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学科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既有抽象而深奥的自然地理知识,又有复杂而迥异的人文地理知识,特别是许多地理事象存在于遥远的地方和广阔的空间,发生于久远的年代,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而学生的固有知识和阅历有限,故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教学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突破教学重、难点,实施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是教师一直在探索的内容。在地理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攻克教学重、难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能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高、思维更活跃,拓宽知识面,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地理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体会
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的功能。由于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很多学生对地理事物理解能力不够,感觉学习难度大,成绩不够理想。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非常重要。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在一节课开始,如果能恰当利用多媒体引入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引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会高涨,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更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讲各种地震灾害时,我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影视剪辑,地动山摇,房屋震颤,建筑物倒塌,一片错乱;生命的脆弱,震后的狼藉和遇难者的悲惨,这一幅幅形、声、光、色相结合的活动画面,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地震灾害发生时的一幕幕。它以生动、直观、多样的信息,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急于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分布等课本内容的求知渴望。
很多课例也可以以视频歌曲的形式引入,如:中国地理之长江:《长江之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春天的故事》。
在讲中国地理或世界地理的某个分区的课前,先让同学们欣赏一两分钟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可加深学生对遥远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西北地区时我播放相关影视片断,悦耳的音乐、清晰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歌词和解说,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对大草原、茫茫沙漠和欣欣向荣的绿洲农业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并且对西北的内部差异有了总体印象。这样就一下子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自然,从而激发了求知欲,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攻克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对象的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观察。因此,恰当利用多媒体能使许多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以及跨越时空的地理环境由静变动,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遥远变咫尺,大大增强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下面列举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一例。
自然地理——抽象变具体。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重点和难点时,在没有多媒体之前老师在课堂上作很多板图,用手势比比划划,然后寄希望于学生发挥想象力,这样往往花费很长时间,但有许多学生到了高三还没有彻底弄明白。现在我们利用多媒体及清华同方的教学软件配合进行教学,就可以动态形象、全方位地表示出来。比如要解决昼夜长短变化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给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图,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平面之间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然后以地球为中心放大,给出一束平行的太阳光线,从而昼半球和夜半球清晰可见,可以任意反转地球,进而从不同角度、侧面操作和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时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此时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可总结出关于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而且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已经从多种角度观察过晨昏线的变化,所以在做题时无论给出哪种光照图学生都能在脑海中有相应的空间立体图对应。由于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全方位演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地理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形象直观,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人文地理——遥远变咫尺。在介绍美国农业时,很多同学知之甚少或了解片面,我利用多媒体呈现美国位置图、地形图、降水量图、气候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是进行农业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再播放多幅美国农场及农业生产活动照片,进而让学生自己总结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政策完善等;继而以美国现代化农业视频承上启下,不仅对美国农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总结,而且引出美国农业的特点美国农业的高度机械化和区域专门化,对于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的表现,又可以运用Flash课件为美国各种农作物“找婆家”的小游戏攻破。这样利用多媒体不仅美国农业的两个重、难点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而且学生对美国的农业有了直观的、形象的、深切的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介绍我国的乡土地理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学生还可以发散思维,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升智能。
地球是立体的,课本却是平面的,以文字和地图来表现,故人们称地图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多年教学经验使我看到读图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地理的“瓶颈”。所以培养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这部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扩大知识面,形成地理能力。地图以“活”的方式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能由浅入深地逐步提升地图阅读能力,消灭了学习地理的拦路虎。
如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我们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图展示山脉的形态。先在三维图上找出高度相等的点演示山脉这一立体图是如何转换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再翻转三维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山脉的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如何表现的,如山谷处等高线凸向高值,而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值,等高线一般不重合,但陡崖处例外,等等。等高线地形图的所有特征都能通过三维立体图与等高线图的对比得出结论,这样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使学生印象深刻,有助于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再如,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考查的关键之一是读图能力的考核,这就需要在讲区域地理时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具有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功能,我们可以找出某一区域的多幅地图,如位置、地形、气候、矿产、行政区划、工业区和工业中心、农作物和农业带等多幅不同类型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放大和缩小,使知识点系统化、具体化,学生读图,自己归纳总结该区域各种特征。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读图能力,而且在考试时能应对自如。
