制天权,并具有防空与防天一体化作战能力的空军势在必行。
  第二是建立一支既有协同作战能力,又有独立作战能力的空军。未来战争对空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谈到空军的作用时,邓小平强调指出:“陆军需要空军掩护和支援,海军没有空军的掩护也不行。”因此,要“把天上、地下协同起来”,使现代空军无论是争夺制空权、实施空中掩护,还是进行纵深空中打击、直接火力支援,以及实施航空侦察、电子战,甚至于在独立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时,都能发挥主要作用以至于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三是建立一支攻防兼备的空军。中国空军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实施的是积极防御战略。对此,邓小平指出,我们的战略方针“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积极防御本身就不只是一个防御,防御中有进攻”;“你有,我也有,你要毁灭我们,你自己也要受到报复”。基于积极防御的思想,邓小平提出了实现加速建设“强大的空军”的新思路。集中在一点上,就是要在一段时间内重点发展空军。他一方面强调,要在经费上倾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清先后缓急,优先发展空军。他多次指出:“陆、海、空军,首先要有强大的空军……投资的重点应放在航空工业和发展空军。”另一方面,强调发展空军要与国家科技进步和建设大局同步协调。再就是,发展空军要坚持自力更生与引进先进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加快发展的进程和速度。邓小平在谈到航空武器装备发展时指出:“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同时指出:“自己不行,可以引进外国的新技术”;“引进产品要考虑周到,要配套搞全,同时要和我们的制造结合起来。”
  
  四
  
  邓小平于1989年10月辞去中央军委主席之前,破例为《中国空军》杂志题写了刊名。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题字,它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对空军建设的关心和厚望。
  当时,为了纪念中国空军建立40周年,空军党委、空军首长决定召开纪念大会,并请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空军建立40周年题词。可是,当时中央刚下发了严格控制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的文件,再加上邓小平同志早已原则上不再题词了,因而使题词问题一时陷入两难境地。虽然邓小平同志早在1950年4月就曾为新创刊的《人民空军》题词:“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陆军结合起来,我们将是无敌的!”但空军首长和机关总觉得在空军建立40周年这样重要的时刻,如果邓小平同志不题词,整个纪念活动就缺少了什么,而且还可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因为邓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空军建设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因此,大家都殷切期望邓小平同志能为空军再次题词。
  随后,空军司令部办公室按程序向军委办公厅请示题词问题。时隔不久,空军司令员王海、政委朱光借到西郊机场为中央军委领导外出送行的机会,当面向军委办公厅工作人员谈了请军委主席邓小平题词一事。
  当天晚上,军委办公厅的同志给空军司令部办公室打来电话解释说,请邓主席题词可能难以办到,因为邓主席原则上已不再题词了,但表示如果写个书名、刊名则可以考虑。
  空军首长商定,还是要争取请邓小平同志题词,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参照当年毛泽东主席为《空军报》题写报头、周恩来总理为《航空杂志》题写刊名的做法,请邓小平为《中国空军》杂志题写刊名。
  《中国空军》杂志是空军党委根据空军建设和新的军事斗争形势,于1986年4月1日创刊的,是当时空军最有影响力的3种报刊之一。空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刘展志遵照王海司令员和朱光政委的指示,一方面将空军的意见报告军委办公厅,一方面直接与邓小平办公室的陈荫华秘书打电话联系,请他报告王瑞林主任,建议邓主席为空军题词。除空军送上的参考条目外,别的内容也可以,比如为《中国空军》杂志题写刊名就行。陈秘书对此很理解,表示尽力促成此事。
  邓小平同志听了有关为空军题词的报告后,沉思片刻,欣然提笔写下“中国空军”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时间是1989年10月23日。
  邓小平为《中国空军》题写刊名后半个月,1989年11月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请求,同意他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职务。这次题字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军委主席任上,为空军的最后一次题字,也是他对空军建设的最后嘱托。
  1989年11月10日下午,空军隆重召开了空军建立40周年纪念大会,新任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带领新一届中央军委领导成员,亲临纪念大会,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军委对新时期空军全面建设的高度重视。
  为纪念空军建设40周年,《空军报》出了专刊,刊登了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空军”四个大字。随即,《中国空军》便以邓小平的题字作为刊名,以此鼓舞和激励空军全体官兵为实现“建设强大的人民空军”的目标继续努力奋斗。
  正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以及在他新时期军事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陆、海、空三军全面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一支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以及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我国空军建设和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航空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为空军提供了新一代的武器装备,逐步缩小了与先进国家技术和装备方面的差距,使中国空军在新的历史时期跨入了攻防兼备的快车道。
其他文献
陕西是驻军和兵员大省,每年接收转业干部数量大、任务重,军转安置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陕西省军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加强与地方军转安置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破解安置难
地方党委政府是发展地方经济和落实“党管武装”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必须要牢固树立经济建设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才能有效保证小康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The
@我是学物流管理的,你愿意……跟我一起送快递么?……哎别走啊!送外卖也行啊!@我是学天文的,只要你跟了来自星星的我,以后可以给你拍部电视剧叫来自星星的你……@我是研究人
张中行先生以九十八岁高龄驾鹤仙游。新闻披露的细节说,老人行前没留下遗言。我于是看到,六代之民,风霜里大幕安然谢下, 他用生命线的斑驳兑现了“顺生”的承诺。《顺生论》
我愿成为一只蝴蝶,流连于书架间,停驻在书桌上,永远不会有香消蝶离的时候。——题记酒之香,未品先醉;茗之香,唇齿久留;花之香,浓郁芬芳。凡世间之香,终有消散之日,酒尽,茶凉,
横向:一、为了反驳一个错误的论题,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按照对方的逻辑推出一个明显为假的或自相矛盾的命题的论证方法。二、唐代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一句,下句是“桃
他们是同事,她大学毕业分配到这个单位的时候,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两年。从第一眼看到她时,他便喜欢上了这个文静漂亮的女孩。于是,他常常找一些借口接近她,只是每次近在咫尺
弗兰克(Manfred Frank)属于伽达默尔和里克尔之后一代的解释学家,我对他的介绍集中于他对当代解释学的两点重要贡献。弗兰克通过引入意义的结构模型,使解释学“现代化”了;
山西省永济市人武部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以理论学习为根本,在干部职工中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树立清风正气。争创学习型科室,树立工作高标准”活动,使大家
风轻轻地吹过,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日里诉说着无尽的思忿。花儿年年会红,春天年年会来,可是王选老师却离开我们去了。王选是谁?他就是开创了汉字印刷的崭新时代,引发我国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