教学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恰当、灵活、巧妙地运用媒体,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轻松掌握重难点,培养读图能力,提升智能,也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使地理教学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对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卓有成效。
关键词:地理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体会
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文本、图像、音频、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媒体的功能。由于地理学科知识跨度大,空间性、综合性强,很多学生对地理事物理解能力不够,感觉学习难度大,成绩不够理想。所以在现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确实非常重要。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主动参与。在一节课开始,如果能恰当利用多媒体引入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引入到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为下一步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会高涨,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更是至关重要的。
如在讲各种地震灾害时,我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影视剪辑,地动山摇,房屋震颤,建筑物倒塌,一片错乱;生命的脆弱,震后的狼藉和遇难者的悲惨,这一幅幅形、声、光、色相结合的活动画面,直观形象地再现了地震灾害发生时的一幕幕。它以生动、直观、多样的信息,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急于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分布等课本内容的求知渴望。
很多课例也可以以视频歌曲的形式引入,如:中国地理之长江:《长江之歌》;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八百里洞庭美如画》;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春天的故事》。
在讲中国地理或世界地理的某个分区的课前,先让同学们欣赏一两分钟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可加深学生对遥远地区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西北地区时我播放相关影视片断,悦耳的音乐、清晰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歌词和解说,使学生犹如亲临其境,对大草原、茫茫沙漠和欣欣向荣的绿洲农业有了一个大致了解,并且对西北的内部差异有了总体印象。这样就一下子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自然,从而激发了求知欲,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多媒体攻克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地理对象的复杂性、抽象性、广阔性、漫长性和认识上的间接性,使人们不可能全部亲身经历或一一直接观察。因此,恰当利用多媒体能使许多抽象的地理概念、事物、现象和规律,以及跨越时空的地理环境由静变动,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遥远变咫尺,大大增强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下面列举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各一例。
自然地理——抽象变具体。在学习地球运动这一重点和难点时,在没有多媒体之前老师在课堂上作很多板图,用手势比比划划,然后寄希望于学生发挥想象力,这样往往花费很长时间,但有许多学生到了高三还没有彻底弄明白。现在我们利用多媒体及清华同方的教学软件配合进行教学,就可以动态形象、全方位地表示出来。比如要解决昼夜长短变化的问题,我们可以先给出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运动图,通过演示得出结论: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平面之间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以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然后以地球为中心放大,给出一束平行的太阳光线,从而昼半球和夜半球清晰可见,可以任意反转地球,进而从不同角度、侧面操作和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时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此时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可总结出关于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的规律,而且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因为学生已经从多种角度观察过晨昏线的变化,所以在做题时无论给出哪种光照图学生都能在脑海中有相应的空间立体图对应。由于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全方位演示,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教师不费多少唇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地理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形象直观,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人文地理——遥远变咫尺。在介绍美国农业时,很多同学知之甚少或了解片面,我利用多媒体呈现美国位置图、地形图、降水量图、气候图,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得出结论: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等是进行农业生产优越的自然条件。再播放多幅美国农场及农业生产活动照片,进而让学生自己总结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政策完善等;继而以美国现代化农业视频承上启下,不仅对美国农业的生产条件进行总结,而且引出美国农业的特点美国农业的高度机械化和区域专门化,对于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的表现,又可以运用Flash课件为美国各种农作物“找婆家”的小游戏攻破。这样利用多媒体不仅美国农业的两个重、难点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了,而且学生对美国的农业有了直观的、形象的、深切的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介绍我国的乡土地理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学生还可以发散思维,为我国农业发展献计献策。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提升智能。
地球是立体的,课本却是平面的,以文字和地图来表现,故人们称地图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所起到的作用是语言、文字无法替代表达的。多年教学经验使我看到读图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地理的“瓶颈”。所以培养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这部分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等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接受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扩大知识面,形成地理能力。地图以“活”的方式走进了学生的生活,学生能由浅入深地逐步提升地图阅读能力,消灭了学习地理的拦路虎。
如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我们可以利用三维立体图展示山脉的形态。先在三维图上找出高度相等的点演示山脉这一立体图是如何转换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再翻转三维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山脉的不同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是如何表现的,如山谷处等高线凸向高值,而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值,等高线一般不重合,但陡崖处例外,等等。等高线地形图的所有特征都能通过三维立体图与等高线图的对比得出结论,这样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使学生印象深刻,有助于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再如,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明显反映出区域地理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考查的关键之一是读图能力的考核,这就需要在讲区域地理时运用多媒体。多媒体具有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的功能,我们可以找出某一区域的多幅地图,如位置、地形、气候、矿产、行政区划、工业区和工业中心、农作物和农业带等多幅不同类型地图,还可以根据需要放大和缩小,使知识点系统化、具体化,学生读图,自己归纳总结该区域各种特征。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读图能力,而且在考试时能应对自如。
教学实践证明,在地理教学中,恰当、灵活、巧妙地运用媒体,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轻松掌握重难点,培养读图能力,提升智能,也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使地理教学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对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卓有成效。